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連環計——王允巧使連環計
關燈
小
中
大
他正在莫斯科主教家的時候,克格勃把他拘捕,帶到盧比揚卡監獄。
克格勃的官員嚴厲審問他和德弗麗斯的關系,并拿出他們一起散步的照片,同時暗示他們還掌握着更重要的證據。
庫津金懊惱地說,政府早就在想法整他,這回全完了。
怎麼樣才能掩蓋這件醜聞呢?兩個人幾乎同時想到:找尼古拉·布托夫,他也許有辦法幫上忙。
以前,庫律金向德弗麗斯介紹過布托夫,說他是個有很多“重要關系”的大官。
當天晚上,他們請布托夫幫忙,布托夫歎了口氣:“盧比揚卡的案子都是非常嚴重的,你們倆幹嗎去列甯格勒呢?不過,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全力想辦法!” 第二天,德弗麗斯接到布托夫的電話,布托夫邀請她單獨去一座公寓吃飯。
吃飯時,布托夫告訴她,他已設法弄到了庫津金的材料,材料中有一批膠卷,自己雖然不想看,但她卻必須看一下。
德弗麗斯一看,膠卷毫無遺漏地展現着她和庫津金在列甯格勒的風流韻事。
“還有一盤錄音帶,”布托夫說,“您想聽聽嗎?” 這時,德弗麗斯精神已近崩潰,她痛哭起來。
好心的布托夫安慰她說,他可以把這些材料鎖進自己的保險櫃。
但是,德弗麗斯必須在保證感謝他和今後合作的誓文上簽字。
德弗麗斯順從地寫完誓文。
之後,她擡起頭,茫然地問布托夫:“您是克格勃的人嗎?” “非常正确!”布托夫冷冷地說。
時至今天,德弗麗斯也不知道她的情人鮑裡斯·庫津金也是克格勃的特務,她以為他也是一個受害者。
為了接近一個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必須要取得他的信任,這就要投其所好,使自己扮成他所希望的那種人。
這樣他就會對你産生親近感并去掉一切戒心,成為你的俘虜,乖乖地為你服務。
摘自《三國 連環計之例說——故事中的故事 在1919年的美國鋼鐵工人大罷工中,鋼鐵工人工會打入資本家内部的一名同志通知福斯特說,美國鋼鐵公司的老闆們常常獲得工會組織委員會的記錄。
這一消息使福斯特吃驚不小。
因為工會組織委員會共有45名代表,人手一份記錄,而蠟紙的底稿是福斯特親自銷毀的;這45名代表是忠誠于工會事業的先進分子,記錄怎能落入敵人手中呢?起初,福斯特以為這隻是偶然現象,以後雖然格外小心,但記錄仍繼續失竊。
于是福斯特不得不開動腦筋,設了一條順藤摸瓜之計。
他在45份記錄中打上不同的記号,這一記号做得非常仔細,務求肉眼無法辨認出來,而且,這一記号僅福斯特一人知道。
過了一段時間,打入資本家内部的那位同志把敵人盜去的影印件複制了一份。
影印本上活生生地把暗号複印了下來。
通過這一暗号,福斯特查到了被盜竊的記錄是送給芝加哥鐵匠國際兄弟工會全國辦公室的那一份。
福斯特又親自布置,加緊暗中看管這一辦公室。
這樣,就輕易地捉住了偷送記錄的女内奸。
她的辦法是把記錄偷走一晚,影印後于第二天早上送回原處。
女特務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然而仍然被福斯特捉住了。
有些問題看起來十分複雜,無從着手,然則,通過順藤摸瓜的方法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
連環計之例說——平托上校測謊 二戰後期,盟軍攻入比利時。
一天,一支部隊抓到一個嫌疑犯,被懷疑是德國間諜。
他被送到荷蘭籍的著名反問諜專家奧萊斯特·平托上校處。
上校對嫌疑犯進行了審問。
嫌疑犯自稱隻是個比利時的農民,村莊被炸毀了,妻子也炸死了。
一切都回答得沒有破綻,但是上校憑多年經驗仍感到這個嫌疑犯非常值得懷疑。
他決定從語言方面入手,尋找破綻。
——因為這一地區的比利時人都講法語,如果這個嫌疑犯是德國間諜,不管他對法語的掌握程度多高,作為母語的德語最終還是可能流露出來。
上校開始了他對嫌疑犯的語言測試。
首先,他讓嫌疑犯數一盤豆子。
因為當地人在說“72”時不是用标準的法語,而是發一個專門的方言的音,這樣就能檢驗出嫌疑犯是不是地道的當地人。
但是,嫌疑犯在數到“72”時,清楚地發出了方言的音。
這樣,上校的第一次測試失敗了。
第二次,上校決定在晚上進行測試。
因為一個人在剛睡醒時,思維還不能完全清醒,有可能在這時不小心說出母語。
晚上,當嫌疑犯睡着後,上校命人在門外放起火來,有人在門外用德語告訴嫌疑犯着火了,但嫌疑犯醒來聽到後沒有任何反應。
然後,又有人用法語告訴他着火了,嫌疑犯才驚慌失色地站起來。
上校的第二次測試又失敗了。
第三次測試是在審訊的過程中。
上校在問過嫌疑犯幾個問題後,與旁邊的人聊起天來。
上校用德語告訴旁邊的人說,這個嫌疑犯在第二天就要處決了。
但是,嫌疑犯好像什麼也不知道似的,連眼睛和喉頭都沒有絲毫的變化。
這似乎證明,他根本不懂德語,也就不可能是德國間諜。
上校的第三次測試又失敗了。
經過再三考慮,上校決定再進行最後的一次測試,如果再失敗,隻能當場将嫌疑犯釋放。
第二天清晨,嫌疑犯被帶進上校的辦公室。
上校裝
克格勃的官員嚴厲審問他和德弗麗斯的關系,并拿出他們一起散步的照片,同時暗示他們還掌握着更重要的證據。
庫津金懊惱地說,政府早就在想法整他,這回全完了。
怎麼樣才能掩蓋這件醜聞呢?兩個人幾乎同時想到:找尼古拉·布托夫,他也許有辦法幫上忙。
以前,庫律金向德弗麗斯介紹過布托夫,說他是個有很多“重要關系”的大官。
當天晚上,他們請布托夫幫忙,布托夫歎了口氣:“盧比揚卡的案子都是非常嚴重的,你們倆幹嗎去列甯格勒呢?不過,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全力想辦法!” 第二天,德弗麗斯接到布托夫的電話,布托夫邀請她單獨去一座公寓吃飯。
吃飯時,布托夫告訴她,他已設法弄到了庫津金的材料,材料中有一批膠卷,自己雖然不想看,但她卻必須看一下。
德弗麗斯一看,膠卷毫無遺漏地展現着她和庫津金在列甯格勒的風流韻事。
“還有一盤錄音帶,”布托夫說,“您想聽聽嗎?” 這時,德弗麗斯精神已近崩潰,她痛哭起來。
好心的布托夫安慰她說,他可以把這些材料鎖進自己的保險櫃。
但是,德弗麗斯必須在保證感謝他和今後合作的誓文上簽字。
德弗麗斯順從地寫完誓文。
之後,她擡起頭,茫然地問布托夫:“您是克格勃的人嗎?” “非常正确!”布托夫冷冷地說。
時至今天,德弗麗斯也不知道她的情人鮑裡斯·庫津金也是克格勃的特務,她以為他也是一個受害者。
為了接近一個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必須要取得他的信任,這就要投其所好,使自己扮成他所希望的那種人。
這樣他就會對你産生親近感并去掉一切戒心,成為你的俘虜,乖乖地為你服務。
摘自《三國 連環計之例說——故事中的故事 在1919年的美國鋼鐵工人大罷工中,鋼鐵工人工會打入資本家内部的一名同志通知福斯特說,美國鋼鐵公司的老闆們常常獲得工會組織委員會的記錄。
這一消息使福斯特吃驚不小。
因為工會組織委員會共有45名代表,人手一份記錄,而蠟紙的底稿是福斯特親自銷毀的;這45名代表是忠誠于工會事業的先進分子,記錄怎能落入敵人手中呢?起初,福斯特以為這隻是偶然現象,以後雖然格外小心,但記錄仍繼續失竊。
于是福斯特不得不開動腦筋,設了一條順藤摸瓜之計。
他在45份記錄中打上不同的記号,這一記号做得非常仔細,務求肉眼無法辨認出來,而且,這一記号僅福斯特一人知道。
過了一段時間,打入資本家内部的那位同志把敵人盜去的影印件複制了一份。
影印本上活生生地把暗号複印了下來。
通過這一暗号,福斯特查到了被盜竊的記錄是送給芝加哥鐵匠國際兄弟工會全國辦公室的那一份。
福斯特又親自布置,加緊暗中看管這一辦公室。
這樣,就輕易地捉住了偷送記錄的女内奸。
她的辦法是把記錄偷走一晚,影印後于第二天早上送回原處。
女特務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然而仍然被福斯特捉住了。
有些問題看起來十分複雜,無從着手,然則,通過順藤摸瓜的方法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
連環計之例說——平托上校測謊 二戰後期,盟軍攻入比利時。
一天,一支部隊抓到一個嫌疑犯,被懷疑是德國間諜。
他被送到荷蘭籍的著名反問諜專家奧萊斯特·平托上校處。
上校對嫌疑犯進行了審問。
嫌疑犯自稱隻是個比利時的農民,村莊被炸毀了,妻子也炸死了。
一切都回答得沒有破綻,但是上校憑多年經驗仍感到這個嫌疑犯非常值得懷疑。
他決定從語言方面入手,尋找破綻。
——因為這一地區的比利時人都講法語,如果這個嫌疑犯是德國間諜,不管他對法語的掌握程度多高,作為母語的德語最終還是可能流露出來。
上校開始了他對嫌疑犯的語言測試。
首先,他讓嫌疑犯數一盤豆子。
因為當地人在說“72”時不是用标準的法語,而是發一個專門的方言的音,這樣就能檢驗出嫌疑犯是不是地道的當地人。
但是,嫌疑犯在數到“72”時,清楚地發出了方言的音。
這樣,上校的第一次測試失敗了。
第二次,上校決定在晚上進行測試。
因為一個人在剛睡醒時,思維還不能完全清醒,有可能在這時不小心說出母語。
晚上,當嫌疑犯睡着後,上校命人在門外放起火來,有人在門外用德語告訴嫌疑犯着火了,但嫌疑犯醒來聽到後沒有任何反應。
然後,又有人用法語告訴他着火了,嫌疑犯才驚慌失色地站起來。
上校的第二次測試又失敗了。
第三次測試是在審訊的過程中。
上校在問過嫌疑犯幾個問題後,與旁邊的人聊起天來。
上校用德語告訴旁邊的人說,這個嫌疑犯在第二天就要處決了。
但是,嫌疑犯好像什麼也不知道似的,連眼睛和喉頭都沒有絲毫的變化。
這似乎證明,他根本不懂德語,也就不可能是德國間諜。
上校的第三次測試又失敗了。
經過再三考慮,上校決定再進行最後的一次測試,如果再失敗,隻能當場将嫌疑犯釋放。
第二天清晨,嫌疑犯被帶進上校的辦公室。
上校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