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謀造反陳敏死建業 代報仇汲桑下邺城
關燈
小
中
大
等,以寡勝衆,軍聲大震。
朝廷封為右将軍,前鋒都督。
陳敏遂有久振江東之心,至是乃自稱為都督、江東大司馬、楚公,加九錫,任意設刺史以下官。
又封江東首望顧榮等四十餘人為将軍郡守。
顧榮佯為大喜,而欲暗圖之。
陳敏一面部署各官,一面訓練人馬,聲言興兵入洛陽,清除君側。
探馬報入洛陽,東海王大驚,急聚門下衆文武商議曰:&ldquo王彌才退,陳敏又起,為之奈何?且陳敏非王彌之比。
王彌不過一流賊耳,陳敏久在江東,顧榮等皆江東夙望之士,亦受其官爵,平日必得人心,倘興兵來犯,為之奈何?&rdquo軍谘祭酒華譚進曰:&ldquo某與顧榮有舊,素知其為人忠義,今受陳敏官爵,或是權宜之計,亦未可知。
待某作一書與顧榮,使就近圖之,既不待其來犯,又不勞王師,此萬全之策也。
&rdquo東海王大喜,從之。
華譚乃作一書,專使送與顧榮。
其略曰: 石冰之亂,朝廷錄敏微功,故加越次之禮,授以上将之任,庶有韓廬一噬之效。
而本性兇狡,素無識達,貪榮幹運,逆天而動,阻兵作威,盜據吳會,上負朝廷寵授之榮,下孤宰輔過禮之惠,天道伐惡,人神所不佑。
雖阻長江,命危朝露,忠節今圖,君子高行,屈節附逆,義士所恥。
王蠋匹夫,志不可屈,于期慕義,隕首燕庭。
況吳會仁人,并受國寵,或剖符名郡,或列為近臣,而便辱身奸人之朝,降節叛逆之黨,稽颡屈膝,不亦羞乎?昔吳武烈【夾】孫堅谥。
父子,皆以英傑之才,承繼大業,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仗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諸葛、顧步、張、朱、陸、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稱制南州。
然兵家之興,不出三世,運未盈百,歸命入臣。
今以陳敏,倉部令史,七第頑冘,六品下才,欲蹑桓王之高蹤,蹈大皇之絕軌,遠度諸賢,當猶未許也。
皇輿東返,俊彥盈朝,将舉六師,以 清建業,諸賢何顔,複見中州之士耶? 顧榮得書,使人請甘卓來相議。
原來顧榮是三國時吳國顧雍之孫,甘卓是甘甯之後,所以二人世好莫逆。
甘卓此時正與陳敏訓練人馬,兵權極重,故顧榮獨與商議此事。
出華譚之書示之曰:&ldquo陳敏本無大略,政令反複,其子弟又多驕矜,其敗必矣。
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陽,題曰:&lsquo逆賊顧榮、甘卓之首,豈惟一身颠複,且辱及萬世矣!子以為如何?&rsquo&rdquo甘卓曰:&ldquo吾等即殺之以報朝廷,如何?&rdquo顧榮曰:&ldquo未可冒昧,宜多約數人共議。
&rdquo于是又請得周玘、紀瞻二人至,彼此意見皆同。
周玘曰:&ldquo陳敏不足道,惟其兄弟衆多,必須設法使之離開,方易下手。
&rdquo顧榮曰:&ldquo此事極易,我當緻書于征東大将軍劉準,使其率兵來攻,然後使其弟拒敵,彼自離開矣。
&rdquo于是修下書信,星夜差人送去。
劉準得書,即使其部将劉機、衡彥,領兵來攻。
陳敏急與衆商議拒敵之策,顧榮曰:&ldquo臨陣不如親兄弟,惟主公自決之。
&rdquo陳敏大喜曰:&ldquo吾正慮吾弟未立大功,難授高爵,今即當使之立功。
&rdquo乃令其兩弟陳昶、陳闳,領衆拒敵。
周玘進曰:&ldquo某願保錢廣為副将。
&rdquo陳敏從之。
即日點兵出征,錢廣來辭周玘,周玘曰:&ldquo足下知我保子出征之意耶?&rdquo錢廣曰:&ldquo若以交誼論,為故人圖立功地,此當感謝者。
若有他意,則非所知矣。
&rdquo周玘屏退左右,密語之曰:&ldquo陳敏庸才,妄圖
朝廷封為右将軍,前鋒都督。
陳敏遂有久振江東之心,至是乃自稱為都督、江東大司馬、楚公,加九錫,任意設刺史以下官。
又封江東首望顧榮等四十餘人為将軍郡守。
顧榮佯為大喜,而欲暗圖之。
陳敏一面部署各官,一面訓練人馬,聲言興兵入洛陽,清除君側。
探馬報入洛陽,東海王大驚,急聚門下衆文武商議曰:&ldquo王彌才退,陳敏又起,為之奈何?且陳敏非王彌之比。
王彌不過一流賊耳,陳敏久在江東,顧榮等皆江東夙望之士,亦受其官爵,平日必得人心,倘興兵來犯,為之奈何?&rdquo軍谘祭酒華譚進曰:&ldquo某與顧榮有舊,素知其為人忠義,今受陳敏官爵,或是權宜之計,亦未可知。
待某作一書與顧榮,使就近圖之,既不待其來犯,又不勞王師,此萬全之策也。
&rdquo東海王大喜,從之。
華譚乃作一書,專使送與顧榮。
其略曰: 石冰之亂,朝廷錄敏微功,故加越次之禮,授以上将之任,庶有韓廬一噬之效。
而本性兇狡,素無識達,貪榮幹運,逆天而動,阻兵作威,盜據吳會,上負朝廷寵授之榮,下孤宰輔過禮之惠,天道伐惡,人神所不佑。
雖阻長江,命危朝露,忠節今圖,君子高行,屈節附逆,義士所恥。
王蠋匹夫,志不可屈,于期慕義,隕首燕庭。
況吳會仁人,并受國寵,或剖符名郡,或列為近臣,而便辱身奸人之朝,降節叛逆之黨,稽颡屈膝,不亦羞乎?昔吳武烈【夾】孫堅谥。
父子,皆以英傑之才,承繼大業,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仗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諸葛、顧步、張、朱、陸、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稱制南州。
然兵家之興,不出三世,運未盈百,歸命入臣。
今以陳敏,倉部令史,七第頑冘,六品下才,欲蹑桓王之高蹤,蹈大皇之絕軌,遠度諸賢,當猶未許也。
皇輿東返,俊彥盈朝,将舉六師,以 清建業,諸賢何顔,複見中州之士耶? 顧榮得書,使人請甘卓來相議。
原來顧榮是三國時吳國顧雍之孫,甘卓是甘甯之後,所以二人世好莫逆。
甘卓此時正與陳敏訓練人馬,兵權極重,故顧榮獨與商議此事。
出華譚之書示之曰:&ldquo陳敏本無大略,政令反複,其子弟又多驕矜,其敗必矣。
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陽,題曰:&lsquo逆賊顧榮、甘卓之首,豈惟一身颠複,且辱及萬世矣!子以為如何?&rsquo&rdquo甘卓曰:&ldquo吾等即殺之以報朝廷,如何?&rdquo顧榮曰:&ldquo未可冒昧,宜多約數人共議。
&rdquo于是又請得周玘、紀瞻二人至,彼此意見皆同。
周玘曰:&ldquo陳敏不足道,惟其兄弟衆多,必須設法使之離開,方易下手。
&rdquo顧榮曰:&ldquo此事極易,我當緻書于征東大将軍劉準,使其率兵來攻,然後使其弟拒敵,彼自離開矣。
&rdquo于是修下書信,星夜差人送去。
劉準得書,即使其部将劉機、衡彥,領兵來攻。
陳敏急與衆商議拒敵之策,顧榮曰:&ldquo臨陣不如親兄弟,惟主公自決之。
&rdquo陳敏大喜曰:&ldquo吾正慮吾弟未立大功,難授高爵,今即當使之立功。
&rdquo乃令其兩弟陳昶、陳闳,領衆拒敵。
周玘進曰:&ldquo某願保錢廣為副将。
&rdquo陳敏從之。
即日點兵出征,錢廣來辭周玘,周玘曰:&ldquo足下知我保子出征之意耶?&rdquo錢廣曰:&ldquo若以交誼論,為故人圖立功地,此當感謝者。
若有他意,則非所知矣。
&rdquo周玘屏退左右,密語之曰:&ldquo陳敏庸才,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