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十一

關燈
我心佛心一無差别。

    此修淨土之極緻也。

    八功德水金蓮華台又何必疑哉。

    淨土樞要之作勤矣。

     廬陵李氏夢記 彥弼乾道癸巳家染疫疾。

    四月五日彥弼亦病。

    粥藥不進。

    至十九日早夢。

    一人褐衣神貌清臞。

    以手撫摩彥弼肢體。

    而呼彥弼令速起。

    彥弼惕然問曰。

    公何人耶。

    答曰。

    予即龍舒也。

    彥弼因告以疾病。

    雖欲支持莫能。

    将何以愈其疾乎。

    公曰。

    記省阙中雅教汝捷徑否。

    彥弼曰。

    然。

    每日持誦阿彌陀佛不辍。

    公曰。

    汝起食白粥。

    即可既悟。

    索粥食之。

    病果随愈。

    後見龍舒畫像。

    俨然如夢見者。

    彥弼稔聞。

    居士潛通六藝。

    尤精于易。

    誨人不倦。

    所至學者輻湊。

    謝君以靜逸堂待之。

    戶外之屦常滿。

    正月十一日令子侄往承其教。

    不久回雲。

    居士夜來講書罷如常。

    持誦禮佛至三鼓。

    忽厲聲念阿彌陀佛數聲雲。

    佛來接我。

    言訖立化。

    是夕邦人有夢。

    二青衣引公向西而行。

    傳為勝異。

    識與不識鹹來瞻敬。

    恨不款奉談塵而重惜焉。

    居士未示寂滅前三日。

    遍囑諸人勉進道業。

    有此後不複再見之語。

    初十日訪趙公省幹。

    借淨室雲。

    道業辨去。

    時好。

    乃書曰。

    課積計九百二十萬五百貼于壁。

    噫自非根性融明達乎生死之理。

    未易臻此。

    彥弼一病垂死。

    棺椁衣衾已陳于前。

    荷居士陰賜。

    極接遂獲平愈。

    可謂生死骨肉者矣。

    或曰。

    夢因想成。

    然食白粥之效安可誣也。

    抑知居士悲願甚深切欲及人。

    雖在常寂光中。

    不妄念力。

    其勸修淨土成佛之緣。

    可不勉勵而進哉。

    謹刻公像。

    并著感應事迹。

    用廣其傳。

    非敢飾辭以惑耳目。

    故此直述而具載之。

    伏冀見聞敬信同沾利益。

    王神昭著寔證斯言。

    公姓王。

    名日休。

    字虛中。

    号龍舒居士雲。

    是歲下元廬陵李彥弼謹記。

     旴江聶允迪跋 居士平昔以淨土之說懇切勸人。

    嘗盤桓于鄉裡。

    允迪于是時年方二十餘。

    适預計偕。

    東上且未知有佛法。

    弗獲識公。

    面迨犬馬之齒。

    至三十連嬰災患。

    殊覺人生沉淪于煩惱大苦海中渺無邊岸。

    遂一意祖襲居士之說。

    為超脫計。

    如是者才三數年。

    居士遂立化于廬陵郡。

    郡之人皆繪像以事之。

    蓋乾道癸巳之正月也。

    後五年丁酉歲。

    先兄知府兵部被檄較試廬陵。

    得所刻本以歸(允迪)恐此一段奇事久之湮沒。

    無以傳遠。

    遂刻諸石。

    置城北報恩寺之阿彌殿。

    今此願施居士所著淨土文一萬帙。

    辄複以居士慈相及丞相周益公而下贊述。

    附于卷首。

    皆襲廬陵刻本也。

    庶幾見者聞者增益信心勉強精進。

    則西方淨土誠不難到。

    嘉泰癸亥文林即新監湖廣總領所襄陽府戶部大軍倉旴江聶允迪合十指爪稽首謹跋。

     允迪舊常見初機參禅人。

    但知歸敬禅宗。

    至言西方淨土。

    則指為著相。

    力肆排斥。

    殊不知。

    釋迦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

    是欲令衆生了悟生死脫離輪回苦趣耳。

    參禅一法固為了悟生死而設。

    修淨土一法亦是令衆生了悟生死也。

    參禅有省。

    則現世了悟生死。

    得生淨土。

    則見阿彌陀佛。

    而後了悟生死。

    況便證無生忍。

    居不退轉地。

    直至成佛而後已。

    初機參學人何苦獨取禅宗一法。

    而力排淨土之說耶。

    大善知識未嘗不以此勸人。

    今略采二三說。

    附于龍舒淨土文之末。

    以辨明之。

     四明斷佛種人跋 龍舒居士作淨土文一十卷。

    其間始從淨土起信。

    終至我說。

    可謂條布有序。

    或事或理。

    坦然曆曆明白者矣。

    而又更何言哉。

    此十卷文乃是居士存日親自刻梓。

    欲其流布天下使人人皆同念佛生于樂國。

    其用心亦豈易及。

    惟于第十一續添一卷。

    有人疑非居士本志。

    此必是第四卷文初。

    創屬藁所棄者耳。

    想後人尊居士故。

    不忍棄之。

    乃為十一卷名而續添之。

    況其修持法門意趣。

    悉與第四卷同。

    但其文意嚴紋有異耳。

    予乃執卷而熟玩之。

    亦謂此言頗當正。

    議拟間忽有人得居士親筆墨本者。

    若合符契。

    如失還得。

    今雖刻闆已畢。

    亦乃銳意去之。

    複将法門中諸師原先附本。

    勸發之語如次整正足之。

    以完部帙。

    諒無差失。

    如後人見此。

    慎毋以此編為不足雲。

     旹洪武癸酉仲夏吉日 四明斷佛種人跋 龍舒增廣淨土文第十一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