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關燈
帝聞奏大喜,遂修書,差一使命送書入燕,請孫子去了。

     卻說燕騎劫、石丙單馬逃命,歸至燕國。

    次日入朝見燕王。

    燕王問曰:“卿圍齊城,如何歸國?”騎劫、石丙俯伏在地,奏曰:“臣該萬死!臣等率兵困即墨未下,隻見一夜,田單用毒龍噴火陣沖入俺軍,不能拒敵,數十萬兵将盡皆喪亡。

    臣等單馬逃命歸國,乞我王恕罪!”燕王聞奏大怒,喝令金爪武士把下者。

    有劇辛出班奏曰:“此行喪師,皆騎劫不能用兵之罪,乞赦石丙。

    ”王依奏,令斬了騎劫,放了石丙,劇辛曰:“可令一使命往趙國,請樂毅再興師圖齊。

    ”其時,燕王遣使命赍書往趙請樂毅。

     不數日,樂毅至燕王殿下,禮畢。

    王曰:“寡人遣騎劫代先生歸國,奈騎劫不能用兵,喪師于即墨。

    寡人恥之。

    願先生再興師圖齊,若何?”樂毅曰:“臣乞兵五十萬,與石丙諸将再圖齊邦。

    ”王依奏,即點下精兵五十萬,與樂毅圖齊。

    怎見得圖齊行迳?隻見旌旗蔽日,刀戟遮天;兵及百萬,将有千員。

    端的人如鐵鹞子,馬賽玉麒麟。

    不旬日,早至臨淄界下寨。

     卻說孫子在燕國,知元帥敗軍回來。

    孫子遂辭父母歸齊,到臨淄城裡。

    話說齊王登殿,文武班齊,忽有合門大使奏曰:“孫先生自燕歸于本國。

    ”齊王聞奏大喜,即宣孫子至殿下,禮畢,請孫子上殿,賜繡墩而坐。

    王曰:“寡人見卿如困魚得水,脫羅網之災。

    ”孫子起身謝恩,齊王令排宴管待孫子之次,忽有一人報曰:“燕将樂毅再領兵過界下寨。

    ” 帝問先生曰:“燕兵又至此,是若何?”孫子言曰:“我王勿憂。

    臣用一計,交燕兵自退。

    ”衆官看用甚計退燕兵?是時王曰:“和寡人親征?”先生曰:“不須王去。

    ”王曰:“卿無兵将少,如何退得燕兵?”先生曰:“臣有兵有将。

    ”交四門立旗,孫子旗立起。

    第二日,有人報袁達、李牧、獨孤陳三人領兵三千入朝見帝,禮畢,即賜袁達為飛騎将軍,次加李牧為飛騎都太尉,獨孤陳左右将,馬升、解信遙受本處節度使。

    計點兵十萬。

    問先生:“幾時興兵為帥?”先生曰:“将士在志不在勇。

    膑單身獨自去。

    ”王曰:“莫有誤失其家邦?”孫子向龍床奏計,都無數句,王曰:“好強!”孫子去見樂毅,看甚計回來?孫子告曰:“我王休憂。

    膑單身不用片甲,手不執寸刃,隻憑三寸之舌,交樂毅百萬雄軍自退。

    ”先生辭帝前去燕寨。

     忽有小軍報元帥:“寨門外有一道人,着青袍,騎着青牛,提雙拐,來見招讨。

    ”樂毅聞之大怒:“正是孫子瘸漢,準備刀斧手,來者便斬!”那時先生下青牛,拄沉香木拐,入寨去見樂毅。

    樂毅言曰:“孫膑,有何面目來見我?待說甚?”孫子至帳下,樂毅自思:兩國相持,不斬來使,看孫子來者說甚麼。

    樂毅下帳見孫子,禮畢。

    樂毅曰:“仁兄先生何來?”孫子曰:“特來講和一件事。

    ”樂毅曰:“何事也?”先生曰:“交我上帳可言。

    ”毅曰:“看有甚事?”先生上帳坐定,趺足撚髯,目視樂毅。

    樂毅言:“何也?”孫曰:“古者燕、齊為唇齒之邦,今兩國不和,齊王故使膑來講和。

    膑為賢士,兼次齊王幼小,兵少将微,庫藏空閑,人民殘毀。

    今仁弟兵雄将勇,非為之敵。

    看膑一面,仁弟肯回兵麼?”樂毅哮吼如雷:“叵耐瘸漢敢發此言!”喝令刀斧手下手者。

    石丙言:“不用外人,我與你下手。

    ”掄起石棰便打孫子。

    孫子性命如何?當有樂毅止住:“未可,看孫子别有甚事。

    ”毅又問先生曰:“待論文,待論武?會其本是交我回兵?”膑曰:“爾非為手。

    ”毅曰:“我非将手,怕有破綻處麼?”膑曰:“你為百萬之師,何向此處下寨?”毅曰:“此處何也?”膑曰:“豈不看六韬書雲:“凡将士領兵者,擇地下寨,其兵怕風;穴處下寨,其軍怕水;草地下寨,其軍怕火;草地下寨,其軍怕賊。

    ”樂毅無言可對。

     孫子曰:“仁弟,我若不存仁義,交你百萬兵,片甲不回。

    ”衆将皆驚,先生真個強!且看樂毅肯休麼?樂毅曰:“先生何以言之?”孫子曰:“膑非為大言,我觀如下無水,唯一河;我若兵來,其水斷流,何奈之?”毅曰:“齊兵我已知其數,吾何懼,你有甚高強武藝交我回兵?”膑曰:“若講和不定,你敢放我出寨去,使起兵來捉你?”樂毅哂之。

    石丙大怒,用棰打死瘸漢。

    樂毅止之:“已在咱計中矣。

    ”毅曰:“爾一身在吾計中,不能自保,何須說大口也?”膑曰:“我單身來講和,你排刀斧殺膑性命者,非君子也,乃小人之才。

    ”毅曰:“各佐其主,圖王霸業,不顧你死我活,自來如此。

    ”膑曰:“爾就此圖我一命,難成大功。

    收取齊境七十城,何以棄之?”毅曰:“此事非我也,乃是騎劫一時之失。

    我今為帥,興兵複取齊城,未為晚也。

    ”膑曰:“既齊國有膑,爾何再收之?”毅曰:“爾一身殘害,豈能為用?”孫子曰:“将志在謀不在勇。

    ”毅曰:“爾有甚策出我寨去?”膑用手寫計:“你試看。

    ”毅看罷道:“先生真個強!”寫着甚計策來?孫子曰:“膑雖殘害,一身為上,敵燕兵百萬之衆,更休道手下有強将、勇士,何懼爾也!”毅曰:“此言非為患,你有袁達勇,我有石丙雄。

    袁達使一百斤宣花巨斧,石丙使二百斤石棰。

    我領百萬雄兵,爾卻單身至寨,更何誇強?”膑曰:“将在于計謀。

    你空為百萬之師,爾不辱邈你上祖樂羊子節概,交别人就身上摘了印?”毅曰:“你不辱邈你上祖孫武子十八國之師,父母皮肉不可毀傷,交人刖了兩隻腳?”膑曰:“刖我足時非強,龐涓仗天子之威。

    ”毅道:“我不仗皇帝之勢,此也便殺你。

    ”膑道:“把如你先殺,我不好先殺你?”掄起沉香木拐,觑着樂毅頭上便打,未知性命如何?毅曰:“自從盤古王初分,不似這瘸漢大膽。

    ”看樂毅肯饒麼? 孫子極怒,用拐便打。

    樂毅用手約住。

    石丙大怒:“打殺孫膑,容易圖齊!”樂毅曰:“未可。

    交盡詞者,殺他未遲。

    ”膑曰:“爾仗衆殺我,非強。

    你敢放我出寨,取少軍兵來敵你多兵,則一陣便見高低。

    ”樂毅曰:“這漢使脫身之計。

    ”毅曰:“我不放你出去。

    ”膑曰:“你不放我出去,你敢做爺娘養着我麼?你不放我出寨去,就此處殺你!”膑于衣底取刀與毅看。

    樂毅曰:“殺你可當強?”膑曰:“你不敢殺我,百萬軍中,我殺你,萬載标名;你殺我,千年罵名。

    你若殺我,交您一百萬軍,限三日血流成河。

    ”石丙怒曰:“你道有靈聖,打殺你,看誰來與你報仇?”掄起石棰,望孫子頂門上便打。

    看孫子性命如何?其時樂毅扯住石丙曰:“不可。

    殺者容易,恐患在後。

    ”樂毅謂孫子曰:“你不赢我幾陣,我怎肯回兵?”膑曰:“你是好漢,有将才,敢對陣相持?交我去取些小兵,來陣上捉你,如翻手耳。

    ”樂毅言曰:“俺也不信。

    咱放将你出去。

    ”石丙曰:“不如這裡打殺瘸漢。

    ”樂毅曰:“不可。

    看用甚計來近我。

    ”交孫子出寨去。

    石丙自思:俺跟到沒人處,打殺這瘸漢!孫子出寨,得青牛騎了便去;懷裡取出兩個鹁鴿放起,上帶哨子響,石丙道:“孫膑有埋伏軍兵。

    ”石丙曰:“便回。

    ”放孫子行二裡之上。

    石丙觀之無伏兵,石丙大怒,言曰:“這漢使脫身計策!今番捉住,不由樂元帥,我便打殺這瘸漢!”領五百軍兵勝将去趕孫膑。

    看脫得麼?孫子見石丙來趕,放青牛便走如飛。

    石丙趕不及,回兵歸寨。

     孫子入齊城見齊王。

    齊王問曰:“先生去者怎生?”孫子曰:“樂毅不肯回兵。

    ”帝聞之大憂。

    孫子告曰:“我王放心莫憂。

    臣論文可降樂毅,論武袁達可捉石丙。

    ”言未訖,有人報曰:“樂毅搦戰,要孫子出陣。

    ”王曰:“先生在心用意。

    ”齊兵出陣。

     樂毅言曰:“我放你歸齊,今日論文賭武,捉孫子。

    ”孫子曰:“從元帥意。

    ”樂毅曰:“論武,你更不敢出戰,交你試看我陣者。

    ”樂毅布數陣,孫子都識。

    孫子言曰:“我布一陣,你試看者。

    ”樂毅言曰:“我師黃伯楊是強,不曾交我這天書陣見之。

    ”樂毅大憂,不識此陣。

    石丙言曰:“元帥,不可憂之。

    我持起石棰去打陣,看破得麼?”石丙待去打陣,樂毅言曰:“你識也不識,你敢打陣?”石丙言:“是混天一氣陣,盡是黑旗。

    ”樂毅勸不住,石丙撞入陣去。

    孫子叫袁達:“休交走了!”石丙撞入陣中,石丙不辨東西,被袁達捉住。

    石丙叫:“不算強!都是脫空計。

    ”先生言曰:“你休罵,我不殺你。

    放你回,傳示元帥交收兵者。

    兩國和睦者。

    ” 卻說石丙回見樂毅,言曰:“此陣黑氣缭繞,不辨東西,迷了我。

    ”樂毅言曰:“我交你休去,瘸漢必用計策。

    ”樂毅與衆将議曰:“此處難捉孫子,靠城近恐有續兵,待近南去,下戰書與齊帝,今恁敗■一陣,來日■卻捉恁百員将。

    ” 次日,樂毅布一陣,交孫子看之。

    孫子叫袁達:“你去打陣。

    ”袁達問:“師父,甚陣?”孫子言曰:“九天玄女陣。

    逃身白旗,近裡青旗,中心黑旗,四面八方皂旗;中間一發九面繡旗各一處,是九天玄女。

    你打入陣去,便斫九面繡旗,斫倒得勝;防多有變,白旗改黃旗,你出不來,我交喚你去。

    ”袁達上馬,掉斧,撞入陣去。

    看出得來麼?袁達橫越斧撞入陣去,飛騎去斫倒繡旗,見四方白旗變作黃旗,青旗變紅旗,把袁達迷了出不來。

    膑使馬升去叫:“哥哥,師父交我來喚你。

    ”袁達道:“那得是門?”馬升急指,和馬升迷了。

    又使解信去喚,和解信也迷了,亦不得出來。

    又使獨孤陳撞到陣中,引三人急回。

    見陰雲罩霧,和獨孤陳也迷了。

    袁達道:“兀得不死,恁娘也多時迷了出不得陣。

    ”樂毅叫:“孫先生,我陣中都捉了您人也! 卻不說口來破俺陣!毅告吾兄,這回順降燕國。

    ”膑曰:“樂元帥,恁多多為勝。

    ”樂毅曰:“且我兵多,你每挑戰用誰?”孫子曰:“俺交袁達來和你挑鬥。

    ”樂毅曰:“袁達在咱陣中陷了,更敢說口!”孫子曰:“你敢放出袁達麼?和你也捉了。

    ”樂毅大笑,交開陣放出齊将者。

    袁達等出陣見孫子,孫子問袁達:“你敢單鬥麼?”袁達回言道:“敢鬥。

    ”樂毅叫石丙:“你與袁達挑鬥。

    ”二人挑戰,這一陣便為準信輸赢。

    袁達聞之大喜:“這一陣,先擒石丙,後捉樂毅!”袁達上馬,掉宣花巨斧。

     身輕隻嫌奔遲馬,體健隻恨駕雲風。

     袁達高呼:“石丙來者,與吾決死!”石丙持棰出馬,見袁達勢雄,有懼怕之意。

    二人約鬥五十餘合,石丙言:“略歇。

    ”石丙謂袁達曰:“你敢與吾步鬥麼?”當時二人棄馬步鬥,約鬥八十餘合,一人敗走。

    走者是誰人?卻被袁達斧迎破石丙棰。

    石丙敗歸燕陣。

     七國春秋平話卷下 石丙回寨,見樂毅具說前事。

    毅曰:“你敢再出戰麼?”石丙曰:“暫氣歇。

    ”言未畢。

    外有袁達高叫:“離亂不睹明朝,太平隻在今日。

    交敗将石丙出戰!”毅見石丙不勝袁達,使一小計,用烏雞血,向西北打一噴。

    狂風忽起,吹砂走石。

     石丙聞知樂毅用計,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綽半破石棰在手,出陣觑袁達頂門上便打。

    袁達躲得疊麼?是時袁達見棰來,用斧約過。

    孫子見風起,咬破舌尖,望空噴起,狂風大作。

    石丙便走,袁達便趕。

     孫子見燕兵大敗,催兵掩殺,燕兵大敗。

    袁達大叫:“不趕别人,隻拿樂毅!”樂毅急走,被絆馬索絆倒在地上。

    袁達道:“休掙揣”!那時樂毅言:“吾為百萬之師,今番輸的不好!” 拿住樂毅,推見孫子。

    孫子曰:“袁達頭功。

    ”人報:“有李牧又捉住樂毅。

    ”都是假的。

    乃是樂毅脫身之計。

    孫子令放了。

    其人對樂毅說了,隻來日别用計策。

    毅曰:“先鋒石丙今夜劫孫子寨去,如何?” 卻說孫子與衆人商議。

    田單曰:“孫子是強!”忽一陣風過,孫子聞之,罵曰:“樂毅匹夫之才!”傳将令,衆人準備:“早來假樂毅,看今番拿住真的,看樂毅如何分剖?”孫子曰:“六韬三略有大韬。

    ”寫計與田單,交守把寨門。

    “誰捉樂毅?”袁達道:“小人捉住。

    ”孫子曰:“今番休更錯拿!”孫子曰:“袁達,爾難捉樂毅,必詐也。

    吾今寨中坐,爾将三千軍就燕寨中捉樂毅。

    ”袁達曰:“問師父求計。

    ”袁達看了大喜,則這一條巧計擒樂毅,緻使先生百日危。

    看捉的樂毅麼?用甚計?袁達乘勇,飛騎便赴燕寨去了。

     卻說樂毅引三千兵至齊寨,聽金鼓響,不入耳。

    小軍報樂毅曰:“乃空寨!”樂毅急回。

    石丙曰:“可攻之。

    ”毅曰:“休!不知此計是懸羊擊鼓策,吾失之矣!急回!您遭齊兵之計。

    ”言未畢,有人報曰:“有齊兵到,劫了咱寨也!樂毅聞之,大怒曰:“不捉此人,壞吾名聲!”毅曰:“三千兵在意者,拿住袁達!” 虎陷深坑難展爪,龍遭鐵網怎翻身! 看袁達怎生出得去?孫子道:“樂毅失計回去也。

    ”當時樂毅回兵,令石丙于寨前等袁達。

    樂毅入寨去了。

     卻說袁達在樂毅帳中隐藏,這回且看樂毅捉得袁達?袁達捉得樂毅?話說樂毅正上帳之次,被袁達走起一劍,揮為兩段。

    袁達大喜,觑時,隻是一個草人。

    袁達大驚便走,恐遭樂毅之計,走出寨門,正撞石丙,提棰便打。

    袁達性命如何? 詩曰: 才離白虎黃幡難,又值喪門吊客災! 袁達用斧隔住石棰便走,石丙便趕。

    袁達回身與石丙步鬥四十餘合。

    石丙氣力不加,回寨。

     袁達亦回見孫子。

    孫子曰:“樂毅安在?”袁達乞死。

    孫子曰:“你不能幹大事,今番失計!”孫子曰:“你自定一計捉樂毅。

    ”袁達告曰:“有小策,隻怕不如先生之策。

    ”孫子曰:“何策也?”袁達與先生附耳低言。

    先生曰:“好計!可捉樂毅。

    ”衆官每道:“中着袁達甚計?”袁達曰:“告先生,樂毅将才,計不可捉也。

    有滄河一道,水甚大,暗開河水淹燕兵,不能得渡,可捉樂毅。

    ”孫子答曰:“然也。

    ”田單言:“隻有三萬兵,忒少,恐難成大事。

    ”孫子曰:“寫與文字,與韓、魏、趙這三國借兵。

    ”使小将将書撞過燕寨去,被燕兵拿住,見樂毅,搜下文字來,言往韓、魏、趙三國求救。

    毅曰:“寡将不能成事。

    ”令人放了。

    樂毅與衆将議曰:“今齊孫子遣人往三晉求救,不如吾先下手為強。

    ”令石丙劫孫子寨,先捉孫子,後取齊城。

    即便點兵,看捉得孫子麼?石丙引兵便去劫寨。

     卻說孫子在帳上坐,忽一陣風過,孫子令袁達、李牧、獨孤陳依計用事。

    是夜,袁達見樂毅、石丙引兵過河。

    袁達令兵急放下水,隔住燕兵,不能前進。

    孫子領田文,更妝草人,打魏國兵旗号令,袁達為莊農衣服,引衆兵叫趙兵來。

    水軍報與樂毅,被齊軍開滄河放下水來。

    毅曰:“礙也!”其時燕兵不能渡河。

     樂毅出陣打話。

    孫子告曰:“吾弟,爾在吾計中,爾肯回兵麼?”毅曰:“你好毒害!既賺我過河,爾兵不及一萬,如何近我?”孫子曰:“爾覓個死!”叫袁達先縛樂毅,後捉石丙。

    看樂毅怎生奈何。

     孫子曰:“樂毅在吾計中,肯降我麼?”毅曰:“吾為百萬之師,怎肯降你?”孫子曰:“吾截你歸路,你怎生去得?”毅曰:“吾雖落你計中,不記你前者入寨,議論公事,吾放你去時節?”孫子曰:“看咱同道面,你若肯降我麼?”毅曰:“我放你還齊國,你今番放我,若到齊城,一陣令兵捉你。

    ”孫子冷笑:“今番放你還寨何妨?”袁達曰:“若放他去,再難捉也。

    ”毅曰:“你算吾非為強,你陣上捉得吾方為強,我便降你。

    ”孫子曰:“俺布一陣,交你看之。

    ”毅曰:“願看。

    ” 孫子布一陣。

    毅笑:“此陣,孫子為甚計,何用也?”孫子曰:“你休笑,是何陣?”毅曰:“青龍出水陣。

    ”孫子曰:“然。

    你敢打陣?”毅曰:“吾豈怕你莊家!” 樂毅飛騎入陣。

    将旗号改了,做金關鐵鎖陣。

    毅不識陣,不能得出。

    孫子叫馬升捉下樂毅來。

    便似個取命的大力鬼王閃在澗内,二郎賢聖陷在軍中,看怎生結末? 樂毅無措。

    孫子曰:“不可驚唬将軍,看齊王困民之苦,瘸人孫子之面,回兵若何?”毅曰:“先生不強,恁師父鬼谷先生是強,交了你三卷天書,能變陣。

    俺師父黃伯楊卻有三卷陰書,公卻不曉。

    吾布一陣,你若知會,俺便降你。

     孫子曰:“且放你回去。

    ”袁達大怒。

    樂毅至日晚,方得歸寨去也。

    自思孫子無禮,交袁達辱吾。

    次日,兵至郓州西下寨。

     此時春秋名景德鎮,今章丘是也。

    樂毅布一陣,令孫子看之。

    孫子不識其陣,大懼曰:“吾師曾交我,吾嫌不好,不學。

    即今悔之晚矣。

    此陣變化多矣。

    ”叫袁達當面,孫子曰:“此乃是陰陣,撞着必變也。

    火水交反,若失難出。

    爾去休失,我交衆将救你。

    ”袁達聞之大怒。

    當下袁達叫衆将靠後,吾先撞一陣。

    看觑袁達試入陣去,看怎生出得來?袁達上馬,孫子曰:“别人不帶去?”有馬升曰:“吾往。

    ”掉刀撞入陣去。

    燕兵急改旗号。

    被馬升直殺到陣裡,四柄刀來,并馬升卻殺将去出來。

    孫子曰:“不枉了也?”孫子曰:“叫樂毅被俺打破陣也。

    ”樂毅曰:“您不強,馬升會。

    ”樂毅曰:“選日再布一陣相賽。

    ”孫子允了。

    次日,兩下布陣。

    交石丙鬥獨孤陳,石凱對李牧,石丙對馬升。

    六人交戰。

     有人報袁達曰:“公把河口,燕、齊十員大将混陣,何不助戰?”袁達聞之大喜,領三千大軍,不如劫樂毅寨。

    明中易等,暗裡難防。

    袁達便入寨去,看怎生結末?樂毅道是誰,卻是袁達殺燕兵大敗,曾在其河三戰,燕兵大敗,折其大半,數陣不勝。

    袁達、李牧搦戰,樂毅、石丙大敗,回寨不出。

     卻說樂毅無計,遣人往燕山線代谷請師父黃伯楊下山,布陣捉孫子。

    燕軍往燕山,行之數日,路逢一仙長,騎一青牛。

    小軍便問:“先生何往?”先生曰:“爾往何方來?”小軍回言曰:“樂将軍戰齊孫子不勝,敬遣俺往燕山,請他師父黃伯楊,下山解圍。

    ”先生曰:“吾便是黃伯楊也。

    ”小校便言:“樂毅數敗于齊孫子,特令小軍來請先生。

    ”看這黃伯楊先生肯去麼?黃伯楊先生并不推托,便去前至燕寨。

    樂毅見師父來,接着上帳,禮畢,以酒食管待師父黃伯楊,議論布陣捉孫子之事。

    伯楊曰:“吾弟子放心。

    則除孫子不來,若見便捉孫子。

    ”毅曰:“前陣章丘景德鎮,乃是此處。

    ”伯楊曰:“我要七個墓地,先埋孫子。

    ”樂毅大喜。

    看伯楊定甚計來?先生曰:“此是迷魂陣,捉孫子之地。

    ”毅告曰:“下戰書與孫子,孫子拜師父為師叔,兼孫操拜為師父,若見必舌辯也。

    ”伯楊曰:“放心,他敗爾者,弱吾節概。

    ”同樂毅至章丘景德鎮,向燕陣中列八足馬四疋;懷胎婦人各用七個取胎,埋于七處;四角頭埋四面日月七星旗;陰陽不辨,南北不分;此為迷魂陣。

    若是打陣入來,直至死不能得出。

    準備了畢。

     卻說齊帥孫子在營中,有人報軍師:“寨門外有一道童來。

    ”先生喚至,呈書與孫子。

    孫子看曰:“師父書來,道膑有百日之災,慎勿出戰,隻宜忍事。

    如出陣,有誤也。

    ”言未已,有人報:樂毅下戰書。

    先生曰:“此非師父之書,是樂毅之計,必詐也。

    ”孫子不信,叫袁達:“聽吾令,依計用事,破燕陣捉樂毅。

    ”袁達持斧上馬曰:“隻今朝便睹個清平。

    ”來戰樂毅,且看勝敗如何?詩曰: 貫世英雄誰敢敵,今朝卻陷虎坑中。

     卻說袁達飛騎撞入燕陣去,孫子止之:“且住!你看此陣有四變:一變四時,二變八節,三變行年,四變太歲。

    當位中一挂孝婦人,手執白旗,此是太歲也。

    八陣變者四面繡旗,是年月日時。

    你去斫倒日月旗,此是陣昏也。

    ”寫與袁達在意。

    兩陣圓,孫子在前,袁達在後,樂毅曰:“先生好強!今日決個勝敗。

    ”又曰:“你敢打我陣麼?”孫子曰:“怕甚的?”毅曰:“你識此陣麼?”孫子曰:“是三才陣。

    ”毅曰:“然。

    敢打此陣麼?”孫子曰:“且道有何事不敢!”令袁達逐吾打陣。

    遂撞入陣去。

     霍地變了旗号,袁達觑之,不見了繡旗,沒處下手。

    孫子到陣中,見一個先生手執墨旗,曰:“孫子,你認得吾麼?”且看怎生結末?孫子認得是黃伯楊。

    孫子曰:“卻是師叔。

    ”孫子急回,卻被伯楊把旗掄動,黑風亂起。

    當時,孫子、袁達遭伯楊之計。

    陰霧間,隻見無頭婦人,帶血污,厮打。

    孫子自思:恰來師父将書言,吾當有百日之災;卻不信。

    當初學陰書,嫌不肯學,今日悔之晚矣。

    燕兵叫殺,陣中東西不辨,南北不分。

     卻說齊兵三萬,歸原處下寨。

    田忌令小軍打聽孫子、袁達,卻被黃伯楊困在陣中。

    樂毅交齊王受降。

    小軍回來對公子言訖,田忌不信,領衆将直至陣前看,果然不識此陣;卻歸本寨,正悶,有人報曰:“寨外有一老先生,從雲夢山來。

    ”田忌大喜:莫是鬼谷先生來救孫子也? 衆将接至上帳,禮畢,乃是師叔王傲。

    田忌問:“師父安在?”傲曰:“前者令小童,将一書信來與孫子,交休戰,恐不信,又交吾下山來探端的。

    ”田忌曰:“先生争三日遲來,困煞孫子在陣中。

    ”傲曰:“衆将随吾看之。

    ”傲出陣。

    伯楊見王傲,問曰:“吾弟何至?”傲曰:“今知燕、齊相戰已久,吾來講和。

    師兄從麼?”伯楊曰:“若要回兵,交齊王進奉便休。

    ”伯楊回去。

    傲曰:“難救衆将,且回,吾别有計。

    ”亦至齊寨。

     正商議,有一仙人來營外。

    衆将接着,乃是蕭古達,終南山班石洞養性張晃弟張左君,二人同至。

    各施禮畢。

    傲曰:“此陣四下裡黑氣,中間裡黃氣,困着孫子。

    ”張左君、蕭古達、王傲、衆将議曰:“俺衆将說黃伯楊、樂毅去。

    若不肯,便破其陣。

    ”且看救得孫子麼? 是時,田單、張左君等領兵與伯楊對陣。

    張左君見伯楊禮畢,左君曰:“此者迷魂陣,使八足馬,七個懷身婦人,埋在日月旗下,反陰作陽。

    此為迷魂陣,出在陰書第十三篇中。

    吾識此陣。

    看弟子面,放了孫子。

    ”看伯楊肯放孫子麼?其時伯楊曰:“咱被此同道之人,孫子若看我面,不辱吾弟子樂毅,要回兵用分勝敗。

    你敢打我陣麼?”張左君道:“誰敢打此陣?”蕭古達橫丈四紫金■,縱馬撞陣中去。

    看袁達、孫子能夠出來麼?是時,古達飛騎撞入陣中,見黑氣内,陰人缭亂。

    蕭古達急出陣。

    田單曰:“怎生來?”古達曰:“吾識此陣,不能得解厭法。

    ”衆人大悶。

    王傲曰:“孫子不能出,有一百日天災。

    如要退燕兵放齊,除了鬼谷先生來退得。

    ” 當有王傲、蕭古達、張左君出陣辭了衆人,前至雲夢山洞,見鬼谷先生,禮畢。

    先生年一百八十歲,在山隐居,問曰:“二弟何來?”傲言前事。

    先生曰:“孫子不聽吾言,今日果有災難,我不管他。

    ”道罷,鬼谷先生入洞睡了。

     傲等正拜告間,蓦聞哮吼一聲,向傍洞裡,兩隻白頭大蟲,聞有生氣,大蟲出。

    看張左君、王傲性命如何?當有仙童喝猛獸,不得傷人。

    遂救張左君、王傲入洞去了。

     忽有人報曰:“洞外有使命至。

    ”仙童出洞見使命,乃是東齊大夫蘇代,擎聖旨,來宣鬼谷先生救孫子。

    蘇代問仙童曰:“洞中鬼谷先生有麼?”仙童曰:“先生隻在洞中。

    ”遂引蘇代入洞,見鬼谷先生,禮畢。

    蘇代曰:“吾奏王命,特來請先生救孫子之難。

    ”鬼谷曰:“告大夫,貧道目今第一老鈍,第二養性自安。

    ”鬼谷先生不往。

    代曰:“先生不去,困死孫子,枉折先生節概。

    ”鬼谷曰:“孫子不聽吾言,果有大災,我難救他。

    ”蘇代再三拜告,看鬼谷肯去麼? 鬼谷曰:“吾是楚國之民,不受齊王水土,不須貧道去。

    将取這計去,樂毅自退兵去。

    ”蘇代曰:“若樂毅兵不退,又索來一遭。

    告師父,親往則個。

    先生若不去,孫子之命休矣。

    ”鬼谷吃蘇代執告不過,隻得下山。

    鬼谷交童子準備雙虎車,“吾看伏虎陰書,迷魂陣救孫子去,看幾時免災?”正話間,洞外一隊兵來。

    蘇代問鬼谷曰:“是何兵也?”鬼谷曰:“乃此山中強人。

    ”卻說強人問蘇代曰:“使命何國人?來此何意。

    ”蘇代曰:“吾乃齊王使命,請先生救孫子、袁達、李牧、獨孤陳,困在迷魂陣中。

    今宣師父未肯去退燕兵樂毅,難免孫子、袁達之災。

    ”強人曰:“俺父是滄州紅海縣人獨孤陳便是。

    咱母舅袁達入九仙山,同李牧、俺父獨孤陳學業。

    俺往勞山鐵冠道人學業。

    吾乃獨孤角也。

    既俺父并孫子、袁達、李牧陷在迷魂陣中,咱領部下三千軍,大睹是破燕取孫子,救俺爺爺去。

    ”蘇代喜不自勝:“小将軍發心要去,看鬼谷先生肯去麼?”詩曰: 燕齊争戰幾時休,今日孫膑不自由。

     蘇代大夫赍聖旨,故宣鬼谷下山頭。

     先生坐二虎車下山,叫獨孤角至曰:“您既待救父,先與計,恐遲有誤,有指南針,若到陣中,用燈心于水碗内着針一照。

    ”獨孤角先至齊寨,蕭古達都至,衆人接下。

    言燕樂毅于陣前叫曰:“齊王聞!早獻納降書。

    今孫子遭圍,厮勾死也。

    ”齊陣衆人無計。

    獨孤角言:“放心。

    吾破陣去也。

    ”獨孤角出陣。

    毅曰:“出陣者何人?”角曰:“吾乃獨孤角,來救孫子、俺爺共袁達。

    ”樂毅大怒。

    有石丙出馬曰:“吾捉小厮。

    ”橫棰便出,二馬相交,勝負如何? 石丙敗;石凱又戰,又敗;無多時,敗燕數将。

    歸陣報黃伯楊曰:“新來小将,不知何人。

    無移時,敗俺數将,不能當敵。

    願先生出陣用計擒之。

    ”是時伯楊出陣,獨孤角認得黃伯楊英勇。

    獨孤角就馬上施禮告曰:“願先生放俺父并衆人出來。

    ”伯楊見小将軍便躲,獨孤角便撞入南門。

    見孫子、袁達衆人,無糧草。

    角具言前事一遍,獨孤角父子相認,抱頭而哭。

    孫子曰:“來救吾更有誰?”角曰:“無人。

    吾隻獨自撞陣入來探信。

    ”孫子曰:“不如你疾忙出去,交師父早來救我則個。

    ”角便回至陣前,見不知數目布袋,乃燕孫龍送糧與孫子。

     獨孤角橫刀撞出陣來,卻有燕将石丙、石助、石凱、石賓四員大将,并戰獨孤角。

    獨孤角獨戰四将,五匹馬混戰如黑殺神、真武賢聖鬥毗沙門、托塔李天王。

    四員将睜着眼,咬着牙,使槍弄斧,斫獨孤角。

    獨孤角憑英勇,仗鋼刀,獨自戰四将。

    無移時,殺氣叢中分勝敗。

    獨孤角飛身落馬。

    不争捉了獨孤角,交誰救孫子? 石丙見獨孤角落馬,急來取獨孤角。

    獨孤角綽刀上馬:“當我者死,避我者生!”當時黃伯楊言:“此人不小可,若不會後,怎敢來我陣中走了一遭?吾當用計擒之。

    ”獨孤角見伯楊來迎,橫刀在手:“我則殺黃柏楊!”虛喝一聲了也,便撞出陣去。

     天漸晚來,尋齊寨誤到一林,月黑。

    角下馬略歇,聽一聲鑼響,當時獨孤角上馬不疊,被三十将大漢捉住,推至林中。

    帳上小将軍身長九尺,問:“來者甚人?”獨孤角從頭說了一遍,此人大喜。

    詩曰: 雲映萬重山是夢,月明千裡故人來。

     未知帳上将軍姓甚名誰?将軍叫:“您休怕,咱都是一家人。

    我本是景州吾橋鎮袁達之子袁剛,二十三歲。

    今知吾父受困,特引兵來解圍。

    ”獨孤角大喜,遂拜袁剛為兄。

    二人上帳飲酒。

    宿至天明。

    至來日,二人至齊寨,見公子。

    都禮畢,具說前事。

    衆人點兵相助,二将軍領三萬軍前去破燕陣。

    才然待要去,有一人來報,南上有隊軍,約有五百兵來,内中有蘇代,共二虎車俱來到寨門。

    衆将出寨接着鬼谷。

    蘇代禮畢,即請先生入帳,置酒管待。

    獨孤角具言前事一遍了當。

    鬼谷曰:“放心。

    吾定一計,和孫子四人一齊免災。

    ” 鬼谷曰:“咱看燕寨。

    ”田單領衆兵至陣前索戰。

    鬼谷曰:“請燕樂毅出陣。

    ”毅出陣曰:“莫是齊國來進奉?”田單立馬曰:“今國家不能辦得,請伯楊仙長出陣。

    ”伯楊時年一百二十歲,騎着青牛出陣來。

    齊陣上有二虎車,車中有一百八十歲鬼谷。

    先生問衆将曰:“果是黃伯楊否?”衆将曰:“然。

    ” 鬼谷乘二虎車至陣前,欠身叫:“吾弟黃伯楊,别來安樂否?”那時伯楊曰:“托吾兄仙庇,幸爾窮健。

    ”伯楊自思:休道是百萬燕兵,便一千萬也索饋他。

    卻說齊陣衆人議曰:“孫子幾時免災?看先生用甚計策救出他?” 燕陣伯楊與樂毅曰:“且領兵回去如何?”樂毅曰:“師父錯矣。

    今鬼谷乃孫子師父,如何才相見,便言退兵?”伯楊曰:“鬼谷是吾兄,何背了情也?”毅曰:“然此上,吾告師父:興兵各佐其主。

    師父若去,弟子如何保全?願師父決勝負。

    ” 伯楊出,二人禮畢。

    鬼谷曰:“爾今得道,何攪是非?”伯楊曰:“孫子欺吾忒■!”鬼谷曰:“吾今特來勸爾回兵如何?你肯交樂毅回兵麼?”伯楊曰:“兄然倚大,識此陣麼?”鬼谷聞之大怒,叫:“小将軍,先擒伯楊,後捉樂毅!”當時衆人道:“一個神通廣大,一個變化多般,二人正是本對。

    ”看救得孫子麼? 鬼谷先生交獨孤角、袁剛二将破陣。

    伯楊告鬼谷曰:“兄且休交人打陣,恐面顔不好。

    聽我一言:這三卷陰書,您嫌惹性命不學,亦不曾教孫子;公與終南山張晃取得,卻與我兄會天書。

    兄沒陰書,公不識此陣體勢。

    ”鬼谷見言,哂之不已,曰:“伯楊備記在心頭?”叫:“伯楊,聽我念一遍,不差一字:四角八足馬四匹;懷孕婦人七個,剖腹取胎,倒埋于地;米分辨,宣血在地,不辨陰陽。

    此為迷魂陣也。

    ”伯楊聞之大懼,謂樂毅曰:“不如做一面人情,都休兵去。

    ”樂毅曰:“未可。

    交來打陣,決個勝敗。

    ” 鬼谷令交獨孤角、袁剛二人打陣。

    毅令石丙、石凱、騎劫、騎能衆将擊二人,大敗而回。

    鬼谷大怒,罵黃柏楊:“老賊無禮!吾不習陰書,至此不着烏雞血,起不得風。

    吾須索作業!”呼衆将來:“依吾用事,複破燕兵,捉伯楊、樂毅。

    ” 看先生用甚計策出來?鬼谷先生待舉兵,有人報齊王駕至。

    衆人接駕,見帝拜畢。

    齊王泣告鬼谷先生,言前事一遍。

    鬼谷曰:“我王不待憂慮,吾用心即退燕将。

    ” 一人報曰:“有魏國太子畢昌,領兵與龐涓報仇。

    ”鬼谷聞之大怒,叫:“二将軍,先擒了畢昌,後捉伯楊、樂毅!”二将應聲便去。

    且看勝敗如何?鬼谷曰:“衆将随我來。

    ”至軍前,叫:“魏太子兵來若何?”畢昌曰:“吾知樂毅捉住孫子的,來與孫子報仇。

    你是楚國之民,何來救齊?”鬼谷先生:“爾來助燕并齊,吾若不看襄王面,交爾就軍前分屍萬段。

    你若識吾陣便休!”昌曰:“你布陣。

    ” 鬼谷交八個人執旗八面,此名八卦陣。

    中間裡一面旗,此名太歲。

    鬼谷曰:“畢昌敢來斫旗麼?吾便伏輸。

    ”太子曰:“我去斫旗不倒,便打陣。

    ”鬼谷:“誰敢看旗?”當有獨孤角言:“兒子看。

    ”鬼谷曰:“不中,不中!”叫馬升、解信持之。

    太子見陣中兵少,飛騎入陣,來斫旗杆。

    馬升喝:“先生定下計,真個來斫!”二騎安排刀斧前來,喝手下衆人,得手便拿。

    太子走不疊,未知性命如何? 畢昌至陣,待斫旗竿,見黑風遍起,回身便走。

    被二将捉住,将去見鬼谷先生。

    先生曰:“交你休來,今遭吾捉了,有何分說?”有朱亥在陣前,告鬼谷曰:“乞放畢昌太子。

    ”鬼谷不肯,令兵将太子收在軍中,言未盡,有人報曰:“朱亥,張奢來救孫子也!” 朱亥急回,言曰:“張奢,你則甚?今孫子已遭燕兵之困,今魏畢昌并齊助燕,你肯助我如何?”是時張奢大怒,二人交馬鬥數合,朱亥大敗。

    鄭安平鬥,又敗,不能出陣。

     鬼谷将畢昌太子,來入齊寨見田單。

    鬼谷先生言前事,田單大怒,言:“畢昌無狀,不如殺了,免勞後患。

    ”田單劍起,太子性命如何當得?鬼谷曰:“冤則解,不可結。

    ”酒禮待之。

    畢昌願助兵破燕。

    鬼谷先生曰:“不用爾。

    我親手寫書與朱亥,休得動兵。

    若動兵,枉逼了太子之命。

    ” 卻說張奢領兵至,共齊兵合一處,告鬼谷先生:“今困孫子月餘之間,恐餓損孫子。

    ”先生曰:“不妨。

    來日便舉兵救孫子。

    ” 言未盡,有一人來報:“楚國太子領兵二十萬來救畢昌,與淖齒報仇。

    有大将項燕、黃歇來。

    ”鬼谷自思:楚王屢次宣吾不去,今番太子來,必降吾罪。

    叫二将:“随我去出陣,共楚将打話。

    ” 各陣圓,太子見鬼谷曰:“爾食楚國水土,楚王數宣不至。

    今來佐齊,爾乃反人也!”飛騎來取鬼谷先生,又不會相持,看怎生支吾?不知性命如何?當時太子直奔先生,卻被袁剛大罵:“匹夫怎敢無禮!”二人約鬥二十餘合,太子大敗。

     項燕高叫:“休戰!請鬼谷出陣。

    ”先生出陣。

    項燕曰:“先生住吾境土,今佐于齊;你若放畢昌,萬事皆休!”鬼谷曰:“退燕後,放畢昌未晚。

    ”項燕大怒,橫刀來取先生,卻被獨孤角活抱項燕歸齊陣。

    太子大怒,令大将黃歇、刀勃三人并戰獨孤角,被袁剛當住,五人混戰。

    黃歇曰:“不如打鬧先捉鬼谷。

    ”撞入陣來。

    被先生咬破中指,向西唆了,狂風起,楚兵三人都在陣中。

    被先生把黃旗與一搖,變了陣,三人急走。

    鬼谷喝一聲:“不捉候甚底?”看鬼谷定甚策出來? 鬼谷令獨孤角、袁剛擒住楚太子、黃歇、刀勃并項燕四人入齊寨,見魏太子畢昌。

    鬼谷令以酒禮待之。

    楚四人告鬼谷曰:“告先生,放俺出去,願助兵一十萬。

    ”鬼谷曰:“不用你兵。

    ” 鬼谷叫馬升、蕭古達至曰:“你去終南山班石洞,問張晃取三卷陰書速來。

    ”二人辭了先生,離寨前,到終南山見張晃,言陰書之事,晃曰:“洞中無了。

    ”蕭古達言:“孫子困了月餘日,不能得出。

    吾奏鬼谷師父之命,特來取陰書。

    爾若言無,我便殺爾!”晃曰:“委無。

    我記得迷魂陣,寫與你厭法,去救孫子。

    ”蕭古達看之,曰:“不中。

    若不是此陣,怎生奈何?公也去來。

    ”晃曰:“既如此,俺去便了。

    ” 不數日,同至齊寨,見鬼谷禮畢。

    鬼谷問張晃曰:“先生你借了我三卷陰書,何不送來?”晃曰:“弟子放在洞中,不知何人盜了。

    ”鬼谷曰:“孫子之災,如何得免?”晃曰:“吾用一計,交百萬燕軍陣裡獻出孫子來。

    ”鬼谷自思:晃有陰書,看臨陣使用,看怎生救的孫子出陣?鬼谷曰:“今魏畢昌、韓張奢、楚項燕,各兵五十萬助齊破燕,爾用何計解得迷魂陣?”晃曰:“到陣前便見。

    ” 晃出至陣前,高叫:“莫有伯楊否?”須臾,燕陣伯楊出陣。

    二人相見禮畢。

    晃曰:“即今有韓、楚、魏三國兵五十萬,助齊破燕。

    先生肯看張晃面,放了孫子如何?”伯楊曰:“孫子欺吾,吾心不舍。

    ”晃大怒,飛騎取伯楊首級。

    少間,有人報:“二人殺入燕寨來。

    ”伯楊大驚:“管解了厭法,救了孫子!”看小将是誰,救的孫子麼? 是時,伯楊令衆将嚴守,不能破得。

    二人歸寨。

    鬼谷先生問曰:“見恁爺袁達來否?”言未盡,有馬升同夥人解信,現名解珍獨行虎,一個是混天大王震江龍張元,歸齊寨,見鬼谷禮畢。

    鬼谷曰:“将軍助齊,有何兵來?”議事不定,又報有二人來至齊寨,見鬼谷禮畢。

    鬼谷曰:“何來?”其人曰:“小人是袁達同夥人李牧之子李虎,終南山間張晃學業;近知張先生來救孫子,小人故來助齊。

    ”鬼谷曰:“你爺爺現困在陣中。

    ”言未盡,又一人來見鬼谷,禮畢,言曰:“小人是景州吳橋鎮人,打捕為生;在滄河釣魚,忽見二仙鶴落在水岸邊,變作二道童,言終南山得三卷伏羲陰書。

    小人至近,化鶴去了,撇下此書。

    小人看之,名曰陰書,内有三千條縛将之計。

    特來呈與先生。

    ”詩曰: 三卷陰書洞中失,豈知漁叟送将來! 鬼谷見之大喜:“正是吾三卷陰書!”檢開看迷魂陣法,第二卷十三篇中。

    看畢,喜曰:“容易。

    直交咱每生受多時!”叫衆将準備破迷魂陣,救孫子。

     看鬼谷用計救孫子免災。

    鬼谷曰:“用桃樹東南枝七根,五色絨線系在陣四角頭;若有黑風起處,便是埋着厭物:八足馬四疋,孕婦七個,烏雞黑馬血。

    若破陣,用七員大将,披頭仗劍,撞入陣中,先取埋藏厭物,念咒七遍,黑氣自散。

    ”鬼谷看畢,叫七個小将在前。

    鬼谷曰:“第一個獨孤角,第二個袁剛,第三個李虎,第四個解珍,第五個馬良,第六個故将兵世。

    隻欠第七個。

    ”一人應聲出曰:“小人願去!”乃是滄河漁叟殿青。

    這七員小将,一心願往。

    齊王大喜,加封七員小将官職。

    七人謝恩畢。

    鬼谷曰:“不用兵多,隻用兵一萬出陣,須管成功。

    便是太山也要粉碎!”衆将才要出陣。

    有趙大将廉頗領兵一十萬至近。

    鬼谷曰:“交馬升、古達領兵去迎。

    ”二軍相見,禮畢,廉頗曰:“今知孫子困在燕陣,故來相救。

    “見了鬼谷,禮畢。

    鬼谷曰:“動勞!”頗曰:“有何勞。

    ”鬼谷曰:“今韓、楚、魏三國,亦有救兵。

    ”言未盡,又報秦大将白起,兵二十萬來助燕國。

     鬼谷聞之大怒,罵白起:“敗國之人!”令蕭古達、馬升、領兵一萬,去迎白起。

    廉頗曰:“何須先生用心,頗願往先戰秦白起一陣,盡自秦兵勢雄,趙兵也不弱。

    ”廉頗領兵待去,鬼谷曰:“此秦兵遠來,其鋒不可具敵。

    咱且入寨。

    三軍合兵一處。

    ”鬼谷叫畢昌、楚太子五人當面。

    先生曰:“吾今一百八十歲,燕、齊二國相并,你來助燕,為我所捉。

    你每若救了孫子,各放恁還國。

    今不用大将相持,隻用小軍助吾一威,破了燕陣。

    ”魏、楚衆将願往。

     鬼谷與韓、魏、楚、趙、齊,合兵一處,共計兵九十萬,叫七員小将當面。

    鬼谷曰:“今一百日,孫子災滿當出也。

    鬼谷合五國兵一處,叫七人各将計受了。

    七人得将令。

    休道孫子災滿,便是太山撞得粉碎了!看救得孫子麼? 用七員小将,背了皂羅七星袍,披頭仗劍,叫一聲,殺入迷魂陣裡去。

    叫困軍:“俺來救你,準備出去!”來殺燕兵,大亂。

    小将觑黑氣起處,取了迷魂之物,念破迷魂咒曰:“天靈靈,地靈靈,新草生,解迷魂!” 一氣念七遍,黑氣消散,天晴日朗。

    困軍各各都醒。

    孫子道:“兄弟,滿眼盡是齊兵破陣,咱每不出去等甚?” 袁達綽一百二十斤開山斧,李牧橫丈四長槍,獨孤陳持雙股劍在手,衆人一發都撞出來。

    袁達大叫:“樂毅,黃伯楊、冤仇大如太山!”四人領兵出迷魂陣,殺燕兵出來。

    詩曰: 虎脫檻車逞牙爪,龍離鐵網長精神; 恨心不舍攻燕國,活捉伯楊樂毅身! 鬼谷領五國軍兵混戰,燕兵大敗。

    中間一人報曰:“秦白起布陣救燕兵。

    ”鬼谷聞之大怒:“此人怎敢無禮!”叫七員小将且休殺燕兵,先擒白起。

    兩下裡有二百萬兵大戰,不知勝負如何? 是時,鬼谷曰:“袁達、李牧、孫子久困多時,恨心不舍,恐有失誤。

    鬼谷出陣,叫白起出陣。

    白起曰:“何人?”先生曰:“吾乃鬼谷子也。

    将軍起兵何意?”起曰:“俺與孫子有冤仇,待教報仇也。

    ”鬼谷曰:“孫子已自脫災,既将軍有恨,選日再戰。

    ”白起曰:“好歹明日見陣。

    ”道罷。

     各回本寨。

    衆将接鬼谷歸寨。

    衆公子令烹牛宰馬,與孫子四人解悶。

     卻說燕寨樂毅謂黃伯楊曰:“敗矣,若何?”伯楊曰:“吾見王儋來,咱便可休。

    今痛敗如何歸國?”樂毅曰:“吾知鬼谷無陰書。

    ”伯楊曰:“鬼谷陰書與了張晃,張晃在此,汝不知之?”毅曰:“吾師别有甚計?”伯楊曰:“有計。

    ”樂毅道:“若有計,選日再戰。

    ”言罷,次日請白起合兵論破齊之事。

    起曰:“吾不懼齊外有趙國廉頗,秦國張晃,韓國張奢,楚國黃歇,魏國朱亥,都順于齊;俺當用心破之。

     次日,伯楊寫一計與樂毅、白起看之,大喜:“休道天羅地網,則一陣生擒鬼谷,活捉孫膑。

    ”看先生定甚計來? 卻說齊寨設宴畢,人報:“樂毅布陣,請師父出陣看之。

    鬼谷曰:“誰可出陣去戰?”袁達、李牧今番報冤。

    獨孤陳一發跳起來道:“看我去先捉黃伯楊、樂毅,後捉秦白起!”早都準備,這番兩硬相擊,必有一傷。

    且看勝敗如何?袁達方欲出陣,鬼谷曰:“此是久敗,恐有伏兵。

    ”鬼谷出陣,令叫燕兵黃伯楊出陣,伯楊出陣曰:“吾兄來意如何?”鬼谷曰:“吾弟敗陣,何不回兵?伯楊曰:“然如此,吾兄試别小弟一陣,交仁兄看。

    ”鬼谷曰:“六龍出水陣。

    ”伯楊曰:“然。

    仁兄卻布一陣交小弟看。

    ”鬼谷言:“我布一陣。

    ”道罷,寫與衆将,依計變作。

    鬼谷曰:“伯楊看陣。

    ”伯楊曰:“白虎陣。

    ”伯楊曰:“仁兄别吾一陣。

    ”鬼谷曰:“好。

    ”伯楊布一陣,鬼谷曰:“衆星捧月陣。

    ”伯楊交樂毅變陣。

    鬼谷曰:“四鬥臨水河流陣。

    ”伯楊曰:“然。

    ” 鬼谷曰:“爾别我一陣。

    ”伯楊曰:“好。

    ”鬼谷布了,交伯楊看,伯楊曰:“此混天一氣陣。

    ”鬼谷曰:“然。

    ”令孫子改變了旗号,叫伯楊看。

    伯楊曰:“八卦分位陣。

    ”孫子再撥變了二十四面雜彩旗,中間一面黑旗白月。

    伯楊、樂毅看之不識。

    衆将俱憂。

    白起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叫曰:“何憂此陣!叫俺孩兒每都來!” 白招、白龍、白虎、白叙、白信、白旺都來。

    白起曰:“今燕無人破齊,您兄弟誰敢去?”白龍、白虎二人應聲道:“孩兒敢去!”一條槍,一柄刀,飛騎撞入陣去。

    鬼谷叫獨孤角、袁達二人,休交走了者。

    正是: 镫開馬去如龍,頭點刀來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