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王歡朝暮見

關燈
隔花鳥語亂催詩,占斷池邊兩部吹。

    野意似偏宜胧壑,幽情兼欲弄參差。

     卻說那滕國世子,與父治喪,嗣了國位,稱為文公,他原先未嘗學問,一味馳馬試劍,後來悔心之萌,聞知鄒國有孟夫子,他竟改過前非,折節讀書,定公在日,遣文公行聘于楚,聞得孟夫子遊至宋國未回,他便傳下号令:“衆人暫歇楚郊,待我隻身往宋見過孟夫子,然後再見楚王。

    ”那時孟夫子正聚徒開講,全不用合縱連橫、戰勝攻取之術。

    所說者都是唐虞三代之德,無非是發政施仁,愛民利物,有補于世道人心的好說話、大道理。

    因此文公長跪以求教,孟夫子因他是滕國儲君,尊賢敬士,不恥下問,因援引古人言語,即如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饘粥之食,顔色之戚,哭泣之哀,冢宰之聽,諒陰之唇,一一說得明白詳細。

    世子欣然領意,謝别孟夫子,始到楚國聘問。

    後來回到本國,适值定公病笃,文公憂形于面,親嘗湯藥。

    不及數月,定公已薨。

    文公登位,三日發喪。

    百官以文公年紀幼小,不谙禮數為憂。

    那知文公先在宋國以得孟夫子諄諄教誨明白。

    他不慌不忙,不遲不疾,一應國中政事無論大小,聽命冢宰設施。

    他自己即位,痛哭減膳撤樂,_粥飲水,哀毀非常。

    各國俱遣使臣往吊,惟齊國未來。

    一日,驿使飛馬來報:“齊國宣王差客卿孟夫子同右師王歡、靈丘大夫蚔蛙前來吊喪。

    ”冢宰聽了忙遣有司整備館舍,供給下程等項。

    因孟夫子主使,分外加厚。

    是日,孟夫子、王歡、蚔蛙同向定公柩前行吊奠之禮,文公謝畢,就位号恸。

    孟夫子上前勸慰,以次王歡、蚔蛙也來勸慰。

    文公罷哀,冢宰便請孟夫子、王歡、蚔蛙同回公館洗塵筵宴。

    宴畢,冢宰辭去,孟夫子仍舊與公孫醜同宿上房,王歡恐怕蚔蛙礙眼,各自分房安歇。

    這蚔蛙的心裡,也思量要與孟夫子相往講談,竟不想睡,也學了王歡的樣子乘着月色微茫,意欲走進孟夫子房内講談一番。

    走近房門看見燈影射出,暗自歡喜道:我今夜來着了。

    但又不敢敲門,沉吟了一回,隻得走進自家房裡,坐了片時,心迹不安,又走出來,遠遠看見王歡走近上房。

    蚔蛙暗中相觑,隻見王歡也與我一般,不敢叩門而轉。

    蚔蛙恐王歡看破,急急轉身便走。

    王歡擡頭一看,見前面一人,寂然不見,疑心道:“驿庭公館極多鬼魅,适才見的隻怕是鬼。

    ”耽着驚,細着步,不住瞻前顧後,一步步巴到房中,把門關了道:“又是我神氣旺,鬼魅不敢相近。

    不然怎了,隻索割斷這朝暮見他的心腸罷。

    ”此後果然把這呆念斷了,但是懷恨在心,這也不在話下。

    次日,孟夫子同王歡、蚔蛙辭别了文公,仍取着原路回齊。

    正值初冬天氣,萬木凋零,百草憔悴,野景甚是凄涼。

    怎見得?有《酒泉子》一詞為證: 寒葉墜風,斜映孤村茅舍。

    碧雲飛,山徑迤,唳征鴻。

     遠林峭峭少行蹤,煙霭亂藏殘月。

    馬啼忙,人意急,響疏鐘。

     此時孟夫子一心隻要複命,也不思觀看風景,曉行夜宿不隻一日,已到齊都。

    孟夫子同二人進朝複命,宣王再三慰勞,賞赉有嘉,朝罷而散。

    次日,滕國遣使赍帛謝吊,宣王受了謝儀,就打發滕使回國。

    日往月來,不覺又是冬盡春初,本國大夫公行子的長子身故。

    宣王每常無事,就召其子入宮閑耍。

    今聞訃音十分哀痛,發出金帛到公行子家裡治喪,又遣右師王歡代吊。

    孟子正為客卿在齊,禮上往來也未免要備了禮物一吊。

    但見合國大小官約有百餘員,俱在公行大夫之子靈前執喪,真個衣冠濟濟,禮數雍雍,位次不少紊亂。

    忽聽傳報道:右師來吊。

    隻有孟夫子立着不動,其餘的官員個個變容改貌,整冠束帶,巴不得躬身向前迎他下馬才好。

    王歡車馬儀從盛不可當,進到靈前行了奠禮,随後各官相見,趨承惟恐落後,那顧得朝廷有不曆位與言的禁令,不下階相揖的法度,紛紛的就着右師講話。

    孟夫子暗暗駭然,以禮自守,并不開談。

    王歡覺得滿面羞慚,說道:“諸君子皆來與歡談論,子輿獨不與我交言,是簡慢歡了。

    ”說罷,怫然而去。

    衆人見孟子如此正道,不覺自己沒趣,反道孟夫子不合時宜,不近人情,不是好相處的。

    後來這件事傳入宣王耳朵内,連那往返齊滕,王歡朝暮見的事情一一得知,湊着王歡又去膚受之愬,浸潤之谮。

    宣王原是沒主意的人,就聽王歡之言,相待孟夫子禮貌甚疏。

    孟夫子原是要行治平大道的人,那裡肯如此随機逐勢,竟上了緻仕的本章,即日挂冠而歸,與其徒公孫醜、萬章諸人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有詩為證: 奸谀德業本難符,況複君臣隻好竿。

    大道不行聊拂袖,直教萬祚作規模。

     總評:王歡是徹底無知小人,如何近得孟氏?所謂柄鑿不相入也。

     又評:君子最惡小人,小人最忌君子,又最敬重君子。

    究其心術,不過要君子合做一黨,可以騁其奸佞,恣其所為。

    但孟氏不樂阿谀,所以宣王枉駕求晤,受以卿職。

    及至禮貌衰殘,不俟終日,決意挂冠,豈非天地間一個樂行優藏的大聖人乎?彼哉王歡,何足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