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廿
關燈
小
中
大
泰 族
雨露所以濡生萬物瑤碧玉珠翡翠瑇瑁
「天地所包,陰陽所嘔,雨露所以濡生萬物,《道藏》本如是。
瑤碧玉珠,翡翠瑇瑁,「瑇」,各本作「玳」,俗字也。
今據《太平禦覽》引改。
依《漢書》當作「毒冒」。
文彩明朗,潤澤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
念孫案:「雨露所以濡生萬物」本作「雨露所濡以生萬殊」。
「瑤碧玉珠」本在「翡翠瑇瑁」之下。
《道藏》本「濡以」二字誤倒,「萬殊」誤作「萬物」,「翡翠瑇瑁」又誤在「瑤碧玉珠」之下。
案:「雨露所濡」爲句,「以生萬殊」爲句,如《藏》本,則失其句矣。
且此段以「嘔」、「濡」、「殊」、「珠」、「濡」、「渝」爲韻,如《藏》本,則失其韻矣。
劉本作「雨露所濡生萬物」,又脫去「以」字。
《漢魏叢書》本乃於「生萬物」上妄加「化」字,而莊本從之,斯爲謬矣。
《太平禦覽·工藝部九》引此正作「雨露所濡,以生萬殊,翡翠瑇瑁,瑤碧玉珠」。
日月合明鬼神合靈 「故大人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靈,與四時合信」。
念孫案:此用《乾·文言》語也。
「日月」、「鬼神」上竝脫「與」字。
《文子·精誠篇》正作「與日月合明,與鬼神合靈」。
衍四海 「故聖人懷天氣,抱天心,執中含和,不下廟堂而衍四海」。
念孫案:《文選·東都賦》注引此作「不下廟堂而行於四海」,於義爲長。
《文子·精誠篇》亦作「不下堂而行四海」。
陰陽化列星朗非有道而物自然 「天緻其高,地緻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晝,陰陽化,列星朗,非有道而物自然」。
念孫案:下三句本作「列星朗,陰陽化,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
自「天緻其高」至「列星朗」,是説天、地、日、月、星,而「陰陽化」一句則總承上文言之,今本「列星朗」句在後,則失其次矣。
且「厚」、「晝」爲韻,「化」、「焉」、「然」爲韻,「化」字古音在歌部,「焉」、「然」二字在元部,歌、元二部古或相通。
《陳風·東門之枌篇》以「差」、「原」、「麻」、「娑」爲韻。
《小雅·桑扈篇》以「翰」、「憲」、「難」、「那」爲韻。
《隰桑篇》以「阿」、「難」、「何」爲韻。
《逸周書·時訓篇》「鴠鳥猶鳴,國有訛言,虎不始交,將帥不和,荔挺不生,鄉士專權」,《莊子·天運篇》「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淮南·銓言篇》「爲善則觀,爲不善則議,觀則生責,議則生患」,《説林篇》「百梅足以爲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爲一人和」,《泰族篇》「其美在和,其失在權,水、火、金、木、土、穀,異物而皆任;規、矩、權、衡、準、繩,異形而皆施;丹、青、膠、漆,不同而皆用各有所適,物各有宜」,皆其證也。
「差」、「施」、「議」、「宜」四字,古在歌部,説見《唐韻正》。
若「列星朗」句在後,則失其韻矣。
「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者,然,成也。
《廣雅》:「然,成也。
」《大戴禮·武王踐阼篇》「毋曰胡殘,其禍將然」,謂其禍將成也。
《莊子·繕性篇》「莫之爲而常自然」,謂常自成也。
《楚辭·遠遊》「無滑而魂兮,彼將自然」,謂彼將自成也。
又見下。
言天地陰陽非有所爲,但正其道而萬物自成也。
《原道篇》雲「萬物固以自然,「以」與「己」同。
聖人又何事焉」,語意正與此同。
下文雲「故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養草木也;神明接,陰陽和,而萬物生矣」,即此所謂「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也。
《道藏》本「非有」下脫「爲焉正其」四字,則文不成義。
劉本作「正其道而物自然」,無「非有爲焉」四字,亦非。
若本無「非有爲焉」四字,則《藏》本不得有「非有」二字矣。
《主術篇》曰:「是故繩正於上,木直於下,非有事焉,所緣以脩者然也。
」語意正與此同。
莊本作「非其道而物自然」,則其謬益甚。
《文子·精誠篇》作「列星朗,陰陽和,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是其明證矣。
「和」字亦與「焉」、「然」爲韻。
流源 淵深 「流源千裡,淵深百仞,非爲蛟龍也」。
念孫案:《太平禦覽·鱗介部二》引此「流源」作「源流」,「淵深」作「深淵」,是也。
「源流」者,有源之流。
《原道篇》雲「源流泉浡,沖而徐盈」是也。
今作「流源」,則文不成義。
「深淵」與「源流」相對爲文,猶上文言「高山深林」、「大木茂枝」也。
今作「淵深」,則與上文不類矣。
滎水 「故丘阜不能生雲雨,滎水不能生魚鼈者,小也」。
念孫案:滎水,小水也。
《説文》:「滎,絶小水也。
」《韓詩外傳》曰:「滎澤之水,無吞舟之魚。
」《漢書·楊雄傳》「梁弱水之濎濙兮」,服虔曰:「昆侖之東有弱水,度之若濎濙耳。
」師古曰:「濎濙,小水之皃。
」「濙」與「滎」同。
《道藏》本、劉本皆作「滎」,《太平禦覽·鱗介部四》引此同。
朱本改「滎」爲「涔」,而莊本從之,斯爲謬矣。
朱不知滎爲小水,而誤以爲《禹貢》「熒波既豬」之「熒」,故妄改之。
卵割 「夫蛟龍伏寢於淵,而卵割於陵」。
念孫案:「割」當爲「剖」,字之誤也。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剖符世爵」,今本「剖」誤作「割」。
剖,謂破卵而出也。
《原道篇》「羽者嫗伏」,高注曰:「嫗伏,以氣剖卵也。
」《文選·海賦》「剖卵成禽」,李善曰:「剖猶破也。
」《初學記·鱗介部》《白帖》九十五、《太平禦覽·鱗介部二》引此竝作「卵剖」。
《開元占經·龍魚蟲蛇占》引作「卵孚」,又引許慎注曰:「孚,謂卵自孚也。
」「孚」、「剖」聲相近,故高注曰:「蛟龍乳於陵而伏於淵,其卵自孚也。
」今本「自孚」作「自孕」,此後人妄改之也。
《説文》:「孕,褢子也。
」「孚,卵孚也。
」其義迥殊。
《一切經音義》二引《通俗文》曰:「卵化曰孚。
」《淮南·人閒篇》曰:「夫鴻鵠之未孚於卵也,一指蔑之則靡而無形矣。
」 訟繆 「靜漠恬淡,訟繆胸中」。
「繆」與「穆」通。
顔師古注《漢書·東方朔傳》曰:「穆,靜思貌。
」故高注曰:「繆,靜也。
」各本「繆」作「謬」,左畔「言」字因上「訟」字而誤。
今改正。
高注曰:「訟,容也。
繆,靜也。
」引之曰:高所見本作「訟」,故訓爲「容」,「訟」、「容」古同聲也。
其實「訟」乃「説」字之誤。
「説」,古「悅」字。
「繆」與「穆」同。
穆,亦
瑤碧玉珠,翡翠瑇瑁,「瑇」,各本作「玳」,俗字也。
今據《太平禦覽》引改。
依《漢書》當作「毒冒」。
文彩明朗,潤澤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
念孫案:「雨露所以濡生萬物」本作「雨露所濡以生萬殊」。
「瑤碧玉珠」本在「翡翠瑇瑁」之下。
《道藏》本「濡以」二字誤倒,「萬殊」誤作「萬物」,「翡翠瑇瑁」又誤在「瑤碧玉珠」之下。
案:「雨露所濡」爲句,「以生萬殊」爲句,如《藏》本,則失其句矣。
且此段以「嘔」、「濡」、「殊」、「珠」、「濡」、「渝」爲韻,如《藏》本,則失其韻矣。
劉本作「雨露所濡生萬物」,又脫去「以」字。
《漢魏叢書》本乃於「生萬物」上妄加「化」字,而莊本從之,斯爲謬矣。
《太平禦覽·工藝部九》引此正作「雨露所濡,以生萬殊,翡翠瑇瑁,瑤碧玉珠」。
日月合明鬼神合靈 「故大人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靈,與四時合信」。
念孫案:此用《乾·文言》語也。
「日月」、「鬼神」上竝脫「與」字。
《文子·精誠篇》正作「與日月合明,與鬼神合靈」。
衍四海 「故聖人懷天氣,抱天心,執中含和,不下廟堂而衍四海」。
念孫案:《文選·東都賦》注引此作「不下廟堂而行於四海」,於義爲長。
《文子·精誠篇》亦作「不下堂而行四海」。
陰陽化列星朗非有道而物自然 「天緻其高,地緻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晝,陰陽化,列星朗,非有道而物自然」。
念孫案:下三句本作「列星朗,陰陽化,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
自「天緻其高」至「列星朗」,是説天、地、日、月、星,而「陰陽化」一句則總承上文言之,今本「列星朗」句在後,則失其次矣。
且「厚」、「晝」爲韻,「化」、「焉」、「然」爲韻,「化」字古音在歌部,「焉」、「然」二字在元部,歌、元二部古或相通。
《陳風·東門之枌篇》以「差」、「原」、「麻」、「娑」爲韻。
《小雅·桑扈篇》以「翰」、「憲」、「難」、「那」爲韻。
《隰桑篇》以「阿」、「難」、「何」爲韻。
《逸周書·時訓篇》「鴠鳥猶鳴,國有訛言,虎不始交,將帥不和,荔挺不生,鄉士專權」,《莊子·天運篇》「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淮南·銓言篇》「爲善則觀,爲不善則議,觀則生責,議則生患」,《説林篇》「百梅足以爲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爲一人和」,《泰族篇》「其美在和,其失在權,水、火、金、木、土、穀,異物而皆任;規、矩、權、衡、準、繩,異形而皆施;丹、青、膠、漆,不同而皆用各有所適,物各有宜」,皆其證也。
「差」、「施」、「議」、「宜」四字,古在歌部,説見《唐韻正》。
若「列星朗」句在後,則失其韻矣。
「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者,然,成也。
《廣雅》:「然,成也。
」《大戴禮·武王踐阼篇》「毋曰胡殘,其禍將然」,謂其禍將成也。
《莊子·繕性篇》「莫之爲而常自然」,謂常自成也。
《楚辭·遠遊》「無滑而魂兮,彼將自然」,謂彼將自成也。
又見下。
言天地陰陽非有所爲,但正其道而萬物自成也。
《原道篇》雲「萬物固以自然,「以」與「己」同。
聖人又何事焉」,語意正與此同。
下文雲「故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養草木也;神明接,陰陽和,而萬物生矣」,即此所謂「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也。
《道藏》本「非有」下脫「爲焉正其」四字,則文不成義。
劉本作「正其道而物自然」,無「非有爲焉」四字,亦非。
若本無「非有爲焉」四字,則《藏》本不得有「非有」二字矣。
《主術篇》曰:「是故繩正於上,木直於下,非有事焉,所緣以脩者然也。
」語意正與此同。
莊本作「非其道而物自然」,則其謬益甚。
《文子·精誠篇》作「列星朗,陰陽和,非有爲焉,正其道而物自然」,是其明證矣。
「和」字亦與「焉」、「然」爲韻。
流源 淵深 「流源千裡,淵深百仞,非爲蛟龍也」。
念孫案:《太平禦覽·鱗介部二》引此「流源」作「源流」,「淵深」作「深淵」,是也。
「源流」者,有源之流。
《原道篇》雲「源流泉浡,沖而徐盈」是也。
今作「流源」,則文不成義。
「深淵」與「源流」相對爲文,猶上文言「高山深林」、「大木茂枝」也。
今作「淵深」,則與上文不類矣。
滎水 「故丘阜不能生雲雨,滎水不能生魚鼈者,小也」。
念孫案:滎水,小水也。
《説文》:「滎,絶小水也。
」《韓詩外傳》曰:「滎澤之水,無吞舟之魚。
」《漢書·楊雄傳》「梁弱水之濎濙兮」,服虔曰:「昆侖之東有弱水,度之若濎濙耳。
」師古曰:「濎濙,小水之皃。
」「濙」與「滎」同。
《道藏》本、劉本皆作「滎」,《太平禦覽·鱗介部四》引此同。
朱本改「滎」爲「涔」,而莊本從之,斯爲謬矣。
朱不知滎爲小水,而誤以爲《禹貢》「熒波既豬」之「熒」,故妄改之。
卵割 「夫蛟龍伏寢於淵,而卵割於陵」。
念孫案:「割」當爲「剖」,字之誤也。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剖符世爵」,今本「剖」誤作「割」。
剖,謂破卵而出也。
《原道篇》「羽者嫗伏」,高注曰:「嫗伏,以氣剖卵也。
」《文選·海賦》「剖卵成禽」,李善曰:「剖猶破也。
」《初學記·鱗介部》《白帖》九十五、《太平禦覽·鱗介部二》引此竝作「卵剖」。
《開元占經·龍魚蟲蛇占》引作「卵孚」,又引許慎注曰:「孚,謂卵自孚也。
」「孚」、「剖」聲相近,故高注曰:「蛟龍乳於陵而伏於淵,其卵自孚也。
」今本「自孚」作「自孕」,此後人妄改之也。
《説文》:「孕,褢子也。
」「孚,卵孚也。
」其義迥殊。
《一切經音義》二引《通俗文》曰:「卵化曰孚。
」《淮南·人閒篇》曰:「夫鴻鵠之未孚於卵也,一指蔑之則靡而無形矣。
」 訟繆 「靜漠恬淡,訟繆胸中」。
「繆」與「穆」通。
顔師古注《漢書·東方朔傳》曰:「穆,靜思貌。
」故高注曰:「繆,靜也。
」各本「繆」作「謬」,左畔「言」字因上「訟」字而誤。
今改正。
高注曰:「訟,容也。
繆,靜也。
」引之曰:高所見本作「訟」,故訓爲「容」,「訟」、「容」古同聲也。
其實「訟」乃「説」字之誤。
「説」,古「悅」字。
「繆」與「穆」同。
穆,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