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回 銀屏山越皆退位 孟起安甯齊喪身
關燈
小
中
大
甯必敗,原非其敵,不必憂心。
今既撤藩,天下疑忌,馬超若反,必先聯絡内應,汝勿輕出,且居長安,以免有變。
來日廷堂之上,再議馬超之事。
”歸塵受命,隻在東宮沉思,安靜問曰:“何故不樂?”歸塵道:“父皇教我傳示嶽父,引軍西出,吾思嶽父素不愛我,若得我言必怒,誤了父皇大事。
” 安靜歎道:“我父性子,素來如此,他既認定,旁人之言,他原也難聽。
逐流哥哥被貶,不知甚的,我父卻怪起你來,還說什麼取川之日,計破瓦口之時,即有謀弟之心。
夫君勿憂,我等好生盡孝,又有母親垂憐,父親年事漸高,還真與吾等小輩計較一生不成?”歸塵攬住安靜道:“靜兒所言極是,吾得賢妻如此,夫複何求?清者自清,嶽父雖有誤會,亦是小人流言所緻,身為人子的,又豈敢因此見怪?今日馬超,已非昔日一勇之夫,嶽父倘有疏忽,一世英名潰矣,吾心甚憂,需遣人往助才好。
”教安靜好生将息,歸塵自出宮來,密見左中郎将曹休,道:“今有急報,郭淮、朱靈慫恿馬超背反中華,子烈以為如何?” 曹休道:“大司馬乃馬超克星,坐鎮西涼,何慮馬超?且今人心思定,馬超若舉逆兵,難撼泰山之重也。
”歸塵道:“世間成敗利鈍,未可先料也,子烈乃曹門千裡駒,今寂寞如此,倘願為馬超内應,召集魏漢舊臣同反,外結鎮北,内亂長安,我父皇一生待臣子推心置腹,必不防備,豈能不為所乘乎?”曹休怒道:“吾昔年中汝奸計,誤降中華,自知大勢已去,并無他心,汝今日前來試探,是相疑乎?” 歸塵笑道:“焉敢試探,歸塵既為私心,亦為君計,有片言告知,以動尊聽:我弟逐流,武略過于韓項,韬機不遜孫吳,父皇心實愛之而不得不貶之,自小又得嶽父嶽母憐愛,眼下父皇為撤藩之事,叱退二相,遠離百官,所起用者皆腹心也,吾嶽父嶽母、關王銀屏因而得志,此非吾願也。
願子烈自請往西涼一行,佯投嶽父,實助馬超,将嶽父所謀盡皆透漏馬超,待吾嶽父兵敗,子烈依吾一計,可破馬超,并其兵馬,誓不負曹家一門,未知尊意如何?” 曹休不覺一股寒氣直湧到背上,半晌曰:“你竟圖謀嶽父,緻有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吾當出首,汝死無葬身之地也!”歸塵拊掌大笑道:“吾今根淺勢弱,父皇廢我隻在覆手之間,不費吹灰之力,子烈若此時出首,免去父皇内患,天下長治久安,曹家永無複興之望,子烈真中華中興重臣也,吾料子烈必不為此也。
”曹休心下一驚,暗歎道:“好奸雄,陛下養汝為子,乃不識人也!”遂受其計,兩人約定,歸塵自回。
一路卻暗自尋思:“曹休須除,何人可使?周子遠計謀深遠,與我弟義結金蘭,深得父皇眷愛,留在朝中,他日必然為害,需以計間之。
”遂見城門校尉周胤,盡言馬超欲反之事,随後言道:“子然自從征以來,素思建功,然天下戰亂已定,故無報效之處。
今馬超作逆,子然何不請往沙場,建立功名?此男兒之業,無負君父周公瑾一生英名也。
”周胤大喜道:“還需太子提攜,吾明日便請出征。
”歸塵道:“吾探得魏國餘孽曹休,已為馬超内應,明日必自請征西,欲害大司馬,接應馬超,君何不請為監軍,若查實曹休異動,不須理會,隻将證據飛報陛下,除卻後患,大功豈非唾手而得?”周胤甚喜。
卻表來日上朝,飄零與群臣商議馬超之事,有曹休慨然進曰:“臣休一門,七年來深受陛下之恩,常思報效。
今既郭淮、朱靈誤從馬超,臣願領一軍往助大司馬,盡道陛下寬仁之事,先招郭淮、朱靈來降,則馬超勢孤,大司馬亦免去大半兵戈之勞也。
”飄零甚喜,道:“郭淮朱靈數年來不降中華,此等氣節,朕深愛之,曹子烈若能招得,真大功也。
且西域百姓,又減免從征之難,皆子烈所賜!”當庭封曹休為破驽将軍,歸塵目視周胤,周胤便出,奏曰:“臣父兄皆有功于國,唯臣毫無建樹,願為監軍。
”飄零準奏。
當下曹休引五千兵,以夏侯霸為副将,投西涼而來。
一路周胤好容易得志,又隻道曹休果為馬超内應,屢加刁難,時常呵斥,曹休知周胤功臣之後,隻得忍氣吞聲,夏侯霸等将皆怒。
按下這邊,單表安甯引大軍十萬,駐紮西涼,督引各地民衆開荒墾田,造林植樹,不覺數年,正欲引還長安,已聞南蠻、山越自請撤藩,便料馬超必有異動,先有防備,教臧霸、孫瑜各引兵五千,駐守玉門、陽關,随後召集各地墾荒軍士,便往玉門關來。
此時馬超果領西涼子弟,已到玉門關下,但見得關門緊閉,吊橋高懸,馬超立馬扶槍而前,高呼道:“關廂守将安在?”一員老将已到城頭,道:“馬孟起鎮守西戎,何故引軍入關?”馬超道:“臧宣高,吾聞關王、鎮北、鎮東退位,亦欲卸甲歸田,因思陛下深恩,欲返朝中叩謝,何不開關放行?”臧霸喝道:“住口,馬孟起,陛下明令諸藩裁軍,汝心不服,收容郭淮、朱靈,欲犯長安,背主叛國,安敢狡辯?汝欲謝恩時,留下兵馬,随我孤身而往朝中,方見汝真心!” 馬超大怒道:“吾家累世公侯,隻為上蒼可恨,使吾家破人亡,後誤從中華,以為明主,不想屢屢欺我,視我為鷹犬之輩,用時則重,不用則廢,狼心狗肺,無恩無義,天下之士,皆當讨之!汝山野草寇,安敢狂言!”遂喚打關,臧霸點兵而出,馬超命郭淮相敵,兩将戰過四十合,不分勝負,惱起馬超,喚回郭淮,飛馬親出,戰到十餘合,臧霸抵擋不住,退入關廂。
馬超四面攻打甚急,幸得臧霸所部乃是安甯統屬并州精騎,昔年屢勝馬超,未嘗膽怯,因此馬超一時難克,暫退結營,圍了兩關,不敢輕進,有郭淮道:“事已洩漏,不得促行。
師出無名,如何立業?可揚言葉飄零受後宮盈惑,欲盡撤藩國,便借烏孫、大宛兵來此,合力而進,佯推清除後宮奸佞,還諸藩清白,可免許多周折。
” 馬超從之,便召烏孫、大宛,兩國皆懼馬超之勢,不敢相違,各發一兩萬人馬來助,會合玉門關外,立起大旗曰“扶諸藩,清君側”,複來攻打玉門關,四面相合,馬超大喝曰:“先入關者,即為西涼侯!”西涼子弟奮力向前,雲梯高架,弩箭齊飛,臧霸死守,頗難支持,正自危急,一彪軍馬早到,當先老将,黑馬蛇矛,正是安甯,馬超教郭淮、朱靈打關,自來迎安甯,一場混戰,兩下收軍,衆将彙集馬超帳下道:“安甯智勇雙全,非易與之輩,唯好生計議,方可破之。
”馬超道:“吾昔年性剛,屢中此人詭計,今日既他敢來,趁其兵馬尚未全集之時,正好雪恥。
”當下布陣排營,發書搦戰,一面卻喚馬岱等道:“安甯來日應戰,陽關必然無備,汝引一軍直取陽關,安甯若回救時,吾便趁勢攻取玉門。
”馬岱領命。
卻說安甯回批應戰,翌日卻偏不出。
馬超責以失信,安甯隻道:“一路颠簸,賤體微恙,來日再戰。
”如此拖了數日,卻遣軍士環繞玉門關壘成土牆。
馬超不知其意,教馬岱引重甲軍沖撞而來,原來安甯數日之間,教關中百姓盡皆遷走,又催軍白日壘牆,夜裡卻加軍力,于牆外深挖溝壕,虛蓋泥土,馬岱之軍大半皆陷。
馬超大怒,親來相敵,安甯亦盡起關廂兵馬,兩軍相逢,對陣圓處,馬超更不打話,飛馬直取安甯,安甯接住,戰過百十回合,詐敗而走,馬超趕來,城頭黃華見安甯在前,不敢放箭,被馬超追入關廂,中華各将見大司馬敗走,各棄關而去,馬超得了玉門關。
原來吳蘭、張翼、雷銅
今既撤藩,天下疑忌,馬超若反,必先聯絡内應,汝勿輕出,且居長安,以免有變。
來日廷堂之上,再議馬超之事。
”歸塵受命,隻在東宮沉思,安靜問曰:“何故不樂?”歸塵道:“父皇教我傳示嶽父,引軍西出,吾思嶽父素不愛我,若得我言必怒,誤了父皇大事。
” 安靜歎道:“我父性子,素來如此,他既認定,旁人之言,他原也難聽。
逐流哥哥被貶,不知甚的,我父卻怪起你來,還說什麼取川之日,計破瓦口之時,即有謀弟之心。
夫君勿憂,我等好生盡孝,又有母親垂憐,父親年事漸高,還真與吾等小輩計較一生不成?”歸塵攬住安靜道:“靜兒所言極是,吾得賢妻如此,夫複何求?清者自清,嶽父雖有誤會,亦是小人流言所緻,身為人子的,又豈敢因此見怪?今日馬超,已非昔日一勇之夫,嶽父倘有疏忽,一世英名潰矣,吾心甚憂,需遣人往助才好。
”教安靜好生将息,歸塵自出宮來,密見左中郎将曹休,道:“今有急報,郭淮、朱靈慫恿馬超背反中華,子烈以為如何?” 曹休道:“大司馬乃馬超克星,坐鎮西涼,何慮馬超?且今人心思定,馬超若舉逆兵,難撼泰山之重也。
”歸塵道:“世間成敗利鈍,未可先料也,子烈乃曹門千裡駒,今寂寞如此,倘願為馬超内應,召集魏漢舊臣同反,外結鎮北,内亂長安,我父皇一生待臣子推心置腹,必不防備,豈能不為所乘乎?”曹休怒道:“吾昔年中汝奸計,誤降中華,自知大勢已去,并無他心,汝今日前來試探,是相疑乎?” 歸塵笑道:“焉敢試探,歸塵既為私心,亦為君計,有片言告知,以動尊聽:我弟逐流,武略過于韓項,韬機不遜孫吳,父皇心實愛之而不得不貶之,自小又得嶽父嶽母憐愛,眼下父皇為撤藩之事,叱退二相,遠離百官,所起用者皆腹心也,吾嶽父嶽母、關王銀屏因而得志,此非吾願也。
願子烈自請往西涼一行,佯投嶽父,實助馬超,将嶽父所謀盡皆透漏馬超,待吾嶽父兵敗,子烈依吾一計,可破馬超,并其兵馬,誓不負曹家一門,未知尊意如何?” 曹休不覺一股寒氣直湧到背上,半晌曰:“你竟圖謀嶽父,緻有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吾當出首,汝死無葬身之地也!”歸塵拊掌大笑道:“吾今根淺勢弱,父皇廢我隻在覆手之間,不費吹灰之力,子烈若此時出首,免去父皇内患,天下長治久安,曹家永無複興之望,子烈真中華中興重臣也,吾料子烈必不為此也。
”曹休心下一驚,暗歎道:“好奸雄,陛下養汝為子,乃不識人也!”遂受其計,兩人約定,歸塵自回。
一路卻暗自尋思:“曹休須除,何人可使?周子遠計謀深遠,與我弟義結金蘭,深得父皇眷愛,留在朝中,他日必然為害,需以計間之。
”遂見城門校尉周胤,盡言馬超欲反之事,随後言道:“子然自從征以來,素思建功,然天下戰亂已定,故無報效之處。
今馬超作逆,子然何不請往沙場,建立功名?此男兒之業,無負君父周公瑾一生英名也。
”周胤大喜道:“還需太子提攜,吾明日便請出征。
”歸塵道:“吾探得魏國餘孽曹休,已為馬超内應,明日必自請征西,欲害大司馬,接應馬超,君何不請為監軍,若查實曹休異動,不須理會,隻将證據飛報陛下,除卻後患,大功豈非唾手而得?”周胤甚喜。
卻表來日上朝,飄零與群臣商議馬超之事,有曹休慨然進曰:“臣休一門,七年來深受陛下之恩,常思報效。
今既郭淮、朱靈誤從馬超,臣願領一軍往助大司馬,盡道陛下寬仁之事,先招郭淮、朱靈來降,則馬超勢孤,大司馬亦免去大半兵戈之勞也。
”飄零甚喜,道:“郭淮朱靈數年來不降中華,此等氣節,朕深愛之,曹子烈若能招得,真大功也。
且西域百姓,又減免從征之難,皆子烈所賜!”當庭封曹休為破驽将軍,歸塵目視周胤,周胤便出,奏曰:“臣父兄皆有功于國,唯臣毫無建樹,願為監軍。
”飄零準奏。
當下曹休引五千兵,以夏侯霸為副将,投西涼而來。
一路周胤好容易得志,又隻道曹休果為馬超内應,屢加刁難,時常呵斥,曹休知周胤功臣之後,隻得忍氣吞聲,夏侯霸等将皆怒。
按下這邊,單表安甯引大軍十萬,駐紮西涼,督引各地民衆開荒墾田,造林植樹,不覺數年,正欲引還長安,已聞南蠻、山越自請撤藩,便料馬超必有異動,先有防備,教臧霸、孫瑜各引兵五千,駐守玉門、陽關,随後召集各地墾荒軍士,便往玉門關來。
此時馬超果領西涼子弟,已到玉門關下,但見得關門緊閉,吊橋高懸,馬超立馬扶槍而前,高呼道:“關廂守将安在?”一員老将已到城頭,道:“馬孟起鎮守西戎,何故引軍入關?”馬超道:“臧宣高,吾聞關王、鎮北、鎮東退位,亦欲卸甲歸田,因思陛下深恩,欲返朝中叩謝,何不開關放行?”臧霸喝道:“住口,馬孟起,陛下明令諸藩裁軍,汝心不服,收容郭淮、朱靈,欲犯長安,背主叛國,安敢狡辯?汝欲謝恩時,留下兵馬,随我孤身而往朝中,方見汝真心!” 馬超大怒道:“吾家累世公侯,隻為上蒼可恨,使吾家破人亡,後誤從中華,以為明主,不想屢屢欺我,視我為鷹犬之輩,用時則重,不用則廢,狼心狗肺,無恩無義,天下之士,皆當讨之!汝山野草寇,安敢狂言!”遂喚打關,臧霸點兵而出,馬超命郭淮相敵,兩将戰過四十合,不分勝負,惱起馬超,喚回郭淮,飛馬親出,戰到十餘合,臧霸抵擋不住,退入關廂。
馬超四面攻打甚急,幸得臧霸所部乃是安甯統屬并州精騎,昔年屢勝馬超,未嘗膽怯,因此馬超一時難克,暫退結營,圍了兩關,不敢輕進,有郭淮道:“事已洩漏,不得促行。
師出無名,如何立業?可揚言葉飄零受後宮盈惑,欲盡撤藩國,便借烏孫、大宛兵來此,合力而進,佯推清除後宮奸佞,還諸藩清白,可免許多周折。
” 馬超從之,便召烏孫、大宛,兩國皆懼馬超之勢,不敢相違,各發一兩萬人馬來助,會合玉門關外,立起大旗曰“扶諸藩,清君側”,複來攻打玉門關,四面相合,馬超大喝曰:“先入關者,即為西涼侯!”西涼子弟奮力向前,雲梯高架,弩箭齊飛,臧霸死守,頗難支持,正自危急,一彪軍馬早到,當先老将,黑馬蛇矛,正是安甯,馬超教郭淮、朱靈打關,自來迎安甯,一場混戰,兩下收軍,衆将彙集馬超帳下道:“安甯智勇雙全,非易與之輩,唯好生計議,方可破之。
”馬超道:“吾昔年性剛,屢中此人詭計,今日既他敢來,趁其兵馬尚未全集之時,正好雪恥。
”當下布陣排營,發書搦戰,一面卻喚馬岱等道:“安甯來日應戰,陽關必然無備,汝引一軍直取陽關,安甯若回救時,吾便趁勢攻取玉門。
”馬岱領命。
卻說安甯回批應戰,翌日卻偏不出。
馬超責以失信,安甯隻道:“一路颠簸,賤體微恙,來日再戰。
”如此拖了數日,卻遣軍士環繞玉門關壘成土牆。
馬超不知其意,教馬岱引重甲軍沖撞而來,原來安甯數日之間,教關中百姓盡皆遷走,又催軍白日壘牆,夜裡卻加軍力,于牆外深挖溝壕,虛蓋泥土,馬岱之軍大半皆陷。
馬超大怒,親來相敵,安甯亦盡起關廂兵馬,兩軍相逢,對陣圓處,馬超更不打話,飛馬直取安甯,安甯接住,戰過百十回合,詐敗而走,馬超趕來,城頭黃華見安甯在前,不敢放箭,被馬超追入關廂,中華各将見大司馬敗走,各棄關而去,馬超得了玉門關。
原來吳蘭、張翼、雷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