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兔死狗烹楚王被戮 逼夫弑母賈後行兇

關燈
卻說公孫宏、李肇領了楚王兵士,徑奔汝南王府來。

    此時外面沸沸揚揚,四邊皆知,早已有人報知汝南王亮,商量閉門守禦。

    汝南王曰:&ldquo吾忠心為國,有功無罪,何至如是?&rdquo帳下都督李龍曰:&ldquo事出倉卒,非可以言語辯論。

    不如點起兵士,先行守禦,俟天明入朝面君,再行辯論。

    &rdquo王曰:&ldquo吾倘以兵力相拒,是真反叛,授人以口實矣。

    &rdquo說猶未了,外面公孫宏、李肇領兵已到,将王府四面圍住。

    李肇率領數兵,一躍登牆,大呼:&ldquo奉诏擒逆臣司馬亮。

    &rdquo汝南王在内望見,大聲問曰:&ldquo吾無二心,何至于此?将軍既奉诏而來,不知此诏可令我一見否?&rdquo李肇曰:&ldquo诏書豈可授與逆臣,宣讀之可也。

    &rdquo說罷,将兩通僞诏宣讀一遍。

    長史劉準曰:&ldquo觀此诏書,必是奸謀,不如從李龍之言,竭力拒戰。

    &rdquo言時李龍已拈弓搭箭要射李肇,汝南王急止之曰:&ldquo将軍如此,是陷我為真叛逆矣。

    不可如此,凡事當從長計議。

    &rdquo言時,李肇已領數兵士,一躍而下,兵士殺散守門人,開門放入衆兵。

    李肇手提方天畫戟,手起戟落,先将李龍搠死;喝教手下将汝南王擒下,并世子矩一并打入囚車;一面搜擒眷屬人等。

    是時天氣炎熱,汝南王既入囚車,汗流遍體,有小卒二人,取扇扇之。

    汝南王曰:&ldquo汝等何人?&rdquo小卒曰:&ldquo某等外城兵卒,今夜調奉來此,平日曾受殿下恩蔭,今殿下無罪被擒,某等亦不平也。

    &rdquo汝南王歎曰:&ldquo我之赤心,可披示天下也。

    &rdquo忽報楚王有令箭到來,言有能殺汝南王者,賞布千匹。

    外面各兵士,聞令争先擁入,打開囚車,将汝南王父子亂刀砍死,又争取首級,以緻汝南王耳、目、口、鼻皆被毀壞。

    原來楚王素忌汝南王,便欲乘此機會殺之,聞李肇隻将他檻入囚車,深恐明日面君,殺他不得,故出此号令。

     卻說清河王遐、岐盛,傾兵到衛瓘府時,衛瓘亦早已得報,左右皆谏曰:&ldquo台輔大臣,縱使有罪,亦無星夜加縛之理,此中必有奸計,不如閉門拒守,拜表天子,自請罪狀,俟得有诏旨,再行就縛未遲。

    &rdquo瓘歎曰:&ldquo吾昔日入蜀時,擅殺鄧艾、杜元凱,【夾】杜預字也。

    曾言吾将不得善終。

    吾今年七十二歲矣,猶竊幸或可以免,今遇此事,元凱之言驗矣。

    拒守何益?況一經拒守,徒自實反逆之罪狀耳。

    &rdquo遂不許閉門。

    清河王、岐盛兵至,直入内堂。

    岐盛早受楚王吩咐,捉住衛瓘便殺,并其子孫九人,一齊殺害。

    隻有幼孫二人,一名璪,一名玠,時因有病,在醫家就醫,僅得免死。

    當下兩面事畢,俱收兵到宮門外楚王營中會齊。

     時已近四鼓,李肇推說休息,飛奔内城,用令箭叫開城門,徑到營門,尋到董猛,請見賈後。

    恰好是夜惠帝不在中宮,賈後聞報,忙叫宣入。

    李肇進見時,隻見太醫令程據侍坐一旁,李肇心中明白。

    【眉】《晉書·賈後傳》稱後荒淫放恣,與程據等亂彰内外,故此處以帶筆法出之,既以記實,亦以避穢亵之詞也。

    便奏知上項情事,賈後大喜。

    董猛曰:&ldquo二人既誅,則大權必盡歸于楚王,不可不慮。

    不如設法并楚王殺之,方免後患。

    &rdquo賈後曰:&ldquo法将安出?&rdquo董猛曰:&ldquo不如翻轉臉皮不認昨夜之诏,隻說楚王所為,則殺之有名矣。

    &rdquo賈後問李肇曰:&ldquo卿以為如何?&rdquo李肇曰:&ldquo董猛之言,正合臣意,臣連夜請見,正為此事。

    &rdquo賈後大喜曰:&ldquo卿二人自去設法可也。

    &rdquo 于是李、董二人辭出。

    李肇徑到殿内,正遇中書監張華,告知此事。

    張華曰:&ldquo楚王威望素重,非矯诏不能解散衆兵。

    &rdquo李肇曰:&ldquo正合我意。

    &rdquo此時天将黎明,李肇拟了一道诏旨,俟東方發白,即命殿中将軍,先揭起驺虞幡,【夾】驺虞是一種獸類,其性最仁,繡其像于幡上,揚起此幡,即止兵之令。

    随挂出所拟诏旨,其略曰: 楚王玮擅矯朝旨,殺戮大臣,擾亂天下,罪在不赦。

    爾衆軍士,昨已誤聽僞令,今宜釋仗歸伍,各就爾職,如再從其令,即以反叛論。

     一面張挂出去,一面使人分赴各營宣告。

     一時京城内外各兵,俱紛紛散去;即楚王自己部下之兵,一聞此诏,亦皆面面相觀,不敢再有舉動。

    楚王得知此事,不覺大驚,即欲入朝面君,申辨此事,檢出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