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嫁禍于人——曹操借頭息衆怨
關燈
小
中
大
乘機沖上列車把張作霖殺死。
這樣,河本已殚精竭慮,布成了謀殺張作霖的“必死之陣”。
河本不僅布下了謀殺張作霖的必死之陣,為了逃避罪責,嫁禍于人,還在炸車事件發生前後故意大擺疑陣,企圖把水攪混,轉移世人視線。
河本在奉天找了三個吸毒的無賴充當這次炸車事件的替死鬼。
6月3日淩晨,在北京的竹下義晴武官在車站匆匆送走張作霖後,立即用暗号給河本拍發電報:“三日,午前一時十五分,特别列車從北京發車,‘那個人’在第八号車廂”。
竹下的電報像是一道行動命令,立即啟動了河本計劃的整個機器。
京奉沿線的情報人員也都陸續電告張作霖專車的通過時間。
6月4日清晨4點來鐘,已經确認張作霖乘坐的專列離開了距奉天僅60公裡的新民車站,5時18分駛過皇姑屯車站,這裡距離終點奉天車站隻有10分鐘路程,列車速度降低為每小時10公裡左右。
早已接到河本命令的東宮大尉,這時緊張地站在鐵路邊。
5時20分,随着鐵軌的顫動聲遠遠望見一條黑色長龍亮着前燈徐徐駛來,東宮叫了聲“來了!”舉手一揮,埋伏在路邊高粱地裡的十餘名突擊隊員立即散開隐蔽。
東宮急忙跑進哨舍,把手指放在起爆按鈕上,屏息注視着迫近的列車,好容易等到第七節車廂進入爆破地點,便用力按下按鈕!說時遲那時快,旁邊的神田中尉已經按下備用按鈕,頓時轟隆一聲,鮮紅的火焰随着巨響沖向天空。
東宮注視着被烈火包圍着的車廂,斷定張作霖已經喪命,認為沒有必要再使用突擊隊,于是立即下令總撤退。
東宮大尉完成了爆破任務,馬上命令部下卷收引爆用的電線。
部下退去後,他還沉着地用長靴的靴底仔細撩起被電線壓倒的野草,直到完全消除了電線留下的痕迹,才從容不迫地離開現場,去向河本複命。
此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照搬皇姑屯炸死張作霖的嫁禍于人的手法,又于1931年9月18日夜,襲擊沈陽城外文官屯南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随即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命關東軍進攻沈陽,開始長達14年的侵華戰争。
嫁禍于人之例說——自由女神險遭拍賣 1985年以前,因紐約的自由女神腳下的一條輸水管道年久失修而漏水,聯邦政府因此對澤西城欠下了近百萬美元的水費債務。
聯邦政府既不修水管也不償債。
澤西城多次交涉卻連連碰壁。
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澤西城政府聲稱要拍賣自由女神像,因為這是聯邦政府在澤西城的惟一财産。
聯邦政府理屈詞窮,絞盡腦汁想出了一條辦法。
他們告誡澤西城政府:美國人拍賣自由女神就是拍賣自己的祖母!是讓全美國在世界出醜的蠢事!由于這一巧妙的比喻,使澤西城政府無法再提拍賣之事,這才沒有讓自由女神登上充滿銅臭的拍賣場。
本來拍賣自由女神對聯邦政府來說是一個難堪的事情,但聯邦政府将這個“禍”轉嫁到澤西城的頭上,巧妙脫身。
古希臘哲學家亞裡斯多德說過:“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說理中,巧妙地比喻可以生動地表情達意,增強說理之力量。
嫁禍于人之例說——拿破侖挑唆俄國鬥英國 拿破侖在漫長的戰争中,最主要的敵人是控制海上霸權的英國,因而他總把争取東方的農奴制沙俄帝國作為他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内容。
拿破侖上台不久,就利用俄國同英、奧的矛盾,尋求同俄國接近的途徑。
他在意大利戰場上同奧地利進行軍事較量的同時,密切注視着俄、英兩國為争奪馬耳他而造成的嚴重對立,決計利用他們之間的利害沖突進行分化瓦解。
1800年7月,拿破侖采取了一項重大的外交步驟。
他通過外交部長塔列朗給沙俄政府一封信,表示法國可以立即和無條件地将6000名俄國戰俘連同他們的所有軍旗送回俄國,并宣布為每個戰俘配備新武器和發給新軍服。
接着,拿破侖又給沙皇保羅寫第二封信,重申法國抗擊英國保衛馬耳他的決心。
在拿破侖的不斷拉攏下,沙皇保羅一世态度迅速改變。
他在登基谕告中曾經聲稱,要用一切手段推翻“狂暴的法蘭西共和國”,并曾是歐洲封建幹涉主義的主要鼓吹者與積極參加者。
現在,他咒罵的拿破侖如此“友好”地對待俄國戰俘并表示要保衛馬耳他不受英國侵犯,而自己的盟友英國卻“背信棄義”,把原由沙俄控制的馬耳他據為已有。
于是,保羅一世決定與法國建立友好關系,放棄幹涉法國内政的政策,表示法俄兩大強國協調起來,就能對其它地區發生有益影響,建議法國在英國沿岸采取措施。
保羅一世宣布對英國所有船舶的封港令,驅逐路易十八,派使者到巴黎簽訂和約和商讨成立法俄聯盟事宜。
沙皇甚至計劃與法國聯合,把英國人趕出印度。
拿破侖面對強大的反法聯盟,僅僅依靠軍事手段來解除困境自然是不行的。
還要通過政治或外交手段分化瓦解敵人營壘,化敵人營壘中的主要成員為自己的盟友,這就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拿破侖抓住俄英矛盾的要害——馬耳他問題作文章,拉攏俄國同法國接近,借以孤立和打擊英國
這樣,河本已殚精竭慮,布成了謀殺張作霖的“必死之陣”。
河本不僅布下了謀殺張作霖的必死之陣,為了逃避罪責,嫁禍于人,還在炸車事件發生前後故意大擺疑陣,企圖把水攪混,轉移世人視線。
河本在奉天找了三個吸毒的無賴充當這次炸車事件的替死鬼。
6月3日淩晨,在北京的竹下義晴武官在車站匆匆送走張作霖後,立即用暗号給河本拍發電報:“三日,午前一時十五分,特别列車從北京發車,‘那個人’在第八号車廂”。
竹下的電報像是一道行動命令,立即啟動了河本計劃的整個機器。
京奉沿線的情報人員也都陸續電告張作霖專車的通過時間。
6月4日清晨4點來鐘,已經确認張作霖乘坐的專列離開了距奉天僅60公裡的新民車站,5時18分駛過皇姑屯車站,這裡距離終點奉天車站隻有10分鐘路程,列車速度降低為每小時10公裡左右。
早已接到河本命令的東宮大尉,這時緊張地站在鐵路邊。
5時20分,随着鐵軌的顫動聲遠遠望見一條黑色長龍亮着前燈徐徐駛來,東宮叫了聲“來了!”舉手一揮,埋伏在路邊高粱地裡的十餘名突擊隊員立即散開隐蔽。
東宮急忙跑進哨舍,把手指放在起爆按鈕上,屏息注視着迫近的列車,好容易等到第七節車廂進入爆破地點,便用力按下按鈕!說時遲那時快,旁邊的神田中尉已經按下備用按鈕,頓時轟隆一聲,鮮紅的火焰随着巨響沖向天空。
東宮注視着被烈火包圍着的車廂,斷定張作霖已經喪命,認為沒有必要再使用突擊隊,于是立即下令總撤退。
東宮大尉完成了爆破任務,馬上命令部下卷收引爆用的電線。
部下退去後,他還沉着地用長靴的靴底仔細撩起被電線壓倒的野草,直到完全消除了電線留下的痕迹,才從容不迫地離開現場,去向河本複命。
此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照搬皇姑屯炸死張作霖的嫁禍于人的手法,又于1931年9月18日夜,襲擊沈陽城外文官屯南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随即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命關東軍進攻沈陽,開始長達14年的侵華戰争。
嫁禍于人之例說——自由女神險遭拍賣 1985年以前,因紐約的自由女神腳下的一條輸水管道年久失修而漏水,聯邦政府因此對澤西城欠下了近百萬美元的水費債務。
聯邦政府既不修水管也不償債。
澤西城多次交涉卻連連碰壁。
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澤西城政府聲稱要拍賣自由女神像,因為這是聯邦政府在澤西城的惟一财産。
聯邦政府理屈詞窮,絞盡腦汁想出了一條辦法。
他們告誡澤西城政府:美國人拍賣自由女神就是拍賣自己的祖母!是讓全美國在世界出醜的蠢事!由于這一巧妙的比喻,使澤西城政府無法再提拍賣之事,這才沒有讓自由女神登上充滿銅臭的拍賣場。
本來拍賣自由女神對聯邦政府來說是一個難堪的事情,但聯邦政府将這個“禍”轉嫁到澤西城的頭上,巧妙脫身。
古希臘哲學家亞裡斯多德說過:“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說理中,巧妙地比喻可以生動地表情達意,增強說理之力量。
嫁禍于人之例說——拿破侖挑唆俄國鬥英國 拿破侖在漫長的戰争中,最主要的敵人是控制海上霸權的英國,因而他總把争取東方的農奴制沙俄帝國作為他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内容。
拿破侖上台不久,就利用俄國同英、奧的矛盾,尋求同俄國接近的途徑。
他在意大利戰場上同奧地利進行軍事較量的同時,密切注視着俄、英兩國為争奪馬耳他而造成的嚴重對立,決計利用他們之間的利害沖突進行分化瓦解。
1800年7月,拿破侖采取了一項重大的外交步驟。
他通過外交部長塔列朗給沙俄政府一封信,表示法國可以立即和無條件地将6000名俄國戰俘連同他們的所有軍旗送回俄國,并宣布為每個戰俘配備新武器和發給新軍服。
接着,拿破侖又給沙皇保羅寫第二封信,重申法國抗擊英國保衛馬耳他的決心。
在拿破侖的不斷拉攏下,沙皇保羅一世态度迅速改變。
他在登基谕告中曾經聲稱,要用一切手段推翻“狂暴的法蘭西共和國”,并曾是歐洲封建幹涉主義的主要鼓吹者與積極參加者。
現在,他咒罵的拿破侖如此“友好”地對待俄國戰俘并表示要保衛馬耳他不受英國侵犯,而自己的盟友英國卻“背信棄義”,把原由沙俄控制的馬耳他據為已有。
于是,保羅一世決定與法國建立友好關系,放棄幹涉法國内政的政策,表示法俄兩大強國協調起來,就能對其它地區發生有益影響,建議法國在英國沿岸采取措施。
保羅一世宣布對英國所有船舶的封港令,驅逐路易十八,派使者到巴黎簽訂和約和商讨成立法俄聯盟事宜。
沙皇甚至計劃與法國聯合,把英國人趕出印度。
拿破侖面對強大的反法聯盟,僅僅依靠軍事手段來解除困境自然是不行的。
還要通過政治或外交手段分化瓦解敵人營壘,化敵人營壘中的主要成員為自己的盟友,這就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拿破侖抓住俄英矛盾的要害——馬耳他問題作文章,拉攏俄國同法國接近,借以孤立和打擊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