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淳于髡日
關燈
小
中
大
合做一處,男女不拘,長幼同席而坐,所穿的履舄在這台幾下,交相參錯,猜拳行令,擲色傾壺,杯盤狼藉。
此時堂上燒的燭已滅了,那主人将臣留住,送客出門。
此時臣雖微醉徒倚其間簾外檐端,月光射入,窺見那女子羅襦襟解兮露酥胸,似雪如脂兮異馥融。
芗澤微聞兮蘭麝暖,銷魂蕩魄兮喜匆匆。
”威王道:“淳于先生樂哉斯境,使寡人聞之不覺神馳意亦醉矣。
”淳于髡道:“當此臣甚喜歡,能飲一石。
”威王道:“如此享用也不虧先生吃。
”淳于髡道:“然而古人也曾有幾句說話題得最好。
”威王道:“是甚麼呢?”淳于髡道:“這卻有許多妙義的,便述與大王聽之。
”威王道:“願聞其詳。
”淳于髡道: 酒極則亂,亂極則悲。
萬事盡然,言不可極。
極之而哀,以諷谏焉。
威王始初尚隻道是甚麼盤桓歌舞之言,誰知說到後頭把前邊的說話都班轉了,卻是一派逆耳忠言。
不期威王欣然稱善,遂罷長夜之飲。
以後淳于髡極其寵用,命為諸侯主客之職,一應宗絕置酒,畢竟召淳于髡來陪席,恣其恢諧谑诮,莫不始。
倒有一七令為證: 髡,出語,溫存,能解愠,會釋紛。
形軀既偉,笑貌可尊。
王侯皆敬羨,草野盡誇雲。
果是英人與俊品,令人蕩魄與消魂。
後來,各國諸侯沒一個不聞淳于髡之名,惟梁惠王因有一個賓客再三稱誦淳于髡的賢能,惟他更加企慕。
這一年淳于髡别卻威王,往外路閑遊,偶住梁地。
那個賓客聞知淳于髡在此經過即來相見,求他進見惠王。
惠王大喜,乃屏開左右,獨自坐在龍床,賜淳于髡坐一繡墩,吃了一杯茶,沒一句說話,淳于髡就作别而退。
次日,梁惠王特請淳于髡進朝相見,又與昨日一般無二。
難道淳于髡與梁惠王相見二次再不開一句口、說一個字?這正是他的谲詐之狀,原不足為怪。
惠王不知其故,竟錯怪了他,那淳于髡退得在外,急喚客來埋怨道:“子一向甚稱淳于先生之才,雖管仲、晏子也不能相及,及至來見寡人,寡人未曾得他甚麼教益,難道是寡人不足為言?難道淳于髡原沒有甚麼才幹?是子謬為薦舉?不然恰是何故哉?”賓客聞言大慚而退,見了淳于備陳惠王不悅之言,淳于髡略不動聲色,應道:“誠有這樣的事。
吾前日進朝見王之時,那惠王志在驅逐之上,後來複入宮見王,那王志向又在音聲之上。
吾是以默然而退,非不言也。
”這賓客想道:不想惠王如此,如今正無顔複命,不免藉此回複。
即辭淳于髡來見梁惠王,将淳于髡言語述明,惠王大駭,道:“嗟乎哉!淳于先生誠聖人也。
”其客聽了這言便道:“淳于先生何以謂之聖人?”惠王道:“他始初進來之時,有一人獻了一匹良馬來與寡人騎坐,寡人未及賜觀,值先生至。
我那時一心一意思其馬之善否若何,所以見了淳于先生沒情沒緒,覺得禮貌上有些欠缺。
這原是寡人不是。
”賓客道:“此誠大王重畜而輕賢,毋怪他沒有一語。
”梁惠王道:“到了後次淳于先生又來,偶有一人善解音律,能作清讴,未及張筵設座,試其繞梁落塵之響,又值先生來。
寡人雖然将左右的侍臣仆禦一應閑雜人等盡盡驅除,止留寡人與淳于先生在彼對坐,然我這點私心不肯抛離。
果然有這兩件事,怎麼不是個未蔔先知的聖人?”那賓客道:“原來大王知其為聖人,以後時時請他進宮談吐,料無倦色矣。
”惠王道:“這個自然。
”有詩為證: 重士尊賢,列侯所難。
奇逢梁惠,出類拔萃。
上世既無,今且獨孤。
淳于之子,堪誇合志。
卻說惠王自賓客報複之後,淳于髡不時進見,常常交談,果如其賓客之口。
惠王思量國中雖有臣工,不如淳于髡者多矣,我若求得他在梁做個卿相,或者他邦有使伐之憂,求他在内遊說豈不為美?惠王因有了這件意思,便托客轉達。
那淳于髡聞言,自思身為齊邦贅婿,非尋常世俗之人也。
若要貪圖富貴,希翼錢财,在本國之中豈沒有個遂意的所在,稱心的官爵,直到你這梁國地面幹祿邀名、稱臣呼主,豈是我淳于髡平生的所願?況昔者孔夫子有雲,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今惠王欲以卿相之位待我,是大不義了。
吾惟隐遁不仕,也好随吾快活逍遙。
次早,上了一個辭梁的書紮,惠王不敢扳轅,即辦了安車,駕了驷馬、束帛加壁、黃金百镒送歸青齊。
淳于髡歸到本邦,終身再不求名圖利。
後人贊他這般超脫戰國之氣習,不戀塵俗之繁華,稱為偉人,信然、信然。
有詞為證: 擅微談兮解世紛,今不再兮感慨殷。
救世途兮醒客慮,是英雄兮是聖人。
吾今傳兮傳不傳,淳于遠兮高風存。
從茲後兮勞夢寐,憾其逝兮懷其真。
非威惠兮多明聖,将傑士兮委風塵。
真有此兮真足尚,朝野間兮橉令聞。
總評:演淳于髡者全在描其機詐便捷,若取孟子七篇内所言,因而寫之。
何啻泥塑雲長,木雕韓信,求其秉燭待旦,月夜私奔,有何生動之緻,必如此庶稱美觀。
又評:世傳淳于之徒是個小人行徑。
何也?因其承意觀色故耳。
雖然此非可論淳于髡者,天下誰人肯棄了卿相不做?隻此一段就是非常之異品矣。
此時堂上燒的燭已滅了,那主人将臣留住,送客出門。
此時臣雖微醉徒倚其間簾外檐端,月光射入,窺見那女子羅襦襟解兮露酥胸,似雪如脂兮異馥融。
芗澤微聞兮蘭麝暖,銷魂蕩魄兮喜匆匆。
”威王道:“淳于先生樂哉斯境,使寡人聞之不覺神馳意亦醉矣。
”淳于髡道:“當此臣甚喜歡,能飲一石。
”威王道:“如此享用也不虧先生吃。
”淳于髡道:“然而古人也曾有幾句說話題得最好。
”威王道:“是甚麼呢?”淳于髡道:“這卻有許多妙義的,便述與大王聽之。
”威王道:“願聞其詳。
”淳于髡道: 酒極則亂,亂極則悲。
萬事盡然,言不可極。
極之而哀,以諷谏焉。
威王始初尚隻道是甚麼盤桓歌舞之言,誰知說到後頭把前邊的說話都班轉了,卻是一派逆耳忠言。
不期威王欣然稱善,遂罷長夜之飲。
以後淳于髡極其寵用,命為諸侯主客之職,一應宗絕置酒,畢竟召淳于髡來陪席,恣其恢諧谑诮,莫不始。
倒有一七令為證: 髡,出語,溫存,能解愠,會釋紛。
形軀既偉,笑貌可尊。
王侯皆敬羨,草野盡誇雲。
果是英人與俊品,令人蕩魄與消魂。
後來,各國諸侯沒一個不聞淳于髡之名,惟梁惠王因有一個賓客再三稱誦淳于髡的賢能,惟他更加企慕。
這一年淳于髡别卻威王,往外路閑遊,偶住梁地。
那個賓客聞知淳于髡在此經過即來相見,求他進見惠王。
惠王大喜,乃屏開左右,獨自坐在龍床,賜淳于髡坐一繡墩,吃了一杯茶,沒一句說話,淳于髡就作别而退。
次日,梁惠王特請淳于髡進朝相見,又與昨日一般無二。
難道淳于髡與梁惠王相見二次再不開一句口、說一個字?這正是他的谲詐之狀,原不足為怪。
惠王不知其故,竟錯怪了他,那淳于髡退得在外,急喚客來埋怨道:“子一向甚稱淳于先生之才,雖管仲、晏子也不能相及,及至來見寡人,寡人未曾得他甚麼教益,難道是寡人不足為言?難道淳于髡原沒有甚麼才幹?是子謬為薦舉?不然恰是何故哉?”賓客聞言大慚而退,見了淳于備陳惠王不悅之言,淳于髡略不動聲色,應道:“誠有這樣的事。
吾前日進朝見王之時,那惠王志在驅逐之上,後來複入宮見王,那王志向又在音聲之上。
吾是以默然而退,非不言也。
”這賓客想道:不想惠王如此,如今正無顔複命,不免藉此回複。
即辭淳于髡來見梁惠王,将淳于髡言語述明,惠王大駭,道:“嗟乎哉!淳于先生誠聖人也。
”其客聽了這言便道:“淳于先生何以謂之聖人?”惠王道:“他始初進來之時,有一人獻了一匹良馬來與寡人騎坐,寡人未及賜觀,值先生至。
我那時一心一意思其馬之善否若何,所以見了淳于先生沒情沒緒,覺得禮貌上有些欠缺。
這原是寡人不是。
”賓客道:“此誠大王重畜而輕賢,毋怪他沒有一語。
”梁惠王道:“到了後次淳于先生又來,偶有一人善解音律,能作清讴,未及張筵設座,試其繞梁落塵之響,又值先生來。
寡人雖然将左右的侍臣仆禦一應閑雜人等盡盡驅除,止留寡人與淳于先生在彼對坐,然我這點私心不肯抛離。
果然有這兩件事,怎麼不是個未蔔先知的聖人?”那賓客道:“原來大王知其為聖人,以後時時請他進宮談吐,料無倦色矣。
”惠王道:“這個自然。
”有詩為證: 重士尊賢,列侯所難。
奇逢梁惠,出類拔萃。
上世既無,今且獨孤。
淳于之子,堪誇合志。
卻說惠王自賓客報複之後,淳于髡不時進見,常常交談,果如其賓客之口。
惠王思量國中雖有臣工,不如淳于髡者多矣,我若求得他在梁做個卿相,或者他邦有使伐之憂,求他在内遊說豈不為美?惠王因有了這件意思,便托客轉達。
那淳于髡聞言,自思身為齊邦贅婿,非尋常世俗之人也。
若要貪圖富貴,希翼錢财,在本國之中豈沒有個遂意的所在,稱心的官爵,直到你這梁國地面幹祿邀名、稱臣呼主,豈是我淳于髡平生的所願?況昔者孔夫子有雲,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
今惠王欲以卿相之位待我,是大不義了。
吾惟隐遁不仕,也好随吾快活逍遙。
次早,上了一個辭梁的書紮,惠王不敢扳轅,即辦了安車,駕了驷馬、束帛加壁、黃金百镒送歸青齊。
淳于髡歸到本邦,終身再不求名圖利。
後人贊他這般超脫戰國之氣習,不戀塵俗之繁華,稱為偉人,信然、信然。
有詞為證: 擅微談兮解世紛,今不再兮感慨殷。
救世途兮醒客慮,是英雄兮是聖人。
吾今傳兮傳不傳,淳于遠兮高風存。
從茲後兮勞夢寐,憾其逝兮懷其真。
非威惠兮多明聖,将傑士兮委風塵。
真有此兮真足尚,朝野間兮橉令聞。
總評:演淳于髡者全在描其機詐便捷,若取孟子七篇内所言,因而寫之。
何啻泥塑雲長,木雕韓信,求其秉燭待旦,月夜私奔,有何生動之緻,必如此庶稱美觀。
又評:世傳淳于之徒是個小人行徑。
何也?因其承意觀色故耳。
雖然此非可論淳于髡者,天下誰人肯棄了卿相不做?隻此一段就是非常之異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