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忍辱負重——司馬懿忍辱取勝

關燈
賤,都讓他們随便進入内室。

    孩兒們覺得即使伊尹、罕光這樣的賢人也不應該這樣。

    ”郭子儀笑了,對兒子們說:“你們不知道我的用意。

    現在我大富大貴,我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的奴仆有1000多人吃官糧。

    再往前,我還能求得更大的富貴嗎?往後退,我又沒有可靠的據點。

    如果我修起高牆,關上大門,不和外面來往,隻要有一個人和我們有仇,給我們加上誣陷之詞,再有嫉賢妒能的人從中一攪和,就會造成冤案,你我将死無葬身之地了。

    現在我府門大開,外人随便進出,即使有人嫉妒我,也找不到借口啊。

    ”兒子們聽了,連忙下拜,心裡都十分佩服。

     權臣魚朝恩派人掘了郭子儀的祖墳,朝廷捉拿盜墓者沒有捉到。

    皇帝對郭子儀表示吊唁之意,郭子儀不但沒有抱怨,反而深為自責:“我帶兵這麼長時間,不能禁止部下挖别人的墳墓,現在别人挖了我的祖墳,也是天意了。

    ” 魚朝恩又修書請郭子儀做客。

    有人替郭子儀擔心,他的許多部下都願意攜帶兵器前往保護,郭子儀沒有答應,隻帶了幾個家童前往。

    魚朝恩見了,暗自慚愧,說道:“隻有您這樣的長者,才能不懷疑我呀!” 郭子儀不露鋒芒,不怕别人輕賤自己,一生無事,富貴而終。

     忍辱負重之例說——狄仁傑隐忍申冤 武則天在位期間,左台中丞來俊臣恃寵肆意捏造罪名,陷害忠良。

    他還大興刑獄,專用酷刑逼供。

    朝中群臣畏其權勢,敢怒而不敢言。

     一次,來俊臣一時興起,又羅織了一些罪名,上書誣告狄仁傑、任知古、魏元忠等七位大臣謀反。

    為使這七人盡快認罪,他還奏請武後下令:這七人中,一經審問即承認犯有謀反罪行,态度較好者,可以赦免死罪。

     武則天準奏,命來俊臣負責審訊。

    來俊臣得意洋洋,等狄仁傑等7人一入獄,他就借武後的命令引誘他們認罪。

    還假惺惶地說:“識時務者為俊傑。

    諸位可要看清形勢,如今太後在位,皇恩浩蕩。

    你們若承認有罪,太後就會網開一面,饒過你們的死罪。

    如若頑固不化,可别怪本官的刑罰無情。

    ” 狄仁傑早就知道來俊臣心狠手辣,心想:我們這幾個人都是清白無辜的,卻被來俊臣誣陷。

    來俊臣是太後面前的紅人,現在自己是沒有機會澄清罪名了。

    如果不先隐忍認罪,保住性命,肯定就會遭到來俊臣的毒害,那樣可就永無伸冤昭雪之日了! 想到此,他便首先承認自己犯有謀反之罪。

    來俊臣一見,心裡暗自發笑,想狄仁傑這小子真是傻得實在,讓他認罪他就認。

    于是對狄仁傑也就稍稍寬容了一些。

    其他六位大臣堅決不承認有罪,結果被來俊臣嚴刑拷打,受盡了折磨。

     來俊臣把那六名大臣押入了死牢。

    狄仁傑由于已承認謀反,所以未被打入死牢,并且獄卒們對他的看管也不甚嚴密。

     一天,狄仁傑瞅準機會,乘獄卒不備,從被子上撕下一片布帛。

    然後用力把手指咬破,蘸着血,在布帛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冤情。

    寫好之後,悄悄地把它塞在棉衣裡面。

    等獄卒來送飯時,他把棉衣交給那獄卒,說:“天氣熱了,煩勞你把我的棉衣轉交給我的家人,讓他們替我去拆洗拆洗吧!”獄卒不加懷疑,點頭同意了。

     狄仁傑的家人拿到獄卒送來的棉衣,拆時發現了藏在裡面的血書。

    家裡人一看就明白了狄仁傑的用意,連忙讓狄光遠(狄仁傑之子)帶上血書,進宮求見太後。

    見到武則天,狄光遠把父親的血書呈上,又詳細叙述了得到血書的經過。

    武則天看罷,又傳訊了來俊臣,才知狄仁傑是被誣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承認有罪的,于是便赦免了他。

     忍辱負重之例說——郭德成巧拒黃金 明洪武年間,郭德成做骁騎指揮。

    一天他到皇宮中去,明太祖拿兩錠黃金塞到他袖中說:“回去以後不要告訴别人。

    ”郭德成恭敬地稱是,于是将黃金裝在靴筒裡。

    等他出宮時,假裝醉酒,脫靴時露出黃金,守門的人向上報告,皇帝說:“這是我賞賜給他的。

    ”有人責備郭德成,郭說:“宮廷之内如此嚴密,藏着金子出去,别人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