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各個擊破——孔明安居平五路
關燈
小
中
大
以利害,希望他們槍口對外,避免摩擦。
其餘主力部隊則做好一切準備,待敵人向我進攻時,予以堅決的反擊,決不手軟。
後來戰役的進程完全按照張雲逸所設想的那樣發展。
當國民黨不顧抗日大局,悍然發動内戰,向新四軍進攻時,在張雲逸的統一指揮下,南路新四軍部隊一舉擊潰了進攻江北指揮部的李本一頑軍1000餘人,将其趕回古河,使該敵企圖與顔仁毅部會合圍攻江北指揮部的計劃成為泡影;北路新四軍部隊采取“圍魏救趙”的戰法,先攻占定遠縣城,待顔仁毅主力從張橋據點傾巢北上增援定遠時,将其殲滅于運動之中,生俘包括其支隊副司令在内之敵數百人。
曆時九天的自衛還擊戰,新四軍大獲全勝。
但是,張雲逸以統一戰線的大局為重,沒有命令部隊繼續追擊顔仁毅部隊,而是及時提出和談,從而以淮河南鐵路為界與桂系東西分據的有利局面終于出現了。
各個擊破之例說——西山軍智勝強敵 1771年,越南平定省發生阮文嶽兄弟領導的農民起義。
當時越南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是阮氏王朝,北方是鄭氏政權。
經過一年多的戰鬥,西山軍消滅了阮軍的大部分主力。
這時,北方鄭氏統治者鄭森想趁機撈一把,派黃五福帶兵南下,攻占了阮朝首都富順(今順化)。
阮氏朝廷逃跑後,西山軍和鄭軍直接發生接觸。
兩軍開始交戰,互有勝負。
後來黃五福打了一次勝仗,西山軍遭到很大損失,退回歸仁。
北方鄭軍乘勝南下,這時阮軍力量有所恢複,再次派兵北上,西山軍腹背受敵、形勢極為不利。
起義軍要想擺脫這種困難的處境,最好是利用鄭阮之間的矛盾。
因此,阮文嶽決定和鄭軍講和,專門對付已經削弱的阮軍。
黃五福占領富春後,鄭軍中瘟疫流行,失去了戰鬥力,不能再打下去。
為了讓西山軍和阮氏作戰,使他們互相消耗力量,也願意講和。
起義軍領袖表面上接受了鄭森的封号,阮文嶽作了鄭氏的“壯節将軍”,阮文惠也接受了“前鋒将軍”的頭銜,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投降和交出自己軍隊的領導權。
西山軍和鄭軍講和以後,得到了休整恢複的機會,着手鞏固歸仁根據地,一邊積蓄糧草,一邊修築城池。
由于北方暫時停戰,消除了後顧之憂,起義軍的主力調向南方,專門去打擊阮氏的殘餘力量。
1776年和1778年,西山軍兩次南讨阮軍,都取得了很大勝利。
阮文嶽自稱西山王,表示完全獨立,取消鄭氏所加的各種封号;後阮文嶽又自稱為皇帝。
1786年,西山軍北上,消滅了鄭氏政權。
各個擊破之例說——英軍堵住洩密途徑 托布魯克失守後,英國在北非的形勢發發可危。
丘吉爾親臨北非戰場,徹底改組了英國軍隊,并與新任的北非戰場指揮官亞曆山大将軍及蒙哥馬利将軍讨論了英軍失利的原因。
他們認為,在兵力上,隆美爾從來沒有占據過優勢,隻是坦克比英國的稍好一些。
他的部隊至多不超過10萬人,其中一半還是戰鬥力不強的意大利人,而英國軍隊有75萬人。
顯然,隆美爾成功的秘訣另有他因。
英國人經過分析,意識到很可能是隆美爾掌握了英軍的作戰計劃和行動方案,英國人的情報安全工作肯定出了漏洞。
經過偵破和襲擊德軍無線電站所繳獲資料的分析,英國人得知隆美爾擁有三條獲得英軍作戰計劃的渠道。
一是德國人早已破譯了美國人使用的“黑色密碼”,從而截獲了美國武官從開羅發往華盛頓的所有電報,這些電報中詳細報告了英軍在北非的兵力、裝備、增援以及英軍在埃及和整個中東的計劃;二是隆美爾專門成立了一支無線電情報部隊,利用沙漠作戰流動性大,無線電話被廣泛使用的特點,竊聽英軍前線的談話内容,從而得到最有用的無線電情報;三是德國人在開羅有一個十分頑強而嚴密的間諜組織——“康多爾小組”,它由兩個德國間諜和一夥奇怪的小特務組成,利用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分子和聖戰者組織,了解了許多關于英國兵力、部署、意圖的情況。
英國人掌握了這些情況後,立即采取有力的行動,襲擊了隆美爾的無線電情報基地,通知美國更換了密碼,破獲了開羅的間諜組織,通過這些行動堵住了英國情報洩露的漏洞,從而也封鎖了隆美爾的耳目,實際上是斷了他的情報來源,使他無法再借助于精确、具體的情報來擊敗英軍。
然後,英國人在北非戰場作了新的部署,蒙哥馬利将軍設下一條誘敵深入之計,誘使隆美爾進入沙漠很深,流動性大和地形複雜的拉吉爾地區,在這裡埋伏了3個裝甲師的重兵。
由于隆美爾已不能再從情報來源中獲得英軍的意圖,很容易地中了計。
1942年9月1日,隆美爾發動了進攻,一開始便遇上英軍預設的地雷區,猛烈的轟炸阻遏了他的快速推進,使他喪失了慣用的依靠突然襲擊取得成功的機會。
隆美爾不得不改變進攻路線,恰好鑽進了蒙哥利的圈套。
由于進入了流沙大的拉吉爾地區,德軍的坦克、卡車很快東倒西歪,英國皇家空軍趁機轟炸和掃射,隆美爾終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不得不宣布撤退。
戰鬥的結果,隆美爾損失了4800人、50輛坦克和70門大炮。
這樣,奪取開羅的最後一次機會一去不複返了。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其餘主力部隊則做好一切準備,待敵人向我進攻時,予以堅決的反擊,決不手軟。
後來戰役的進程完全按照張雲逸所設想的那樣發展。
當國民黨不顧抗日大局,悍然發動内戰,向新四軍進攻時,在張雲逸的統一指揮下,南路新四軍部隊一舉擊潰了進攻江北指揮部的李本一頑軍1000餘人,将其趕回古河,使該敵企圖與顔仁毅部會合圍攻江北指揮部的計劃成為泡影;北路新四軍部隊采取“圍魏救趙”的戰法,先攻占定遠縣城,待顔仁毅主力從張橋據點傾巢北上增援定遠時,将其殲滅于運動之中,生俘包括其支隊副司令在内之敵數百人。
曆時九天的自衛還擊戰,新四軍大獲全勝。
但是,張雲逸以統一戰線的大局為重,沒有命令部隊繼續追擊顔仁毅部隊,而是及時提出和談,從而以淮河南鐵路為界與桂系東西分據的有利局面終于出現了。
各個擊破之例說——西山軍智勝強敵 1771年,越南平定省發生阮文嶽兄弟領導的農民起義。
當時越南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是阮氏王朝,北方是鄭氏政權。
經過一年多的戰鬥,西山軍消滅了阮軍的大部分主力。
這時,北方鄭氏統治者鄭森想趁機撈一把,派黃五福帶兵南下,攻占了阮朝首都富順(今順化)。
阮氏朝廷逃跑後,西山軍和鄭軍直接發生接觸。
兩軍開始交戰,互有勝負。
後來黃五福打了一次勝仗,西山軍遭到很大損失,退回歸仁。
北方鄭軍乘勝南下,這時阮軍力量有所恢複,再次派兵北上,西山軍腹背受敵、形勢極為不利。
起義軍要想擺脫這種困難的處境,最好是利用鄭阮之間的矛盾。
因此,阮文嶽決定和鄭軍講和,專門對付已經削弱的阮軍。
黃五福占領富春後,鄭軍中瘟疫流行,失去了戰鬥力,不能再打下去。
為了讓西山軍和阮氏作戰,使他們互相消耗力量,也願意講和。
起義軍領袖表面上接受了鄭森的封号,阮文嶽作了鄭氏的“壯節将軍”,阮文惠也接受了“前鋒将軍”的頭銜,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投降和交出自己軍隊的領導權。
西山軍和鄭軍講和以後,得到了休整恢複的機會,着手鞏固歸仁根據地,一邊積蓄糧草,一邊修築城池。
由于北方暫時停戰,消除了後顧之憂,起義軍的主力調向南方,專門去打擊阮氏的殘餘力量。
1776年和1778年,西山軍兩次南讨阮軍,都取得了很大勝利。
阮文嶽自稱西山王,表示完全獨立,取消鄭氏所加的各種封号;後阮文嶽又自稱為皇帝。
1786年,西山軍北上,消滅了鄭氏政權。
各個擊破之例說——英軍堵住洩密途徑 托布魯克失守後,英國在北非的形勢發發可危。
丘吉爾親臨北非戰場,徹底改組了英國軍隊,并與新任的北非戰場指揮官亞曆山大将軍及蒙哥馬利将軍讨論了英軍失利的原因。
他們認為,在兵力上,隆美爾從來沒有占據過優勢,隻是坦克比英國的稍好一些。
他的部隊至多不超過10萬人,其中一半還是戰鬥力不強的意大利人,而英國軍隊有75萬人。
顯然,隆美爾成功的秘訣另有他因。
英國人經過分析,意識到很可能是隆美爾掌握了英軍的作戰計劃和行動方案,英國人的情報安全工作肯定出了漏洞。
經過偵破和襲擊德軍無線電站所繳獲資料的分析,英國人得知隆美爾擁有三條獲得英軍作戰計劃的渠道。
一是德國人早已破譯了美國人使用的“黑色密碼”,從而截獲了美國武官從開羅發往華盛頓的所有電報,這些電報中詳細報告了英軍在北非的兵力、裝備、增援以及英軍在埃及和整個中東的計劃;二是隆美爾專門成立了一支無線電情報部隊,利用沙漠作戰流動性大,無線電話被廣泛使用的特點,竊聽英軍前線的談話内容,從而得到最有用的無線電情報;三是德國人在開羅有一個十分頑強而嚴密的間諜組織——“康多爾小組”,它由兩個德國間諜和一夥奇怪的小特務組成,利用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分子和聖戰者組織,了解了許多關于英國兵力、部署、意圖的情況。
英國人掌握了這些情況後,立即采取有力的行動,襲擊了隆美爾的無線電情報基地,通知美國更換了密碼,破獲了開羅的間諜組織,通過這些行動堵住了英國情報洩露的漏洞,從而也封鎖了隆美爾的耳目,實際上是斷了他的情報來源,使他無法再借助于精确、具體的情報來擊敗英軍。
然後,英國人在北非戰場作了新的部署,蒙哥馬利将軍設下一條誘敵深入之計,誘使隆美爾進入沙漠很深,流動性大和地形複雜的拉吉爾地區,在這裡埋伏了3個裝甲師的重兵。
由于隆美爾已不能再從情報來源中獲得英軍的意圖,很容易地中了計。
1942年9月1日,隆美爾發動了進攻,一開始便遇上英軍預設的地雷區,猛烈的轟炸阻遏了他的快速推進,使他喪失了慣用的依靠突然襲擊取得成功的機會。
隆美爾不得不改變進攻路線,恰好鑽進了蒙哥利的圈套。
由于進入了流沙大的拉吉爾地區,德軍的坦克、卡車很快東倒西歪,英國皇家空軍趁機轟炸和掃射,隆美爾終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不得不宣布撤退。
戰鬥的結果,隆美爾損失了4800人、50輛坦克和70門大炮。
這樣,奪取開羅的最後一次機會一去不複返了。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