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誘敵深入——木門道張郃中計

關燈
中心是遼東城,這裡是平壤的門戶,必須死守,因此遼東城的攻守戰鬥異常激烈,隋朝的百萬大軍将這座不大的城池團團包圍、晝夜攻擊,高句麗守軍則堅決抵抗、甯死不屈,雙方在城下相持達5個月之久。

    眼見不能迅速攻下遼東城,隋炀帝隻得調派30萬軍隊直撲平壤。

     平壤是高句麗防禦戰的第三條戰線,也是最後一條戰線。

    當時隋場帝一面從遼東派出30萬陸軍,一面從山東半島調集300艘戰艦,4萬水兵組成一支大艦隊,渡海而來,準備水陸并進、夾攻平壤。

    如果隋炀帝的這個水陸夾攻作戰計劃能夠順利實施,那麼平壤是很難守住的。

    因此,由建武指揮的平壤守軍根據乙支文德将軍的謀劃,決定先引誘隋朝的海軍來攻,在隋海軍臨近城邊時加以殲滅,然後再合力對付隋的陸軍。

    由于隋陸軍在遼東城下長期受阻,海軍未能按原定作戰計劃采取行動,在長期的等待中造成士氣低落和軍糧缺乏,現在得到了進攻的命令,便不顧一切直撲平壤而來。

    隋海軍到達離平壤60裡的地方,高句麗軍隊開始展開反擊,但并不堅決阻止隋軍的前進,而是依計繼續誘敵深入。

    隋海軍不知是計,加上求勝心切,便離艦登陸向平壤城挺進。

    當隋海軍登陸部隊進入平壤時,才發現原來是一座空城,居民早已疏散。

    找不到糧食,士兵們四散搶掠,預先埋伏好的高句麗突擊隊乘機出動,猛烈襲擊入城隋軍,隋軍于慌亂之中不能抵抗,立即潰不成軍,将領棄軍先逃,入城部隊全部被殲。

    隋4萬水兵的大艦隊逃脫的隻有幾千人。

     誘敵深入之例說——陳赓先拖後打巧勝敵 1947年冬,人民解放軍在豫西連克臨汝、郏縣、登封、魯山、寶豐等八個縣城,殲滅國民黨軍5700餘人後,更加激怒了敵人。

    國民黨李鐵軍第五兵團以3萬之衆氣勢洶洶地朝解放軍撲來,欲與陳赓率領的部隊在臨汝、魯山、寶豐一帶決戰,企圖打敗陳皮,扭轉戰局。

     面對氣勢洶洶的敵人,陳赓經過冷靜思考後認為:與李鐵軍決戰的時機尚不成熟,不能貿然行動。

    否則,不僅達不到殲滅敵人的目的,還很可能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

    他認為,現時隻能采取放長線釣大魚的策略,先拖後打,即先與敵人周旋,以“牽牛”的辦法拖着敵人走,把它拖瘦了,拖疲了,然後待機會成熟時,一舉殲滅它。

     根據上述總的指導思想,陳赓作出如下克敵制勝的具體部署:派一支小部隊迷惑敵人,将李鐵軍這條“肥牛”牽走;另派一支部隊乘機發動群衆,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主力部隊則隐蔽待命,随時準備出擊平漢線,策應大别山的鬥争;一候時機成熟,就一舉殲滅李鐵軍。

     各部隊按照陳赓的部署行動。

    第十三旅和第十五旅擔任“牽牛”任務。

    為了大造聲勢,他們兵分多路,将部隊展開一寬大扇面,浩浩蕩蕩、大張旗鼓地向前推進。

    為了迷惑敵人從空中偵察,擔任“牽牛”任務的部隊從鎮平出發後白天行軍,隊伍有意拉起一條條“長龍”,并故意搞得煙塵滾滾,擺起大部隊行軍的架勢;晚上休息,燃起無數篝火,給人以大部隊宿營的假象。

     這些現象很快被敵人發現了,他們從陸上和空中偵察,都得出一個結論:解放軍主力出動了。

    于是類似“解放軍的主力部隊打過來了,真是遮天蓋地”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且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越傳越神。

     李鐵軍命令其部隊追擊陳赓的部隊,這正中陳赓之計。

    為了把這頭“肥牛”牽得更緊,讓它跟得更快,即讓它消耗更多,陳赓命令“牽牛”部隊奔襲内鄉。

    李鐵軍發現目标在内鄉,為了同解放軍主力作戰,也命令部隊加速奔内鄉。

    當李鐵軍的部隊撲向内鄉,解放軍的“牽牛”部隊又以最快的速度奔襲赤眉鎮。

    李鐵軍又命令部隊趕快撲向赤眉鎮。

     赤眉鎮是内鄉通往伏牛山深處的一個隘口,裡面是深山密林,深溝窄路。

     當李鐵軍率領部隊追進深山密林時,解放軍的“牽牛”部隊已經到達夏館鎮了。

    此時,在伏牛山東麓隐蔽、待機的陳赓部隊的主力則已經與華東野戰軍的部隊會師,正在向平漢線靠攏,已經形成了對李鐵軍所部的合圍之勢。

     追進深山密林的李鐵軍部隊仍然沒有找到作戰對象,可是卻獲得了自己已經陷入被圍之勢的情報。

    這時,李鐵軍突然醒悟過來,感到自己已經中了陳赓之計,于是決定星夜率部逃跑。

     “要跑,沒那麼容易!”陳赓得知李鐵軍部隊的動向時,從心中說了這麼一句話。

     當李鐵軍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