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無對。
師即斬之。
趙州自外歸。
師舉前語示之。
州乃脫草鞋。
安頭上而出。
師曰。
汝适來若在。
即救得貓兒也。
頌曰。
太阿出匣絕無情。
觸着須教斷死生。
偶遇白牯誇好手。
卻将驢糞換雙睛。
睦州示衆雲。
大事未明。
如喪考妣。
大事已明。
如喪考妣。
頌曰。
長江無際渺風波。
一任輕帆帶雨過。
到岸回頭看白浪。
愁心轉比在船多。
德山一日飯遲。
托缽下堂。
時雪峰作飯頭。
見便雲。
這老漢。
鐘未鳴。
鼓未響。
托缽向甚麼處去。
師便歸方丈。
峰舉似岩頭。
頭雲。
大小德山。
不會末後句。
師聞。
令侍者喚來。
問汝不肯老僧那。
頭密啟其意。
師乃休去。
至明日升堂。
果與尋常不同。
頭至僧堂前。
撫掌大笑曰。
且喜老漢會末後句。
雖然如是。
隻得三年。
果三年而沒。
頌曰。
閑看師子漫調兒。
顧欠頻呻力盡施。
觸着翻身聊一擲。
低頭歸去令全提。
末後句。
莫狐疑。
自在遊行更讓誰。
萬古長空風月在。
三年未必是歸期。
德山因廓侍者。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去。
師曰。
作麼作麼。
廓曰。
敕點飛龍馬。
跛鼈出頭來。
師休去。
明日師浴出。
廓過茶與師。
師撫廓背曰。
昨日公案作麼生。
廓曰。
這老漢。
今日方始瞥。
師又休去。
頌曰。
慣戰深藏陷虎機。
窮追焉敢犯重圍。
縱然保得全身去。
折盡旗槍已喪威。
馬祖與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
祖曰。
正與麼時如何。
丈曰。
正好修行。
堂曰。
正好供養。
泉拂袖便行。
祖曰。
經入藏。
禅歸海。
唯有善願。
獨超物外。
頌曰。
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家歌管不停聲。
漁翁歸去蘆花宿。
睡熟江天夢不成。
長沙因張拙秀才。
看千佛名經。
問曰。
百千諸佛。
但見其名。
未審居何國土。
還化物也無。
師曰。
黃鶴樓崔颢題後。
秀才還曾題也未。
曰未曾。
師曰。
得閑題取一篇。
頌曰。
黃鶴樓前江水深。
風波日夜吼雷音。
百千諸佛同搖舌。
觌面何勞别處尋。
夾山參船子。
才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
山曰。
寺即不住。
住即不似。
子曰。
不似。
似個甚麼。
山曰。
不是目前法。
師曰。
甚麼處得來。
山曰。
非耳目之所到。
師曰。
一句合頭語。
萬劫系驢橛。
師又曰。
垂絲千尺。
意在深潭。
離鈎三寸。
子何不道。
山拟開口。
被師一桡打落水中。
山才上船。
師又曰。
道。
道。
山拟開口。
師便打。
山豁然大悟。
乃點頭三下。
師曰。
竿頭絲線從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山遂問抛綸罷釣時如何。
師曰。
絲懸渌水。
浮定有無之意。
山曰。
語帶玄而無路。
舌頭談而不談。
師曰。
釣盡江波。
錦鱗始遇。
山乃掩耳。
師曰。
如是如是。
頌曰。
蘭桡獨倚把關津。
鈎線閑垂釣錦鱗。
偶遇獰龍才一撞。
滔天浪裡解翻身。
趙州因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雲無。
頌曰。
長江一望渺寒煙。
極目中流思惘然。
可惜夜深明月下。
更無人問渡頭船。
趙州因僧問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師曰。
老僧在青州。
做領布衫重七斤。
頌曰。
路到懸崖沒處行。
轉身一步腳頭輕。
要尋挂角羚羊迹。
有眼饒君亦似盲。
雪峰因三聖問透網金鱗。
未審以何為食。
師曰。
待汝出網來向汝道。
聖曰。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師曰。
老僧住持事繁。
頌曰。
扁舟使盡一帆風。
到岸何勞又轉篷。
若問漁翁何處宿。
放歌歸去月明中。
僧問雲門。
不起一念。
還有過也無。
門雲。
須彌山。
頌曰。
天寒霜落月沉西。
清夜迢迢鶴夢迷。
海底日輪紅似火。
行人猶聽五更雞。
雲門上堂。
光不透脫。
有兩般病。
一切處不明。
面前有物是一。
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地。
似有個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脫。
又法身亦有兩般病。
得到法身。
為法執不忘。
己見猶存。
坐在法身邊是一。
直饒透得法身去。
放過即不可。
仔細檢點将來。
有甚麼氣息。
亦是病。
頌曰。
天街華月影珊珊。
沉醉東風獨倚欄。
朝罷九重人靜後。
六宮猶整尚衣冠。
魯祖尋常見僧來便面壁。
南泉聞雲。
我尋常向師僧道。
佛未出世時會取。
尚不得一個半個。
他恁麼驢年去。
頌曰。
寒岩雪壓一枝梅。
無限春光不放開。
卻被東風輕漏洩。
暗香吹入夢中來。
沩山示衆雲。
老僧百年後。
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
左脅下書五字。
曰沩山僧某甲。
此時若喚作沩山僧。
又是水牯牛。
喚作水牯牛。
又是沩山僧。
喚作甚麼即得。
頌曰。
馬腹驢胎佛祖家。
大人行處路途賒。
牯牛若較沩山老。
頭角峥嵘更讓他。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
門雲。
幹屎橛。
頌曰。
山河國土露堂堂。
瓦礫叢林總放光。
若使一塵當面立。
恒沙諸佛盡遮藏。
金剛經頌(十八首) 世尊着衣持缽空生歎希有 着衣持缽隻如斯。
飯食經行有甚奇。
何故空生歎希有。
令人特地更生疑。
應如是住 窮途白眼正凄惶。
忽漫相逢大歇場。
放下便為安樂地。
何須忉怛費商量。
如是降伏其心 壁閑燈影弄孩兒。
黑夜翻疑有鬼随。
試到天明親看破。
許多驚喜向誰提。
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夜來夢到鬼門關。
無數羅叉擁鐵山。
唱罷寒雞天大曉。
回頭一笑破愁顔。
不住于相 幹闼婆城落鏡中。
樓台殿閣滿虛空。
但看無數登臨客。
倚檻披襟送去鴻。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鳥迹魚蹤莫浪尋。
電光石火豈容心。
時人但聽春禽噪。
誰信頻伽鷇裡音。
無我人衆生壽者 傀儡登壇待鼓鑼。
大家相聚聽高歌。
不知線索經誰手。
線斷羞慚最懡[怡
師即斬之。
趙州自外歸。
師舉前語示之。
州乃脫草鞋。
安頭上而出。
師曰。
汝适來若在。
即救得貓兒也。
頌曰。
太阿出匣絕無情。
觸着須教斷死生。
偶遇白牯誇好手。
卻将驢糞換雙睛。
睦州示衆雲。
大事未明。
如喪考妣。
大事已明。
如喪考妣。
頌曰。
長江無際渺風波。
一任輕帆帶雨過。
到岸回頭看白浪。
愁心轉比在船多。
德山一日飯遲。
托缽下堂。
時雪峰作飯頭。
見便雲。
這老漢。
鐘未鳴。
鼓未響。
托缽向甚麼處去。
師便歸方丈。
峰舉似岩頭。
頭雲。
大小德山。
不會末後句。
師聞。
令侍者喚來。
問汝不肯老僧那。
頭密啟其意。
師乃休去。
至明日升堂。
果與尋常不同。
頭至僧堂前。
撫掌大笑曰。
且喜老漢會末後句。
雖然如是。
隻得三年。
果三年而沒。
頌曰。
閑看師子漫調兒。
顧欠頻呻力盡施。
觸着翻身聊一擲。
低頭歸去令全提。
末後句。
莫狐疑。
自在遊行更讓誰。
萬古長空風月在。
三年未必是歸期。
德山因廓侍者。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去。
師曰。
作麼作麼。
廓曰。
敕點飛龍馬。
跛鼈出頭來。
師休去。
明日師浴出。
廓過茶與師。
師撫廓背曰。
昨日公案作麼生。
廓曰。
這老漢。
今日方始瞥。
師又休去。
頌曰。
慣戰深藏陷虎機。
窮追焉敢犯重圍。
縱然保得全身去。
折盡旗槍已喪威。
馬祖與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
祖曰。
正與麼時如何。
丈曰。
正好修行。
堂曰。
正好供養。
泉拂袖便行。
祖曰。
經入藏。
禅歸海。
唯有善願。
獨超物外。
頌曰。
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家歌管不停聲。
漁翁歸去蘆花宿。
睡熟江天夢不成。
長沙因張拙秀才。
看千佛名經。
問曰。
百千諸佛。
但見其名。
未審居何國土。
還化物也無。
師曰。
黃鶴樓崔颢題後。
秀才還曾題也未。
曰未曾。
師曰。
得閑題取一篇。
頌曰。
黃鶴樓前江水深。
風波日夜吼雷音。
百千諸佛同搖舌。
觌面何勞别處尋。
夾山參船子。
才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
山曰。
寺即不住。
住即不似。
子曰。
不似。
似個甚麼。
山曰。
不是目前法。
師曰。
甚麼處得來。
山曰。
非耳目之所到。
師曰。
一句合頭語。
萬劫系驢橛。
師又曰。
垂絲千尺。
意在深潭。
離鈎三寸。
子何不道。
山拟開口。
被師一桡打落水中。
山才上船。
師又曰。
道。
道。
山拟開口。
師便打。
山豁然大悟。
乃點頭三下。
師曰。
竿頭絲線從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山遂問抛綸罷釣時如何。
師曰。
絲懸渌水。
浮定有無之意。
山曰。
語帶玄而無路。
舌頭談而不談。
師曰。
釣盡江波。
錦鱗始遇。
山乃掩耳。
師曰。
如是如是。
頌曰。
蘭桡獨倚把關津。
鈎線閑垂釣錦鱗。
偶遇獰龍才一撞。
滔天浪裡解翻身。
趙州因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雲無。
頌曰。
長江一望渺寒煙。
極目中流思惘然。
可惜夜深明月下。
更無人問渡頭船。
趙州因僧問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師曰。
老僧在青州。
做領布衫重七斤。
頌曰。
路到懸崖沒處行。
轉身一步腳頭輕。
要尋挂角羚羊迹。
有眼饒君亦似盲。
雪峰因三聖問透網金鱗。
未審以何為食。
師曰。
待汝出網來向汝道。
聖曰。
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話頭也不識。
師曰。
老僧住持事繁。
頌曰。
扁舟使盡一帆風。
到岸何勞又轉篷。
若問漁翁何處宿。
放歌歸去月明中。
僧問雲門。
不起一念。
還有過也無。
門雲。
須彌山。
頌曰。
天寒霜落月沉西。
清夜迢迢鶴夢迷。
海底日輪紅似火。
行人猶聽五更雞。
雲門上堂。
光不透脫。
有兩般病。
一切處不明。
面前有物是一。
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地。
似有個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脫。
又法身亦有兩般病。
得到法身。
為法執不忘。
己見猶存。
坐在法身邊是一。
直饒透得法身去。
放過即不可。
仔細檢點将來。
有甚麼氣息。
亦是病。
頌曰。
天街華月影珊珊。
沉醉東風獨倚欄。
朝罷九重人靜後。
六宮猶整尚衣冠。
魯祖尋常見僧來便面壁。
南泉聞雲。
我尋常向師僧道。
佛未出世時會取。
尚不得一個半個。
他恁麼驢年去。
頌曰。
寒岩雪壓一枝梅。
無限春光不放開。
卻被東風輕漏洩。
暗香吹入夢中來。
沩山示衆雲。
老僧百年後。
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
左脅下書五字。
曰沩山僧某甲。
此時若喚作沩山僧。
又是水牯牛。
喚作水牯牛。
又是沩山僧。
喚作甚麼即得。
頌曰。
馬腹驢胎佛祖家。
大人行處路途賒。
牯牛若較沩山老。
頭角峥嵘更讓他。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
門雲。
幹屎橛。
頌曰。
山河國土露堂堂。
瓦礫叢林總放光。
若使一塵當面立。
恒沙諸佛盡遮藏。
金剛經頌(十八首) 世尊着衣持缽空生歎希有 着衣持缽隻如斯。
飯食經行有甚奇。
何故空生歎希有。
令人特地更生疑。
應如是住 窮途白眼正凄惶。
忽漫相逢大歇場。
放下便為安樂地。
何須忉怛費商量。
如是降伏其心 壁閑燈影弄孩兒。
黑夜翻疑有鬼随。
試到天明親看破。
許多驚喜向誰提。
實無衆生得滅度者 夜來夢到鬼門關。
無數羅叉擁鐵山。
唱罷寒雞天大曉。
回頭一笑破愁顔。
不住于相 幹闼婆城落鏡中。
樓台殿閣滿虛空。
但看無數登臨客。
倚檻披襟送去鴻。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鳥迹魚蹤莫浪尋。
電光石火豈容心。
時人但聽春禽噪。
誰信頻伽鷇裡音。
無我人衆生壽者 傀儡登壇待鼓鑼。
大家相聚聽高歌。
不知線索經誰手。
線斷羞慚最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