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假癡不癫——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關燈
小
中
大
着火把看命令,崔巨倫立即拔劍斬了敵方的統領,其餘的敵人都逃跑了,于是崔巨倫脫身而去。
假癡不癫之例說——王允之裝醉脫險 東晉時代,有個孩子名叫王允之,為人機靈,很善于揣摸大人的心理。
王允之的伯父是東晉的大将軍,名叫王敦。
此人執掌朝政,驕橫跋扈,為人殘暴兇狠,被人稱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
有一次,他為了強迫客人喝酒,竟接連殺死了幾個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難以夾菜下咽。
有一天,王允之照例酒足飯飽後同王敦睡在一起。
天亮後,王敦給一個下屬喚醒。
王敦忙起床跟他密談:“喂,我叫你準備的兵馬和武器怎樣了?” “将軍大人,已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 “好,好極了。
你計劃幾時動手包圍王宮?” “必須注意保密,若有外人知曉此事,格殺勿論!” 王敦同那心腹越談越興奮,以至忘記了帳子裡還有一個小孩在睡覺。
其實,王允之早已醒了,他們關于謀反的談話内容他全都聽見了。
他覺得自己處在險境之中,情急生智,便用手指往喉嚨裡死命地深摳,立時将隔夜的酒飯嘔吐了一床。
接着,又閉起眼睛,裝着熟睡的樣子,微微打起鼾來。
王敦跟下屬談了好久的話,忽然想起自己背後的床上還睡着王允之,大為驚恐,趕忙奔去,掀開帳子查看。
不看也罷,一看不禁釋然大笑,捂着鼻孔,自言自語地說:“簡直像頭醉酒的小死豬!難聞死了,難聞死了。
” 原來,滿床嘔吐物發出一陣陣酸臭之味,王允之兀自埋在污穢裡酣睡哩。
王允之運用自己應變的智慧,逃過了殺人魔王殺人滅口的災禍。
假癡不癫之例說——韋臯大智若愚擒逆 唐德宗時,朱興兵叛亂,李楚琳等也起兵響應,一時間聲勢浩大。
這時,朱部将牛雲光戍守隴州,他準備設伏兵活捉隴州的判官韋臯,響應朱。
沒想到消息洩露,他隻得落荒而逃。
在逃跑途中,他遇到了朱派出的使者蘇玉。
蘇玉正帶着朱招降韋臯的诏書,準備到隴州去。
蘇玉勸牛雲光說:“韋臯不過是一介書生,很好對付。
你我一同前去,如果韋臯接受诏書,他就是我們的人了,如果不接受,休就派兵攻打,殺他就像殺頭豬那麼容易。
”牛雲光聽後。
欣然同意,便和蘇玉率領軍隊又返回了隴州。
他們來到隴州城下,韋臯從城上責問牛雲光:“先前你不辭而别,今天又回來了,為什麼呢?”牛雲光說:“先前我不知您的心意,現在我們皇帝(朱)有诏書,要任命您做中丞,所以我才回來,願與您和好如初。
”韋臯聽後,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接受“诏書”。
他先讓蘇玉入城,驗看無誤之後,恭敬地收下诏書。
然後他又對城外的牛雲光說:“如果您沒有異心,請使城中人沒有疑心,請您先把兵器送入城内,再率衆入城,如何?”牛雲光認為韋臯是一介書生,沒有什麼心計,也不再多想,同意了韋臯的要求,把兵器全送進了城裡,然後率衆入城。
第二天,韋臯為了表示他的誠意,在城中大擺宴席,款待蘇玉、牛雲光和他們的部下。
韋臯事先埋伏好了軍隊,在酒席上極力勸酒。
蘇玉、牛雲光以為不費吹灰之力招降了韋臯,得意洋洋,和手下喝得爛醉如泥。
這時,韋臯的伏兵突然殺出,蘇玉和手下早失去了抵抗力,隻得乖乖就擒。
韋臯将叛軍全部斬首,然後築壇與城中将士盟誓,誓死效忠朝廷,讨伐叛賊。
假癡不癫之例說——楊行密詐瞎誅叛 唐末,楊行密被昭宗封為吳王,任淮南節度使。
後來他擁兵自重,建立了以淮南(今江蘇揚州)為中心的割據地盤。
手下的諸多小軍閥都能聽話,惟有潤州團結使安仁義、奉國節度使朱延壽不太聽從節制。
那朱延壽,仗着楊行密是自己的姐夫,培植勢力,另立中心,有不軌之想。
所以,楊行密暗中派入打入他内部去監視。
暗探來報,朱延壽與安仁義來往密切,信使不斷。
二人都極力擴充兵馬,積蓄糧草。
并且,朱延壽的姐姐、楊行密的夫人常有信使去朱延壽處,傳遞消息。
聽到這些,楊行密不能不認真對付。
唐末的戰亂局勢是明擺着的,各大節度使都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遣。
看來,争奪天下的割據戰争是避免不了的。
欲對外作戰,内部必須穩定。
趁現在戰争還未臨到頭上,正是穩定内部的好機會。
主意已定,他便設計起計謀來。
欲平定内部,看來必須消滅朱延壽等叛逆勢力。
但他們羽毛已豐,隻可智取,不可強攻,否則二虎争鬥,傷了勢力,外部敵人便會乘虛而入的。
欲智取朱延壽,先要迷惑他,包括他的姐姐。
于是他稱自己患了眼疾,看東西一片模糊。
朱延壽派使者來送信,他故意念得颠三倒四,說自己看不清字。
後來,幹脆讓别人代念來信。
使者将此情況彙報給朱延壽,朱延壽一聽大喜,自己雖存另立之心
假癡不癫之例說——王允之裝醉脫險 東晉時代,有個孩子名叫王允之,為人機靈,很善于揣摸大人的心理。
王允之的伯父是東晉的大将軍,名叫王敦。
此人執掌朝政,驕橫跋扈,為人殘暴兇狠,被人稱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
有一次,他為了強迫客人喝酒,竟接連殺死了幾個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難以夾菜下咽。
有一天,王允之照例酒足飯飽後同王敦睡在一起。
天亮後,王敦給一個下屬喚醒。
王敦忙起床跟他密談:“喂,我叫你準備的兵馬和武器怎樣了?” “将軍大人,已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 “好,好極了。
你計劃幾時動手包圍王宮?” “必須注意保密,若有外人知曉此事,格殺勿論!” 王敦同那心腹越談越興奮,以至忘記了帳子裡還有一個小孩在睡覺。
其實,王允之早已醒了,他們關于謀反的談話内容他全都聽見了。
他覺得自己處在險境之中,情急生智,便用手指往喉嚨裡死命地深摳,立時将隔夜的酒飯嘔吐了一床。
接着,又閉起眼睛,裝着熟睡的樣子,微微打起鼾來。
王敦跟下屬談了好久的話,忽然想起自己背後的床上還睡着王允之,大為驚恐,趕忙奔去,掀開帳子查看。
不看也罷,一看不禁釋然大笑,捂着鼻孔,自言自語地說:“簡直像頭醉酒的小死豬!難聞死了,難聞死了。
” 原來,滿床嘔吐物發出一陣陣酸臭之味,王允之兀自埋在污穢裡酣睡哩。
王允之運用自己應變的智慧,逃過了殺人魔王殺人滅口的災禍。
假癡不癫之例說——韋臯大智若愚擒逆 唐德宗時,朱興兵叛亂,李楚琳等也起兵響應,一時間聲勢浩大。
這時,朱部将牛雲光戍守隴州,他準備設伏兵活捉隴州的判官韋臯,響應朱。
沒想到消息洩露,他隻得落荒而逃。
在逃跑途中,他遇到了朱派出的使者蘇玉。
蘇玉正帶着朱招降韋臯的诏書,準備到隴州去。
蘇玉勸牛雲光說:“韋臯不過是一介書生,很好對付。
你我一同前去,如果韋臯接受诏書,他就是我們的人了,如果不接受,休就派兵攻打,殺他就像殺頭豬那麼容易。
”牛雲光聽後。
欣然同意,便和蘇玉率領軍隊又返回了隴州。
他們來到隴州城下,韋臯從城上責問牛雲光:“先前你不辭而别,今天又回來了,為什麼呢?”牛雲光說:“先前我不知您的心意,現在我們皇帝(朱)有诏書,要任命您做中丞,所以我才回來,願與您和好如初。
”韋臯聽後,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接受“诏書”。
他先讓蘇玉入城,驗看無誤之後,恭敬地收下诏書。
然後他又對城外的牛雲光說:“如果您沒有異心,請使城中人沒有疑心,請您先把兵器送入城内,再率衆入城,如何?”牛雲光認為韋臯是一介書生,沒有什麼心計,也不再多想,同意了韋臯的要求,把兵器全送進了城裡,然後率衆入城。
第二天,韋臯為了表示他的誠意,在城中大擺宴席,款待蘇玉、牛雲光和他們的部下。
韋臯事先埋伏好了軍隊,在酒席上極力勸酒。
蘇玉、牛雲光以為不費吹灰之力招降了韋臯,得意洋洋,和手下喝得爛醉如泥。
這時,韋臯的伏兵突然殺出,蘇玉和手下早失去了抵抗力,隻得乖乖就擒。
韋臯将叛軍全部斬首,然後築壇與城中将士盟誓,誓死效忠朝廷,讨伐叛賊。
假癡不癫之例說——楊行密詐瞎誅叛 唐末,楊行密被昭宗封為吳王,任淮南節度使。
後來他擁兵自重,建立了以淮南(今江蘇揚州)為中心的割據地盤。
手下的諸多小軍閥都能聽話,惟有潤州團結使安仁義、奉國節度使朱延壽不太聽從節制。
那朱延壽,仗着楊行密是自己的姐夫,培植勢力,另立中心,有不軌之想。
所以,楊行密暗中派入打入他内部去監視。
暗探來報,朱延壽與安仁義來往密切,信使不斷。
二人都極力擴充兵馬,積蓄糧草。
并且,朱延壽的姐姐、楊行密的夫人常有信使去朱延壽處,傳遞消息。
聽到這些,楊行密不能不認真對付。
唐末的戰亂局勢是明擺着的,各大節度使都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調遣。
看來,争奪天下的割據戰争是避免不了的。
欲對外作戰,内部必須穩定。
趁現在戰争還未臨到頭上,正是穩定内部的好機會。
主意已定,他便設計起計謀來。
欲平定内部,看來必須消滅朱延壽等叛逆勢力。
但他們羽毛已豐,隻可智取,不可強攻,否則二虎争鬥,傷了勢力,外部敵人便會乘虛而入的。
欲智取朱延壽,先要迷惑他,包括他的姐姐。
于是他稱自己患了眼疾,看東西一片模糊。
朱延壽派使者來送信,他故意念得颠三倒四,說自己看不清字。
後來,幹脆讓别人代念來信。
使者将此情況彙報給朱延壽,朱延壽一聽大喜,自己雖存另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