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名録卷九

關燈
名人父卒事母以孝聞母目失明茂禱于泰安山三秊複明母殁居喪哀恸隣家再火延燒千餘家及茂廬皆返風而滅事聞旌之 王晏二 南齊王晏衛尉王鎮之之子性甚便辟為髙帝所親待後預明帝廢立謀轉尚書令封曲江縣侯 宋王晏滕人晉開運末為小校入漢授绛州防禦使仕周武甯軍節度迨宋改安逺軍封韓國公 劉準二 劉宋順帝名準初封安成王及廢帝殒大将軍蕭道成奉太後令迎即位三秊禅于齊 趙宋劉準鄞人當宋末知國事日非絶意仕進隠居敎授蔔築青山之原日以敎子讀書為事學者稱為南窻先生 張邵二 劉宋張邵吳人初為揚州主簿劉毅居亞相好士愛才當世輻湊惟邵不徃武帝聞而重之及即位以佐命功封臨沮伯除湘州刺史 趙宋張邵烏江人為衢州司刑假禮部尚書使金金人置酒張樂邵以二帝北遷臣子不忍聽樂請止左監軍撻攬怒囚邵于祚山砦十三年和議成始得南歸楊慶三 隋兩楊慶 一河間人頗渉書記察孝廉以侍養不赴母有疾不解襟帶者七旬及居憂哀毀骨立負土成墳文帝屢加褎賞擢儀同平陽太守 一宗室河間王楊?之子傾曲善時變炀帝猜忌骨肉?王倫等皆廢放惟慶獲全李宻據洛口慶勒兵拒守歳餘城中糧盡遂降 宋楊慶鄞人父病貧不能召醫刲股肉啖之良已其後母病不能食慶取右乳焚之以灰和藥入口遂瘥乆之乳複生宣和末诏表其門曰崇孝 李谔四 隋李谔趙郡人博學善屬文由考功侍郎遷侍禦史且陳時敝糾正風俗上以谔前後所奏頒示天下 唐兩李谔 一德宗第十子順宗即位诏封欽王一長慶中海鹽令開縣西古泾三百剏長豐閘一節宣水利民歌其德 宋李谔南康人家貧好讀書舉進士通判吉州倜傥有才畧所至冦賊屏息 王晖二 後魏王晖王猛曽孫少有美名兼多術藝卒于中書舍人 宋王晖太原人建隆初右領軍衛上将軍性吝啬赀甚冨而妻子飯疏粝縱部曲誅求民甚苦之 何随二 晉何随江陽人舉孝廉不就即家拜本郡太守邦人言議平當者稱何江陽常璩贊曰江陽皎皎命世清淳見華陽國志 宋何随郫縣人初事蜀為安漢令蜀亡去官送吏取民芋以自給随即以綿系其處償直民視芋見綿相與語曰聞何安漢清廉必此人也見成都府志 張景仁四 後魏張景仁山隂人正光年從蕭寶夤歸化拜羽林監至車騎将軍賜宅歸正裡見洛陽伽藍記 梁張景仁廣平人父為同縣韋法所殺景仁時年八歳志在複雠及長手斬其首以祭父墓詣郡就刑時簡文在鎮原其罪蠲一戶租調以旌孝行 北齊張景仁濟北人工草侍書東宮後主愛之呼為博士累進儀同開府總判文林館封建安王自倉颉以來八體取進一人而已 金張景仁遼西人官翰林學士宋人議和改奉表為國書稱臣為侄凢七徃複然後定其書皆景仁為之世宗曰張景仁眞能文之士 趙柔二 北魏趙柔金城人以德行才學知名厯著作郎河内太守甚着信惠注解祗洹精舍圖偈六卷為當時俊僧所欽味 有元趙柔涞水人有膽畧善騎射太祖破紫荊闗柔以衆歸授涿易二州長史後以功累眞定等路都元帥李韶二 北魏李韶李寶之孫由吏部尚書出為冀州刺史政績之美聲冠當時既之後有冀州兵千餘人戍荊州還經韶墓相率培冢數日方歸其遺愛如此 宋李韶李彌遜曾孫嘉定進士淳祐間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時杜範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李杜王胄二 隋王胄臨沂人為著作佐郎以文詞爲炀帝所重宋王胄永春人以春秋擢省試第一為太學博士與諌官分校禮闱諌官欲私舉所厚胄識其人而言之諌官色沮乃止 劉韫二 劉宋劉韫宗室長沙景王之孫位雍州刺史侍中領軍将軍及帝廢為蒼梧王韫謂當歸從兄彥節齊髙帝惡之被誅 趙宋劉韫劉韐之弟倅三州典二郡皆有政聲及緻仕築室縣南有亭台花木之勝自号秀岑與屏山晦庵諸名賢日夕諷詠其中 張買奴二 北齊張買奴平原人官國子?敎經義該博門徒千餘人諸儒鹹推重之 元張買奴燕人官于錢塘病殁城西十裡外其妻王氏秊方十六每旦被發徃奠伏墓大恸乆而緻疾防居三十秊诏旌其門 楊播二 元魏楊播華隂人為武衛将軍征蠕蠕讨崔慧景有功進号平東除太府卿賜爵華隂伯 唐楊播鳯翔人登第隠居不仕?宗徴為諌議大夫棄官就養以孝行祯祥表其門闾肅宗就加散騎常侍賜号?靖先生 李晔三 北魏李晔李順之孫正光初為冠軍中散大夫南荊州刺史桓叔興叛入梁資以兵糧令築谷陂城诏晔兼尚書左丞督諸軍讨叔興大破之乗勝拔谷陂 唐兩李晔一即昭宗一宗室鄭王亮之後刑部侍郎 王顯三 前秦苻堅建元十五秊賞堂邑之功以王顯為平吳校尉揚州刺史戍下邳 北齊王顯樂平人以醫術自通營進禦藥出入禁内累轉禦史中尉多所彈劾百寮肅然以營療功封衛國縣伯 宋王顯開封人官樞宻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嘗大破契丹于威虜軍枭獲名王貴将十五人斬首二萬級宇文溫二 周宗室杞國公宇文亮之子溫襲伯父爵豳國公隋安平郡公宇文恺之子溫炀帝時為起部承務郎 張善安二 後周于義為安武太守有郡民張善安争财相訟議曰此太守德薄所緻非其罪也乃取家财倍與之喻而遣去善安懷恥移貫他州見于義傳 唐張善安年十七便為劫盜後據豫章歸國授洪州總管複從輔公祏反誅 髙明三 北魏髙明太武時散騎侍郎遣赍錦帛出鄯善招撫諸國及東還烏孫破洛郍之屬遣使貢獻者十有六國見西域傳 元兩髙明 一姚安路總管天厯中四方盜起明招流離撫擕貳辟汚萊豐儲峙父老鹹相慶幸 一字則誠瑞安人寓居四明至正進士授處州録事數忤權貴謝病去除福建行省都事道梗不赴所着柔克齋集及琵琶記行于世 元善二 隋元善洛陽人學通五經文帝即極拜國子祭酒帝視學命講孝經敷陳義理兼以諷諌帝大悅赉錫甚厚 元元善大名人父有五兄弟因貧皆客死江淮善徃尋骸骨并迎弟侄等一十五防而歸改祖父母以諸防序列祔于茔次州縣以聞旌其家 李端五 後周李端大将軍李賢之子襲爵西河郡公位開府儀同從平齊戰殁 唐李端趙州人大厯進士從郭暧遊暧嘗進官大集賔客賦詩端最工暧賜帛百疋官至杭州司馬 晉李端為南平王髙從誨裨将襄州安從進反晉師緻讨從誨遣端以舟師為應見南平世家 金世宗之孫和尚封應國公其家奴妄言和尚有異徴召日者李端蔔之端雲當為天子事露伏誅 元李端李元禮之子禮部尚書 王瞻二 齊王瞻王?谟之子負氣傲世好貶裁人物建元初為永嘉太守詣阙跪拜不如儀武帝召付廷尉殺之 梁王瞻王?從孫為侍中吏部尚書性率亮居選所舉其意多行頗嗜酒每飲或彌日而精神朗贍居官潔己妻子不免饑寒 劉濬二 南宋劉濬文帝次子元嘉中封始興王出鎮京口帝以上流之重宜有至親乃以濬為衛将軍荊州刺史後預元兇逆謀為孝武所誅 元劉濬河南人為連江縣廵檢至正中賊帥王善冦閩濬将兵拒賊三戰三捷複與賊鏖戰衆潰被執大罵而死 同姓名錄卷九 <子部,類書類,同姓名錄> 欽定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