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兔死狗烹楚王被戮 逼夫弑母賈後行兇
關燈
小
中
大
夜黃門赍來之诏,揣入懷内,正要起身,忽見賈模帶領禁兵數百人,徑入營内,口稱奉旨拿人,不由分說,将楚王執下,公孫宏、岐盛一齊就縛。
賈模督令禁兵押赴廷尉,恰好賈谧拿得公孫宏、岐盛兩家老小至,正欲交付獄吏,尚書劉頌坌息而至,懷中取出诏書宣讀,則令殺楚王及公孫宏、岐盛兩家三族之诏也。
楚王聽诏已畢,對劉頌曰:&ldquo明明黃門赍來诏書,言二公将為伊、霍之事,吾奉诏而行,今乃指以為罪耶?且诏自内出,禦寶俨然,吾又何能辨其真僞?使果為诏僞,亦由内宮僞造,吾何能僞此禦寶哉?&rdquo言已,在懷中取出诏書,交與劉頌觀看曰:&ldquo孤雖不德,亦托體先帝,受枉如此,謂之何哉?&rdquo劉頌亦為之欷歔不已,然終無法相救,隻得押赴市曹斬首。
公孫宏、岐盛夷及三族。
時楚王玮,年僅二十一歲也。
且說賈後自從設法殺害二王一大臣後,恐衆心不服,因中書監張華儒雅有籌略,為衆望所依,此次誅戮楚王,又有設謀之功,遂封張華為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金章紫绶;封裴為侍中;裴楷為中書令;加侍中王戎為仆射,并管機要,共輔朝政。
此數人聲望素孚,又皆能盡忠帝室,是以人心漸安。
賈後此時大恣所欲,在朝百官,望風承旨,威福日甚,穢亂宮廷,無所不至。
有一次,賈谧家中偶然失竊,被竊去禦賜各種物件甚多,即饬令有司踩緝。
恰好城南有一小吏,平日本甚寒儉,至是忽然鮮衣華服,且所用多是内廷禁物,即疑其為竊賊,一面擒獲小吏,一面報知賈谧。
賈谧即親來審問,差役帶小吏至案下。
賈谧舉目視之,見其人恂恂儒雅,面目韶秀,不似竊賊,心下大疑,即問其衣服等何處得來。
小吏供曰:&ldquo一月之前,吾在外遇一老媪,自言其家有病人,&lsquo據師巫之言,謂往城南某處,有一少年,如此怎般,若得其人來家解禳,其病自愈。
今果遇汝,可見師巫之言非虛。
即請到吾家,不惜重謝。
&rsquo言吾不解祈禳之法。
老媪又言:&lsquo不必解祈禳,隻須汝往一行,坐鎮片時,即可送回。
&rsquo吾遂從之。
此老媪即引吾至一處,強吾入一木箱之中,嚴加扃閉,幾至悶死,但覺彷佛此箱搖動,似在車上行走。
良久始定,即有人開箱。
忽見樓台好屋,十分華麗,又有無數女子。
吾問:&lsquo此是何處?&rsquo女子雲:&lsquo是天上。
&rsquo即扶我出箱,用香湯沐浴,帶我見一婦人;年約三十餘歲,身裁矮小,面色青黑,眉毛之後,有一大疤痕。
衆女子命我跪拜,此婦人即留吾住其室中數夜,每日必設酒歡宴。
飲食之物,俱是生平目所未經見者。
臨行時,婦人即以此衣服等贈我,并非盜竊而來。
&rdquo【眉】閨範殊不堪也,一笑。
賈谧聽得,心内明白,知是賈後所為,不覺滿面羞慚,隻得佯作不知,故意取其衣服等物,略看一遍,即曰:&ldquo此不是原贓,此人未必是賊。
&rdquo即縱之使去。
此事一經傳播出去,洛陽城内外,誰人不知有此奇事?内中有機警之人,早猜出此中玄妙,隻有惠帝昏庸不省,賈後益發暢所欲為。
忽然一日憶及楊太後在金墉城,與其母龐夫人同處,若不剪草除根,恐贻後患。
因與程據商議。
程據曰:&ldquo皇上雖非太後所出,然先帝時,彼已位正中宮,今日廢之,已不免人言,若再加殺害,終怕人心不服;不如先取龐氏殺之,彼痛母情切,自然不久即死。
&rdquo賈後沉吟曰:&ldquo倘彼不死,奈何?&rdquo程據曰:&ldquo不死卻再設法處置,須性急不得。
&rdquo賈後從其言。
俟惠帝駕到中宮時,即猝然問曰:&ldquo晉家法律,陛下知之否?&rdquo惠帝愕然曰:&ldquo何謂也?&rdquo賈後曰:&ldquo楊駿造反,律當夷三族,奈何令其妻久稽顯戮?&rdquo惠帝沉吟良久曰:&ldquo奈何有太後之情?&rdquo賈後不俟言畢,即當面啐曰:&ldquo彼已廢為庶人,汝尚稱之為太後耶?&rdquo言已,即命黃門董猛,傳旨出去,命有司速往金墉城提犯婦龐氏到京師正法。
惠帝袖手旁觀,一言不發。
不數日提至,有司并赍回楊太後上賈後表文一通。
賈後展開看時,隻見是為龐氏乞命表,表中稱賈後為&ldquo聖母陛下&rdquo,自稱為&ldquo臣妾&rdquo。
賈後閱畢,呵呵大笑,傳旨即将龐氏處斬。
此是元康元年三月事也。
直至次年正月,楊太後猶不死,賈後毒心未已,又生出一計來,定要處死楊太後。
不知楊太後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賈模督令禁兵押赴廷尉,恰好賈谧拿得公孫宏、岐盛兩家老小至,正欲交付獄吏,尚書劉頌坌息而至,懷中取出诏書宣讀,則令殺楚王及公孫宏、岐盛兩家三族之诏也。
楚王聽诏已畢,對劉頌曰:&ldquo明明黃門赍來诏書,言二公将為伊、霍之事,吾奉诏而行,今乃指以為罪耶?且诏自内出,禦寶俨然,吾又何能辨其真僞?使果為诏僞,亦由内宮僞造,吾何能僞此禦寶哉?&rdquo言已,在懷中取出诏書,交與劉頌觀看曰:&ldquo孤雖不德,亦托體先帝,受枉如此,謂之何哉?&rdquo劉頌亦為之欷歔不已,然終無法相救,隻得押赴市曹斬首。
公孫宏、岐盛夷及三族。
時楚王玮,年僅二十一歲也。
且說賈後自從設法殺害二王一大臣後,恐衆心不服,因中書監張華儒雅有籌略,為衆望所依,此次誅戮楚王,又有設謀之功,遂封張華為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金章紫绶;封裴為侍中;裴楷為中書令;加侍中王戎為仆射,并管機要,共輔朝政。
此數人聲望素孚,又皆能盡忠帝室,是以人心漸安。
賈後此時大恣所欲,在朝百官,望風承旨,威福日甚,穢亂宮廷,無所不至。
有一次,賈谧家中偶然失竊,被竊去禦賜各種物件甚多,即饬令有司踩緝。
恰好城南有一小吏,平日本甚寒儉,至是忽然鮮衣華服,且所用多是内廷禁物,即疑其為竊賊,一面擒獲小吏,一面報知賈谧。
賈谧即親來審問,差役帶小吏至案下。
賈谧舉目視之,見其人恂恂儒雅,面目韶秀,不似竊賊,心下大疑,即問其衣服等何處得來。
小吏供曰:&ldquo一月之前,吾在外遇一老媪,自言其家有病人,&lsquo據師巫之言,謂往城南某處,有一少年,如此怎般,若得其人來家解禳,其病自愈。
今果遇汝,可見師巫之言非虛。
即請到吾家,不惜重謝。
&rsquo言吾不解祈禳之法。
老媪又言:&lsquo不必解祈禳,隻須汝往一行,坐鎮片時,即可送回。
&rsquo吾遂從之。
此老媪即引吾至一處,強吾入一木箱之中,嚴加扃閉,幾至悶死,但覺彷佛此箱搖動,似在車上行走。
良久始定,即有人開箱。
忽見樓台好屋,十分華麗,又有無數女子。
吾問:&lsquo此是何處?&rsquo女子雲:&lsquo是天上。
&rsquo即扶我出箱,用香湯沐浴,帶我見一婦人;年約三十餘歲,身裁矮小,面色青黑,眉毛之後,有一大疤痕。
衆女子命我跪拜,此婦人即留吾住其室中數夜,每日必設酒歡宴。
飲食之物,俱是生平目所未經見者。
臨行時,婦人即以此衣服等贈我,并非盜竊而來。
&rdquo【眉】閨範殊不堪也,一笑。
賈谧聽得,心内明白,知是賈後所為,不覺滿面羞慚,隻得佯作不知,故意取其衣服等物,略看一遍,即曰:&ldquo此不是原贓,此人未必是賊。
&rdquo即縱之使去。
此事一經傳播出去,洛陽城内外,誰人不知有此奇事?内中有機警之人,早猜出此中玄妙,隻有惠帝昏庸不省,賈後益發暢所欲為。
忽然一日憶及楊太後在金墉城,與其母龐夫人同處,若不剪草除根,恐贻後患。
因與程據商議。
程據曰:&ldquo皇上雖非太後所出,然先帝時,彼已位正中宮,今日廢之,已不免人言,若再加殺害,終怕人心不服;不如先取龐氏殺之,彼痛母情切,自然不久即死。
&rdquo賈後沉吟曰:&ldquo倘彼不死,奈何?&rdquo程據曰:&ldquo不死卻再設法處置,須性急不得。
&rdquo賈後從其言。
俟惠帝駕到中宮時,即猝然問曰:&ldquo晉家法律,陛下知之否?&rdquo惠帝愕然曰:&ldquo何謂也?&rdquo賈後曰:&ldquo楊駿造反,律當夷三族,奈何令其妻久稽顯戮?&rdquo惠帝沉吟良久曰:&ldquo奈何有太後之情?&rdquo賈後不俟言畢,即當面啐曰:&ldquo彼已廢為庶人,汝尚稱之為太後耶?&rdquo言已,即命黃門董猛,傳旨出去,命有司速往金墉城提犯婦龐氏到京師正法。
惠帝袖手旁觀,一言不發。
不數日提至,有司并赍回楊太後上賈後表文一通。
賈後展開看時,隻見是為龐氏乞命表,表中稱賈後為&ldquo聖母陛下&rdquo,自稱為&ldquo臣妾&rdquo。
賈後閱畢,呵呵大笑,傳旨即将龐氏處斬。
此是元康元年三月事也。
直至次年正月,楊太後猶不死,賈後毒心未已,又生出一計來,定要處死楊太後。
不知楊太後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