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反間計——周瑜假書賺蔣幹
關燈
小
中
大
憲又命俞大猷把徐海的船一把火給燒了。
徐海感到事情有些不妙,為了表明誠意,把他的弟弟交給胡宗憲作人質,并将他的魚冠、堅甲、名劍及其他許多珍玩送給胡宗憲。
胡宗憲也盛情招待他的弟弟,并告訴徐海說,如果你能夠抓住陳東和麻葉,我包你可以得到世爵。
不久,徐海果然把麻葉抓來獻給胡宗憲。
徐海一走,胡宗憲就給麻葉松綁,讓他寫信給陳東,讓陳東進攻徐海。
而胡宗憲馬上又把麻葉寫信的事告訴徐海,徐海一怒之下,把陳東也抓來獻給胡宗憲。
這時官軍大舉圍攻徐海的老巢乍浦。
徐海約定時間來向胡宗憲投降,胡宗憲還摸摸徐海的腦袋安慰他,讓徐海率衆住在河東。
而陳東的部屬駐在河西,然後胡宗憲迫使陳東寫信給他的部下,信中說,胡宗憲已命令徐海今晚過河來抓你們,陳東部下得信後,當晚就渡河進攻徐海,徐海倉惶逃走。
第二天,官兵圍剿,徐海投水自盡。
這樣,徐海、陳東、麻葉一個一個落入胡宗憲手中。
胡宗憲把陳東、麻葉和徐海的頭獻給京師,世宗非常高興,賜胡宗憲金币,加進右都禦史。
第二年兼浙江巡撫。
兩浙倭寇也暫時平息。
反間計之例說——皇太極離間害崇煥 明朝大将袁崇煥死于滿清皇太極之離間計,乃是自毀長城,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在明王朝危亡的緊要關頭,袁崇煥戍邊七勒,先後大敗後金汗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取得甯遠(今遼甯興城)大捷和甯(遠)錦(州)大捷,穩定了遼東防線,鼓舞了明朝軍民抗擊後金軍的信心。
後因遭閹黨魏忠賢的誣陷,罷職歸鄉。
公元1627年,朱由檢(即祟祯帝)繼位後,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管河北、山東的軍事防務,并賜給袁崇煥一把尚方寶劍,給予他先斬後奏的大權。
然而,崇祯帝是一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而又生性多疑的人。
當袁祟煥于次年六月用尚方寶劍殺了私通敵國、為非作歹、不聽軍令的總兵毛文龍之後,崇祯皇帝就開始對袁崇煥産生了懷疑。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後金興兵攻明。
皇太極由于畏懼袁崇煥,不敢直接進攻錦州,他避開山海關防區,繞道蒙古邊地,襲取龍井關、大安口,進逼北京。
袁崇煥聞警,立即揮師入關,他自率幾千名騎兵,晝夜急馳,搶先趕到北京城下,并在廣渠門外擊敗皇太極部的進攻。
正當袁崇煥千裡馳援、大戰後金之際,魏忠賢餘黨溫體仁為首的一夥奸臣,乘機重彈“議和通敵”的老調,誣陷袁崇煥“縱亂擁兵”,“引敵脅敵,将為城下之盟”。
明朝廷的一夥閹黨餘孽則重金賄賂一些不明真相的文人墨客編寫小說,繪聲繪色地在京城内外大肆散布袁崇煥是“漢奸”,勾結後金反明雲雲。
這些進一步加劇了崇祯皇帝對袁崇煥的懷疑。
當袁崇煥因兵馬疲勞而要求入城休息時,他斷然予以拒絕。
皇太極獲知明朝廷中的上述情況後,便決定施行反間計。
以達到用明朝皇帝之手殺掉袁崇煥的目的。
為此,他故意引兵撤退,同時讓明軍降将高鴻中在囚禁兩個明朝太監的屋外對看守人員說:“你知道我軍為什麼退兵嗎?這是因為皇上和袁巡撫訂了密約,看來,占領北京的大事很快就要成功了。
”爾後,又故意讓兩名太監逃走。
逃回城裡的太監立即向崇祯皇帝報告。
已對袁崇煥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一聽到太監的告發,更加深信不疑,馬上以召見為名,把袁崇煥逮捕下獄。
袁崇煥的部将祖大壽等人,為抗議朝廷逮捕主帥,自率部離京還甯遠。
身陷囹圄的袁崇煥時刻以國家安危的大局為重,在崇祯皇帝的懇請下,親筆手書請祖大壽等全體官兵,要他們聽從朝廷命令,團結一心,堅持抗金,決不能因為他個人生死而輕舉妄動,千萬不要危害抗金大業。
祖大壽等全體官兵被袁崇煥的信感動得失聲痛哭,當即回師入關,期望能用奮勇殺敵之舉來保全他們主帥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在後金軍撤離北京後,不顧廣大明軍将士的強烈呼聲,競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以“謀叛”的罪名,将袁崇煥殘酷地殺害了。
直到清朝中期官修的《明史》問世之後,編史者從清人的曆史檔案中,發現了皇太極施離間計的原始記載,至此袁崇煥的冤案才真相大白。
曆史學家評論此事說:“崇祯帝自毀長城也”,“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微決矣”。
反間計之例說——錢藻雙施間審軍士 明将錢藻在密雲(今北京密雲)駐守時,地方官府交來一樁案子。
原來是兩名駐守京城(今北京)的軍士外出公幹時,結夥在路上搶劫财物,被密雲衙吏擒獲。
解到官府,那兩名軍士自恃是京城守軍,地方上奈何不得他們,便口出狂言,目無官府。
官府難以治
徐海感到事情有些不妙,為了表明誠意,把他的弟弟交給胡宗憲作人質,并将他的魚冠、堅甲、名劍及其他許多珍玩送給胡宗憲。
胡宗憲也盛情招待他的弟弟,并告訴徐海說,如果你能夠抓住陳東和麻葉,我包你可以得到世爵。
不久,徐海果然把麻葉抓來獻給胡宗憲。
徐海一走,胡宗憲就給麻葉松綁,讓他寫信給陳東,讓陳東進攻徐海。
而胡宗憲馬上又把麻葉寫信的事告訴徐海,徐海一怒之下,把陳東也抓來獻給胡宗憲。
這時官軍大舉圍攻徐海的老巢乍浦。
徐海約定時間來向胡宗憲投降,胡宗憲還摸摸徐海的腦袋安慰他,讓徐海率衆住在河東。
而陳東的部屬駐在河西,然後胡宗憲迫使陳東寫信給他的部下,信中說,胡宗憲已命令徐海今晚過河來抓你們,陳東部下得信後,當晚就渡河進攻徐海,徐海倉惶逃走。
第二天,官兵圍剿,徐海投水自盡。
這樣,徐海、陳東、麻葉一個一個落入胡宗憲手中。
胡宗憲把陳東、麻葉和徐海的頭獻給京師,世宗非常高興,賜胡宗憲金币,加進右都禦史。
第二年兼浙江巡撫。
兩浙倭寇也暫時平息。
反間計之例說——皇太極離間害崇煥 明朝大将袁崇煥死于滿清皇太極之離間計,乃是自毀長城,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在明王朝危亡的緊要關頭,袁崇煥戍邊七勒,先後大敗後金汗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取得甯遠(今遼甯興城)大捷和甯(遠)錦(州)大捷,穩定了遼東防線,鼓舞了明朝軍民抗擊後金軍的信心。
後因遭閹黨魏忠賢的誣陷,罷職歸鄉。
公元1627年,朱由檢(即祟祯帝)繼位後,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管河北、山東的軍事防務,并賜給袁崇煥一把尚方寶劍,給予他先斬後奏的大權。
然而,崇祯帝是一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而又生性多疑的人。
當袁祟煥于次年六月用尚方寶劍殺了私通敵國、為非作歹、不聽軍令的總兵毛文龍之後,崇祯皇帝就開始對袁崇煥産生了懷疑。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後金興兵攻明。
皇太極由于畏懼袁崇煥,不敢直接進攻錦州,他避開山海關防區,繞道蒙古邊地,襲取龍井關、大安口,進逼北京。
袁崇煥聞警,立即揮師入關,他自率幾千名騎兵,晝夜急馳,搶先趕到北京城下,并在廣渠門外擊敗皇太極部的進攻。
正當袁崇煥千裡馳援、大戰後金之際,魏忠賢餘黨溫體仁為首的一夥奸臣,乘機重彈“議和通敵”的老調,誣陷袁崇煥“縱亂擁兵”,“引敵脅敵,将為城下之盟”。
明朝廷的一夥閹黨餘孽則重金賄賂一些不明真相的文人墨客編寫小說,繪聲繪色地在京城内外大肆散布袁崇煥是“漢奸”,勾結後金反明雲雲。
這些進一步加劇了崇祯皇帝對袁崇煥的懷疑。
當袁崇煥因兵馬疲勞而要求入城休息時,他斷然予以拒絕。
皇太極獲知明朝廷中的上述情況後,便決定施行反間計。
以達到用明朝皇帝之手殺掉袁崇煥的目的。
為此,他故意引兵撤退,同時讓明軍降将高鴻中在囚禁兩個明朝太監的屋外對看守人員說:“你知道我軍為什麼退兵嗎?這是因為皇上和袁巡撫訂了密約,看來,占領北京的大事很快就要成功了。
”爾後,又故意讓兩名太監逃走。
逃回城裡的太監立即向崇祯皇帝報告。
已對袁崇煥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一聽到太監的告發,更加深信不疑,馬上以召見為名,把袁崇煥逮捕下獄。
袁崇煥的部将祖大壽等人,為抗議朝廷逮捕主帥,自率部離京還甯遠。
身陷囹圄的袁崇煥時刻以國家安危的大局為重,在崇祯皇帝的懇請下,親筆手書請祖大壽等全體官兵,要他們聽從朝廷命令,團結一心,堅持抗金,決不能因為他個人生死而輕舉妄動,千萬不要危害抗金大業。
祖大壽等全體官兵被袁崇煥的信感動得失聲痛哭,當即回師入關,期望能用奮勇殺敵之舉來保全他們主帥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在後金軍撤離北京後,不顧廣大明軍将士的強烈呼聲,競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以“謀叛”的罪名,将袁崇煥殘酷地殺害了。
直到清朝中期官修的《明史》問世之後,編史者從清人的曆史檔案中,發現了皇太極施離間計的原始記載,至此袁崇煥的冤案才真相大白。
曆史學家評論此事說:“崇祯帝自毀長城也”,“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微決矣”。
反間計之例說——錢藻雙施間審軍士 明将錢藻在密雲(今北京密雲)駐守時,地方官府交來一樁案子。
原來是兩名駐守京城(今北京)的軍士外出公幹時,結夥在路上搶劫财物,被密雲衙吏擒獲。
解到官府,那兩名軍士自恃是京城守軍,地方上奈何不得他們,便口出狂言,目無官府。
官府難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