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八

關燈
寂光。

    拈起一塵含法界。

    更于何處覓西方。

     寄雞鳴寺沖虛上人 湖光山色照床前。

    樓閣渾如出水蓮。

    遙憶故人行樂處。

    花中白日坐安禅。

     寄黃檗山了心上人 禅從黃檗最難參。

    才着言诠落二三。

    唯有風光當一掌。

    至今山水語喃喃。

     寄樊山主 随緣示現小王身。

    心似蓮花不染塵。

    宴坐深宮常說法。

    直教不昧本來人。

     寄袁居士 一向此身都是客。

    而今掉臂始歸家。

    回看奔走紅塵道。

    何似栖心白藕花。

     示明海禅人 袈裟之下豈尋常。

    不自求心最可傷。

    曠劫漂流至今日。

    者回真是好商量。

     示心悟禅人閉關九年 閉關枯坐九年期。

    好似嵩山面壁時。

    縱有齊腰三尺雪。

    安心一語幾人知。

     示性通行人 負舂腰石似黃梅。

    夜半何曾正眼開。

    但信本來無一物。

    方知明鏡亦非台。

     送克文禅人少林禮祖 斷臂岩前雪尚紅。

    西來一脈許誰通。

    此行但得安心法。

    便振當年鼻祖風。

     挽巢松法師 原從兜率白椎來。

    此去還應坐講台。

    若待慈尊下生日。

    知君重理舊胚胎。

     寄融首座 西江不斷往來船。

    别後音書竟杳然。

    唯有床前松上月。

    夜深影落在君前。

     寄孫圖南居士 久落江湖不定蹤。

    别來今已卧千峰。

    誰知破盡人閑夢。

    唯有空山靜夜鐘。

     示深愚字以讷 大道西來本絕言。

    好從愚讷溯真源。

    直須參到忘緣處。

    方信毗耶不二門。

     寄三白禅人 何時杖錫過東林。

    入室重論出世心。

    莫負千峰秋夜月。

    清光獨照影沉沉。

     示廣铠侍者持法華經 一自親聞墨劫前。

    是時已結大因緣。

    從今重理多生句。

    字字心開舌上蓮。

     示海藏行人禮法華經 多寶如來舊法身。

    從空湧出示諸人。

    若能當處無生滅。

    法法原來總是真。

     示江州孝子左福念 佛本多生孝道人。

    常持一念奉慈親。

    若将孝道求成佛。

    萬行無如此念真。

     示鳴明禅人 遙來為法到匡山。

    幾度晨昏一叩關。

    若問西來端的意。

    白雲飛去又飛還。

     示明華禅人字道果 一葦西來五葉花。

    從茲道種自生芽。

    但将智水勤澆灌。

    果證菩提定不差。

     示歸宗堅音長老 荷擔正法古叢林。

    須用金剛護法心。

    但得光明全體現。

    頭頭物物盡知音。

     示王居士 父子家傳淨業禅。

    曾從瘴海問真诠。

    而今重入匡山祉。

    見面還如未别前。

     武夷默初禅人遠來禮請病不赴因示 遙來為法到匡山。

    瞻戀殷勤重往還。

    莫道老僧慵說法。

    白雲不放出松關。

     莊嚴華座擁諸天。

    隻待光臨啟法筵。

    莫謂法身曾不動。

    舌根蚤已遍三千。

     寄示觀智雲禅人 遠持一缽走他方。

    到處随緣是道場。

    莫謂塵勞非佛事。

    原從苦海泛慈航。

     示鏡玄禅人 當體圓明般若光。

    六根門首沒遮藏。

    若能念念無生現。

    觸處無心解脫場。

     示禅人八首 當人一念要精持。

    曆曆孤明不昧時。

    獨有未生前一着。

    從來不許老胡知。

     死生大事最堪悲。

    急下功夫蚤是遲。

    但向自心求解脫。

    不須此外更尋思。

     往來生死久伶俜。

    未悟無生不暫停。

    誓向此身應度脫。

    莫教回首再沉冥。

     圓明一性絕纖塵。

    隻為從前錯認真。

    但使斷除煩惱障。

    自然得見本來人。

     欲海波騰無盡流。

    誰将彼岸一回頭。

    直須高挂輕[馬*凡]去。

    不到窮源未肯休。

     世緣無盡苦無涯。

    一念回頭便到家。

    識得本來真面目。

    方知不負此袈裟。

     此心不必外邊求。

    隻在當人一念休。

    身世但從空處看。

    恰如湛海一浮漚。

     六根門首六塵多。

    舉世人人沒奈何。

    但肯心心常照破。

    自然日用不随他。

     示修淨土六首 衆緣消盡絕疏親。

    老眼何容着點塵。

    莫使六時蓮漏斷。

    華中已有未來身。

     初因愛念感娑婆。

    淨土應須出愛河。

    要得蓮華為父母。

    全憑念念見彌陀。

     見聞知覺盡常光。

    心地蓮華暗吐香。

    若使六根無染着。

    自然觸目是西方。

     眉閑一道白毫光。

    諸佛衆生總覆藏。

    但得現前常不昧。

    蓮華心地暗生香。

     五濁塵勞可厭離。

    西方淨土是歸期。

    直須念念光明現。

    便見華開七寶池。

     淨土原來不外求。

    當人一念要知休。

    回觀妄想消融處。

    便是西方第一籌。

     大雪 萬山冰雪連根凍。

    一片身心徹骨寒。

    回想六年饑餓處。

    令人不覺鼻頭酸。

     答劉三畏大參 千裡雲山見此心。

    聊将一語寄東林。

    傥君不負蓮華約。

    白社幽期尚可尋。

     華宇居士持華嚴經令甥覺之來請因寄 華藏莊嚴妙絕倫。

    無邊佛刹一微塵。

    若能念念光明現。

    便是随緣解脫人。

     示在珍行童 生死途中苦最長。

    好從知識覓良方。

    若能掉臂安然去。

    須向空門禮法王。

     蘊真禅人時從從五台來參雙徑 金剛堀裡舊行蹤。

    别後雲山隔萬重。

    今夜長空千裡雪。

    當年曾把洞門封。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