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凋

關燈
鄭先生是連演四十年的一出鬧劇,他夫人則是一出冗長單調的悲劇。

    她恨他不負責任,她恨他要生那麼些孩子;她恨他不講衛生,床前放着痰盂而他偏要将痰吐到拖鞋裡。

    她總是仰着臉搖搖擺擺在屋裡走過來,走過去,凄冷地嗑着瓜子──一個美麗蒼白的,絕望的婦人。

     她父母小小地發了點财,将她墳上加工修葺了一下,墳前添了個白大理石的天使,垂着頭,合著手,胸底下環繞着一群小天使。

    上上下下十來雙白色的石頭眼睛。

    在石頭的風裡,翻飛着白石的頭發,白石的裙褶子,露出一身健壯的肉,乳白的肉凍子,冰涼的。

    是像電影裡看見的美滿的墳墓,芳草斜陽中獻花的人應當感到最美滿的悲哀。

    天使背後藏着小小的碑,題著“愛女鄭川嫦之墓"。

    碑陰還有托人撰制的新式的行述: "……川嫦是一個稀有的美麗的女孩子……十九歲畢業于宏濟女中,二十一歲死于肺病。

    ……愛音樂、愛靜、愛父母……無限的愛,無限的依依,無限的惋惜……回憶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罷,在愛你的人的心底下。

    知道你的人沒有一個不愛你的。

    " 全然不是這回事。

    的确,她是美麗的,她喜歡靜,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大家同聲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

     川嫦從前有過極其豐美的肉體,尤其美的是那一雙華澤的白肩膀。

    然而,出人意料之外地,身體上的臉龐卻偏于瘦削;峻整的,小小的鼻峰,薄薄的紅嘴唇,清炯炯的大眼睛,長睫毛,滿臉的"顫抖的靈魂",充滿了深邃洋溢的熱情與智慧,像"魂歸離恨天"的作者愛米麗?勃朗蒂。

    實際上川嫦并不聰明,毫無出衆之點。

    她是沒點燈的燈塔。

     在姊妹中也輪不着她算美,因為上面還有幾個絕色的姊姊。

    鄭家一家都是出奇地相貌好。

    從她父親起。

    鄭先生長得像廣告畫上喝樂口福抽香煙的标準上海青年紳士,圓臉,眉目開展,嘴角向上兜兜着;穿上短子就變了吃嬰兒藥片的小男孩;加上兩撇八字須就代表了即時進補的老太爺;胡子一白就可以權充聖誕老人。

     鄭先生是個遺少,因為不承認民國,自從民國紀元起他就沒長過歲數。

    雖然也知道醇酒婦人和鴉片,心還是孩子的心。

    他是酒精缸裡泡着的孩屍。

     鄭夫人自以為比他看上去還要年輕,時常得意地向人說:"我真怕跟他一塊兒出去──人家瞧着我比他小得多,都拿我當他的姨太太!"俊俏的鄭夫人領着俊俏的女兒們在喜慶集會裡總是最出風頭的一群。

    雖然不懂英文,鄭夫人也會遙遙地隔着一間偌大的禮堂向那邊叫喊:"你們過來,蘭西!露西!莎麗!寶麗!"在家裡她們變成了大毛頭、二毛頭、三毛頭、四毛頭。

    底下還有三個是兒子,最小的兒子是一個下堂妾所生。

     孩子多,負擔重,鄭先生常弄得一屁股的債,他夫人一肚子的心事。

    可是鄭先生究竟是個帶點名士派的人,看得開,有錢的時候在外面生孩子,沒錢的時候在家裡生孩子。

    沒錢的時候居多,因此家裡的兒女生之不已,生下來也還是一樣的疼。

    逢着手頭活便,不能說鄭先生不慷慨,要什麼給買什麼。

    在鴉片炕上躺着,孩子們一面給捶腿,一面就去掏摸他口袋裡的錢;要是不叫拿,她們就捏起拳頭一陣亂捶,捶得父親又是笑,又是叫喚:"嗳喲,嗳喲,打死了,這下子真打死了!"過年的時候他領着頭耍錢,做莊推牌九,不把兩百元換來的銅子兒輸光了不讓他歇手。

    然而玩笑歸玩笑,發起脾氣來他也是翻臉不認人的。

     鄭先生是連演四十年的一出鬧劇,他夫人則是一出冗長單調的悲劇。

    她恨他不負責任,她恨他要生那麼些孩子;她恨他不講衛生,床前放着痰盂而他偏要将痰吐到拖鞋裡。

    她總是仰着臉搖搖擺擺在屋裡走過來,走過去,凄冷地嗑着瓜子──一個美麗蒼白的,絕望的婦人。

     難怪鄭夫人灰心,她初嫁過來,家裡還富裕些的時候,她也曾積下一點私房,可是鄭家的财政系統是最使人捉摸不定的東西,不知怎麼一卷就把她那點積蓄給卷得蕩然無存。

    鄭夫人畢竟不脫婦人習性,明知是留不住的,也還要繼續的積,家事雖然亂麻一般,乘亂裡她也撈了點錢,這點錢就給了她無窮的煩惱,因為她丈夫是哄錢用的一等好手。

     說不上來鄭家是窮還是闊。

    呼奴使婢的一大家子人,住了一幢洋房,床隻有兩隻,小姐們每晚抱了鋪蓋到客室裡打地鋪。

    客室裡稀稀朗朗幾件家具也是借來的,隻有一架無線電是自己置的,留聲機屜子裡有最新的流行唱片。

    他們不斷地吃零食,全家坐了汽車看電影去,孩子蛀了牙齒沒錢補,在學校裡買不起鋼筆頭。

    傭人們因為積欠工資過多,不得不做下去,下人在廚房裡開一桌飯,全弄堂的底下人都來分享,八仙桌四周的長闆凳上擠滿了人。

    廚子的遠房本家上城來的時候,向來是耽擱在鄭公館裡。

     小姐們穿不起絲質線質的新式襯衫,布褂子又嫌累贅,索性穿一件空心的棉袍夾袍,幾個月之後,脫下來塞在箱子裡,第二年生了黴,另做新的。

    絲襪還沒上腳已經被别人拖去穿了,重新發現的時候,襪子上的洞比襪子大。

    不停地嘀嘀咕咕,明争暗鬥。

    在這弱肉強食的情形下,幾位姑娘雖然是在錦繡叢中長大的,其實跟撿煤核的孩子一般潑辣有為。

     這都是背地裡。

    當着人,沒有比她們更為溫柔知禮的女兒,勾肩搭背友愛的姊妹。

    她們不是不會敷衍。

    從小的劇烈的生活競争把她們造成了能幹人。

    川嫦是姊妹中最老實的一個,言語遲慢,又有點脾氣。

    她是最小的一個女兒,天生要被大的欺負,下面又有弟弟,占去了爹娘的疼愛,因此她在家裡不免受委屈。

    可是她的家對于她實在是再好沒有的嚴格的訓練。

    為門第所限,鄭家的女兒不能當女店員、女打字員,做"女結婚員"是她們唯一的出路。

    在家裡雖學不到什麼專門技術,能夠有個立腳地,卻非得有點本領不可。

    鄭川嫦可以說一下地就進了"新娘學校"。

     可是在修飾方面她很少發展的餘地,她姊姊們對于美容學研究有素,她們異口同聲地斷定:"小妹适于學生派的打扮。

    小妹這一路的臉,頭發還是不燙好看。

    小妹穿衣服越素淨越好。

    難得有人配穿藍布褂子,小妹倒是穿藍布長衫頂俏皮。

    "于是川嫦終年穿着藍布長衫,夏天淺藍,冬天深藍,從來不和姊姊們為了同時看中一件衣料而争吵。

    姊姊們又說:"現在時行的這種紅黃色的絲襪,小妹穿了,一雙腿更顯胖,像德國香腸。

    還是穿短襪子登樣,或是赤腳。

    "又道:"小妹不能穿皮子,顯老。

    "可是三姊不要了的那件呢大衣,領口上雖綴着一些腐舊的青種羊,小妹穿着倒不難看,因為大衣袖子太短了,露出兩三寸手腕,穿着像個正在長高的小孩,天真可愛。

     好容易熬到了這一天,姊姊們一個個都出嫁了,川嫦這才突然地漂亮起來了。

    可是她不忙着找對象。

    她癡心想等爹有了錢,送她進大學,好好地玩兩年,從容地找個合适的人。

    等爹有錢……非得有很多的錢,多得滿了出來,才肯花在女兒的學費上──女兒的大學文憑原是最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