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
關燈
小
中
大
裡看書,夕陽照在那紅磚和紅瓦上,在那樓房的屋脊背後便是滿天的紅霞,小艾遠遠地望過去,不由得有些神往,對于那個人也就生出種種幻想。
對門那屋頂上搭着個鉛皮頂的小棚屋,這人大概就住在那裡,那裡面自然光線很壞,所以他總坐到外面來看書。
看他穿着一身短打,也不像一個學生,怎麼倒這樣用功呢? 夏天天黑得晚,有一天晚飯後,天色還很明亮,小艾在窗口向對過望去,那人已經不在那裡了,屋頂上斜架着一根竹竿,晾着一件藍布褂子,在那暮色蒼茫中,倒像是一個人張開兩臂欹斜地站在那裡。
她正向那邊看着,忽然聽見底下弄堂裡鬧哄哄的一陣騷動,向下面一看,來了兩部汽車;就在他們門口停下了,下來好幾個穿制服帶槍的人,小艾倒怔住了,正要去告訴五太太,那些法警已經蜂擁上樓,原來是因為景藩在外頭借的債積欠不還,被人家告了,所以來查封他們的财産,把家裡的箱籠櫥櫃全都貼上了封條,一方面出了拘票來捉人。
其實景藩這時候已經遠走高飛,避到北邊去了,起初五太太這邊還不知道。
五太太出去替他奔走設法,到處求人幫忙,但是親戚間當然誰也不肯拿出錢來,都說:&ldquo他們這是個無底洞。
&rdquo寅少爺雖然也着急,卻很不願意他後母參預這些事情,因為她急得見人就磕頭,徒然丢臉,一點用處也沒有。
五太太自從受過這番打擊,性格上似乎有了很顯著的變化,不那麼嘻嘻哈哈的了,面色總是十分陰沉,在應酬場中便也不像從前那樣受歡迎了。
有時候人家拉她打牌,說替她解悶,她的牌品本來很好的,現在也變壞了,一上來就怕輸,一輸就着急,一急起來便将身體左右搖擺着,搖擺個不停。
和她同桌打牌的人都說:&ldquo我隻要一看見她搖起來我就心裡發煩。
&rdquo因此人家都怕跟她打,她常常去算命,可是又害怕,怕他算出什麼兇險的事來,因此總叫他什麼都不要說,&ldquo隻問問财氣。
&rdquo 五太太不久就得了病。
有一次她那心髒病發得很厲害,家裡把她娘家的兄嫂也請了來,他們給請了個醫生,大家忙亂了一晚上,家裡的一隻貓出去了一夜也沒回來,大家也沒有注意。
五太太這一向因為節省開支,把所有的貓都送掉了,隻剩下這一隻黑尾巴的&ldquo雪裡拖槍&rdquo,是她最心愛的。
第二天五太太病勢緩和了些,便問起那隻貓,陶媽樓上找到樓下,也沒找到,隻得騙她說:&ldquo剛才還在這兒呢,一會兒倒又跑出去了。
&rdquo一面就趕緊叫小艾出去找去。
小艾走到弄堂裡,拿着個拌貓飯的洋瓷盤子镗镗敲着,&ldquo咪咪!咪咪!&rdquo的高叫着,同時嘴裡啧啧有聲,她是常常這樣做的,但是今天不知怎麼,總覺得這種行為實在太可笑了,自己覺得非常不自然,仿佛怕給什麼人聽見了。
在弄堂裡前前後後都走遍了,也沒有那貓的影子。
回到家裡來,才掩上後門,忽然有人揿鈴,一開門,卻吃了一驚,原來就是對過屋頂上常常看見的那俊秀的青年,他抱着個貓問道:&ldquo這貓是不是你們的?&rdquo越是怕他聽見,倒剛巧給他聽見了。
小艾紅着臉接過貓來,覺得應當道一聲謝,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那青年便又解釋道:&ldquo給他們捉住關起來了&mdash&mdash我們家裡老鼠太多,他們也真是,也不管是誰家的,說是要把這貓借來幾天讓它捉捉老鼠。
&rdquo 小艾便笑道:&ldquo哦,你們家老鼠多?過天我們有了小貓,送你們一個好吧?&rdquo那青年先笑着說&ldquo好&rdquo,略頓了一頓,又說了聲:&ldquo我就住在八号裡。
我叫馮金槐。
&rdquo說着,又向她點了個頭,便匆匆的走開了。
小艾抱着貓關上了門,便倚在門上,低下頭來把臉偎在那貓身上一陣子揉擦,忽然覺得它非常可愛。
她上樓去把貓送到五太太房裡。
五太太房裡有一個日曆,今天這一張是紅字,原來是星期日,他今天大概是放假吧,要不然這時候怎麼會在家裡。
那天天氣非常好,小艾便一直有點心神不定,老是往對過屋頂上看着,那馮金槐卻一直沒有出來。
也許出去了,難得放一天假,還不出去走走。
陶媽做菜的時候發現醬油快完了,那天午飯後便叫小艾雲打醬油,生油也要買了。
小艾先把藍布圍裙解了下來,方才拿了油瓶走出去。
他們隔壁有一家鞋店,遇到這天氣好的時候,便把兩張作台搬到後門外面來擺着,幾個店員圍着桌子坐着,在那裡粘貼繡花鞋面,就在那藍天和白雲底下,空氣又好,光線又好,桌上攤滿了各色鞋面,玫瑰紫的,墨綠的,玄色、藍色的,平金繡花,十分鮮豔。
小艾每次走過的時候總要多看兩眼,今天卻沒有怎樣注意,心裡總覺得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為什麼很怕碰見那馮金槐。
從弄堂裡走出去,一路上也沒有碰見什麼人。
回來的時候,卻老遠的就看見那馮金槐穿着一件破舊的短袖汗衫,拿着個洋瓷盆在自來水龍頭那裡洗衣裳。
他一定也覺得他這是&ldquo男做女工&rdquo,有點難為情似的,微笑着向她點了點頭,小艾也點點頭笑了笑,偏趕着這時候,她的頭發給風吹的,有一绺子直披到臉上來,她兩隻手又都占着,拿着一瓶油,一瓶醬油,隻得低下頭來,偏着臉一直湊上去,把頭發扶到耳後去。
同時自己就又覺得,這一個動作似乎近于一種羞答答的樣子,見了人總是這樣不大方,因此便又紅着臉笑道:&ldquo今天放假呀?&rdquo然而也就說了這麼一句,因為看見鞋店裡那些夥計坐在那邊貼鞋面,有兩個人向他們這邊望過來,仿佛對他們很注意似的。
她也沒有等他回答,便在他身邊走了過去,走回家去了。
以後她注意到,每星期日他總拿着一卷衣服,到那公用的自來水龍頭那裡去洗衣裳。
想必他家裡總是沒有什麼人,所以東西全得自己洗。
平常在弄堂裡有時候也碰見,不過星期日這一天是大概一定可以碰見一次的。
見面的次數多了偶爾也說說話。
他說他是在一個印刷所裡做排字工作的,他是一個人在上海。
五太太房裡的日曆一向是歸小艾撕的,從此以後,這日曆就有點靠不住起來,往往一到了星期六,日曆上已經赫然是星期日了,而到了星期一,也仍舊是一張紅字的星期日,星期二也仍舊是星期日,或許是因為過了這一天之後,在潛意識裡仿佛有點懶得去撕它,所以很容易忘記做這樁事情。
五太太是反正在生病,病中光陰,本來就過得糊裡糊塗的,所以也不會注意到這些。
五太太那隻貓懷着小貓,後來沒有多少時候就養下來了,一窠有五隻,五太太一隻也不預備留着,打算誰要就給誰。
小艾便想着,等看見金槐的時候要告訴他一聲,但是這一向倒剛巧沒有機會見到他。
已經有好兩個星期沒有看見他出來洗衣服了。
近來天氣漸漸冷了,大約因為這緣故,一直也沒看見他在屋頂上看書。
有一天她又朝那邊望着,心裡想不會是病了吧。
那屋頂上斜搭着一根竹竿,晾着幾件衫褲,裡面卻有一件女人的衣服,一件紫紅色魚鱗花紋的布旗袍。
她忽然想起來,前些時有一次看見兩輛黃包車拉到八号門口,黃包車上堆着紅紅綠綠的棉被和衣服,是人家辦喜事&ldquo鋪嫁妝&rdquo,八号那一座房子裡面住了那麼許多人家,也不知道是哪一家娶新娘子。
當時也沒有注意,後來新娘子是什麼時候進門的,也沒有看見。
其實也很可能就是金槐結婚。
除非他已經有了女人了,在鄉下沒有出來。
兩樣都是可能的。
她這時候想着,倒越想越像&mdash&mdash也說不定就是他結婚。
怪不得他這一向老沒出來洗衣裳,一定是有人替他洗了。
小艾自己想想,她實在是沒有理由這樣難過,也沒有這權利,但是越是這樣,心裡倒越是覺得難過。
小貓生下來已經有一個多月,要送掉也可以送了。
小艾便想着,借着這機會倒可以到金槐那裡去一趟,把這貓給他們送去,順便看看他家裡到底是個什麼情形。
她趁着有一天,是一個陰曆的初一,陶媽劉媽都到廟裡燒香去了,五太太在床上也睡着了,她便去換上一件幹淨的月白竹布旗袍,拿一條冷毛巾匆匆地擦了把臉,把牙粉倒了些在手心裡,往臉上一抹,把一張臉抹得雪白的,越發襯托出她那漆黑的眼珠子,黑油油的齊肩的長發。
她悄悄的把貓抱着,下樓開了後門溜了出去,便走到對過那座老房子裡,走上台階,那裡面卻是一進門就是黑洞洞的,有點千門萬戶的模樣。
她略微躊躇了一下,便徑自走上樓梯。
樓梯口有一個女人抱着孩子嗚嗚做聲的哄着拍着,在那裡踱來踱去,看見了小艾,便隻管拿眼睛打量着她。
小艾便笑道:&ldquo對不起,有個馮金槐是不是住在這裡?&rdquo那女人想了一想道:&ldquo馮金槐&mdash&mdash是呀,他本來住在上頭的,現在搬走了呀。
&rdquo小艾不覺怔了怔,道:&ldquo哦,搬走啦?&rdquo那女人見她還站在那裡,仿佛在那裡發呆,便問道: 澳憧墒撬的親戚?&rdquo小艾忙笑道:&ldquo不是,我是對過的,因為上回聽見他說他們這兒老鼠多,想要一隻貓,我答應他我們那兒有小貓送他一隻的。
&rdquo說着,便把那小貓舉了一舉給她看看。
那女人說道:&ldquo他搬了已經一個多月了,本來他跟他表弟住在一間房裡的,現在他表弟讨了娘子了,所以他搬走了。
&rdquo 小艾哦了一聲,又向她點了個頭,便轉身下樓,手裡抱着那隻小貓,另一隻手握着它兩隻前爪,免得它抓人,便這樣一直走出去,下了台階。
太陽曬在身上很暖和,心裡也非常松快,但同時又覺得惘然。
雖然并不是他結婚,但是他已經搬走了。
她又好像得到了一點什麼,又好像失去了什麼,心裡隻是說不出來的怅惘。
又過了些日子。
有一天黃昏的時候,小艾在後門外面生煤球爐子,彎着腰拿着把扇子極力地肩着,在那寒冷的空氣裡,那白煙滾滾的住橫裡直飄過去。
她隻管彎着腰扇爐子,忽然聽見有人給煙嗆的咳嗽,無意之中擡起頭來看了看,卻是金槐。
他已經繞到上風去站着了。
他覺得他剛才倒好像是有心咳那麼一聲嗽來引起她的注意,未免有點可笑,因此倒又有點窘,雖然向她點頭微笑道,那笑容卻不大自然。
小艾卻是由衷地笑了起來,道:&ldquo咦?&hellip&hellip 我後來給你送小貓去的,說你搬走了。
&ldquo金槐喲了一聲,仿佛很抱歉似的,隻是笑着,隔了一會方道:&rdquo叫你白跑一趟。
我搬走已經好幾個月了。
我本來住在這兒是住在親戚家裡。
&ldquo 小艾便道:&ldquo你今天來看他們啦?&rdquo金槐道:&ldquo嗳。
今天剛巧走過。
&rdquo說到這裡,他也想不出還有什麼話可說,因此兩人都默然起來,小艾低着頭隻管扳弄着那把扇爐子的破蒲扇。
半晌,她覺得像這樣面對面地站在後門口,又一句話也不說,實在不大妥當,不要給人看見了。
因見那煤球爐子已經生好了,便俯身端起來,向金槐笑了笑,自把爐子送了進去。
她在爐子上擱上一壺水,忍不住又走到後門口去看看,心裡想他一定已經到他親戚家裡去了。
但是他并沒有進去,依舊站在對過的牆根下,點起一支香煙在那裡吸着。
小艾把兩手抄在圍裙底下,便也慢慢的向那邊走了過去。
她并沒有發問,他倒先迎上來帶笑解釋着,道:&ldquo我想想天太晚了,不上他們那兒去了。
&rdquo他頓了頓,又道:&ldquo因為正是吃晚飯的時候,回頭他們又要留我吃晚飯,倒害人家費事。
&rdquo小艾也微笑着點了點頭,應了一聲,随即問道:&ldquo你是不是從印刷所來?你們幾點鐘下工?&rdquo金槐說他們六點鐘下工,又告訴她印刷所的地址,說他現在搬的地方倒是離那兒比較近,來回方便得多。
兩人一面閑談着,在不知不覺間便向弄口走去。
也可以說是并排走着,中間卻隔得相當遠。
小艾把手别到背後去把圍裙的帶子解開了,仿佛要把圍裙解下來,然而帶子解開來又系上了,隻是把它束一束緊。
走出弄口,便站在街沿上。
金槐默然了一會,忽然說道: 拔依垂好幾次了,都沒有看見你。
&rdquo小艾聽他這樣說,仿佛他搬走以後,曾經屢次的回到這裡來,都是為了她,因為希望能夠再碰見她,可見他也是一直惦記着她的。
她這樣想着,心裡這一份愉快簡直不能用言語形容,再也抑制不住那臉上一層層泛起的笑意,隻得偏過頭去望着那邊。
金槐又道:&ldquo你大概不大出來吧?夏天那時候倒常常碰見你。
&rdquo小艾卻不便告訴他,那時候是因為她一看見他出來了,就想法子借個緣故也跑出來,自然是常常碰見了,她再也忍不住,不由得噗嗤一笑。
金槐想問她為什麼笑。
也沒好問,也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話,隻管紅着臉向她望着,小艾也有點不好意思起來,便扭身靠在一隻郵筒上,望着那街燈下幢幢往來的車輛。
金槐站在她身後,也向馬路上望着。
小艾回過頭來向他笑道:&ldquo你真用功,我常常看見你在那兒看書。
&rdquo金槐笑道:&ldquo你在哪兒看見我,我怎麼沒看見你?&rdquo小艾道:&ldquo你不是常常坐在那房頂上的嗎?&rdquo金槐笑道:&ldquo我因為程度實在太差,所以隻好自己看看書補習補習。
别的排字工人差不多都中學程度,隻有我隻在鄉下念過兩年私塾。
&rdquo她問他是哪裡人,幾時到上海來的。
他說他十四歲的時候到上海來學生意,家裡還有母親和哥哥在鄉下種田。
他問她姓什麼,她倒頓住了,她很不願意剛認識就跟人家說那些話,把自己說得那樣可憐,連姓什麼都不知道;因此猶豫了一會,隻得随口說了聲&ldquo姓王&rdquo。
她估計着她已經出來了不少時候,便道:&ldquo我得要進去了,恐怕他們要找我了。
&rdquo金槐也知道她是那家人家的婢女,行動很不自由的,不要害她挨罵,便也說道:&ldquo我也要回去了。
&rdquo這樣說了以後,兩人依舊默默相向,過了一會,小艾又說了聲:&ldquo我進去了。
&rdquo便轉身走進弄堂。
雖然并沒有約着幾時再見面,第二天一到了那時候,小艾就想着他今天下了班不知會不會再來,因此就揀了這時候到廚房裡去劈柴,把後門開着,不時的向外面看看,果然看見他來了。
陶媽剛巧也在廚房裡,小艾就沒有和他說話,金槐也就走開了。
小艾等劈好了柴,便造了個謊說頭發上插的一把梳子丢了,恐怕在弄堂裡了,便跑出去找。
走到弄堂口,金槐還在昨天那地方等着她,便又站在那兒說起話來。
以後他們常常這樣,隔兩天總要見一次面。
後來大家熟了,小艾有一天便笑着說:&ldquo你這人真可笑,從前那時候住在一個弄堂裡,倒不大說話,現在住得這樣遠,倒天天跑了來。
&rdquo 金槐笑道:&ldquo那時候倒想跟你說話,看你那樣子,也不知道你願意理我不願意理我。
&rdquo 小艾不由得笑了,心裡想他也跟她是一樣的心理,她也不知道他喜歡她。
怎麼都是這樣傻。
金槐又說:&ldquo我早就知道你叫小艾了。
&rdquo小艾卻說她最恨這名字,因為人家叫起這名字來永遠是惡狠狠的沒好氣似的。
後來有一次他來,便說:&ldquo我另外給你想了個名字,你說能用不能用。
&rdquo說着,便從口袋裡掏出一支鉛筆頭和一張小紙片,寫了&ldquo王玉珍&rdquo三個字,指點着道:&ldquo王字你會寫的,玉字不過是王字加一點,珍字這半邊也是個王字,也很容易寫。
&rdquo小艾拿着那張紙看了半晌,拿在手裡一折兩,又一折四,忽然擡起頭來微笑道:&ldquo我那天随口說了聲姓王,其實我姓什麼自己也不知道。
&rdquo她對于這樁事情總覺得很可恥,所以到這時候才告訴他,她從小就賣到席家,家裡的事情一點也記不起了,隻曉得她父母也是種田的。
她真怨她的父母,無論窮到什麼田地,也不該賣了她。
六七歲的孩子,就給她生活在一個敵意的環境裡,人人都把她當作一種低級動物看待,無論誰生起氣來,總是拿她當一個出氣筒、受氣包。
這種痛苦她一時也說不清,她隻是說:&ldquo我常常想着,隻要能夠像别人一樣,也有個父親有個母親,有一個家,有親戚朋友,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人,那就無論怎樣吃苦挨餓,窮死了也是甘心的。
&rdquo 說着,不由得眼圈一紅。
金槐聽着,也沉默了一會,因道:&ldquo其實我想也不能怪你的父母,他們一定也是給逼迫得實在沒有辦法,也難怪你,你在他們這種人家長大的,鄉下那種情形你當然是不知道。
&rdquo 他就講給她聽種田的人怎樣被剝削,就連收成好的時候自己都吃不飽,遇到年成不好的時候,交不出租子,拖欠下來,就被人家重利盤剝,逼得無路可走,隻好賣兒賣女來抵償。
譬如他自己家裡,還算是好的,種的是自己的田,本來有十一畝,也是因為捐稅太重,負擔不起,後來連典帶賣的,隻剩下二畝地,現在他母親他哥嫂還有兩個弟弟在鄉下,一年忙到頭,也還不夠吃的,還要靠他這裡每月寄錢回去。
小艾很喜歡聽他說鄉間的事,因為從這上面她可以想象到她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
此外他又說起去年&ldquo八一三&rdquo那時候,上海打仗,他們那印刷所的地區雖然不在火線内,那一帶的情形很混亂,所以有一個時期是停工的。
他就去擔任替各種愛國團體送慰勞品到前線去,一天步行幾十裡路。
那是很危險的工作,他這時候說起來也還是很興奮,也很得意,說到後來上海失守,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又十分憤慨。
小艾不大喜歡他講國家大事,因為他一說起來就要生氣。
但是聽他說說,到底也長了不少見識。
小艾這一向常常溜出來這麼一會,倒也沒有人發覺,因為現在家裡人少,五太太為了節省開支,已經把劉媽辭歇了,剩下一個陶媽,五太太病在床上,又是時刻都離不開她的。
除了有時候晚飯後,有根來了,陶媽一定要下樓去,到廚房裡去陪他坐着,不讓他有機會和小艾說話。
陶媽本來想着,隻要給他娶個媳婦,他也就好了,所以她一直想回鄉下去一趟。
憑自己的眼力替他好好地揀一個,但是因為五太太病得這樣,一直也走不開。
托人寫信回家去,叫他們的親戚給做媒,人家提的幾個姑娘,有根又都十分反對。
陶媽轉念一想,他到上海來了這些時候,鄉下的姑娘恐怕也是看不上眼了,便又想在上海托人做媒,又去找上次把有根薦到那南貨店裡去的那個表親。
那人和那南貨店老闆是親戚,沒事常到他們店裡去坐坐。
他背地裡告訴陶媽,聽見說有根剛來的時候倒還老實,近來常常和同事一塊兒出去玩,整夜的不回來。
陶媽聽了非常着急,要想給他娶親的心更切了。
有根雖然學壞了,看見小艾卻仍舊是讷讷的。
他也并不覺得她是躲着他,他以為全是他母親在那裡作梗,急起來也曾經和他母親大鬧過兩回,說他一定要小艾,不然甯可一輩子不娶老婆。
陶媽都氣破了肚子。
她因為恨自己的兒子不争氣,這些話也不願意告訴人,一直也沒跟五太太說,所以鬧得這樣厲害,五太太在樓上一點也不知道。
景藩這時候已經回到上海來了,一直深居簡出的,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但是漸漸的就有一種傳說,說他在北邊的時候跟日本人非常接近,也說不定他這次回來竟是負着一種使命。
外面說得沸沸揚揚的,都說席老五要做漢奸了。
五太太從她娘家的親戚那裡也聽到這話。
她問寅少爺,寅少爺說: 按蟾挪患得有這個事吧。
&rdquo五太太也知道,他即使有點曉得,也不會告訴她的。
這時候孤島上的人心很激昂,像五太太雖然國家觀念比較薄弱,究竟也覺得這是一樁不名譽的事情,因此更添上一層憂悶。
景藩回上海以後,一直很少出去,隻有一個地方他是常常去的,他有一個朋友家裡設着一個乩壇,他現在很相信扶乩。
那地方離他家裡也不遠,他常常戴着一副黑眼鏡,扶着手杖,曬着太陽,悠然的緩步前往。
這一天,那乩仙照例降壇,跟他們唱和了幾道詩,對于時局也發表了一些議論。
但是它雖然有問必答,似乎對于要緊些的事情卻抱定了天機不可洩漏的宗旨,一點消息也不肯透露。
因為那天景藩從那裡回去,一出大門沒走幾步路,就有兩個人向他開槍,他那朋友家裡忽然聽見砰砰的幾聲槍響,從陽台上望下去,隻看見景藩倒卧在血泊裡,兇手已經跑了。
這裡急忙打電話叫救護車,又通知他家裡。
他姨太太秋老四趕到他朋友家裡,卻已經送到醫院去了。
又趕到醫院裡。
已經傷重身亡。
秋老四隻是掩面痛哭,對于辦理身後的事情卻不肯怎樣拿主意,因為這是花錢的事情。
她叫傭人打了個電話給寅少爺,等寅少爺來了,一應事情都叫他做主,寅少爺跟她要錢,她便哭着說他還不知道他父親背了這許多債,哪兒還有錢。
寅少爺隻得另外去想法子,這一天大家忙亂了一天,送到殡儀館裡去殡殄。
寅少爺一直忙到很晚,方才回到家裡來。
那寅少爺也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他心裡想五太太這病是受不了刺激的,這消息要是給她知道了,萬一因此有個三長兩短,她娘家的人一定要怪到他身上,還是等明天問過她的兄嫂,假使他們主張告訴她,也就與他無幹了。
當晚他就把陶媽和小艾都叫了來,說道:&ldquo老爺不在了。
太太現在病着,你們暫時先不要告訴她。
明天的報不要給她看,要是問起來就說沒有送來。
&rdquo此外他也分頭知照了幾家近親,告訴他們這樁事情是瞞着五太太的,免得他們洩露了消息。
但是次日也仍舊有些親戚到他們這裡來緻慰問之意,一半也是出于一種好奇心,見了五太太,當然也不說什麼,隻說是來看看她。
陶媽背着五太太便向他們打聽,從這些人的口中方才得知事實的真相,寅少爺昨天并沒有告訴她們,原來景藩是被暗殺的。
小艾聽見了覺得非常激動。
一方面覺得快意,同時又有些惘惘的,需要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那個人已經死了。
世界上少了他這一個人,仿佛天地間忽然空闊了許多。
這一天她見到金槐的時候,就把她從前那樁事情講給他聽。
她一直也沒有告訴他,一來也是因為他們總是那樣匆匆一面,這些話又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清楚的。
同時她又對自己說,既然金槐也還沒有向她提起婚姻的事,她過去的事情似乎也不是非告訴他不可。
倘若他要是提起來,她是一定要告訴他的。
至于他一直沒有提起婚事的原因,大概總是因為經濟的關系,據她所知。
他拿到的一點工資總得分一大半寄回家去,自己過得非常刻苦,當然一時也談不到成家的話。
在小艾的心裡,也仿佛是甯願這樣延宕下去,因為這樣她就可以用不着告訴他那些話。
因為她實在是不想說。
然而今天她是不顧一切地說了出來。
她好像是自己家裡有這樣一個哥哥,找到這裡來了,她要把她過去受苦的情形全都告訴給他聽。
她又仿佛是告訴整個的世界,因為金槐也就是她整個的世界。
他說的話很少,他太憤怒了,态度顯得非常僵硬。
席景藩要是還活着,他真能夠殺了他。
但是既然已經死了,這種話說了也顯得不真實,所以他也沒有說。
他們站在馬路邊上,因為小艾怕給熟人認出來,總是站在一個黑暗的地方,在兩家店鋪中間,卸下來的排門好幾扇疊在一起倚在牆上,小艾便挨着那旁邊站着。
兩邊的店家都在那昏黃的燈光下吃晚飯。
小艾突然說道:&ldquo我進去了。
&rdquo便轉過身來向弄堂口走去。
金槐先怔了一怔,想叫她再等一會再進去,然而他趕上去想阻止她,她卻奔跑起來,很快地跑了進去。
金槐站在那裡倒呆住了,他這時候才覺得他剛才對她的态度不大好,她把這樣的話告訴他,他應當怎樣的安慰她才對,怎麼一句話也不說,倒好像冷冷的,她當然要誤會了。
她回去一定覺得非常難過。
他這一天回到家裡,心裡老這樣想着,也覺得非常難過。
第二天他來得特别早些。
她到了時候也出來了,但是看見了他卻仿佛稍微有點意外似的,臉色還是很凄惶。
金槐老遠的就含笑迎了上去,道:&ldquo你昨天是不是生氣了?&rdquo小艾笑了笑,道:&ldquo沒生氣。
&rdquo金槐頓了頓,方笑道:&ldquo我帶了一樣東西給你。
&rdquo小艾笑道:&ldquo什麼東西?&rdquo 金槐拿出一個小紙包來,走到弄口的窗燈光下,很小心地打開來,小艾遠遠地看着,仿佛裡面包着幾粒丸藥,走到跟前接過來一看,卻是金屬品鑄的灰黑色的小方塊,尖端刻着字像個圖章似的。
金槐笑道:&ldquo這就是印書印報的鉛字,這是有一點毛病的,不要了。
&rdquo小艾笑道:&ldquo怎麼這樣小,倒好玩!&rdquo金槐道:&ldquo這是六号字。
&rdquo他把那三隻鉛字比在一起成為一行,笑道:&ldquo這兩個字你認識吧?&rdquo小艾念出一個&ldquo玉&rdquo字一個&ldquo珍&rdquo字,自己咦了一聲,不由得笑了起來。
再看上面的一個字筆劃比較複雜,便道:&ldquo這是個什麼字?&rdquo金槐道: 澳模這是你的名字,這是姓。
&rdquo小艾道:&ldquo不是告訴你我沒有姓嗎?&rdquo金槐笑道:&ldquo一個人怎麼能沒有姓呢?&rdquo小艾本來早就有點疑惑,看他這神氣,更加相信這一定是個&ldquo馮&rdquo字,便将那張紙攥成一團,把那鉛字團在裡面,笑着向他手裡亂塞。
金槐笑道:&ldquo你不要?&rdquo小艾的原意,或者是想向他手裡一塞就跑了,但是這鉛字這樣小,萬一掉到地下去,滾到水門汀的隙縫裡,這又是個晚上,簡直就找不到了,那倒又覺得十分舍不得,因此她也不敢輕易撒手,他又不肯好好地接着,鬧了半天。
他們平常總是站在黑影裡,今天也是因為要辨認那細小的鉛字,所以走到最亮的一盞燈底下,把兩人的面目照得異常清楚,剛巧被有根看見了。
不然有根這時候也不會來的,是他們店裡派他去進貨,他觑空就彎到這裡來一趟,卻沒有想到小艾就站在馬路上和一個青年在一起,有根在她身邊走過,她都沒有看見。
有根走進去,來到席家,他母親照例陪着他在廚房裡坐着,便把前天老爺被刺的事情詳細地說給他聽。
有根一語不發地坐在那裡,把頭低着,俯着身子把兩肘擱在膝蓋上。
過了一會,小艾進來了,他一看也不看她,反而把頭低得更低了一點。
小艾因為心裡高興,所以一點也沒有注意到有根今天看見她一理也不理,有一點特别。
她很快地走了過去,自上樓去了。
有根突然向他母親說道:&ldquo怎麼,小艾在外頭軋朋友啊?&rdquo 陶媽一時摸不着頭腦,道:&ldquo什麼?&rdquo有根哼了一聲道:&ldquo一天到晚在一塊兒,你都不知道。
&rdquo陶媽便追問道:&ldquo你怎麼知道的,你看見的呀?&rdquo有根氣憤憤的沒有回答,隔了一會,方才把他在弄口看見的那一幕叙述了一遍。
陶媽微笑道:&ldquo要你管她那些閑事做什麼。
&rdquo沉吟了一會,又道:&ldquo你看見那個人是個什麼樣子?&rdquo有根恨道:&ldquo你管他是什麼樣子呢!&mdash&mdash還叫我不要多管閑事!&rdquo 他走了以後,陶媽心裡忖度着,想着這倒也是一個機會,讓她嫁了也好,不然有根再也不會死心的。
她乘着做飯的時候便盤問小艾,說道:&ldquo小艾,你也有這麼大歲數了,你自己也要打打主意了。
那個人可對你說過什麼沒有,可說要娶你呀?&rdquo小艾呆了一呆,方道:&ldquo什麼人?&rdquo陶媽笑道:&ldquo你還當我不知道呢,不是有個男人常常跟你在外頭說話嗎?&rdquo小艾微笑道:&ldquo哦,那是從前住在對過的,看見了随便說兩句話,那有什麼。
&rdquo陶媽便做出十分關切的神氣,道:&ldquo外頭壞人多,你可是得當心點。
你可知道這人的底細?&rdquo小艾便道:&ldquo這人倒不壞,他在印刷所裡做事的。
&rdquo陶媽眉花眼笑地說:&ldquo那不是很好嗎?你要是不好意思跟太太說,我就替你說去。
這也是正經的事情。
&rdquo小艾微笑着沒有做聲。
她和金槐本來已經商量好了,金槐要她自己去對五太太說,現在陶媽忽然這樣熱心起來,她總有點疑心她是不懷好意,但是她真要去說,當然也沒法攔她,也隻好聽其自然了。
陶媽當天就對五太太說了。
五太太聽了這話,半天沒言語。
其實五太太生平最贊成自由戀愛,不但贊成,而且鼓勵,也是因為自己被舊式婚姻害苦了,所以對于下一代的青年總是希望他們&ldquo有情人都成眷屬&rdquo。
她的侄兒侄女和内侄們遇到有戀愛糾紛的時候,五太太雖然膽小,在不開罪他們父母的範圍内,總是處于贊助的地位的,但是在她的心目中,總仿佛談戀愛是少爺小姐們的事情,像那些仆役、大姐,那還是安分一點憑媒說合,要是也談起戀愛來,那就近于軋姘頭。
尤其因為是小艾,五太太心裡恨她,所以隻要是與她有關的事情,都覺得有些憎惡。
當下五太太默然半晌,方向陶媽說道: 罷馐焙蛩要走了,她這一份事沒有人做了,你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再要叫我添個人,我用不起!&rdquo陶媽笑道:&ldquo不要緊的,我就多做一點好了,太
對門那屋頂上搭着個鉛皮頂的小棚屋,這人大概就住在那裡,那裡面自然光線很壞,所以他總坐到外面來看書。
看他穿着一身短打,也不像一個學生,怎麼倒這樣用功呢? 夏天天黑得晚,有一天晚飯後,天色還很明亮,小艾在窗口向對過望去,那人已經不在那裡了,屋頂上斜架着一根竹竿,晾着一件藍布褂子,在那暮色蒼茫中,倒像是一個人張開兩臂欹斜地站在那裡。
她正向那邊看着,忽然聽見底下弄堂裡鬧哄哄的一陣騷動,向下面一看,來了兩部汽車;就在他們門口停下了,下來好幾個穿制服帶槍的人,小艾倒怔住了,正要去告訴五太太,那些法警已經蜂擁上樓,原來是因為景藩在外頭借的債積欠不還,被人家告了,所以來查封他們的财産,把家裡的箱籠櫥櫃全都貼上了封條,一方面出了拘票來捉人。
其實景藩這時候已經遠走高飛,避到北邊去了,起初五太太這邊還不知道。
五太太出去替他奔走設法,到處求人幫忙,但是親戚間當然誰也不肯拿出錢來,都說:&ldquo他們這是個無底洞。
&rdquo寅少爺雖然也着急,卻很不願意他後母參預這些事情,因為她急得見人就磕頭,徒然丢臉,一點用處也沒有。
五太太自從受過這番打擊,性格上似乎有了很顯著的變化,不那麼嘻嘻哈哈的了,面色總是十分陰沉,在應酬場中便也不像從前那樣受歡迎了。
有時候人家拉她打牌,說替她解悶,她的牌品本來很好的,現在也變壞了,一上來就怕輸,一輸就着急,一急起來便将身體左右搖擺着,搖擺個不停。
和她同桌打牌的人都說:&ldquo我隻要一看見她搖起來我就心裡發煩。
&rdquo因此人家都怕跟她打,她常常去算命,可是又害怕,怕他算出什麼兇險的事來,因此總叫他什麼都不要說,&ldquo隻問問财氣。
&rdquo 五太太不久就得了病。
有一次她那心髒病發得很厲害,家裡把她娘家的兄嫂也請了來,他們給請了個醫生,大家忙亂了一晚上,家裡的一隻貓出去了一夜也沒回來,大家也沒有注意。
五太太這一向因為節省開支,把所有的貓都送掉了,隻剩下這一隻黑尾巴的&ldquo雪裡拖槍&rdquo,是她最心愛的。
第二天五太太病勢緩和了些,便問起那隻貓,陶媽樓上找到樓下,也沒找到,隻得騙她說:&ldquo剛才還在這兒呢,一會兒倒又跑出去了。
&rdquo一面就趕緊叫小艾出去找去。
小艾走到弄堂裡,拿着個拌貓飯的洋瓷盤子镗镗敲着,&ldquo咪咪!咪咪!&rdquo的高叫着,同時嘴裡啧啧有聲,她是常常這樣做的,但是今天不知怎麼,總覺得這種行為實在太可笑了,自己覺得非常不自然,仿佛怕給什麼人聽見了。
在弄堂裡前前後後都走遍了,也沒有那貓的影子。
回到家裡來,才掩上後門,忽然有人揿鈴,一開門,卻吃了一驚,原來就是對過屋頂上常常看見的那俊秀的青年,他抱着個貓問道:&ldquo這貓是不是你們的?&rdquo越是怕他聽見,倒剛巧給他聽見了。
小艾紅着臉接過貓來,覺得應當道一聲謝,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那青年便又解釋道:&ldquo給他們捉住關起來了&mdash&mdash我們家裡老鼠太多,他們也真是,也不管是誰家的,說是要把這貓借來幾天讓它捉捉老鼠。
&rdquo 小艾便笑道:&ldquo哦,你們家老鼠多?過天我們有了小貓,送你們一個好吧?&rdquo那青年先笑着說&ldquo好&rdquo,略頓了一頓,又說了聲:&ldquo我就住在八号裡。
我叫馮金槐。
&rdquo說着,又向她點了個頭,便匆匆的走開了。
小艾抱着貓關上了門,便倚在門上,低下頭來把臉偎在那貓身上一陣子揉擦,忽然覺得它非常可愛。
她上樓去把貓送到五太太房裡。
五太太房裡有一個日曆,今天這一張是紅字,原來是星期日,他今天大概是放假吧,要不然這時候怎麼會在家裡。
那天天氣非常好,小艾便一直有點心神不定,老是往對過屋頂上看着,那馮金槐卻一直沒有出來。
也許出去了,難得放一天假,還不出去走走。
陶媽做菜的時候發現醬油快完了,那天午飯後便叫小艾雲打醬油,生油也要買了。
小艾先把藍布圍裙解了下來,方才拿了油瓶走出去。
他們隔壁有一家鞋店,遇到這天氣好的時候,便把兩張作台搬到後門外面來擺着,幾個店員圍着桌子坐着,在那裡粘貼繡花鞋面,就在那藍天和白雲底下,空氣又好,光線又好,桌上攤滿了各色鞋面,玫瑰紫的,墨綠的,玄色、藍色的,平金繡花,十分鮮豔。
小艾每次走過的時候總要多看兩眼,今天卻沒有怎樣注意,心裡總覺得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為什麼很怕碰見那馮金槐。
從弄堂裡走出去,一路上也沒有碰見什麼人。
回來的時候,卻老遠的就看見那馮金槐穿着一件破舊的短袖汗衫,拿着個洋瓷盆在自來水龍頭那裡洗衣裳。
他一定也覺得他這是&ldquo男做女工&rdquo,有點難為情似的,微笑着向她點了點頭,小艾也點點頭笑了笑,偏趕着這時候,她的頭發給風吹的,有一绺子直披到臉上來,她兩隻手又都占着,拿着一瓶油,一瓶醬油,隻得低下頭來,偏着臉一直湊上去,把頭發扶到耳後去。
同時自己就又覺得,這一個動作似乎近于一種羞答答的樣子,見了人總是這樣不大方,因此便又紅着臉笑道:&ldquo今天放假呀?&rdquo然而也就說了這麼一句,因為看見鞋店裡那些夥計坐在那邊貼鞋面,有兩個人向他們這邊望過來,仿佛對他們很注意似的。
她也沒有等他回答,便在他身邊走了過去,走回家去了。
以後她注意到,每星期日他總拿着一卷衣服,到那公用的自來水龍頭那裡去洗衣裳。
想必他家裡總是沒有什麼人,所以東西全得自己洗。
平常在弄堂裡有時候也碰見,不過星期日這一天是大概一定可以碰見一次的。
見面的次數多了偶爾也說說話。
他說他是在一個印刷所裡做排字工作的,他是一個人在上海。
五太太房裡的日曆一向是歸小艾撕的,從此以後,這日曆就有點靠不住起來,往往一到了星期六,日曆上已經赫然是星期日了,而到了星期一,也仍舊是一張紅字的星期日,星期二也仍舊是星期日,或許是因為過了這一天之後,在潛意識裡仿佛有點懶得去撕它,所以很容易忘記做這樁事情。
五太太是反正在生病,病中光陰,本來就過得糊裡糊塗的,所以也不會注意到這些。
五太太那隻貓懷着小貓,後來沒有多少時候就養下來了,一窠有五隻,五太太一隻也不預備留着,打算誰要就給誰。
小艾便想着,等看見金槐的時候要告訴他一聲,但是這一向倒剛巧沒有機會見到他。
已經有好兩個星期沒有看見他出來洗衣服了。
近來天氣漸漸冷了,大約因為這緣故,一直也沒看見他在屋頂上看書。
有一天她又朝那邊望着,心裡想不會是病了吧。
那屋頂上斜搭着一根竹竿,晾着幾件衫褲,裡面卻有一件女人的衣服,一件紫紅色魚鱗花紋的布旗袍。
她忽然想起來,前些時有一次看見兩輛黃包車拉到八号門口,黃包車上堆着紅紅綠綠的棉被和衣服,是人家辦喜事&ldquo鋪嫁妝&rdquo,八号那一座房子裡面住了那麼許多人家,也不知道是哪一家娶新娘子。
當時也沒有注意,後來新娘子是什麼時候進門的,也沒有看見。
其實也很可能就是金槐結婚。
除非他已經有了女人了,在鄉下沒有出來。
兩樣都是可能的。
她這時候想着,倒越想越像&mdash&mdash也說不定就是他結婚。
怪不得他這一向老沒出來洗衣裳,一定是有人替他洗了。
小艾自己想想,她實在是沒有理由這樣難過,也沒有這權利,但是越是這樣,心裡倒越是覺得難過。
小貓生下來已經有一個多月,要送掉也可以送了。
小艾便想着,借着這機會倒可以到金槐那裡去一趟,把這貓給他們送去,順便看看他家裡到底是個什麼情形。
她趁着有一天,是一個陰曆的初一,陶媽劉媽都到廟裡燒香去了,五太太在床上也睡着了,她便去換上一件幹淨的月白竹布旗袍,拿一條冷毛巾匆匆地擦了把臉,把牙粉倒了些在手心裡,往臉上一抹,把一張臉抹得雪白的,越發襯托出她那漆黑的眼珠子,黑油油的齊肩的長發。
她悄悄的把貓抱着,下樓開了後門溜了出去,便走到對過那座老房子裡,走上台階,那裡面卻是一進門就是黑洞洞的,有點千門萬戶的模樣。
她略微躊躇了一下,便徑自走上樓梯。
樓梯口有一個女人抱着孩子嗚嗚做聲的哄着拍着,在那裡踱來踱去,看見了小艾,便隻管拿眼睛打量着她。
小艾便笑道:&ldquo對不起,有個馮金槐是不是住在這裡?&rdquo那女人想了一想道:&ldquo馮金槐&mdash&mdash是呀,他本來住在上頭的,現在搬走了呀。
&rdquo小艾不覺怔了怔,道:&ldquo哦,搬走啦?&rdquo那女人見她還站在那裡,仿佛在那裡發呆,便問道: 澳憧墒撬的親戚?&rdquo小艾忙笑道:&ldquo不是,我是對過的,因為上回聽見他說他們這兒老鼠多,想要一隻貓,我答應他我們那兒有小貓送他一隻的。
&rdquo說着,便把那小貓舉了一舉給她看看。
那女人說道:&ldquo他搬了已經一個多月了,本來他跟他表弟住在一間房裡的,現在他表弟讨了娘子了,所以他搬走了。
&rdquo 小艾哦了一聲,又向她點了個頭,便轉身下樓,手裡抱着那隻小貓,另一隻手握着它兩隻前爪,免得它抓人,便這樣一直走出去,下了台階。
太陽曬在身上很暖和,心裡也非常松快,但同時又覺得惘然。
雖然并不是他結婚,但是他已經搬走了。
她又好像得到了一點什麼,又好像失去了什麼,心裡隻是說不出來的怅惘。
又過了些日子。
有一天黃昏的時候,小艾在後門外面生煤球爐子,彎着腰拿着把扇子極力地肩着,在那寒冷的空氣裡,那白煙滾滾的住橫裡直飄過去。
她隻管彎着腰扇爐子,忽然聽見有人給煙嗆的咳嗽,無意之中擡起頭來看了看,卻是金槐。
他已經繞到上風去站着了。
他覺得他剛才倒好像是有心咳那麼一聲嗽來引起她的注意,未免有點可笑,因此倒又有點窘,雖然向她點頭微笑道,那笑容卻不大自然。
小艾卻是由衷地笑了起來,道:&ldquo咦?&hellip&hellip 我後來給你送小貓去的,說你搬走了。
&ldquo金槐喲了一聲,仿佛很抱歉似的,隻是笑着,隔了一會方道:&rdquo叫你白跑一趟。
我搬走已經好幾個月了。
我本來住在這兒是住在親戚家裡。
&ldquo 小艾便道:&ldquo你今天來看他們啦?&rdquo金槐道:&ldquo嗳。
今天剛巧走過。
&rdquo說到這裡,他也想不出還有什麼話可說,因此兩人都默然起來,小艾低着頭隻管扳弄着那把扇爐子的破蒲扇。
半晌,她覺得像這樣面對面地站在後門口,又一句話也不說,實在不大妥當,不要給人看見了。
因見那煤球爐子已經生好了,便俯身端起來,向金槐笑了笑,自把爐子送了進去。
她在爐子上擱上一壺水,忍不住又走到後門口去看看,心裡想他一定已經到他親戚家裡去了。
但是他并沒有進去,依舊站在對過的牆根下,點起一支香煙在那裡吸着。
小艾把兩手抄在圍裙底下,便也慢慢的向那邊走了過去。
她并沒有發問,他倒先迎上來帶笑解釋着,道:&ldquo我想想天太晚了,不上他們那兒去了。
&rdquo他頓了頓,又道:&ldquo因為正是吃晚飯的時候,回頭他們又要留我吃晚飯,倒害人家費事。
&rdquo小艾也微笑着點了點頭,應了一聲,随即問道:&ldquo你是不是從印刷所來?你們幾點鐘下工?&rdquo金槐說他們六點鐘下工,又告訴她印刷所的地址,說他現在搬的地方倒是離那兒比較近,來回方便得多。
兩人一面閑談着,在不知不覺間便向弄口走去。
也可以說是并排走着,中間卻隔得相當遠。
小艾把手别到背後去把圍裙的帶子解開了,仿佛要把圍裙解下來,然而帶子解開來又系上了,隻是把它束一束緊。
走出弄口,便站在街沿上。
金槐默然了一會,忽然說道: 拔依垂好幾次了,都沒有看見你。
&rdquo小艾聽他這樣說,仿佛他搬走以後,曾經屢次的回到這裡來,都是為了她,因為希望能夠再碰見她,可見他也是一直惦記着她的。
她這樣想着,心裡這一份愉快簡直不能用言語形容,再也抑制不住那臉上一層層泛起的笑意,隻得偏過頭去望着那邊。
金槐又道:&ldquo你大概不大出來吧?夏天那時候倒常常碰見你。
&rdquo小艾卻不便告訴他,那時候是因為她一看見他出來了,就想法子借個緣故也跑出來,自然是常常碰見了,她再也忍不住,不由得噗嗤一笑。
金槐想問她為什麼笑。
也沒好問,也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話,隻管紅着臉向她望着,小艾也有點不好意思起來,便扭身靠在一隻郵筒上,望着那街燈下幢幢往來的車輛。
金槐站在她身後,也向馬路上望着。
小艾回過頭來向他笑道:&ldquo你真用功,我常常看見你在那兒看書。
&rdquo金槐笑道:&ldquo你在哪兒看見我,我怎麼沒看見你?&rdquo小艾道:&ldquo你不是常常坐在那房頂上的嗎?&rdquo金槐笑道:&ldquo我因為程度實在太差,所以隻好自己看看書補習補習。
别的排字工人差不多都中學程度,隻有我隻在鄉下念過兩年私塾。
&rdquo她問他是哪裡人,幾時到上海來的。
他說他十四歲的時候到上海來學生意,家裡還有母親和哥哥在鄉下種田。
他問她姓什麼,她倒頓住了,她很不願意剛認識就跟人家說那些話,把自己說得那樣可憐,連姓什麼都不知道;因此猶豫了一會,隻得随口說了聲&ldquo姓王&rdquo。
她估計着她已經出來了不少時候,便道:&ldquo我得要進去了,恐怕他們要找我了。
&rdquo金槐也知道她是那家人家的婢女,行動很不自由的,不要害她挨罵,便也說道:&ldquo我也要回去了。
&rdquo這樣說了以後,兩人依舊默默相向,過了一會,小艾又說了聲:&ldquo我進去了。
&rdquo便轉身走進弄堂。
雖然并沒有約着幾時再見面,第二天一到了那時候,小艾就想着他今天下了班不知會不會再來,因此就揀了這時候到廚房裡去劈柴,把後門開着,不時的向外面看看,果然看見他來了。
陶媽剛巧也在廚房裡,小艾就沒有和他說話,金槐也就走開了。
小艾等劈好了柴,便造了個謊說頭發上插的一把梳子丢了,恐怕在弄堂裡了,便跑出去找。
走到弄堂口,金槐還在昨天那地方等着她,便又站在那兒說起話來。
以後他們常常這樣,隔兩天總要見一次面。
後來大家熟了,小艾有一天便笑着說:&ldquo你這人真可笑,從前那時候住在一個弄堂裡,倒不大說話,現在住得這樣遠,倒天天跑了來。
&rdquo 金槐笑道:&ldquo那時候倒想跟你說話,看你那樣子,也不知道你願意理我不願意理我。
&rdquo 小艾不由得笑了,心裡想他也跟她是一樣的心理,她也不知道他喜歡她。
怎麼都是這樣傻。
金槐又說:&ldquo我早就知道你叫小艾了。
&rdquo小艾卻說她最恨這名字,因為人家叫起這名字來永遠是惡狠狠的沒好氣似的。
後來有一次他來,便說:&ldquo我另外給你想了個名字,你說能用不能用。
&rdquo說着,便從口袋裡掏出一支鉛筆頭和一張小紙片,寫了&ldquo王玉珍&rdquo三個字,指點着道:&ldquo王字你會寫的,玉字不過是王字加一點,珍字這半邊也是個王字,也很容易寫。
&rdquo小艾拿着那張紙看了半晌,拿在手裡一折兩,又一折四,忽然擡起頭來微笑道:&ldquo我那天随口說了聲姓王,其實我姓什麼自己也不知道。
&rdquo她對于這樁事情總覺得很可恥,所以到這時候才告訴他,她從小就賣到席家,家裡的事情一點也記不起了,隻曉得她父母也是種田的。
她真怨她的父母,無論窮到什麼田地,也不該賣了她。
六七歲的孩子,就給她生活在一個敵意的環境裡,人人都把她當作一種低級動物看待,無論誰生起氣來,總是拿她當一個出氣筒、受氣包。
這種痛苦她一時也說不清,她隻是說:&ldquo我常常想着,隻要能夠像别人一樣,也有個父親有個母親,有一個家,有親戚朋友,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人,那就無論怎樣吃苦挨餓,窮死了也是甘心的。
&rdquo 說着,不由得眼圈一紅。
金槐聽着,也沉默了一會,因道:&ldquo其實我想也不能怪你的父母,他們一定也是給逼迫得實在沒有辦法,也難怪你,你在他們這種人家長大的,鄉下那種情形你當然是不知道。
&rdquo 他就講給她聽種田的人怎樣被剝削,就連收成好的時候自己都吃不飽,遇到年成不好的時候,交不出租子,拖欠下來,就被人家重利盤剝,逼得無路可走,隻好賣兒賣女來抵償。
譬如他自己家裡,還算是好的,種的是自己的田,本來有十一畝,也是因為捐稅太重,負擔不起,後來連典帶賣的,隻剩下二畝地,現在他母親他哥嫂還有兩個弟弟在鄉下,一年忙到頭,也還不夠吃的,還要靠他這裡每月寄錢回去。
小艾很喜歡聽他說鄉間的事,因為從這上面她可以想象到她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
此外他又說起去年&ldquo八一三&rdquo那時候,上海打仗,他們那印刷所的地區雖然不在火線内,那一帶的情形很混亂,所以有一個時期是停工的。
他就去擔任替各種愛國團體送慰勞品到前線去,一天步行幾十裡路。
那是很危險的工作,他這時候說起來也還是很興奮,也很得意,說到後來上海失守,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又十分憤慨。
小艾不大喜歡他講國家大事,因為他一說起來就要生氣。
但是聽他說說,到底也長了不少見識。
小艾這一向常常溜出來這麼一會,倒也沒有人發覺,因為現在家裡人少,五太太為了節省開支,已經把劉媽辭歇了,剩下一個陶媽,五太太病在床上,又是時刻都離不開她的。
除了有時候晚飯後,有根來了,陶媽一定要下樓去,到廚房裡去陪他坐着,不讓他有機會和小艾說話。
陶媽本來想着,隻要給他娶個媳婦,他也就好了,所以她一直想回鄉下去一趟。
憑自己的眼力替他好好地揀一個,但是因為五太太病得這樣,一直也走不開。
托人寫信回家去,叫他們的親戚給做媒,人家提的幾個姑娘,有根又都十分反對。
陶媽轉念一想,他到上海來了這些時候,鄉下的姑娘恐怕也是看不上眼了,便又想在上海托人做媒,又去找上次把有根薦到那南貨店裡去的那個表親。
那人和那南貨店老闆是親戚,沒事常到他們店裡去坐坐。
他背地裡告訴陶媽,聽見說有根剛來的時候倒還老實,近來常常和同事一塊兒出去玩,整夜的不回來。
陶媽聽了非常着急,要想給他娶親的心更切了。
有根雖然學壞了,看見小艾卻仍舊是讷讷的。
他也并不覺得她是躲着他,他以為全是他母親在那裡作梗,急起來也曾經和他母親大鬧過兩回,說他一定要小艾,不然甯可一輩子不娶老婆。
陶媽都氣破了肚子。
她因為恨自己的兒子不争氣,這些話也不願意告訴人,一直也沒跟五太太說,所以鬧得這樣厲害,五太太在樓上一點也不知道。
景藩這時候已經回到上海來了,一直深居簡出的,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但是漸漸的就有一種傳說,說他在北邊的時候跟日本人非常接近,也說不定他這次回來竟是負着一種使命。
外面說得沸沸揚揚的,都說席老五要做漢奸了。
五太太從她娘家的親戚那裡也聽到這話。
她問寅少爺,寅少爺說: 按蟾挪患得有這個事吧。
&rdquo五太太也知道,他即使有點曉得,也不會告訴她的。
這時候孤島上的人心很激昂,像五太太雖然國家觀念比較薄弱,究竟也覺得這是一樁不名譽的事情,因此更添上一層憂悶。
景藩回上海以後,一直很少出去,隻有一個地方他是常常去的,他有一個朋友家裡設着一個乩壇,他現在很相信扶乩。
那地方離他家裡也不遠,他常常戴着一副黑眼鏡,扶着手杖,曬着太陽,悠然的緩步前往。
這一天,那乩仙照例降壇,跟他們唱和了幾道詩,對于時局也發表了一些議論。
但是它雖然有問必答,似乎對于要緊些的事情卻抱定了天機不可洩漏的宗旨,一點消息也不肯透露。
因為那天景藩從那裡回去,一出大門沒走幾步路,就有兩個人向他開槍,他那朋友家裡忽然聽見砰砰的幾聲槍響,從陽台上望下去,隻看見景藩倒卧在血泊裡,兇手已經跑了。
這裡急忙打電話叫救護車,又通知他家裡。
他姨太太秋老四趕到他朋友家裡,卻已經送到醫院去了。
又趕到醫院裡。
已經傷重身亡。
秋老四隻是掩面痛哭,對于辦理身後的事情卻不肯怎樣拿主意,因為這是花錢的事情。
她叫傭人打了個電話給寅少爺,等寅少爺來了,一應事情都叫他做主,寅少爺跟她要錢,她便哭着說他還不知道他父親背了這許多債,哪兒還有錢。
寅少爺隻得另外去想法子,這一天大家忙亂了一天,送到殡儀館裡去殡殄。
寅少爺一直忙到很晚,方才回到家裡來。
那寅少爺也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他心裡想五太太這病是受不了刺激的,這消息要是給她知道了,萬一因此有個三長兩短,她娘家的人一定要怪到他身上,還是等明天問過她的兄嫂,假使他們主張告訴她,也就與他無幹了。
當晚他就把陶媽和小艾都叫了來,說道:&ldquo老爺不在了。
太太現在病着,你們暫時先不要告訴她。
明天的報不要給她看,要是問起來就說沒有送來。
&rdquo此外他也分頭知照了幾家近親,告訴他們這樁事情是瞞着五太太的,免得他們洩露了消息。
但是次日也仍舊有些親戚到他們這裡來緻慰問之意,一半也是出于一種好奇心,見了五太太,當然也不說什麼,隻說是來看看她。
陶媽背着五太太便向他們打聽,從這些人的口中方才得知事實的真相,寅少爺昨天并沒有告訴她們,原來景藩是被暗殺的。
小艾聽見了覺得非常激動。
一方面覺得快意,同時又有些惘惘的,需要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那個人已經死了。
世界上少了他這一個人,仿佛天地間忽然空闊了許多。
這一天她見到金槐的時候,就把她從前那樁事情講給他聽。
她一直也沒有告訴他,一來也是因為他們總是那樣匆匆一面,這些話又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清楚的。
同時她又對自己說,既然金槐也還沒有向她提起婚姻的事,她過去的事情似乎也不是非告訴他不可。
倘若他要是提起來,她是一定要告訴他的。
至于他一直沒有提起婚事的原因,大概總是因為經濟的關系,據她所知。
他拿到的一點工資總得分一大半寄回家去,自己過得非常刻苦,當然一時也談不到成家的話。
在小艾的心裡,也仿佛是甯願這樣延宕下去,因為這樣她就可以用不着告訴他那些話。
因為她實在是不想說。
然而今天她是不顧一切地說了出來。
她好像是自己家裡有這樣一個哥哥,找到這裡來了,她要把她過去受苦的情形全都告訴給他聽。
她又仿佛是告訴整個的世界,因為金槐也就是她整個的世界。
他說的話很少,他太憤怒了,态度顯得非常僵硬。
席景藩要是還活着,他真能夠殺了他。
但是既然已經死了,這種話說了也顯得不真實,所以他也沒有說。
他們站在馬路邊上,因為小艾怕給熟人認出來,總是站在一個黑暗的地方,在兩家店鋪中間,卸下來的排門好幾扇疊在一起倚在牆上,小艾便挨着那旁邊站着。
兩邊的店家都在那昏黃的燈光下吃晚飯。
小艾突然說道:&ldquo我進去了。
&rdquo便轉過身來向弄堂口走去。
金槐先怔了一怔,想叫她再等一會再進去,然而他趕上去想阻止她,她卻奔跑起來,很快地跑了進去。
金槐站在那裡倒呆住了,他這時候才覺得他剛才對她的态度不大好,她把這樣的話告訴他,他應當怎樣的安慰她才對,怎麼一句話也不說,倒好像冷冷的,她當然要誤會了。
她回去一定覺得非常難過。
他這一天回到家裡,心裡老這樣想着,也覺得非常難過。
第二天他來得特别早些。
她到了時候也出來了,但是看見了他卻仿佛稍微有點意外似的,臉色還是很凄惶。
金槐老遠的就含笑迎了上去,道:&ldquo你昨天是不是生氣了?&rdquo小艾笑了笑,道:&ldquo沒生氣。
&rdquo金槐頓了頓,方笑道:&ldquo我帶了一樣東西給你。
&rdquo小艾笑道:&ldquo什麼東西?&rdquo 金槐拿出一個小紙包來,走到弄口的窗燈光下,很小心地打開來,小艾遠遠地看着,仿佛裡面包着幾粒丸藥,走到跟前接過來一看,卻是金屬品鑄的灰黑色的小方塊,尖端刻着字像個圖章似的。
金槐笑道:&ldquo這就是印書印報的鉛字,這是有一點毛病的,不要了。
&rdquo小艾笑道:&ldquo怎麼這樣小,倒好玩!&rdquo金槐道:&ldquo這是六号字。
&rdquo他把那三隻鉛字比在一起成為一行,笑道:&ldquo這兩個字你認識吧?&rdquo小艾念出一個&ldquo玉&rdquo字一個&ldquo珍&rdquo字,自己咦了一聲,不由得笑了起來。
再看上面的一個字筆劃比較複雜,便道:&ldquo這是個什麼字?&rdquo金槐道: 澳模這是你的名字,這是姓。
&rdquo小艾道:&ldquo不是告訴你我沒有姓嗎?&rdquo金槐笑道:&ldquo一個人怎麼能沒有姓呢?&rdquo小艾本來早就有點疑惑,看他這神氣,更加相信這一定是個&ldquo馮&rdquo字,便将那張紙攥成一團,把那鉛字團在裡面,笑着向他手裡亂塞。
金槐笑道:&ldquo你不要?&rdquo小艾的原意,或者是想向他手裡一塞就跑了,但是這鉛字這樣小,萬一掉到地下去,滾到水門汀的隙縫裡,這又是個晚上,簡直就找不到了,那倒又覺得十分舍不得,因此她也不敢輕易撒手,他又不肯好好地接着,鬧了半天。
他們平常總是站在黑影裡,今天也是因為要辨認那細小的鉛字,所以走到最亮的一盞燈底下,把兩人的面目照得異常清楚,剛巧被有根看見了。
不然有根這時候也不會來的,是他們店裡派他去進貨,他觑空就彎到這裡來一趟,卻沒有想到小艾就站在馬路上和一個青年在一起,有根在她身邊走過,她都沒有看見。
有根走進去,來到席家,他母親照例陪着他在廚房裡坐着,便把前天老爺被刺的事情詳細地說給他聽。
有根一語不發地坐在那裡,把頭低着,俯着身子把兩肘擱在膝蓋上。
過了一會,小艾進來了,他一看也不看她,反而把頭低得更低了一點。
小艾因為心裡高興,所以一點也沒有注意到有根今天看見她一理也不理,有一點特别。
她很快地走了過去,自上樓去了。
有根突然向他母親說道:&ldquo怎麼,小艾在外頭軋朋友啊?&rdquo 陶媽一時摸不着頭腦,道:&ldquo什麼?&rdquo有根哼了一聲道:&ldquo一天到晚在一塊兒,你都不知道。
&rdquo陶媽便追問道:&ldquo你怎麼知道的,你看見的呀?&rdquo有根氣憤憤的沒有回答,隔了一會,方才把他在弄口看見的那一幕叙述了一遍。
陶媽微笑道:&ldquo要你管她那些閑事做什麼。
&rdquo沉吟了一會,又道:&ldquo你看見那個人是個什麼樣子?&rdquo有根恨道:&ldquo你管他是什麼樣子呢!&mdash&mdash還叫我不要多管閑事!&rdquo 他走了以後,陶媽心裡忖度着,想着這倒也是一個機會,讓她嫁了也好,不然有根再也不會死心的。
她乘着做飯的時候便盤問小艾,說道:&ldquo小艾,你也有這麼大歲數了,你自己也要打打主意了。
那個人可對你說過什麼沒有,可說要娶你呀?&rdquo小艾呆了一呆,方道:&ldquo什麼人?&rdquo陶媽笑道:&ldquo你還當我不知道呢,不是有個男人常常跟你在外頭說話嗎?&rdquo小艾微笑道:&ldquo哦,那是從前住在對過的,看見了随便說兩句話,那有什麼。
&rdquo陶媽便做出十分關切的神氣,道:&ldquo外頭壞人多,你可是得當心點。
你可知道這人的底細?&rdquo小艾便道:&ldquo這人倒不壞,他在印刷所裡做事的。
&rdquo陶媽眉花眼笑地說:&ldquo那不是很好嗎?你要是不好意思跟太太說,我就替你說去。
這也是正經的事情。
&rdquo小艾微笑着沒有做聲。
她和金槐本來已經商量好了,金槐要她自己去對五太太說,現在陶媽忽然這樣熱心起來,她總有點疑心她是不懷好意,但是她真要去說,當然也沒法攔她,也隻好聽其自然了。
陶媽當天就對五太太說了。
五太太聽了這話,半天沒言語。
其實五太太生平最贊成自由戀愛,不但贊成,而且鼓勵,也是因為自己被舊式婚姻害苦了,所以對于下一代的青年總是希望他們&ldquo有情人都成眷屬&rdquo。
她的侄兒侄女和内侄們遇到有戀愛糾紛的時候,五太太雖然膽小,在不開罪他們父母的範圍内,總是處于贊助的地位的,但是在她的心目中,總仿佛談戀愛是少爺小姐們的事情,像那些仆役、大姐,那還是安分一點憑媒說合,要是也談起戀愛來,那就近于軋姘頭。
尤其因為是小艾,五太太心裡恨她,所以隻要是與她有關的事情,都覺得有些憎惡。
當下五太太默然半晌,方向陶媽說道: 罷馐焙蛩要走了,她這一份事沒有人做了,你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再要叫我添個人,我用不起!&rdquo陶媽笑道:&ldquo不要緊的,我就多做一點好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