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關燈
春色飄零,蝶粉蜂黃都退了;韶華狼籍,花心柳眼已開殘。

    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隻怕親戚恥笑。

    “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留在家中,卻如私鹽包兒,脫手方可。

    不然,直待事發,弄出醜來,不好看。

    ”那媽媽和老兒說罷,央王嫂嫂作媒:“将高就低,添長補短,發落了罷。

    ” 一日,王嫂嫂來說,嫁與近村李二郎為妻。

    且李二郎是個農莊之人,又四十多歲,隻圖美貌,不計其他。

    過門之後,兩個頗說得着。

    瞬息間十有餘年,李二郎被他徹夜盤弄,衰憊了。

    年将五十之上,此心已灰。

    奈何此婦正在妙齡,酷好不厭,仍與夫家西賓有事。

    李二郎一見,病發身故。

    這婦人眼見斷送兩人性命了。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結姻緣,十數年,動春情,三四番。

    蕭牆禍起片時間,到如今反為難上難。

    把一對鳳鸾驚散,倚闌幹無語淚偷彈。

     那李大郎斥退西賓,擇日葬弟之柩。

    這婦人不免守孝三年。

    其家已知其非,着人防閑。

    本婦自揣于心,亦不敢妄為矣。

    朝夕之間,受了多少的熬煎,或飽一頓,或缺一餐,家人都不理他了。

    将及一年之上,李大郎自思留此無益,不若逐回,庶免辱門敗戶。

    遂喚原媒眼同,将婦罄身趕回。

    本婦如鳥出籠,似魚漏網,其餘物飾,亦不計較。

    本婦抵家,父母隻得收留。

    那有好氣待他,如同使婢。

    婦亦甘心忍受。

     一日有個張二官過門,因見本婦,心甚悅之。

    挽人說合,求為繼室。

    女父母允諾,恨不推将出去。

    且張二官是個行商,多在外,少在内,不曾打聽得備細。

    設下盒盤羊酒,涓吉成親。

    這婦人不去則罷,這一去,好似:豬羊奔屠宰之家,一步步來尋死路。

     是夜,畫燭搖光,粉香噴霧。

    绮羅筵上,依舊兩個新人;錦繡衾中,各出一般舊物。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喜今宵,月再圓,賞名園,花正芳。

    笑吟吟攜手上牙床,恣交歡恍然入醉鄉。

    不覺的渾身通暢,把斷弦重續兩情償。

     他兩個自花燭之後,日則并肩而坐,夜則疊股而眠,如魚借水,似漆投膠。

    一個全不念前夫之恩愛,一個那曾題亡室之音容。

    婦羨夫之殷富,夫憐婦之豐儀。

    兩個過活了一月。

     一日,張二官人早起,分付虞候收拾行李,要往德清取帳。

    這婦人怎生割舍得他去。

    張二官人不免起身,這婦人簌簌垂下淚來。

    張二官道:“我你既為夫婦,不須如此。

    ”各道保重而别。

    别去又過了半月光景,這婦人是久曠之人,既成佳配,未盡暢懷,又值孤守岑寂,好生難遣。

    覺身子困倦,步至門首閑望。

    對門店中一後生,約三十已上年紀,資質豐粹,舉止閑雅。

    遂問随侍阿瞞,阿瞞道:“此店乃朱秉中開的。

    此人和氣,人稱他為朱小二哥。

    ”婦人問罷,夜飯也不吃,上樓睡了。

    樓外乃是官河,舟船歇泊之外。

    将及二更,忽聞梢人嘲歌聲隐約,側耳而聽,其歌雲:二十去了廿一來,不做私情也是呆。

     有朝一日花容退,雙手招郎郎不來。

     婦人自此複萌觊觎之心,往往倚門獨立。

    朱秉中時來調戲。

    彼此相慕,目成眉語,但不能一叙款曲為恨也。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美溫溫,顔面肥,光油油,鬓發長。

    他半生花酒肆颠狂,對人前扯拽都是謊。

    全無有風雲氣象,一味裡竊玉與偷香。

     這婦人羨慕朱秉中不已,隻是不得湊巧。

    一日,張二官讨帳回家,夫婦相見了,叙些間闊的話。

    本婦似有不悅之意,隻是勉強奉承,一心倒在朱秉中身上了。

    張二官在家又住了一個月之上。

    正值仲冬天氣,收買了雜貨趕節,賃船裝載到彼,發賣之間不甚稱意,把貨都賒與人上了,舊帳又讨不上手。

    俄然逼歲,不得歸家過年,預先寄些物事回家支用,不題。

     且說朱秉中因見其夫不在,乘機去這婦人家賀節。

    留飲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奈何往來之人,應接不暇,取便約在燈宵相會。

    秉中領教而去。

    撚指間又屆十三日試燈之夕,于是:戶戶鳴鑼擊鼓,家家品竹彈絲。

    遊人隊隊踏歌聲,仕女翩翩垂舞袖。

    鳌山彩結,嵬峨百尺矗晴空;鳳篆香濃,缥渺千層籠绮陌。

    閑庭内外,溶溶寶燭光輝;傑閣高低,爍爍華燈照耀。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奏箫韶,一派鳴,綻池蓮,萬朵開。

    看六街三市鬧挨挨,笑聲高滿城春似海。

    期人在燈前相待,幾回價又恐燕莺猜。

     其夜秉中侵早的更衣着靴,隻在街上往來。

    本婦也在門首抛聲衒俏。

    兩個相見暗喜,準定目下成事。

    不期伊母因往觀燈,就便探女。

    女扃戶邀入參見,不免留宿。

    秉中等至夜分,悶悶歸卧。

    次夜如前。

    正遇本婦,怪問如何爽約。

    挨身相就,止做得個“呂”字兒而散。

    少間,具酒奉母。

    母見其無情無緒,向女言曰:“汝如今遷于喬木,隻宜守分,也與父母争一口氣。

    ”豈知本婦已約秉中等了二夜了,可不是鬼門上占卦?平旦,買兩盒餅馓,雇頂轎兒,送母回了。

    薄晚,秉中張個眼慢,鑽進婦家,就便上樓。

    本婦燈也不看,解衣相抱,曲盡于飛。

    然本婦平生相接數人,或老或少,那能造其奧處。

    自經此合,身酥骨軟,飄飄然其滋味不可勝言也。

    且朱秉中日常在花柳叢中打交,深谙十要之術,那十要? 一要濫于撒漫,二要不算工夫,三要甜言美語,四要軟款溫柔,五要乜斜纏帳,六要施逞槍法,七要妝聾做啞,八要擇友同行,九要穿着新鮮,十要一團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