第二部分 實踐任務

關燈
和用針來紮最終出自這些細胞的成熟的動物,結果是不同的。

    沒有人不帶有這種創傷體驗,也沒有人能逃脫創傷體驗引起的壓抑。

    然而,自我方面的這種有問題的反應也許是這同一時期提出要達到的另一人生目的所必不可缺的。

    在這短短的幾年内,幼小的兒童必須成為一個文明人,要以不可思議的簡縮形式走過人類文化發展的漫長道路。

    這可能是遺傳組織造成的,但如果沒有後天的撫育,作為超我的先驅的父母的影響,用禁令和懲罰對自我活動加以約束,鼓勵或強迫壓抑的機構等這一類額外幫助,實現這一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一定不要忘記,在神經症的決定因素中包括有文化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野蠻人很容易保證健康,文明人則不容易。

    所以,一個不受禁止的、有力量的自我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我們生活的時代告訴我們,在最深刻的意義上,這種要求是與文明敵對的。

    由于家庭的撫育代表着文明的要求,我們務必牢記人類種族的生物特性&mdash&mdash兒童依存性的漫長時期&mdash&mdash在神經症病因方面的巨大作用。

     至于另一個特殊的本能因素,我們首先遇到的是理論和經驗之間的有趣的分歧。

    從理論上講,可以假設任何種本能都可以産生同一壓抑和相應的結果。

    但是觀察表明,就我們的判斷而言,具有病理作用的刺激總是源于性本能。

    神經症症狀可以說無一例外地不是對某種性沖動的代替滿足,就是用以防止這一滿足的手段。

    這些病症照例是兩者的調和,而且符合潛意識中兩個相反力量之間的運行法則。

    目前,我們理論中這一空白尚不能得到填補。

    我們的結論由于下列事實而變得更加困難了,即大多數的性生活沖動不是單純的性愛性質,而是與破壞本能結合在一起的。

    然而,毫無疑問,在生理上表現為性欲的本能在神經症的起因中起着絕對主導作用&mdash&mdash至于是否是唯一的原因,尚有待于确定。

    同時,務必牢記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沒有其他的機能像性欲一樣為人們激烈地和廣泛地拒絕接受。

    理論必須依賴滿足于下面揭示出來的深層聯系的幾點提示:首先,兒童早期,自我從本我分化出來,這也是早年性欲的旺盛時期,直到潛伏期才告結束;其次,這一短暫時期後來成為幼年健忘症的犧牲品很難是偶然發生的;最後,性生活中的生物變化(如上述提及的性機能的二相性、性興奮的周期性的消失和女性月經與男性興奮之間關系的轉變),這些性欲的變革在動物向人類的進化中必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獨立的數據有待未來的科學把它們結合成一種新的見解。

    此地的空隙不是心理學的,而是生物學的。

    也許可以說,自我組織中的弱點似乎在于它對性機能的态度,好像自我保存和種族保存之間的生物學的對立得到了心理上的表述。

     精神分析的經驗使我們深信這種說法,即兒童是成人的心理之父。

    出生後第一年的經曆對人的一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我們特别關注這一時期是否有可以描繪為主要經驗的某些事件。

    我們首先注意到的是并非适用于一切兒童的某些影響,雖說也夠普遍的了,如大人對孩子的性辱罵,來自稍大的其他兒童的誘惑,以及我們沒料到的,兒童親身耳聞目睹大人(父母)的性行為。

    在此時,大部分人總認為孩子們不感興趣或不理解這一現象,或以後不會再記起來了。

    不難确定這種經驗喚起了孩子的敏感性,并驅使孩子形成以後難以改變的釋放性沖動的習慣到達何種程度。

    由于這些印象不是立即就是事後在記憶中受到壓抑,所以,這些印象構成了神經症強迫行為的決定因素,從而使自我以後不能控制性的機能,而且很可能永遠失去機能的控制。

    如果發生後一種反應,就會導緻神經症。

    如果不失去控制力,各種性反常也會發展起來,或者,性機能将會成為完全不可控制的。

    這種機能不僅對繁衍後代極為重要,而且對整個生活的形成有重大影響。

     盡管這一類情況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的興趣卻更集中于每一兒童注定要經過的一種情境的影響。

    這一情境是由于兒童由别人主要是父母撫養的較長時期這一因素而産生。

    我想到了俄狄浦斯情結,之所以這樣稱呼,是由于其實質是在古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身上發現的,一位偉大的戲劇家将這一神話在戲劇中保存下來。

    俄狄浦斯這位希臘英雄殺父娶母是無辜的,因為他不知道他們是自己的父母。

    這偏離了我們容易理解的精神分析事實。

    我們認為,這個殺父娶母的分析事實是不可避免的。

     在此,我們必須分别描述男孩和女孩(男性和女性)的發展,因為現在首次在性别方面發現了心理表現的差異。

    我們在此遇見了性的兩重性的生物事實之謎:它是我們要理解的一個最後的事實,不能用追溯到其他事實的任何企圖加以解釋。

    這是一個純生物學的問題,精神分析對此無法闡述。

    在心理生活中,我們隻是發現了這個巨大對立面的反映,但對以下的長期懸而未決的事實卻難以做出解釋:每一個體都不限于單一性别的反應模式,而是多少為異性的反應模式留有餘地。

    正如男性和女性的器官得到充分發展,但常常有異性遺留下來的萎縮的無用器官的痕迹。

    我們在區别男女的心理差别時,用的隻是顯而易見的一種不适當的經驗和傳統的提法:我們把強壯的、主動的稱為男性特點,把軟弱的和被動的稱為女性特點。

    而這種心理的雙性化事實引起我們研究上的困惑,以緻很難加以描述。

     嬰兒的第一個情欲對象是哺育他的母親的乳房。

    愛起源于對得到滿足的營養需要的依附。

    毫無疑問,嬰兒最初不能區分母親的乳房和自己的身體。

    當母親的乳房必須與身體分開而轉移到&ldquo外部&rdquo時,由于嬰兒常常發現乳房不在,于是把一部分原始自戀的力比多貫注當作了一個&ldquo對象&rdquo。

     這第一個對象後來變成了兒童的母親這一完整的人,母親不僅哺育嬰兒,而且照料嬰兒,因而在嬰兒心中引起了其他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生理感覺。

    由于母親對嬰兒的身體的照料,她變成了嬰兒的第一個誘惑者。

    在這兩種關系中,為兒童紮下了這樣的根,即母親的獨特的無可比拟的重要性為孩子的整個一生建立了不可更改的第一個也是最強烈的愛的對象,并成為孩子以後一切兩性愛情關系的原型。

    這種種系發生的基礎遠遠超過個人的偶然經驗,所以,是母親親自哺乳或是用奶瓶哺乳而從未享受母親的愛撫,這種差異已變得無關緊要了。

    在這兩種情形下,嬰兒的發展都遵循着同一道路,也許在第二種情形中,嬰兒以後的生長渴望還更強烈些。

    因為無論母親哺乳期有多長,在斷奶後,孩子總感到母親的哺乳太短太少了。

     這個前言并不多餘,因為它有助于我們對俄狄浦斯情結的強烈性的認識。

    當男孩(從2~3歲開始)進入力比多發展的陽具欲期時,他對性器官開始産生情感,而且學會用手使其興奮。

    他成為母親的愛戀者,他開始通過對性生活的直覺或猜測而渴望占有母親,他通過炫耀男性器官引以為榮地去引誘母親。

    總之,他那早期覺醒的男性化使他追求取代父親的地位而占有母親。

    男孩一直把父親視為情敵,嫉妒父親的健壯體魄和他的衣着所标志的權威。

    父親現在成為妨礙男孩的敵手,甚至男孩想去之而後快。

    如果父親不在,男孩就能與母親同睡一床,而父親一回家,他就得重新離開。

    父親不在場他就感到滿足,父親出現他就感到失望,這已成為男孩深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