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火戰計——陸遜火燒蜀連營
關燈
小
中
大
陣地,排成一條長而不規則的陣式。
戰鬥打響後,土耳其人倉皇失措,砍斷錨鍊逃入切斯馬灣。
俄海軍以較小的代價赢得了第一場戰鬥的勝利。
這次戰鬥後,土耳其艦隊退入切斯馬港内,躲藏起來再不應戰,它們靠海岸炮兵的掩護,想使俄海軍不敢進攻。
俄國遠征艦隊統帥詳細周密分析了戰場的情況:自己的部隊遠道而來,給養不多,難以持久作戰,不宜與敵人長期周旋消耗;土耳其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們現在的策略是據險防守,避而不戰,和俄軍拖下去,把俄軍拖垮。
俄軍統帥認為,土耳其人的策略一方面給俄軍帶來不利,另一方面卻也給俄軍帶來益處;因為強大的土耳其軍隊隻守不攻,無所作為,實際上是自己束縛了手腳,處于一種被動挨打的境地,這樣就使較弱的俄軍能夠不斷按計劃對土軍實施打擊。
最後俄軍司令決定:主動向隐蔽在港口内的土海軍進攻,速戰速決,一舉摧毀土耳其艦隊。
7月5日晚,俄國艦隊首先封鎖了切斯馬港口,然後用艦上重炮連續兩夜轟擊了港内的土耳其部隊。
對于一支隐蔽在有海岸炮兵掩護的港口内的龐大艦隊,一般是不敢輕率進攻的。
但俄國軍隊經過周密計劃,。
在7月6日夜向土耳其艦隊發起了攻擊。
一批俄國水兵在俄艦密集炮火的掩護下,用十槳船将4條縱火艇拖到4艘土耳其軍艦旁邊,然後點燃縱火艇,火焰迅速使敵船燃燒,俄國水兵跳上十槳船逃去。
土耳其的軍艦燃起了熊熊大火,頓時使切斯馬港内陷入一片混亂。
這時,俄軍全面進攻開始。
“歐羅巴”号等3艘軍艦突入切斯馬港,執行主戰;“娜傑日達”号、“阿非利加”号分别攻打港口北面和南面的炮兵陣地,使土炮兵無法發揮作用;其餘俄艦則部署在港口前面,封鎖港口,以防土耳其艦隻逃走。
處于混亂、驚恐狀況下的土耳其軍艦處處挨打,很快三、四艘軍艦起火爆炸。
俄軍繼續派縱火艇焚燒土艦。
當夜狂風大作,火勢急速蔓延,土軍艦船一艘艘燃起了大火,彈藥的爆炸聲,驚天動地,一直持續了好幾個小時。
土耳其人完全喪失了鬥志。
7月8日上午8時,俄軍以11人死亡的代價赢得了切斯馬戰役的全勝。
土耳其艦隊被徹底消滅,這是土耳其從1571年以來200年間最大的一次慘敗。
火戰計之例說——薩達姆海灣放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對伊拉克實行經濟制裁,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實施“沙漠之盾”作戰計劃,想壓伊拉克撤兵科威特,恢複科合法政府。
但薩達姆卻實施各種拖延戰術,企圖僥幸逃過國際社會對他的制裁。
1991年1月15日,海灣戰争爆發後,多國部隊向伊拉克發動猛烈的轟炸和導彈襲擊,為地面進攻作準備。
薩達姆才意識他的拖延戰術已失去效力。
為了阻止多國部隊從地面進攻伊拉克,薩達姆決定把石油當作武器,在陸地、海面上設置火障,阻止多國部隊的進攻。
薩達姆從3個方面實施他的“石油武器”計劃:首先,他命令伊拉克士兵在1月22日将科威特境内的石油開采井和儲油設施炸毀。
頓時科威特境内的幾百口油井大火沖天,濃煙滾滾。
薩達姆想以“火障”來阻止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
其次,他命伊拉克士兵向波斯灣傾倒幾十萬桶石油。
從1月23日到28日,海灣的原油帶已有56公裡長、16公裡寬,并以每天24公裡的速度向南擴展。
薩達姆還令他的士兵在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陣地前沿挖了一條條壕溝,裡面灌滿石油,并在科威特沿海建造了一個石油管道網,一旦美軍進行兩栖登陸,伊軍就可以釋放出燃料,使海面成為火海,壕溝變成火牆,以阻止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
但是,先進的武器設備、嚴密的作戰組織,使薩達姆阻止多國部隊進攻伊拉克的企圖失敗了。
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部隊在空軍炸毀了伊拉克的“壕溝”後,以推土機開路,順利解放科威特,并進入伊拉克境内作戰。
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争結束,薩達姆以失敗而告終。
像薩達姆這樣運用石油作防守的屏障,可謂首家獨創,應該說确實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和防禦力。
但多國部隊沒有從海上進攻,海上的石油帶沒起作用。
而陸地上的“火障’、“油溝”也被多國部隊所克服。
而破壞石油設施、污染周圍環境的罪名卻加在了薩達姆的頭上。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
戰鬥打響後,土耳其人倉皇失措,砍斷錨鍊逃入切斯馬灣。
俄海軍以較小的代價赢得了第一場戰鬥的勝利。
這次戰鬥後,土耳其艦隊退入切斯馬港内,躲藏起來再不應戰,它們靠海岸炮兵的掩護,想使俄海軍不敢進攻。
俄國遠征艦隊統帥詳細周密分析了戰場的情況:自己的部隊遠道而來,給養不多,難以持久作戰,不宜與敵人長期周旋消耗;土耳其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們現在的策略是據險防守,避而不戰,和俄軍拖下去,把俄軍拖垮。
俄軍統帥認為,土耳其人的策略一方面給俄軍帶來不利,另一方面卻也給俄軍帶來益處;因為強大的土耳其軍隊隻守不攻,無所作為,實際上是自己束縛了手腳,處于一種被動挨打的境地,這樣就使較弱的俄軍能夠不斷按計劃對土軍實施打擊。
最後俄軍司令決定:主動向隐蔽在港口内的土海軍進攻,速戰速決,一舉摧毀土耳其艦隊。
7月5日晚,俄國艦隊首先封鎖了切斯馬港口,然後用艦上重炮連續兩夜轟擊了港内的土耳其部隊。
對于一支隐蔽在有海岸炮兵掩護的港口内的龐大艦隊,一般是不敢輕率進攻的。
但俄國軍隊經過周密計劃,。
在7月6日夜向土耳其艦隊發起了攻擊。
一批俄國水兵在俄艦密集炮火的掩護下,用十槳船将4條縱火艇拖到4艘土耳其軍艦旁邊,然後點燃縱火艇,火焰迅速使敵船燃燒,俄國水兵跳上十槳船逃去。
土耳其的軍艦燃起了熊熊大火,頓時使切斯馬港内陷入一片混亂。
這時,俄軍全面進攻開始。
“歐羅巴”号等3艘軍艦突入切斯馬港,執行主戰;“娜傑日達”号、“阿非利加”号分别攻打港口北面和南面的炮兵陣地,使土炮兵無法發揮作用;其餘俄艦則部署在港口前面,封鎖港口,以防土耳其艦隻逃走。
處于混亂、驚恐狀況下的土耳其軍艦處處挨打,很快三、四艘軍艦起火爆炸。
俄軍繼續派縱火艇焚燒土艦。
當夜狂風大作,火勢急速蔓延,土軍艦船一艘艘燃起了大火,彈藥的爆炸聲,驚天動地,一直持續了好幾個小時。
土耳其人完全喪失了鬥志。
7月8日上午8時,俄軍以11人死亡的代價赢得了切斯馬戰役的全勝。
土耳其艦隊被徹底消滅,這是土耳其從1571年以來200年間最大的一次慘敗。
火戰計之例說——薩達姆海灣放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對伊拉克實行經濟制裁,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實施“沙漠之盾”作戰計劃,想壓伊拉克撤兵科威特,恢複科合法政府。
但薩達姆卻實施各種拖延戰術,企圖僥幸逃過國際社會對他的制裁。
1991年1月15日,海灣戰争爆發後,多國部隊向伊拉克發動猛烈的轟炸和導彈襲擊,為地面進攻作準備。
薩達姆才意識他的拖延戰術已失去效力。
為了阻止多國部隊從地面進攻伊拉克,薩達姆決定把石油當作武器,在陸地、海面上設置火障,阻止多國部隊的進攻。
薩達姆從3個方面實施他的“石油武器”計劃:首先,他命令伊拉克士兵在1月22日将科威特境内的石油開采井和儲油設施炸毀。
頓時科威特境内的幾百口油井大火沖天,濃煙滾滾。
薩達姆想以“火障”來阻止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
其次,他命伊拉克士兵向波斯灣傾倒幾十萬桶石油。
從1月23日到28日,海灣的原油帶已有56公裡長、16公裡寬,并以每天24公裡的速度向南擴展。
薩達姆還令他的士兵在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陣地前沿挖了一條條壕溝,裡面灌滿石油,并在科威特沿海建造了一個石油管道網,一旦美軍進行兩栖登陸,伊軍就可以釋放出燃料,使海面成為火海,壕溝變成火牆,以阻止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
但是,先進的武器設備、嚴密的作戰組織,使薩達姆阻止多國部隊進攻伊拉克的企圖失敗了。
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部隊在空軍炸毀了伊拉克的“壕溝”後,以推土機開路,順利解放科威特,并進入伊拉克境内作戰。
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争結束,薩達姆以失敗而告終。
像薩達姆這樣運用石油作防守的屏障,可謂首家獨創,應該說确實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和防禦力。
但多國部隊沒有從海上進攻,海上的石油帶沒起作用。
而陸地上的“火障’、“油溝”也被多國部隊所克服。
而破壞石油設施、污染周圍環境的罪名卻加在了薩達姆的頭上。
摘自《三國智謀應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