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利而誘之——丁斐牛馬救曹操
關燈
小
中
大
,又是幾百萬元。
用這些錢,收買議員投票,每人5000元,受賄的議員共有480人,共花240萬元。
另外加給各政黨的補助費、特别票價、憲法會議出席費、秘密費等賄款,一共花了1356萬餘元。
這樣,曹琨終于當選為總統。
利而誘之之例說——葉挺被押途中巧投信 在皖南事變中,葉挺被俘後身陷囹圄,失去了自由。
國民黨頑固派根據蔣介石宣布的要把葉挺交付“軍法審判”的精神,派人将葉挺押往重慶。
在到達山城重慶時,葉挺下了車,走在馬路上,周圍警備森嚴,特務密布。
葉挺一邊走,一邊想:對這次皖南事變黨組織肯定已經知道,但不一定知道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的全部情況,我無論如何要讓黨中央知道我的下落,以便揭露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的真相。
葉挺一邊走,一邊想,突然一擡頭,看見路邊有個公共廁所。
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利用上廁所之機向黨發信。
“我想解手。
”葉挺向押解他的特務們突然提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要求。
押解葉挺的特務看見路旁有個公共廁所,覺得葉挺的要求正當,便不得不允許葉挺上廁所解手。
他們眼睜睜地看着葉挺走進廁所,然後守在廁所外面,害怕葉挺溜掉。
葉挺進了廁所,看看沒有人跟進來,于是便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急忙寫了一封短信,并附了一張字條和五元錢。
字條上寫着:“請拾此信的同志買個信封,按信上的地址把信發出去,感激不盡!這5元錢作為酬勞,請收下。
” 葉挺把寫好的信、字條和那5元錢放在一個比較顯眼的地方,拿一塊磚頭壓在上面,露出那5元的鈔票。
葉挺辦完這件事後,走出廁所,在特務們的押解下繼續趕路。
葉挺走後不久,來了個人解手,剛好蹲在葉挺蹲過的那個茅坑。
當蹲下去開始“方便”時,兩眼朝右前方一瞅。
太好了,茅坑中也能拾到錢!他伸手拿走磚頭,将5元錢裝入腰包。
與此同時,他發現磚頭下面還有一張字條和一封短信。
這個人順手拾起字條和信,打開字條一看,被葉挺那發自内心的誠意所感動,決定立即将此信發出。
說起來也真巧,這封廁所裡的信,居然在非常保密的情況下,準确無誤地寄了出去。
這就是前面說的黨中央工作人員收到的那封意外的信。
由于工作人員及時把這封信交給了周恩來,黨中央及時了解到了葉挺的消息。
這封信對營救葉挺同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而誘之之例說——老人與假金果 緬甸有一對夫婦,生了5個兒女。
孩子們長大了,陸續成家。
後來老婦人病逝,留下老頭子過着孤單寂寞而又窮困潦倒的生活。
可是兒女們都不願供養他。
老頭子覺得要想一些辦法,讓兒女們心甘情願地來關照他。
他偷偷地用河泥捏成羅望子果的形狀,曬幹以後,在上面塗上了一層金粉,再把這些羅望子果藏在衣服裡。
當他與孫兒一起嬉戲時,孩子們發現老人衣服裡有幾個羅望子果,非常好奇,一直纏着老人告訴是什麼。
老人煞有介事地取出泥制的金色羅望子果,在孩子眼前晃了晃,又趕緊收藏起來。
孫兒們以為全是真金做的,很快就告訴他們的雙親:爺爺有許多金果子。
結果5個兒女紛紛要求他在有生之年能和自己住在一起。
于是各家為老人的去留而争吵不休。
最後還是老人設法解決了這場糾紛:他決定在每家輪流住一個月。
老人就這樣安逸地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老人去世了。
兒女們拿到金果子後,發現競是一些塗了金粉的泥團子。
他們這才知道父親的意圖,同時開始對自己的貪婪和冷酷無情感到内疚。
兒女不願供養老人,無非是從利益着眼,覺得撫養老人徒增麻煩,無利可圖。
老人的聰明之處是知道兒女重利忘義,不以大義激之,而用利益引誘,結果使兒女們乖乖上鈎,争先恐後贍養老人。
利而誘之之例說——馬尾巴換馬 從前在蒙古國,有一個快活、機智的遊僧。
一次,他路過草原,碰見一個牧民無精打采地走着,手裡攥着一條馬尾巴。
“你出什麼事了,為什麼這樣悲傷?”遊僧關心地問他。
“我遭到了不幸i”牧民傷心地說,“一群狼把我的最後一匹馬吃掉了,隻剩下一條尾巴。
你想想看,沒有馬我可怎麼活啊?” 遊僧聽了很同情,說:“把馬尾巴給我,你在這兒等着,我保證給你換回一匹比
用這些錢,收買議員投票,每人5000元,受賄的議員共有480人,共花240萬元。
另外加給各政黨的補助費、特别票價、憲法會議出席費、秘密費等賄款,一共花了1356萬餘元。
這樣,曹琨終于當選為總統。
利而誘之之例說——葉挺被押途中巧投信 在皖南事變中,葉挺被俘後身陷囹圄,失去了自由。
國民黨頑固派根據蔣介石宣布的要把葉挺交付“軍法審判”的精神,派人将葉挺押往重慶。
在到達山城重慶時,葉挺下了車,走在馬路上,周圍警備森嚴,特務密布。
葉挺一邊走,一邊想:對這次皖南事變黨組織肯定已經知道,但不一定知道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的全部情況,我無論如何要讓黨中央知道我的下落,以便揭露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的真相。
葉挺一邊走,一邊想,突然一擡頭,看見路邊有個公共廁所。
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利用上廁所之機向黨發信。
“我想解手。
”葉挺向押解他的特務們突然提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要求。
押解葉挺的特務看見路旁有個公共廁所,覺得葉挺的要求正當,便不得不允許葉挺上廁所解手。
他們眼睜睜地看着葉挺走進廁所,然後守在廁所外面,害怕葉挺溜掉。
葉挺進了廁所,看看沒有人跟進來,于是便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急忙寫了一封短信,并附了一張字條和五元錢。
字條上寫着:“請拾此信的同志買個信封,按信上的地址把信發出去,感激不盡!這5元錢作為酬勞,請收下。
” 葉挺把寫好的信、字條和那5元錢放在一個比較顯眼的地方,拿一塊磚頭壓在上面,露出那5元的鈔票。
葉挺辦完這件事後,走出廁所,在特務們的押解下繼續趕路。
葉挺走後不久,來了個人解手,剛好蹲在葉挺蹲過的那個茅坑。
當蹲下去開始“方便”時,兩眼朝右前方一瞅。
太好了,茅坑中也能拾到錢!他伸手拿走磚頭,将5元錢裝入腰包。
與此同時,他發現磚頭下面還有一張字條和一封短信。
這個人順手拾起字條和信,打開字條一看,被葉挺那發自内心的誠意所感動,決定立即将此信發出。
說起來也真巧,這封廁所裡的信,居然在非常保密的情況下,準确無誤地寄了出去。
這就是前面說的黨中央工作人員收到的那封意外的信。
由于工作人員及時把這封信交給了周恩來,黨中央及時了解到了葉挺的消息。
這封信對營救葉挺同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而誘之之例說——老人與假金果 緬甸有一對夫婦,生了5個兒女。
孩子們長大了,陸續成家。
後來老婦人病逝,留下老頭子過着孤單寂寞而又窮困潦倒的生活。
可是兒女們都不願供養他。
老頭子覺得要想一些辦法,讓兒女們心甘情願地來關照他。
他偷偷地用河泥捏成羅望子果的形狀,曬幹以後,在上面塗上了一層金粉,再把這些羅望子果藏在衣服裡。
當他與孫兒一起嬉戲時,孩子們發現老人衣服裡有幾個羅望子果,非常好奇,一直纏着老人告訴是什麼。
老人煞有介事地取出泥制的金色羅望子果,在孩子眼前晃了晃,又趕緊收藏起來。
孫兒們以為全是真金做的,很快就告訴他們的雙親:爺爺有許多金果子。
結果5個兒女紛紛要求他在有生之年能和自己住在一起。
于是各家為老人的去留而争吵不休。
最後還是老人設法解決了這場糾紛:他決定在每家輪流住一個月。
老人就這樣安逸地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老人去世了。
兒女們拿到金果子後,發現競是一些塗了金粉的泥團子。
他們這才知道父親的意圖,同時開始對自己的貪婪和冷酷無情感到内疚。
兒女不願供養老人,無非是從利益着眼,覺得撫養老人徒增麻煩,無利可圖。
老人的聰明之處是知道兒女重利忘義,不以大義激之,而用利益引誘,結果使兒女們乖乖上鈎,争先恐後贍養老人。
利而誘之之例說——馬尾巴換馬 從前在蒙古國,有一個快活、機智的遊僧。
一次,他路過草原,碰見一個牧民無精打采地走着,手裡攥着一條馬尾巴。
“你出什麼事了,為什麼這樣悲傷?”遊僧關心地問他。
“我遭到了不幸i”牧民傷心地說,“一群狼把我的最後一匹馬吃掉了,隻剩下一條尾巴。
你想想看,沒有馬我可怎麼活啊?” 遊僧聽了很同情,說:“把馬尾巴給我,你在這兒等着,我保證給你換回一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