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關燈
小
中
大
吳小員外看見,不覺遍體蘇麻,急欲捱身上前。
卻被趙家兩兄弟拖回,道:“良家女予,不可調戲。
恐耳目甚多,惹禍招非/小員外雖然依允,卻似勾去了魂靈一般。
那小娘子随着衆女娘自去了。
小員外與二趙相别自回,一夜不睡,道:“好個十相具足的小娘于,恨不曾訪問他居止姓名。
若訪問得明白,央媒說合,或有三分僥幸。
”次日,放心不下,換了一身整齊衣服,又約了二趙,在金明池上尋昨日小娘子蹤迹:分明昔日陽台路,不見當時行雨人。
吳小員外在遊人中往來尋趁,不見昨日這位小娘子,心中悶悶不悅。
趙大哥道:“足下情懷少樂,想尋春之興未遂。
此間酒肆中,多有當笆少婦。
愚弟兄陪足下一行,倘有看得上限的,沽飲三杯,也當春風一度,如何?”小員外道:“這些老妓夙娼,殘花敗柳,學生平日都不在意。
”趙二哥道:“街北第五家,小小一一個酒肆,到也精雅。
内中有個量酒的女兒,大有姿色,年紀也隻好二八,隻是不常出來。
”小員外欣然道:“煩相引一看。
”三人移步街北,果見一個小酒店,外邊花竹扶疏,裡面杯盤羅列。
趙二哥指道:“此家就是。
” 三人人得門來,悄無人聲。
不免喚一聲:“有人麼?有人麼?須臾之間,似有如無,覺得嬌嬌媚媚,妖妖燒撓,走一個十五六歲花朵般多情女兒出來。
那三個子弟見了女兒,齊齊的三頭對地,六臂向身,唱個喏道:“小娘子拜揖。
”那多情的女兒見了三個子弟。
一點春心動了,按捺不下,一雙腳兒出來了,則是麻麻地進去不得。
緊挨着三個子弟坐地,便教迎兒取酒來。
那四個可知道喜!四口兒并來,沒一百歲。
方才舉得一杯,忽聽得驢兒蹄響,車兒輪響,卻是女兒的父母上墳回來。
三人敗興而返。
迄逛春色調殘,勝遊難再,隻是思憶之心,形于夢添。
轉眼又是一年。
三個子弟不約而同,再尋;日的。
頃刻已到,但見門戶蕭然,當問的人不知何在。
三人少歇一歇問信,則見那;日日老兒和婆子走将出來。
三人道:“丈人拜揖。
有酒打一角來。
便問:“丈人,去年到此見個小娘于量酒,今日如何不見?”那老兒聽了,籁地兩行淚下:“複官人,老漢姓盧名榮。
官人見那量酒的就是老拙女兒,小名愛愛。
去年今日合家去上墳,不知何處來三個輕薄厮兒,和他吃酒,見我回來散了,中間别事不知。
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然倡快,不吃飲食,數日而死。
這屋後小丘,便是女兒的墳。
”說罷,又簌簌地淚下。
三人嘴口不敢再問,連忙還了酒錢,三個馬兒連着,一路傷感不已,回頭顧盼,淚下沾襟,怎生放心得下!正是:夜深喧暫息,池台惟月明,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那三個正行之際,恍餾見一婦人,素羅罩首,紅帕當胸,顫顫搖搖,半前半卻,觑着三個,低聲萬福。
那三個如醉如癡,罔知所措。
道他是鬼,又衣裳有縫,地下有影;道是夢裡,自家掐着又疼。
隻見那婦人道:“官人認得奴家?即去歲金明池上人也。
官人今日到奴家相望,爹媽詐言我死,虛堆個十墳,待瞞過官人們。
奴家思想前生有緣,幸得相遇。
如今搬在城裡一個曲巷小樓,且是潇灑。
倘不棄嫌,屈尊一顧。
”三人下馬齊行。
瞬息之間,便到一個去處。
人得門來,但見:小樓連苑,鬥帳藏春。
低糟淺映紅簾,曲閣這開錦帳。
半明半暗,人居掩映之中;萬綠萬紅,春滿風光之内。
上得樓兒,那女兒便叫,“迎兒,安排酒來,與三個姐夫賀喜。
無移時,酒到痛飲。
那女兒所事熟滑,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擋一個緊飕飕的筝兒,道一個甜甜嫩嫩的千歲兒。
那弟兄兩個飲散,相别去了。
吳小員外回身轉手,搭定女兒香肩,摟定女兒細腰,捏定女兒纖手,醉眼億斜,隻道樓兒便是床上,火急做了一班半點兒事。
端的是:春衫脫下,繡被鋪開;酥胸露一朵雪梅,纖足啟兩彎新月。
未開桃蕊,怎禁他浪蝶深偷;半折花心,忍不住狂蜂恣采。
時然粉汗,微喘相偎。
睡到天明,起來梳洗,吃些早飯,兩口兒絮絮叨叨,不肯放手。
吳小員外焚香設誓,齧臂為盟,那女兒方才掩着臉,笑了進去。
吳小員外自一路悶悶回家,見了爹媽。
道:“我兒,昨夜宿于何處?教我一夜不睡。
亂夢颠倒。
”小員外道:“告爹媽,兒為兩個朋友是皇親國戚,要我陪宿,不免依他。
”爹媽見說是皇親,又曾來望,便不疑他。
誰想情之所鐘,解釋不得。
有詩為證: 鏟平荊林蓋樓台,摟上星歌鼎沸開。
歡笑未終離别起,從前荊棘又生來。
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厮投,好說得着。
可知哩,筍芽兒般後生,遇着花朵兒女娘,又是芳春時候,正是:佳人窈窕當春色,才子風流正少年。
小員外員為情牽意惹,不隔兩日,少不得去伴女兒一宵。
隻一件,但見女兒時,自家覺得精神百倍,容貌勝常;才到家便顔色樵淬,形容枯槁,漸漸有如鬼質,看看不似人形。
飲食不思,藥餌不進。
父母見兒如此,父子情深,顧不得朋友之道,也顧不得皇親國戚,便去請趙公
卻被趙家兩兄弟拖回,道:“良家女予,不可調戲。
恐耳目甚多,惹禍招非/小員外雖然依允,卻似勾去了魂靈一般。
那小娘子随着衆女娘自去了。
小員外與二趙相别自回,一夜不睡,道:“好個十相具足的小娘于,恨不曾訪問他居止姓名。
若訪問得明白,央媒說合,或有三分僥幸。
”次日,放心不下,換了一身整齊衣服,又約了二趙,在金明池上尋昨日小娘子蹤迹:分明昔日陽台路,不見當時行雨人。
吳小員外在遊人中往來尋趁,不見昨日這位小娘子,心中悶悶不悅。
趙大哥道:“足下情懷少樂,想尋春之興未遂。
此間酒肆中,多有當笆少婦。
愚弟兄陪足下一行,倘有看得上限的,沽飲三杯,也當春風一度,如何?”小員外道:“這些老妓夙娼,殘花敗柳,學生平日都不在意。
”趙二哥道:“街北第五家,小小一一個酒肆,到也精雅。
内中有個量酒的女兒,大有姿色,年紀也隻好二八,隻是不常出來。
”小員外欣然道:“煩相引一看。
”三人移步街北,果見一個小酒店,外邊花竹扶疏,裡面杯盤羅列。
趙二哥指道:“此家就是。
” 三人人得門來,悄無人聲。
不免喚一聲:“有人麼?有人麼?須臾之間,似有如無,覺得嬌嬌媚媚,妖妖燒撓,走一個十五六歲花朵般多情女兒出來。
那三個子弟見了女兒,齊齊的三頭對地,六臂向身,唱個喏道:“小娘子拜揖。
”那多情的女兒見了三個子弟。
一點春心動了,按捺不下,一雙腳兒出來了,則是麻麻地進去不得。
緊挨着三個子弟坐地,便教迎兒取酒來。
那四個可知道喜!四口兒并來,沒一百歲。
方才舉得一杯,忽聽得驢兒蹄響,車兒輪響,卻是女兒的父母上墳回來。
三人敗興而返。
迄逛春色調殘,勝遊難再,隻是思憶之心,形于夢添。
轉眼又是一年。
三個子弟不約而同,再尋;日的。
頃刻已到,但見門戶蕭然,當問的人不知何在。
三人少歇一歇問信,則見那;日日老兒和婆子走将出來。
三人道:“丈人拜揖。
有酒打一角來。
便問:“丈人,去年到此見個小娘于量酒,今日如何不見?”那老兒聽了,籁地兩行淚下:“複官人,老漢姓盧名榮。
官人見那量酒的就是老拙女兒,小名愛愛。
去年今日合家去上墳,不知何處來三個輕薄厮兒,和他吃酒,見我回來散了,中間别事不知。
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然倡快,不吃飲食,數日而死。
這屋後小丘,便是女兒的墳。
”說罷,又簌簌地淚下。
三人嘴口不敢再問,連忙還了酒錢,三個馬兒連着,一路傷感不已,回頭顧盼,淚下沾襟,怎生放心得下!正是:夜深喧暫息,池台惟月明,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那三個正行之際,恍餾見一婦人,素羅罩首,紅帕當胸,顫顫搖搖,半前半卻,觑着三個,低聲萬福。
那三個如醉如癡,罔知所措。
道他是鬼,又衣裳有縫,地下有影;道是夢裡,自家掐着又疼。
隻見那婦人道:“官人認得奴家?即去歲金明池上人也。
官人今日到奴家相望,爹媽詐言我死,虛堆個十墳,待瞞過官人們。
奴家思想前生有緣,幸得相遇。
如今搬在城裡一個曲巷小樓,且是潇灑。
倘不棄嫌,屈尊一顧。
”三人下馬齊行。
瞬息之間,便到一個去處。
人得門來,但見:小樓連苑,鬥帳藏春。
低糟淺映紅簾,曲閣這開錦帳。
半明半暗,人居掩映之中;萬綠萬紅,春滿風光之内。
上得樓兒,那女兒便叫,“迎兒,安排酒來,與三個姐夫賀喜。
無移時,酒到痛飲。
那女兒所事熟滑,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擋一個緊飕飕的筝兒,道一個甜甜嫩嫩的千歲兒。
那弟兄兩個飲散,相别去了。
吳小員外回身轉手,搭定女兒香肩,摟定女兒細腰,捏定女兒纖手,醉眼億斜,隻道樓兒便是床上,火急做了一班半點兒事。
端的是:春衫脫下,繡被鋪開;酥胸露一朵雪梅,纖足啟兩彎新月。
未開桃蕊,怎禁他浪蝶深偷;半折花心,忍不住狂蜂恣采。
時然粉汗,微喘相偎。
睡到天明,起來梳洗,吃些早飯,兩口兒絮絮叨叨,不肯放手。
吳小員外焚香設誓,齧臂為盟,那女兒方才掩着臉,笑了進去。
吳小員外自一路悶悶回家,見了爹媽。
道:“我兒,昨夜宿于何處?教我一夜不睡。
亂夢颠倒。
”小員外道:“告爹媽,兒為兩個朋友是皇親國戚,要我陪宿,不免依他。
”爹媽見說是皇親,又曾來望,便不疑他。
誰想情之所鐘,解釋不得。
有詩為證: 鏟平荊林蓋樓台,摟上星歌鼎沸開。
歡笑未終離别起,從前荊棘又生來。
那小員外與女兒兩情厮投,好說得着。
可知哩,筍芽兒般後生,遇着花朵兒女娘,又是芳春時候,正是:佳人窈窕當春色,才子風流正少年。
小員外員為情牽意惹,不隔兩日,少不得去伴女兒一宵。
隻一件,但見女兒時,自家覺得精神百倍,容貌勝常;才到家便顔色樵淬,形容枯槁,漸漸有如鬼質,看看不似人形。
飲食不思,藥餌不進。
父母見兒如此,父子情深,顧不得朋友之道,也顧不得皇親國戚,便去請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