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講 焦慮與本能生活

關燈
,我将至少舉幾個例子以資證明。

    阿伯拉罕在1924年就說明施虐-肛欲期可分為兩個小階段,其中早期的一個階段受毀壞和丢失諸破壞性傾向的控制,後期的階段則受友善地指向對象的傾向&mdash&mdash即保持和擁有的傾向&mdash&mdash所控制。

    故而,在該階段的中期,對對象的關心作為後期對性愛的精神貫注的先驅而首次出現。

    若我們對第一個即口欲期階段進行類似的再劃分,也是同樣可行的。

    在第一個小階段中,我們所讨論的僅僅是口唇的吞食,而與對象&mdash&mdash母親的乳房&mdash&mdash的關系根本不存在矛盾心理。

    第二個小階段則以咬的動作的出現為特征,它可以叫作&ldquo口欲施虐&rdquo階段,第一次表現了矛盾心理現象,該現象在其後緊接而來的&ldquo施虐-肛欲&rdquo階段中表現更為清晰。

    假如我們在諸如強迫性神經症或抑郁症(melancholia)等特殊神經症的案例中,去尋找力比多發展的各種傾向點,我們就尤其能夠看到這些區分的價值。

    [94]在此,你們必須回想起我們對力比多固着、傾向和倒退三者間的關系的認識。

    [95] 從總體上看,我們對力比多組織的發展階段的态度有了一點變化。

    過去我們主要強調的是,這些階段中的每一個都在下一階段的到來前就消失了;現在我們的注意力則轉向這樣一些事實: 每一個前期階段有多少成分與後期階段并存,而且延續到它之後,并且在力比多的經濟原則和主體的性格中得到永恒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研究告訴我們,在各種病理條件下,頻繁出現了向早期階段的倒退;特定的倒退是疾病特定形式的特征。

    [96]但在此我們無法深入研究這些事實,它成為專門的神經症心理學研究的一部分。

     我們已經能夠研究本能的諸種轉化,尤其是就肛欲性欲(analerotism)而言。

    肛欲的沖動産生于性感肛欲區。

    我們曾對将這些本能沖動多樣化地使用的情況感到驚訝。

    某種特定性感區在其發展過程中要想擺脫被抛棄的命運,也許是較困難的。

    因此,讓我們回想一下阿伯拉罕的觀點吧,他主張,從胚胎學上講,肛門相當于原始的嘴,這個嘴後來才移到腸子的末端。

    [97]然後我們了解到,當一個人的糞便(即其排洩物)對他失去了價值之後,則産生于肛門的這種本能的興趣就轉移到那些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的對象。

    事實确實如此,因為糞便曾是嬰兒能夠贈送的第一件禮品,是某種他可能因對照顧他的人的愛戀而出讓的東西。

    其後,準确地對應于在言語發展中所出現的類似變化,對糞便的原有興趣不僅轉變為對黃金和鈔票的高度評價,而且也影響了對嬰兒和陽具的充滿感情的精神貫注。

    在那些長期保留廁所意識的兒童當中,普遍相信嬰兒像一般糞便那樣從腸子裡生出來。

    [98]大便是出生行為的原型。

    但圓柱狀的糞便也被看作是陽具的先驅,這種糞便塞滿并刺激着腸黏膜。

    當一個兒童非常不情願地認識到還有許多不擁有陽具的人時,在他看來,那個器官是作為某種與身體可相分離的東西而出現的,因而變得非常類似于糞便,後者是其身上不得不抛棄的第一件東西。

    結果,大部分肛欲性欲都轉變成了對陽具的精神貫注。

    但對人體陽具的興趣,除了肛欲性欲的根源外,還有口欲的根源;口欲的根源或許仍是更為有力的,因為吮吸終結時,陰莖也變成了母親ru頭的繼承者。

     假如一個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些深刻的聯系,就不可能在人類的種種幻想中、在人類受潛意識影響而産生的種種聯想中和在人類的症狀性語言中,發現一個理解這些問題的途徑。

    在那裡,糞便、金錢、禮品、嬰兒、陽具,好像是意味着同一件事情,它們被同一些符号所代表。

    你們也不要忘記,我僅能夠将很不完備的信息提供給你們。

    或許我可以匆匆加上一句,後來才被喚起的對陰道的興趣基本上也是源于肛欲性欲。

    對此也不必奇怪,因為借助盧·阿德裡安-薩洛梅(LouAndreas-Salomé,1916)的一句适當的話說,陰道本身是從直腸&ldquo租借來&rdquo[99]的:在那些同性戀者即性功能發展不正常者的生活中,肛門一直被用來代替陰道。

    我們在夢中,常常出現這種場所:它起先是一間簡單的房間,而随後則被一堵牆或其他方式分成了兩間。

    這種夢境常意味着陰道與腸的關系。

    [100]也很容易理解下述情況:在女孩身上,那種期望得到陽具這一完全非女性的願望,通常被轉變成了想得到一個寶寶的願望,然後又轉化為想得到一個具有陰莖而又能給她寶寶的男人的願望;所以,在這裡我們也能夠看到,一部分起源于肛欲性欲興趣的東西,是怎樣獲得進入後期的性器欲組織中的許可的。

    [101] 在我們研究力比多的前性器欲階段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一些關于性格形成的新觀點。

    我們注意到某種三者合一的、通常被同時發現于一人身上的性格特征:整潔、吝啬和固執;根據對具有這些特征的人的分析,我們推測這些特征起源于肛欲性欲,該性欲以不同方式被吸收和利用。

     因此我們提出&ldquo肛欲性格&rdquo(analcharacter)。

    在此種性格中,我們發現了上述值得注意的結合體,并在一定程度上将肛欲性格和未變化的肛欲期性欲做了比較。

    [102]我們也發現在抱負(ambition)與尿道欲期性欲(urethralerotism)間也存在一種類似的、甚或更牢固的聯系。

     對這種聯系的一個顯著暗示可見于下面這個傳說中:相傳在亞曆山大大帝誕生的那一夜,一個叫赫羅斯特拉斯(Herostratus)的人僅為了出名,而放火燒毀位于以弗所的著名的阿耳忒彌斯(Artemis)神廟。

    古人好像已意識到這個聯系。

    當然,你們已經知道,排尿和火及滅火有密切聯系。

    [103]我們自然期望也能證明:其他的性格特征也是同樣起源于各種特殊的性器欲前的力比多結構,如有關的積澱物或反應結構。

    但目前我們還不能做到。

     然而,現在我可要再注意較早的一個時期,并又一次提出本能生活的一些最普遍問題。

    起初,自我本能和性本能間的對立曾是力比多理論的基礎。

    到後來,當我們開始更嚴密地研究自我本身并得到自戀概念時,這種區别本身就失去了基礎。

    在稀有的場合中,一個人能夠觀察到,自我将自己當作對象,其所為就好像是自己愛自己。

    因此,術語&ldquo自戀&rdquo(narcissism)[104]是從希臘神話中借來的。

    但這僅是事物正常狀态的一個極度誇大。

    我們逐漸明白,自我總是力比多的主要儲藏庫,對對象力比多精神貫注源出于斯又返回于斯;而這種力比多的主要部分則在自我中被永久保存。

    [105]因此,自我的力比多經常轉化為對象力比多。

    但這種轉變中,二者在本質上并無不同,并且把一種力比多能量與另一種力比多能量區分開來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可以抛棄&ldquo力比多&rdquo這個術語,也可把它用做一般意義上的&ldquo心理能量&rdquo(psychicalenergy)的同義詞。

     這個觀點我們沒有堅持很久。

    關于兩種力比多在本能生活中成為一種對比勢力的看法,不久我們就找到了另一種更為精确的表達形式。

    但這裡我不打算詳述我得到這個新觀點的經過;它基本上也是基于生物學的思考。

    我将把這種觀點作為一個現成的結論告訴你們。

    我們假設有兩類本質不同的本能:一類是在最廣泛意義上所理解的性本能&mdash&mdash假如你喜歡,也可叫做愛的本能(Eros);另一類則是攻擊性本能,其目的在于破壞。

    當用下述方式提出這種觀點時,你們幾乎不會視其為新觀點。

    這種觀點看起來是一種嘗試:它将愛與恨之間的日常對立作了理論上的升華,這種對立可能與物理學所假設的在無機物世界中的吸引與排斥的對立相符合。

    但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即這種假設仍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新觀點,并且是一種應盡快抛棄的、人們最不希望見到的新觀點。

    我認為有一種強烈的情感因素正在對這種否定産生作用。

    我們自己為什麼需要花這麼長時間才決定接受攻擊性本能呢?為了自己的理論而利用那些顯而易見并且衆所周知的事實時,我們為什麼會顯得優柔寡斷呢?如果我們試圖把帶有攻擊性目的的本能歸之于動物,或許根本就不會遇到什麼反對意見了。

    但如果認為人類氣質中包含這種本能,則顯得對人類是大不敬了;這種觀點也違背了許多宗教假說和社會習俗。

    因為從本質上講,人類應該是天生善良的; 或至少是本性善良的。

    即使他偶爾表現出野蠻、粗暴和殘忍,這也僅僅是其情感生活轉瞬即逝的失調,因為它們大部分是被煽動起來的,或者可能隻是他迄今強加于身的那種不明智的社會制度的産物。

     可惜,曆史的教誨和我們的親身經曆都沒有證實這一點,反而證實了這樣一種判斷:對人性&ldquo善良&rdquo的信仰是那些有害的錯誤觀念之一。

    憑借這些觀念,人們期望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安逸,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們隻會造成災難。

    這場争論無須繼續下去,因為我們贊成人類具有特殊的攻擊性的和破壞性的本能,這并不是根據曆史教訓或我們的生活經驗,而是依據我們考察施虐狂和受虐狂現象而引起的種種普遍性思考。

    正像你們所知,我們把性的滿足與性對象遭受痛苦、施虐和踐踏的條件相聯系的現象叫做施虐狂;反之,把性的滿足以自己遭受此種待遇為條件的現象叫做受虐狂。

    又如你們所知,正常的性關系包含着這兩種傾向的一種特定的混合體;當這兩種性傾向将别的性目标放進背景之中,而用自己的目的來代替它們時,我們将它叫做性變态行為。

    [106]你們也許根本沒有注意到,施虐狂與男性氣質有更密切的關系,而受虐狂則與女性氣質有更密切的關系,仿佛它們之間存在着某種秘密的親緣關系;盡管我必須補充說明,沿着這一途徑研究,我們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施虐狂與受虐狂這兩個現象對力比多理論而言,都是真正令人迷惑的問題,而受虐狂則尤為突出。

    這兩種現象構成了力比多理論的障礙,而它們又恰恰能變成替代力比多理論的另一種理論基石。

     然後,我們的觀點是,在施虐狂和受虐狂中,我們得到了兩個關于愛的本能和攻擊性這兩類本能的混合體的極好例子。

    我們再假定,這種關系是一種原型關系&mdash&mdash我們能夠考察的每一個本能沖動,都是由這兩種本能的類似的融合或重合所組成。

    當然,這種融合的比例變化是很大的。

     結果,愛的本能将多種多樣的性目的引進融合物中,而攻擊性本能僅容許它們的單一傾向在融合物中趨于緩和或發生變化。

    這個假設為我們的研究開辟了一個前景,終有一天,它對我們理解病理學過程會有重大意義。

    由于融合物也可以分解,所以我們可以預料,這類分解作用會對融合功能産生最重大的影響。

    但這些概念仍太過新穎,也沒有人力圖将它們用于我們的工作中。

    [107] 讓我們回到受虐狂呈現給我們的那個特殊問題吧。

    假如我們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