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王豹處于淇
關燈
小
中
大
:“我如今可稱做賽楚歌了。
”又盡力一吹,正是聲入雲霄,幽凄料峭,那些胡兒都嗚嗚咽咽,說道:“咱與列位俱有家鄉,何苦為了郎主一人撇了各人的妻小。
”說罷又哭,哭罷又說,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萬,一聲呐喊,投戈而散。
元載聽得城外人聲喧阗,隻道城陷,急命探子打聽。
那元載又等不得,急急出了中軍帳,看取動靜,正不知是何緣故,忽見朝雲飄然而來,元載疑為神仙下降,下拜相迎。
朝雲攙住元載道:“老爺何故如此,折殺賤婢了。
适在城上吹篪,羌胡之衆聞音解圍,幸不辱命矣。
”元載聽言如吃了個定心丸兒,方才走起,向朝雲千恩萬謝。
次日,捷書飛報朝廷,随即犒勞官軍,班師回國。
後有人編成四句口号道: 小婢吹篪明月中,羌胡夜遁奏膚功。
聖朝天子如相問,麟閣須更燕閣封。
這羌胡不過是些戎狄之俦,尚且聽了篪音頓歸鄉土,豈非是音之感人,未有中華大國反不知音曉律,遺笑于他的。
卻說這篪還是箫管之屬,其聲雖然凄楚,終不如肉音更佳。
那肉音如人從喉舌唇吻出的,便是其一叫做讴,其二叫做歌。
這讴歌若能到入神至聖之所,原無等級上下。
但讴的聲,曲而且折,歌則長言,自有些分别在内,原不可與俚俗細談。
如今卻說一個善讴的,也像吹篪之婢,能易人心,能變風俗。
你道出于何處?有何情狀?這個人生在春秋時節衛國之中,姓王名豹。
生平不治恒業,不齒缙紳,所喜的是青山綠水,所愛的是妍唱清腔,真個有繞梁之聲,遏雲之緻。
無論城市鄉村,無不聞他善讴之名。
但嫌這城市中居址不靜,往來嚣繁,與讴唱之道頗覺不稱,每每要遷移在一個幽僻去處。
奈無有适意的境界,以此日延一日,竟未遂志。
一日,正值初秋天氣,信步閑行已至郊外,偶然到一個僻靜去處。
王豹正在趱步,忽聞蕭蕭瑟瑟之聲在耳邊吹過,少頃又變出一樣聲來頗是奇怪得緊。
乍似龍吟,旋如虎嘯。
凝睛處,但見白茫茫雪浪拍空天。
側耳時,惟聞響飒飒秋雲随碧渚。
正是野渡無人浮畫艇,果然斷坡有客吟滄波。
王豹看了半晌,心中好不狐疑,說我生長在衛國,不知衛國地名,可也是個笑話。
且住!這所在有這一派大水,又非濮水悠悠,為何那水上又有青春修竹,沐雨披煙,望之無際,約有數十畝來去。
王豹走走看看,忽見路旁荒草之内,卧着一個石頭鑿成的屃赑;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所以他的背上載着一個石碑,碑上苔藓蒙茸,字畫模糊。
王豹道:“好,好。
我正要問這地名,幸喜有這石碑在此,不免讀其碑文,便見端的。
細細讀之自有分曉,何須問人。
”即忙低了頭,注目而視。
那碑面刻着淇澳二字,碑陰的文字恰是贊衛國先君武公的功德。
王豹看罷,心中甚喜,便道:“我若得在此處安身,不枉為人在世。
”卻好淇澳之間有幾間茅屋,屋内走出一個老叟,華發童顔,手執拄杖,問道:“客官何來?”王豹道:“學生因見這淇澳景緻清幽,意欲在此住居,不知老人家可有甚麼餘剩的屋兒,乞借一間,以為容膝之計。
”老叟道:“此處雖是愚老的敝廬,然而家室父母實在河西,我不然早已将這所止棄了他去,聞知本國有一個善讴的先生姓王,住在城市之中,恐非其宜,若得此人到此,我老兒情願議讓。
”王豹嘻然笑道:“你要見王豹不難,隻恐王豹到了這個所在,你又吝惜這幾間室宇,卻是如何?”老叟道:“自古有兩句說話道: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老朽安敢食言?但不知客官尊姓大名,家居何處?”王豹道:“不瞞老者說,在下就是王豹。
”老叟道:“又來取笑。
畢竟那善讴的先生,是怎麼樣一個人品?”王豹道:“學生實是其人,因在城中居止不便,特到此覓個清幽境界,以為教人清讴的所在。
”那老叟聽言,滿面堆下笑來,便道:“失敬,失敬。
既是王先生,即請處此淇澳,吾當從此逝矣。
”有詩為證: 幾載相思一日逢,殷殷傾蓋話深衷。
若非妙律驚人耳,安得鹪枝便可容。
那王豹聽言大喜,也不推辭,微微的謙遜道:“老翁所有為我所得,正是維鵲有巢,維鸠居之,恐沒有這個道理。
”老叟道:“又來客氣了。
”說罷,竟拂衣而返河西。
王豹留之不住,隻得就此淇上居處,終日終夜拖聲曳氣播弄喉音,不是臨水徘徊,便向竹間容與,如
”又盡力一吹,正是聲入雲霄,幽凄料峭,那些胡兒都嗚嗚咽咽,說道:“咱與列位俱有家鄉,何苦為了郎主一人撇了各人的妻小。
”說罷又哭,哭罷又說,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萬,一聲呐喊,投戈而散。
元載聽得城外人聲喧阗,隻道城陷,急命探子打聽。
那元載又等不得,急急出了中軍帳,看取動靜,正不知是何緣故,忽見朝雲飄然而來,元載疑為神仙下降,下拜相迎。
朝雲攙住元載道:“老爺何故如此,折殺賤婢了。
适在城上吹篪,羌胡之衆聞音解圍,幸不辱命矣。
”元載聽言如吃了個定心丸兒,方才走起,向朝雲千恩萬謝。
次日,捷書飛報朝廷,随即犒勞官軍,班師回國。
後有人編成四句口号道: 小婢吹篪明月中,羌胡夜遁奏膚功。
聖朝天子如相問,麟閣須更燕閣封。
這羌胡不過是些戎狄之俦,尚且聽了篪音頓歸鄉土,豈非是音之感人,未有中華大國反不知音曉律,遺笑于他的。
卻說這篪還是箫管之屬,其聲雖然凄楚,終不如肉音更佳。
那肉音如人從喉舌唇吻出的,便是其一叫做讴,其二叫做歌。
這讴歌若能到入神至聖之所,原無等級上下。
但讴的聲,曲而且折,歌則長言,自有些分别在内,原不可與俚俗細談。
如今卻說一個善讴的,也像吹篪之婢,能易人心,能變風俗。
你道出于何處?有何情狀?這個人生在春秋時節衛國之中,姓王名豹。
生平不治恒業,不齒缙紳,所喜的是青山綠水,所愛的是妍唱清腔,真個有繞梁之聲,遏雲之緻。
無論城市鄉村,無不聞他善讴之名。
但嫌這城市中居址不靜,往來嚣繁,與讴唱之道頗覺不稱,每每要遷移在一個幽僻去處。
奈無有适意的境界,以此日延一日,竟未遂志。
一日,正值初秋天氣,信步閑行已至郊外,偶然到一個僻靜去處。
王豹正在趱步,忽聞蕭蕭瑟瑟之聲在耳邊吹過,少頃又變出一樣聲來頗是奇怪得緊。
乍似龍吟,旋如虎嘯。
凝睛處,但見白茫茫雪浪拍空天。
側耳時,惟聞響飒飒秋雲随碧渚。
正是野渡無人浮畫艇,果然斷坡有客吟滄波。
王豹看了半晌,心中好不狐疑,說我生長在衛國,不知衛國地名,可也是個笑話。
且住!這所在有這一派大水,又非濮水悠悠,為何那水上又有青春修竹,沐雨披煙,望之無際,約有數十畝來去。
王豹走走看看,忽見路旁荒草之内,卧着一個石頭鑿成的屃赑;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所以他的背上載着一個石碑,碑上苔藓蒙茸,字畫模糊。
王豹道:“好,好。
我正要問這地名,幸喜有這石碑在此,不免讀其碑文,便見端的。
細細讀之自有分曉,何須問人。
”即忙低了頭,注目而視。
那碑面刻着淇澳二字,碑陰的文字恰是贊衛國先君武公的功德。
王豹看罷,心中甚喜,便道:“我若得在此處安身,不枉為人在世。
”卻好淇澳之間有幾間茅屋,屋内走出一個老叟,華發童顔,手執拄杖,問道:“客官何來?”王豹道:“學生因見這淇澳景緻清幽,意欲在此住居,不知老人家可有甚麼餘剩的屋兒,乞借一間,以為容膝之計。
”老叟道:“此處雖是愚老的敝廬,然而家室父母實在河西,我不然早已将這所止棄了他去,聞知本國有一個善讴的先生姓王,住在城市之中,恐非其宜,若得此人到此,我老兒情願議讓。
”王豹嘻然笑道:“你要見王豹不難,隻恐王豹到了這個所在,你又吝惜這幾間室宇,卻是如何?”老叟道:“自古有兩句說話道: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老朽安敢食言?但不知客官尊姓大名,家居何處?”王豹道:“不瞞老者說,在下就是王豹。
”老叟道:“又來取笑。
畢竟那善讴的先生,是怎麼樣一個人品?”王豹道:“學生實是其人,因在城中居止不便,特到此覓個清幽境界,以為教人清讴的所在。
”那老叟聽言,滿面堆下笑來,便道:“失敬,失敬。
既是王先生,即請處此淇澳,吾當從此逝矣。
”有詩為證: 幾載相思一日逢,殷殷傾蓋話深衷。
若非妙律驚人耳,安得鹪枝便可容。
那王豹聽言大喜,也不推辭,微微的謙遜道:“老翁所有為我所得,正是維鵲有巢,維鸠居之,恐沒有這個道理。
”老叟道:“又來客氣了。
”說罷,竟拂衣而返河西。
王豹留之不住,隻得就此淇上居處,終日終夜拖聲曳氣播弄喉音,不是臨水徘徊,便向竹間容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