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鼎劍候
關燈
小
中
大
我覺得生無可歡,不如就死。
反正人生一世、種種愛憎享樂我都算經曆過了。
&rdquo 鼎劍候呆住,看着外表依然年輕英俊、卻處處透出頹廢死氣的同伴。
那樣的頹廢和絕望讓黑衣的王侯震驚不已,十年來他一直在兵權和戰亂中斡旋、極力向前奔走,卻是第一次停下腳步、看到了同伴眼裡的死氣。
這個人啊&hellip&hellip自從十年前在昆侖絕頂上失去了沙曼華,内心便開始消沉了吧?而敦煌這個故鄉也沒有給他足夠的溫暖:父親、母親、弟弟&hellip&hellip生命中所有最重要的人都叛離他而去,隻遺下他一人在這樣窮奢極欲的銷金窟内、醉生夢死地靠着幻境來麻痹自己。
&mdash&mdash這些年來雖然坐擁敦煌、富可敵國,可舒夜的心、原來已經被侵蝕得那般厲害。
鼎劍候看着生死之交,忽地微微歎了口氣。
十年未見了&hellip&hellip經曆了那般被人當作棋子的噩夢,九死一生地返回敦煌後,兩個修羅場出身的少年最終決定成為主宰棋局的棋手。
他們訂立了攻守同盟,從此天各一方。
十年來,一個掌控着絲路咽喉,積累龐大的财力;而另一個則在中原亂世中擁兵而起,左右時局。
他們已然默契地合作了十年,漸漸将這個天下都收入彀中。
大胤經過内亂後,諸位藩王一起伏誅,然而王室元氣也由此大傷,地方割據漸起,多不聽帝都旨令。
他以平民之身而封候,更擁兵左右了時局。
景帝病入膏肓,懦弱無能,已經被他操縱于股掌之上,他之一言,幾已可以決定新王廢立。
這個天下,已經沒有什麼是他們要不到、作不到的。
然而,就在這個當兒上,舒夜說:他不幹了? 錦衣玉帶的鼎劍候頹然坐入椅上,定定看了敦煌城主半晌,忽地低聲:&ldquo老實跟你說,景帝那老頭活不過年底了,我在帝都選了一支衰微的宗室,準備擁為新君&mdash&mdash那孩子不過八歲,隻得一個姐姐,内無臂助外無強援,已認我為亞父&hellip&hellip待得攝政幾年,各方面再穩妥一些了,我們便可廢了大胤的稱号,取而代之。
若有不服,我借助武林力量在朝野一起發難、你在敦煌手握十萬大軍遙相呼應,到時候,天下還不是我們的?&rdquo 那樣大逆不道的謀反之語,在這個黑衣王侯嘴裡說來,卻如同平常寒暄。
公子舒夜眉頭挑了一下,淡然:&ldquo帝都的事,不必和我說,你自己拿主意就是&mdash&mdash你一向看得準、出手快、下手狠。
這局棋,你定然是能左右的。
&rdquo &ldquo這是我們一起下的棋!你忘了那時候我們在敦煌城下的盟約麼?&rdquo鼎劍候一拍扶手,憤然,&ldquo我們一起做皇帝!我做正皇帝,你做副皇帝&mdash&mdash或者倒過來也行!&rdquo 聽得那樣的話,公子舒夜隻是倦極的搖搖頭:&ldquo錯了。
我那時候和你定約,隻是希望能聯手做好兩件事:一、滅除明教;二、處置好連城。
第一件事,今年你已做到:帝都下令普天下滅除明教、隻怕得你之力最多。
第二件事&hellip&hellip&rdquo白衣公子忽地長長歎了口氣,苦笑:&ldquo連城如今二十一歲,已經是這樣的白癡了&hellip&hellip夫複何言。
你我之約,也已經到頭。
&rdquo 鼎劍候雙眉一軒,終于強自緩了口氣,先不正面回答,隻是道:&ldquo你以為帝都下令滅除明教,隻為我的個人恩怨?&mdash&mdash滅明教,隻為打擊回纥在中原的勢力。
最近幾年回纥國勢大盛,咄咄逼人。
而回纥商人與中原貿易頻繁、多借着當地的明教摩尼廟作為落腳行館,将大宗财物寄放在此間,年終便源源不斷送入回纥。
明教為回纥國教,傳入中原後教徒之多、已經超出朝廷所能容忍的程度&mdash&mdash所以帝都大亂平定後、便要借着滅除明教,把回纥勢力打壓下去!這是大勢所趨。
我不能造勢,隻能借力造局。
&rdquo 公子舒夜霍然回頭看着侃侃而談的同伴:那樣冷銳的眼角眉梢、隐約間有支配天地的魄力。
鼎劍候繼續道:&ldquo說實話,我并不恨明教,雖然修羅場裡那段日子的确生不如死。
可你不知道我去修羅場之前、在那些武林正派手裡受了多少比這更厲害的苦!而後來大胤朝廷上下、宮廷内外,比那更殘酷龌龊的事又少得了多少?&hellip&hellip你因失了沙曼華,才恨明教入骨&mdash&mdash其實你恨的應該是我。
&rdquo &ldquo你以為我不恨你麼?&rdquo公子舒夜冷睨了那人一眼,忽地低聲。
鼎劍候刹那間愣住,這樣冰冷的語氣仿佛一根釘子準确地從心髒裡穿過去、釘死了他。
&ldquo做了十五年的兄弟,我怎麼會不了解你?&rdquo公子舒夜低頭撫摩着白玉欄杆,淡然,&ldquo你真的會讓我做正皇帝?向來你都不甘于人下,非要自己
反正人生一世、種種愛憎享樂我都算經曆過了。
&rdquo 鼎劍候呆住,看着外表依然年輕英俊、卻處處透出頹廢死氣的同伴。
那樣的頹廢和絕望讓黑衣的王侯震驚不已,十年來他一直在兵權和戰亂中斡旋、極力向前奔走,卻是第一次停下腳步、看到了同伴眼裡的死氣。
這個人啊&hellip&hellip自從十年前在昆侖絕頂上失去了沙曼華,内心便開始消沉了吧?而敦煌這個故鄉也沒有給他足夠的溫暖:父親、母親、弟弟&hellip&hellip生命中所有最重要的人都叛離他而去,隻遺下他一人在這樣窮奢極欲的銷金窟内、醉生夢死地靠着幻境來麻痹自己。
&mdash&mdash這些年來雖然坐擁敦煌、富可敵國,可舒夜的心、原來已經被侵蝕得那般厲害。
鼎劍候看着生死之交,忽地微微歎了口氣。
十年未見了&hellip&hellip經曆了那般被人當作棋子的噩夢,九死一生地返回敦煌後,兩個修羅場出身的少年最終決定成為主宰棋局的棋手。
他們訂立了攻守同盟,從此天各一方。
十年來,一個掌控着絲路咽喉,積累龐大的财力;而另一個則在中原亂世中擁兵而起,左右時局。
他們已然默契地合作了十年,漸漸将這個天下都收入彀中。
大胤經過内亂後,諸位藩王一起伏誅,然而王室元氣也由此大傷,地方割據漸起,多不聽帝都旨令。
他以平民之身而封候,更擁兵左右了時局。
景帝病入膏肓,懦弱無能,已經被他操縱于股掌之上,他之一言,幾已可以決定新王廢立。
這個天下,已經沒有什麼是他們要不到、作不到的。
然而,就在這個當兒上,舒夜說:他不幹了? 錦衣玉帶的鼎劍候頹然坐入椅上,定定看了敦煌城主半晌,忽地低聲:&ldquo老實跟你說,景帝那老頭活不過年底了,我在帝都選了一支衰微的宗室,準備擁為新君&mdash&mdash那孩子不過八歲,隻得一個姐姐,内無臂助外無強援,已認我為亞父&hellip&hellip待得攝政幾年,各方面再穩妥一些了,我們便可廢了大胤的稱号,取而代之。
若有不服,我借助武林力量在朝野一起發難、你在敦煌手握十萬大軍遙相呼應,到時候,天下還不是我們的?&rdquo 那樣大逆不道的謀反之語,在這個黑衣王侯嘴裡說來,卻如同平常寒暄。
公子舒夜眉頭挑了一下,淡然:&ldquo帝都的事,不必和我說,你自己拿主意就是&mdash&mdash你一向看得準、出手快、下手狠。
這局棋,你定然是能左右的。
&rdquo &ldquo這是我們一起下的棋!你忘了那時候我們在敦煌城下的盟約麼?&rdquo鼎劍候一拍扶手,憤然,&ldquo我們一起做皇帝!我做正皇帝,你做副皇帝&mdash&mdash或者倒過來也行!&rdquo 聽得那樣的話,公子舒夜隻是倦極的搖搖頭:&ldquo錯了。
我那時候和你定約,隻是希望能聯手做好兩件事:一、滅除明教;二、處置好連城。
第一件事,今年你已做到:帝都下令普天下滅除明教、隻怕得你之力最多。
第二件事&hellip&hellip&rdquo白衣公子忽地長長歎了口氣,苦笑:&ldquo連城如今二十一歲,已經是這樣的白癡了&hellip&hellip夫複何言。
你我之約,也已經到頭。
&rdquo 鼎劍候雙眉一軒,終于強自緩了口氣,先不正面回答,隻是道:&ldquo你以為帝都下令滅除明教,隻為我的個人恩怨?&mdash&mdash滅明教,隻為打擊回纥在中原的勢力。
最近幾年回纥國勢大盛,咄咄逼人。
而回纥商人與中原貿易頻繁、多借着當地的明教摩尼廟作為落腳行館,将大宗财物寄放在此間,年終便源源不斷送入回纥。
明教為回纥國教,傳入中原後教徒之多、已經超出朝廷所能容忍的程度&mdash&mdash所以帝都大亂平定後、便要借着滅除明教,把回纥勢力打壓下去!這是大勢所趨。
我不能造勢,隻能借力造局。
&rdquo 公子舒夜霍然回頭看着侃侃而談的同伴:那樣冷銳的眼角眉梢、隐約間有支配天地的魄力。
鼎劍候繼續道:&ldquo說實話,我并不恨明教,雖然修羅場裡那段日子的确生不如死。
可你不知道我去修羅場之前、在那些武林正派手裡受了多少比這更厲害的苦!而後來大胤朝廷上下、宮廷内外,比那更殘酷龌龊的事又少得了多少?&hellip&hellip你因失了沙曼華,才恨明教入骨&mdash&mdash其實你恨的應該是我。
&rdquo &ldquo你以為我不恨你麼?&rdquo公子舒夜冷睨了那人一眼,忽地低聲。
鼎劍候刹那間愣住,這樣冰冷的語氣仿佛一根釘子準确地從心髒裡穿過去、釘死了他。
&ldquo做了十五年的兄弟,我怎麼會不了解你?&rdquo公子舒夜低頭撫摩着白玉欄杆,淡然,&ldquo你真的會讓我做正皇帝?向來你都不甘于人下,非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