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欲擒故縱——劉備三讓徐州城
關燈
小
中
大
提議讓他的妻子逃到莫斯科,由蘇聯保證其富裕的生活。
馬他耳則表示,他們要到瑞士去,還要求蘇聯方面用銀行支票預付款項。
赫米亞科夫僅先給了馬他耳中尉2000鎊黎巴嫩币,作為他妻子外逃的盤纏。
9月30日晚上。
離預定實施計劃的日子10月3日隻剩下幾天了。
馬他耳中尉為了研究最後的安排,前往瓦西列夫寓所。
瓦西列夫向他詳細地說明了計劃: 1.飛到1000公尺高度時,向貝魯特的管制塔發出發動機發生故障和操縱系統不靈的電報;2.接着,發出發生緊急情況的電報; 3.之後,停止一切無線電聯絡; 4.逃出黎巴嫩地區後飛向蘇聯,過蘇聯邊境4分鐘後便會有蘇聯殲擊機導航,飛往阿塞拜疆共和國的巴庫機場。
當瓦西列夫、赫米亞科夫、馬他耳三人正進一步研究計劃時,突然聽見敲門聲。
瓦西列夫打開門縫探頭一看,喊了一聲:“憲兵!”慌忙關門,但為時已晚。
10個持着手槍的黎巴嫩憲兵沖進房間。
赫米亞科夫與瓦西列夫立即拔出手槍射向憲兵,但寡不敵衆,立時就被打翻在床上。
原來,馬他耳中尉早就把這個劫奪海市蜃樓式戰鬥機的計劃報告了黎巴嫩當局。
為了捕獲蘇聯間諜,黎巴嫩情報部故意讓馬他耳假裝參與他們的劫機計劃。
情報部還交給馬他耳一隻微型的錄音機,将瓦西列夫等人的密謀談話全部錄了音,取得了證據。
為了獲得更确鑿的物證,情報部還指示馬他耳向他們索取銀行支票。
就這樣,黎巴嫩當局一舉挫敗了這起劫奪海市蜃樓式戰鬥機的陰謀。
在這起未遂的劫機事件中,蘇聯間諜試圖采取内間法,用重利引誘馬他耳中尉,但遭到慘敗。
相反倒是黎巴嫩的情報部為了取證捕捉蘇聯間諜,采取欲擒放縱的手法,使蘇聯的劫機計劃亮了相,最終一舉粉碎了這一劫奪海市蜃樓式飛機的計劃。
欲擒故縱之例說——凱爾一網打盡德間諜 弗農·凱爾擔任英國軍事情報第五處領導人的時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日益迫近之際。
當時英德矛盾非常尖銳。
為了在未來的戰争中能夠克敵制勝,德國派遣了大批間諜混入英國,收集軍事情報和從事間諜活動。
有一次,凱爾根據手下情報人員的報告,發現一家理發店原來是德國間諜的聯絡站,它與德國情報機構聯系密切。
凱爾派人截取和檢查了該理發店發往國外的信件,從中發現德國諜報網已經遍及整個英國,特别是海港城市。
這個驚人的發現令英國人慌張不已,不少人要求立即将已知的間諜捕獲,破壞德國人的間諜網。
但是,凱爾卻不同意這麼幹,他主張放長線,釣大魚,即給每個間諜立一份詳細的檔案,設法找到在英國境内所有的德國間諜。
他認為,如果立即抓人,隻會打草驚蛇,使其他間諜有可能逃脫或轉入地下。
凱爾的策略被采用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他不僅掌握了與此案有關的從國外來的信件,而且掌握了從英國發出的信件。
随後他便利用這些信件做手腳,給德國人輸送去許多假情報,而呆在英國的德國間諜作了英國人的義務假情報員還蒙在鼓裡。
比如,有個名叫卡爾·米勒的德國間諜,用隐顯墨水寫信傳遞情報,被凱爾截獲了,凱爾看完信後将之恢複原狀,仍寄往德國。
然後,将米勒秘密逮捕,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内,德國人仍然源源不斷地收到米勒寄來的情報信件,原來這是凱爾手下人精心僞造的,當然情報也都是不真實的。
由于采取了上述做法,英國人一直掌握着德國間諜網的狀況,使它們的活動牢牢地受到自己的監視。
直到1914年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的那一天,英國才一舉逮捕了包括上述理發店裡的師傅在内的21名德國間諜。
這次行動使德國人遭到沉重打擊,在将近一年的時間裡,德國人未能在英國開展任何有效的間諜活動,接着又花了差不多同樣長的時間,才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諜報網。
“欲擒故縱”在軍事上表現為:當敵人銳氣尚盛時,我故意避戰示弱,驕縱敵志,使其士氣懈怠,喪失警惕,而後乘機圖之。
在間諜戰中,這一謀略則表現為:對敵方間諜的活動嚴密監視,但不輕易打草驚蛇,而是放長線釣大魚,利用已被控制的線索順藤摸瓜,以發現更多和更重要的敵國間諜,或者利用這些間諜對敵國情報工作進行幹擾和欺騙。
欲擒故縱之例說——杜布切克被迫就範 1967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産黨内改革派領袖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
他制定了改革行動綱領,力圖改變長期以來受蘇聯控制和蘇聯模式束縛的政治、經濟局面,建設一種有捷克斯洛伐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于是,捷克國内出現了被西方人稱為的“布拉格之春”。
蘇聯看到捷克斯洛伐克正在逐漸脫離自己的控制,十分焦慮。
蘇聯幾次派高級代表團去捷克,企圖說服捷共領導人改變,自己的路線,但遭到捷領導人拒絕。
于是蘇聯于1968年8月20日聯合波蘭、匈牙利、東德、保加利亞幾個國家,出動50萬大軍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将杜布切克等捷黨政領導人綁架,用飛機運到蘇聯。
蘇聯本想把這次事件導演成一場“革命”,具體辦法是在捷國内扶植一個親蘇傀儡政府,由這個政府設“革命法庭”判處杜布切克死刑。
但是,蘇聯沒想到
馬他耳則表示,他們要到瑞士去,還要求蘇聯方面用銀行支票預付款項。
赫米亞科夫僅先給了馬他耳中尉2000鎊黎巴嫩币,作為他妻子外逃的盤纏。
9月30日晚上。
離預定實施計劃的日子10月3日隻剩下幾天了。
馬他耳中尉為了研究最後的安排,前往瓦西列夫寓所。
瓦西列夫向他詳細地說明了計劃: 1.飛到1000公尺高度時,向貝魯特的管制塔發出發動機發生故障和操縱系統不靈的電報;2.接着,發出發生緊急情況的電報; 3.之後,停止一切無線電聯絡; 4.逃出黎巴嫩地區後飛向蘇聯,過蘇聯邊境4分鐘後便會有蘇聯殲擊機導航,飛往阿塞拜疆共和國的巴庫機場。
當瓦西列夫、赫米亞科夫、馬他耳三人正進一步研究計劃時,突然聽見敲門聲。
瓦西列夫打開門縫探頭一看,喊了一聲:“憲兵!”慌忙關門,但為時已晚。
10個持着手槍的黎巴嫩憲兵沖進房間。
赫米亞科夫與瓦西列夫立即拔出手槍射向憲兵,但寡不敵衆,立時就被打翻在床上。
原來,馬他耳中尉早就把這個劫奪海市蜃樓式戰鬥機的計劃報告了黎巴嫩當局。
為了捕獲蘇聯間諜,黎巴嫩情報部故意讓馬他耳假裝參與他們的劫機計劃。
情報部還交給馬他耳一隻微型的錄音機,将瓦西列夫等人的密謀談話全部錄了音,取得了證據。
為了獲得更确鑿的物證,情報部還指示馬他耳向他們索取銀行支票。
就這樣,黎巴嫩當局一舉挫敗了這起劫奪海市蜃樓式戰鬥機的陰謀。
在這起未遂的劫機事件中,蘇聯間諜試圖采取内間法,用重利引誘馬他耳中尉,但遭到慘敗。
相反倒是黎巴嫩的情報部為了取證捕捉蘇聯間諜,采取欲擒放縱的手法,使蘇聯的劫機計劃亮了相,最終一舉粉碎了這一劫奪海市蜃樓式飛機的計劃。
欲擒故縱之例說——凱爾一網打盡德間諜 弗農·凱爾擔任英國軍事情報第五處領導人的時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日益迫近之際。
當時英德矛盾非常尖銳。
為了在未來的戰争中能夠克敵制勝,德國派遣了大批間諜混入英國,收集軍事情報和從事間諜活動。
有一次,凱爾根據手下情報人員的報告,發現一家理發店原來是德國間諜的聯絡站,它與德國情報機構聯系密切。
凱爾派人截取和檢查了該理發店發往國外的信件,從中發現德國諜報網已經遍及整個英國,特别是海港城市。
這個驚人的發現令英國人慌張不已,不少人要求立即将已知的間諜捕獲,破壞德國人的間諜網。
但是,凱爾卻不同意這麼幹,他主張放長線,釣大魚,即給每個間諜立一份詳細的檔案,設法找到在英國境内所有的德國間諜。
他認為,如果立即抓人,隻會打草驚蛇,使其他間諜有可能逃脫或轉入地下。
凱爾的策略被采用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他不僅掌握了與此案有關的從國外來的信件,而且掌握了從英國發出的信件。
随後他便利用這些信件做手腳,給德國人輸送去許多假情報,而呆在英國的德國間諜作了英國人的義務假情報員還蒙在鼓裡。
比如,有個名叫卡爾·米勒的德國間諜,用隐顯墨水寫信傳遞情報,被凱爾截獲了,凱爾看完信後将之恢複原狀,仍寄往德國。
然後,将米勒秘密逮捕,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内,德國人仍然源源不斷地收到米勒寄來的情報信件,原來這是凱爾手下人精心僞造的,當然情報也都是不真實的。
由于采取了上述做法,英國人一直掌握着德國間諜網的狀況,使它們的活動牢牢地受到自己的監視。
直到1914年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的那一天,英國才一舉逮捕了包括上述理發店裡的師傅在内的21名德國間諜。
這次行動使德國人遭到沉重打擊,在将近一年的時間裡,德國人未能在英國開展任何有效的間諜活動,接着又花了差不多同樣長的時間,才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諜報網。
“欲擒故縱”在軍事上表現為:當敵人銳氣尚盛時,我故意避戰示弱,驕縱敵志,使其士氣懈怠,喪失警惕,而後乘機圖之。
在間諜戰中,這一謀略則表現為:對敵方間諜的活動嚴密監視,但不輕易打草驚蛇,而是放長線釣大魚,利用已被控制的線索順藤摸瓜,以發現更多和更重要的敵國間諜,或者利用這些間諜對敵國情報工作進行幹擾和欺騙。
欲擒故縱之例說——杜布切克被迫就範 1967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産黨内改革派領袖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書記。
他制定了改革行動綱領,力圖改變長期以來受蘇聯控制和蘇聯模式束縛的政治、經濟局面,建設一種有捷克斯洛伐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于是,捷克國内出現了被西方人稱為的“布拉格之春”。
蘇聯看到捷克斯洛伐克正在逐漸脫離自己的控制,十分焦慮。
蘇聯幾次派高級代表團去捷克,企圖說服捷共領導人改變,自己的路線,但遭到捷領導人拒絕。
于是蘇聯于1968年8月20日聯合波蘭、匈牙利、東德、保加利亞幾個國家,出動50萬大軍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将杜布切克等捷黨政領導人綁架,用飛機運到蘇聯。
蘇聯本想把這次事件導演成一場“革命”,具體辦法是在捷國内扶植一個親蘇傀儡政府,由這個政府設“革命法庭”判處杜布切克死刑。
但是,蘇聯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