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套
關燈
小
中
大
生了太多的事。
陽台上往下看,藥材店的後門,螺旋形的石階通下去,高下不齊立着窦家一門老小,圍了一圈子,在馬路上燒紙錢。
錫箔的紅火在午前的陽光裡靜靜燒着,窦家的人靜靜低頭望着,方才那是一幫打劫的土匪,現在則是原始性的宗族,霓喜突然有一陣凄涼的“外頭人”的感覺。
她在人堆裡打了個滾,可是一點人氣也沒沾。
她擡頭看看肩上坐着的小孩,小孩不懂得她的心,她根本也沒有心。
小孩穿着橙黃花布襖,虎頭鞋,虎頭帽,伸手伸腳,淡白臉,張着小薄片嘴,一雙凸出的大眼睛,發出玻璃樣的光,如同深海底的怪魚,沉甸甸坐在她肩頭,是一塊不通人情的肉,小肉兒……緊接着小孩,她自己也是單純的肉,女肉,沒多少人氣。
她帶着四個小孩走出同春堂,背一個,抱一個,一手牽兩個,疲乏地向他家的人說道:“我走了。
跟你們下鄉的話,隻當我沒說。
可别賴我卷逃,我就走了個光身子。
事到如今,我就圖個爽快了。
” 她典了一隻镯子,賃下一間小房,權且和孩子們住下了。
她今年三十一,略有點顯老了,然而就因為長相變粗糙了些,反而增加了刺激性。
身上臉上添了些肉,流爍的精神極力地想擺脫那點多餘的肉,因而眼睛分外的活,嘴唇分外的紅。
家裡兒啼女哭,烏糟糟亂成一片,身上依舊穿紮光鮮,逐日串門子。
從前結拜的姊妹中有個在英國人家幫工的,住在山巅,霓喜揀了個晴天上山去看她,喬素梳妝,身穿玉色地白柳條夾襖,襟上扣一個茉莉花球,斯斯文文坐在外國人家廚房裡吃茶說話。
她那幹姊姊是立志不嫁人的,腦後垂一條大辮子,手裡結着絨繩。
兩個把别後情形細叙一番,說到熱鬧之際,主人回來了,在上房揿鈴,竟沒有聽見。
隔了一會,湯姆生先生推門進來叫阿媽,阿媽方才跳起身來答應不疊。
這工程師湯姆生年紀不過三十上下,高個子,臉面俊秀像個古典風的石像,隻是皮色紅剌剌的,是個吃牛肉的石像,霓喜把他睃在眼裡,他也看了霓喜一眼,向阿媽道:“晚上預備兩個人吃的飯,一湯兩菜,不要甜菜。
”說罷,又看了霓喜一眼,方始出去。
阿媽便告訴霓喜,想必待會兒他有女朋友到此過夜,就是常來的那個葡萄牙人。
霓喜詫異道:“你如何知道是哪一個?”阿媽笑向她解釋,原來她主人向來有這規矩,第一次上門的女朋友,款待起來,是一道湯,三道菜,一樣甜菜。
第二三次來時,依例遞減。
今天這一個必定是常來的。
因此享不到這初夜權。
霓喜啧啧道:“年輕輕的,看不出他這麼啬刻!” 阿媽道:“他倒也不是啬刻,他就是這個脾氣,什麼事都喜歡歸得清清楚楚,整整齊齊。
”霓喜道:“有了太太沒有?”阿媽道:“還沒呢。
人材差一點的我看他也犯不上,自由自在的,有多好?弄個太太,連我也過不慣——外國女人頂疙瘩,我伺候不了。
” 正說着,湯姆生又進來了,手執一杯威士忌,親自開冰箱取冰塊。
阿媽慌忙上前伺候,他道:“你坐下坐下,你有客在這兒,陪着客人說話罷。
”阿媽笑道:“倒的确是個稀客。
您還沒見過我這位幹妹子哪。
”湯姆生呵了呵腰道:“貴姓?”阿媽代答道:“這是窦太太,她家老闆有錢着呢,新近故世了,家私都讓人霸占了去,撇得我這妹子有上梢來沒下梢。
”湯姆生連聲歎咤,霓喜斂手低聲笑向阿媽道:“你少說幾句行不行? 人家急等着會女朋友呢,有這工夫跟你聊天!”阿媽又道: “她說的一口頂好聽的英文。
”湯姆生笑道:“可是她這雙眼睛說的是頂好聽的中國話,就可惜太難懂。
”霓喜不由得微微一笑,溜了他一眼,搭讪着取過阿媽織的大紅絨線緊身來代她做了幾針。
頭上的擱闆,邊沿釘着銅鈎,挂着白鐵漏鬥,漏鬥的影子正落在霓喜臉上,像細孔的淡墨障紗。
紗裡的眼睛暫時沉默下來了。
湯姆生延挨了一會,端着酒杯出去了。
不一會,又走進來,叫阿媽替他預備洗澡水去,又看看霓喜手中的絨線,道: “好鮮和的活計。
窦太太打得真好。
”阿媽忍笑道:“這是我的,我做了這些時了。
”湯姆生道:“我倒沒留心。
”他把一隻手托着頭,胳膊肘子撐着擱闆,立定身看看霓喜,向阿媽道:“我早就想煩你打一件絨線背心,又怕你忙不過來。
”阿媽笑道: “喲,您跟我這麼客氣!”’她頓了一頓,又道:“再不,請我們二妹給打一件罷?人家手巧,要不了兩天工夫。
”霓喜把一根毛竹針豎起來抵住嘴唇,扭了扭頭道:“我哪成哪?白糟蹋了好絨線!”湯姆生忙道:“窦太太,多多費神了,我就要這麼一件,外頭買的沒這個好。
阿媽你把絨線拿來。
”阿媽到後陽台上去轉了一轉,把拆洗的一卷舊絨線收了進來。
霓喜道: “也得有個盡寸。
”湯姆生道:“阿媽你把我的背心拿件來做樣子。
”阿媽拍手道:“也得我忙得過來呀!晚飯也得預備起來了,還得燒洗澡水。
我看這樣罷,二妹你打上一圈絨線,讓他套上身去試一試大小。
”她忙着燒水,霓喜低頭隻顧結絨線,一任湯姆生将言語來打動,她并不甚答理。
結上了五六排,她含笑幫他從頭上套下去,匆忙間,不知怎的,霓喜摔開手笑道:“湯姆生先生,我隻當你是個好人!”湯姆生把手扶着腰間圍繞的四根針,笑道:“怎麼?我不懂這些話。
”霓喜啐道: “你不懂!你要我教你英文麼?”她捏住毛竹針的一頭,紮了他一下。
他還要往下說,霓喜有意帶着三分矜持,收拾了絨線,約好三天後交貨,便告辭起身。
雖然約的是三天之後,她也自性急,當天做了一夜,次日便替他趕好了。
正把那件絨線衫繃在膝上看視,一隻腳晃着搖籃,誰知湯姆生和她一般性急,竟找到她家裡去。
他和樓下的房東房客言語不通,問不出一個究竟來,隻因他是個洋人,大家見了他有三分懼怕,竟讓他闖上樓來。
東廂房隔成兩間,外間住個走梳頭的,闆壁上挖了一扇小門,挂着花布門簾,他一掀簾子,把霓喜吓了一跳。
她坐在床上,一張高柱木床,并沒挂帳子,鋪一領草席,床欄杆上晾着尿布手帕。
桌上一隻破熱水瓶,瓶口罩着湖色洋瓷漱盂。
霓喜家常穿着藍竹布襖,敞着領子,一面扣紐扣一面道歉道:“湯姆生先生,虧你怎麼找了來了?這地方也不是你來得的。
真,我也沒想到會落到這麼個地方!”說着,眼圈兒便紅起來。
湯姆生也是相當的窘,兩手抄在褲袋裡,立在屋子正中央,連連安慰道:“窦太太,窦太太……你再跟我這麼見外,更叫我于心不安了。
”霓喜頂大的女孩瑟梨塔牽着弟弟的手,攀着門簾向裡張望。
闆桌底下有個小風爐,上面炖着一瓦缽子麥芽糖,糖裡豎着一把毛竹筷。
霓喜抽出一隻筷子來,絞上一股子糖,送到瑟梨塔嘴裡去,讓她吮去一半,剩下的交與她弟弟,說道:“乖乖出去玩去。
”孩子們走了,霓喜低着頭,把手伸到那件絨線衫裡面去,拉住一隻袖管,将它翻過來筒過去。
湯姆生笑道:“哎呀,已經打好了,真快!讓我試試。
”她送了過來,立在他跟前,他套了一半,頭悶在絨線衫裡面,來不及褪出來,便伸手來抱她,隔着絨線衫,他的呼吸熱烘烘噴在她腮上,她頸子上。
霓喜使勁甩開他,急道:“你真是個壞人,壞人!”湯姆生褪出頭來看時,她業已奔到搖籃那邊去,凜然立着,頗像個受欺侮的年青的母親。
然而禁不起他一看再看,她卻又忍笑偏過頭去,搖擺着身子,曲着一條腿,把膝蓋在搖籃上蹭來蹭去。
湯姆生道:“你知道麼?有種中國點心,一咬一口湯的,你就是那樣。
”霓喜啐道:“胡說!”她低頭看看自己身上,沾了許多絨線的毛衣子,便道:“你從哪兒來的這絨線,淨掉毛!” 湯姆生笑道:“是阿媽的,順手給撈了來。
”霓喜指着他道: “你哪裡要打什麼背心?誠心地……”說着,又一笑,垂着頭她把她衣服上的絨毛,一點一點揀幹淨了,撲了撲灰,又道: “瞧你,也弄了一身!”便走過來替他揀。
湯姆生這一次再擁抱她,她就依了他。
她家裡既不幹淨,又是耳目衆多,他二人來往,總是霓喜到他家去。
旅館裡是不便去的,隻因香港是個小地方,英國人統共隻有這幾個,就等于一個大俱樂部,撞來撞去都是熟人。
霓喜自窦家出來的時候便帶着一個月的身孕,漸漸害起喜來,卧床不起。
湯姆生隻得遮遮掩掩到她家來看她。
這回事,他思想起來也覺羞慚,如果她是個女戲子,足尖舞明星,或是馳名的蕩婦,那就不丢臉,公開也無妨,然而霓喜隻是一個貧困的中國寡婦,拖着四個孩子,肚裡又懷着胎。
她咬準這孩子是他的,要求他給她找房子搬家。
把他們的關系固定化,是危險的拖累,而且也不見得比零嫖上算,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還是天天來看她。
有一天他來,她蒙頭睡着,他探手摸她的額角,問道:“發燒麼?”她不做聲,輕輕咬他的手指頭。
湯姆生伏在她床沿上,臉偎着棉被,聽她在被窩裡趕趕咐咐哭了起來。
問她,問了又問,方道:“我知道我這一回一定要死了。
一定要死的。
你給我看了房子,搬進去和你住一天,便死了我也甘心,死了也是你的人,為你的孩子死的。
” 霓喜的世界一下子豐富了起來,跌跌絆絆滿是東西,紅木柚木的西式圓台,桌腿上生着爪子,爪子踏在圓球上;大餐台,整套的十二隻椅子,雕有洋式雲頭,玫瑰花和爬藤的卷須,椅背的紅皮心子上嵌着小銅釘;絲絨沙發,暗色絲絨上現出迷糊的玫瑰花和洋式雲頭;沙發扶手上搭着白累絲的小托子;織花窗簾裡再挂一層白累絲紗幕;梳妝台上滿是挖花的小托子不算,還系着一條绉褶粉紅裙,連台燈與電話也穿着荷葉邊的紅紗裙子。
五鬥櫥上有銀盤,盤裡是純粹擺樣的大号銀漱盂,銀粉缸,銀把鏡,大小三隻銀水罐。
地下是為外國人織造的北京地毯。
家裡甚至連古董也有——專賣給外國人的小古董。
屋犄角豎着芬芳馥郁的雕花檀木箱子。
後院子裡空酒瓶堆積如出,由着傭人成打地賣給收舊貨的。
東西是多得連霓喜自己也覺詫異,連湯姆生也覺詫異。
他當真為這粗俗的廣東女人租下了一所洋房,置了這許多物件。
她年紀已經過了三十,漸漸發胖了,在黑紗衫裡閃爍着老粗的金鍊條,嘴唇紅得悍然,渾身熟極而流的扭捏挑撥也帶點悍然之氣。
湯姆生十分驚訝地發現了,他自己的愛好竟與普通的水手沒有什麼兩樣。
霓喜的新屋裡什麼都齊全,甚至還有書,皮面燙金的旅行雜志彙刊,西洋食譜,五彩精印的兒童課本,神仙故事。
霓喜的孩子一律送入幼稚園,最大的女孩瑟梨塔被送入修道院附屬女學校,白制服,披散着一頭長發,烏黑卷曲的頭發,垂到股際,淡黑的臉與手,那小小的,結實的人,像白蘆葦裡吹出的一陣黑旋風。
這半印度種的女孩子跟着她媽很吃過一些苦,便在順心的時候也是被霓喜責打慣了的。
瑟梨塔很少說話,微生起來嘴抿得緊緊的。
她冷眼看着她母親和男人在一起。
因為鄙薄那一套,她傾向天主教,背熟了祈禱文,出入不離一本小聖經,裝在黑布套子裡,套上繡了小白十字。
有時她還向她母親傳教。
她說話清晰而肯定,漸漸能說合文法的英文了。
霓喜初結識湯姆生時,肚裡原有個孩子,跟了湯姆生不久便小産了。
湯姆生差不多天天在霓喜處過宿,惟有每年夏季,他自己到青島歇暑,卻把霓喜母子送到日本去。
在長崎,霓喜是神秘的賽姆生太太,避暑的西方人全都很注意她,猜她是大人物的下堂妾,冒險小說中的不可思議的中國女人,夜禮服上滿釘水鑽,像個細腰肥肚的玻璃瓶,裝了一瓶的螢火蟲。
有時霓喜也穿中裝,因為沒裹過腳,穿的是滿洲式的高底緞鞋。
平金的,織金的,另有最新的款式,挖空花樣,下襯淺色緞子,托出一行蟹行文,“早安”,或是“毋忘我”。
在香港,上街坐竹轎,把一雙腳擱得高高的,招搖過市。
清朝換了民國,霓喜着了慌,隻怕旗裝闖禍,把十幾雙鞋子亂紛紛四下裡送人,送了個幹淨。
民國成立是哪年,霓喜記得極其清楚,便因為有過這番驚恐。
民國也還是她的世界。
暢意的日子一個連着一個,饧化在一起像五顔六色的水果糖。
湯姆生問她可要把她那幹姐姐調到新屋裡去服侍她,她非但不要,而且怕那阿媽在她跟前居功,因而唆使湯姆生将那人辭歇了。
老屋裡,雖然她不是正式的女主人,輕易不露面的,她也還替那邊另換了一批仆人,買通了做她的心腹,專門刺探湯姆生的隐私,宴客的時候可有未結婚的英國女賓在座。
她鬧着入了英國籍,護照上的名字是賽姆生太太,可是她與湯姆生的關系并不十分瞞人。
修道院的尼姑又和她周旋起來。
她也曾冷言冷語損了梅臘妮師太幾句。
然而要報複,要在她們跟前擺闊,就得與她們繼續往來。
霓喜把往事從頭記起,樁樁件件,都要個恩怨分明。
她乘馬車到雅赫雅的綢緞店去挑選最新到的衣料,借故和夥計争吵起來,一定要請老闆出來說話。
湯姆生是政府裡供職的工程師,沾着點官氣,雅赫雅再強些也是個有色人種的商人,當下躲過了,隻不敢露面,霓喜吵鬧了一場,并無結果。
雅赫雅那表親發利斯,此時也成了個頗有地位的珠寶商人。
這一天,他經過一家花店,從玻璃窗裡望進去,隔着重重疊疊的花山,看見霓喜在裡面買花。
她脖子上垂下粉藍薄紗圍巾,她那十二歲的女兒瑟梨塔偎在她身後,将那圍巾牽過來兜在自己的頭上,是炎夏,花店把門大開着,瑟梨塔正立在過堂風裡,熱風裡的紗飄飄蒙住她的臉。
她生着印度人的臉,雖是年輕,雖是天真,那尖尖的鼻子與濃澤的大眼睛裡有一種過分刻劃的殘忍。
也許因為她頭上的紗,也許因為花店裡吹出來的芳香的大風,發利斯一下子想起他的表姊妹們,在印度,日光的庭院裡,滿開着花。
他在牆外走過,牆頭樹頭跳出一隻球來。
他撿了球,爬上樹,抛它進去,踢球的表姊妹們紛紛往裡飛跑,紅的藍的淡色披紗趕不上她們的人。
跑到裡面,方才敖聲笑起來,笑着,然而去告訴他舅父,使他舅父轉告他父親,使他挨打了。
因為發利斯永遠記得這回事,他對于女人的愛總帶有甘心為她挨打的感覺。
發利斯今年三十一了,還未曾娶親。
家鄉的表姊妹早嫁得一個都不剩,這裡的女人他不喜歡,臉面盡多白的白,紅的紅,頭發粘成一團像黑膏藥,而且随地吐痰。
香港的女人,如同香港的一切,全部不愉快,因為他自從十八歲背鄉離井到這裡來,于穢惡欺壓之中打出一條活路,也不知吃了多少苦。
現在他過得很好,其實在中國也住慣了,放他回去他也不想回去了,然而他常常記起小時的印度。
他本來就胖,錢一多,更胖了,滿臉黑油,銳利的眼睛與鼻子埋在臃腫的油肉裡,單露出一點尖,露出一點憂郁的芽。
他沒同霓喜打招呼,霓喜倒先看見了他,含笑點頭,從花店裡迎了出來,大聲問好,邀他到她家去坐坐。
霓喜對于發利斯本來有點恨,因為當初他沒讓她牢籠住。
現在又遇見了他,她倒願意叫他看看,她的日子過得多麼舒服,好讓他傳話與雅赫雅知聞。
他到她家去了幾次。
發利斯是個老實人,始終不過陪她聊天而已。
湯姆生知他是個殷實商人,也頗看得起他。
發利斯從來沒有空手上過門,總給孩子們帶來一些吃食玩具。
瑟梨塔小時候在綢緞店裡叫他叔叔,如今已是不認得了,見了他隻是淡淡的一笑,嘴角向一邊歪着點。
霓喜過了五六年安定的生活,體重增加,人漸漸地呆了,時常眼睛裡毫無表情像玻璃窗上塗上一層白漆。
惟有和發利斯談起她過去的磨難辛苦的時候,她的眼睛又活了過來。
每每當着湯姆生的面她就興高采烈說起前夫雅赫雅,他怎樣虐待她,她怎樣忍耐着,為了瑟梨塔和吉美,後來怎樣為了瑟梨塔和吉美她又跟了個中國人;為了瑟梨塔和吉美和那中國人的兩個孩子,她又跟了湯姆生。
湯姆生局促不安坐在一邊,左腳跷在右腳上,又換過來,右腳跷在左腳上;左肘撐在藤椅扶手上,又換了個右肘。
藤椅吱吱響了,分外使他發煩。
然而隻有這時候,霓喜的眼睛裡有着舊日的光輝,還有吵架的時候,霓喜自己也知道這個,因此越發的喜歡吵架。
她新添了個女孩,叫做屏妮,栗色的頭發,膚色白淨,像純粹的英國人,湯姆生以此百般疼愛。
霓喜自覺地位鞏固,對他防範略疏。
政府照例每隔三年有個例假,英國人可以回國去看看。
湯姆生上次因故未去,這一次,霓喜阻擋不住,隻得由他去了。
去了兩個月,霓喜要賣弄他們的轎式自備汽車,邀請衆尼姑過海到九龍去兜風,元朗鎮有個廟會,特去趕熱鬧。
小火輪把汽車載到九龍,不料天氣說變就變,下起牛毛雨來。
霓喜抱着屏妮,帶領孩子們和衆尼僧冒雨看廟會,泥漿濺到白絲襪白緞高跟鞋上,口裡連聲顧惜,心裡卻有一種奢侈的快感。
大樹上高高開着野火花,猩紅的點子密密點在魚肚白的天上。
地下擺滿了攤子,油紙傘底下,賣的是扁魚,直徑一尺的滾圓的大魚,切成段,白裡泛紅;涼帽,蔑籃,小罐的油漆,面筋,豆腐渣的白山,堆成山的淡紫的蝦醬,山上戳着筷子。
霓喜一群人兜了個圈子,在市場外面一棵樹下揀了塊幹燥的地方坐下歇腳,取出食物來野餐。
四周立即圍上了一圈鄉下人,眼睜睜看着。
霓喜用小錐子在一聽鳳尾魚的罐頭上錐眼兒,盡着他們在旁觀看,她喜歡這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尼姑中隻有年高的鐵烈絲師太,怕淋雨,又怕動彈,沒有跟到市場裡來,獨自坐在汽車裡讀報紙。
《南華日報》的社會新聞欄是鐵烈絲與人間唯一的接觸,裡面記載着本地上等人的生、死、婚嫁,一個淺灰色的世界,于淡薄扁平之中有一種利落的愉悅。
她今天弄錯了,讀的是昨天的報,然而也還一路讀到九龍,時時興奮地說:“你看見了沒有,梅臘妮師太,瑪利·愛石克勞甫德倒已經訂婚了。
你記得,她母親從前跟我學琴的,我不許她留指甲。
……古柏太太的腦充血,我說她過不了今年的!你看!……脾氣大。
古柏先生倒真是個數一數二的好人。
每年的時花展覽會裡他們家的玫瑰總得獎,逢時遇節請我們去玩,把我們做蛋糕的方子抄了去……” 梅臘妮師太在樹蔭下向兩個小尼姑道:“你們做兩塊三明治給鐵烈絲師太送去吧,不能少了她的。
”小尼做了三明治,從舊報紙裡抽出一張來包上,突然詫異道:“咦?這不是今天的報麼?”另一個小尼忙道:“該死了,鐵烈絲師太還沒看過呢,報就是她的命。
”這小尼把新報換了下來,拿在手中看了一看,那一個便道:“快給她送去罷,她頂恨人家看報看在她之前。
”這一個已是将新聞逐條念了出來,念到“桃樂賽,伯明罕的約翰·寶德先生與太太的令媛,和本地的威廉·湯姆生先生,”住了嘴,擡頭掠了霓喜一眼,兩個小尼彼此對看着,于惶恐之外,另帶着發現了什麼的歡喜。
梅臘妮師太丁丁敲着罐頭水果,并沒有聽見,霓喜耳朵裡先是嗡的一聲,發了昏,随即心裡一靜,聽得清清楚楚,她自己一下一下在鐵罐上鑿小洞,有本事齊齊整整一路鑿過去,鑿出半圓形的一列。
然而這時候鐵烈絲師太從汽車裡走過來了,大約發覺她讀着的報是昨天的,老遠的發起急來,一手揮着洋傘,一手揮着報紙,細雨霏霏,她輪流的把報紙與洋傘擋在頭上。
在她的社會新聞欄前面,霓喜自己覺得是欄杆外的鄉下人,紮煞着兩隻手,眼看着湯姆生和他的英國新娘,打不到他身上。
她把她自己歸到四周看他們吃東西的鄉下人堆裡去。
整個的雨天的鄉下蹦跳着撲上身來如同一群拖泥帶水的野狗,大,重,腥氣,鼻息咻咻,親熱得可怕,可憎。
霓喜一陣顫麻,抱着屏妮立将起來,在屏妮褲子上摸了一摸,假意要換尿布,自言自語道:“尿布還在車上。
”一徑向汽車走去,喚齊了幾個大些的孩子,帶他們上車,吩咐車夫速速開車,竟把幾個尼姑丢在元朗鎮,不管了。
回到香港,買了一份《南華日報》,央人替她看明白了,果然湯姆生業于本月六日在英國結了婚。
又過了些時,湯姆生方才帶着太太到中國來,中間隔的兩個多月,霓喜也不知是怎麼過的。
家裡還是充滿了東西,但是一切都成了過去。
就像站得遠遠的望見一座高樓,樓窗裡有間房間堆滿了老式的家具,代表某一個時代,繁麗,噜蘇,擁擠;窗戶緊對着後頭另一個窗戶,筆直地看穿過去,隔着床帳櫥櫃,看見屋子背後紅通通的天,太陽落下去了。
湯姆生回香港之前先打了電報給發利斯,叫他轉告霓喜,千萬不可以到碼頭上去迎接他,否則他就永遠不見她的面。
霓喜聽了此話,哭了一場,無計可施。
等他到了香港,她到他辦公處去找他,隔着寫字台,她探身到他跟前,柔聲痛哭道: “比爾!”湯姆生兩手按着桌子站立着,茫然看着她,就像是不記得她是誰。
霓喜忽然覺得她自己的大腿肥唧唧地抵着寫字台,覺得她自己一身肥肉,覺得她自己衣服穿得過于花哨,再打扮些也是個下等女人;湯姆生的世界是淺灰石的浮雕,在清平的圖案上她是突兀地凸出的一大塊,浮雕變了石像,高高突出雙乳與下身。
她嫌她自己整個地太大,太觸目。
湯姆生即刻意會到她這種感覺,她在他面前蓦地萎縮下去,失去了從前吸引過他的那種悍然的美。
他感到安全,簽了一張五千元的支票,說道:“這是你的,隻要你答應你從今以後不再看見我。
”霓喜對于這數目感到不滿,待要哭泣糾纏,湯姆生高聲叫道:“費德司東小姐!”湯姆生在這一點上染有中國人的習氣,叫女書記的時候從不揿鈴,單隻哇啦一喊。
女書記進來了,霓喜不願當着人和他破臉争吵,要留個餘地,隻得就此走了。
錢花光了,又去找他。
幾次三番有這麼一個戴着梅花楞黑面網的女人在傳達處,在大門口守着他,也哭過,也恐吓,也厮打過,也撒過賴,抱着屏妮給他看,當他的面掐得屏妮鬼哭神嚎,故意使湯姆生心疼。
湯姆生給了幾回的錢,不給了。
霓喜又磨着發利斯去傳話,發利斯于心不忍,時常自己掏腰包周濟她,也不加以說明。
霓喜隻當湯姆生給的,還道他舊情未斷,又去和他苦苦糾纏,湯姆生急得沒法,托病請假,帶了太太到青島休養去了。
發利斯三天兩天到她家去,忽然絕迹了一星期。
霓喜向來認識的有個印度老婦人,上門來看她,婉轉地說起發利斯,說他托她來做媒。
霓喜蹲在地下整鞋帶,一歪身坐下了,撲倒在沙發椅上,笑了起來道:“發利斯這孩子真孩子氣!”她伸直了兩條胳膊,無限制地伸下去,兩條肉黃色的滿溢的河,湯湯流進未來的年月裡。
她還是美麗的,男人靠不住,錢也靠不住,還是自己可靠。
窗子大開着,聽見海上輪船放氣。
湯姆生離開香港了。
走就走罷,去了一個又來一個。
清冷的汽笛聲沿着她的胳膊筆直流下去。
她笑道:“發利斯比我小呢!年紀上頭也不對。
”那印度婦人頓了一頓,微笑道:“年紀上是差得太遠一點。
他的意思是……瑟梨塔……瑟梨塔今年才十三,他已經三十一了,可是他情願等着,等她長大。
你要是肯呢,就讓他們訂了婚,一來好叫他放心,二來他可以出錢送她進學校,念得好好的不念下去,怪可惜的。
當然弟弟妹妹們也都得進學堂。
你們結了這頭親,遇到什麼事要他幫忙的,也有個名目,賽姆生太太你說是不是?”霓喜舉起頭來,正看見隔壁房裡,瑟梨塔坐在藤椅上乘涼,想是打了個哈欠,伸懶腰,房門半掩着,隻看見白漆門邊憑空現出一雙蒼黑的小手,骨節是較深的黑色——仿佛是蒼白的未來裡伸出一隻小手,在她心上摸了一摸。
霓喜知道她是老了。
她扶着沙發站起身來,僵硬的膝蓋骨克啦一響,她裡面仿佛有點什麼東西,就這樣破碎了。
(一九四四年)
陽台上往下看,藥材店的後門,螺旋形的石階通下去,高下不齊立着窦家一門老小,圍了一圈子,在馬路上燒紙錢。
錫箔的紅火在午前的陽光裡靜靜燒着,窦家的人靜靜低頭望着,方才那是一幫打劫的土匪,現在則是原始性的宗族,霓喜突然有一陣凄涼的“外頭人”的感覺。
她在人堆裡打了個滾,可是一點人氣也沒沾。
她擡頭看看肩上坐着的小孩,小孩不懂得她的心,她根本也沒有心。
小孩穿着橙黃花布襖,虎頭鞋,虎頭帽,伸手伸腳,淡白臉,張着小薄片嘴,一雙凸出的大眼睛,發出玻璃樣的光,如同深海底的怪魚,沉甸甸坐在她肩頭,是一塊不通人情的肉,小肉兒……緊接着小孩,她自己也是單純的肉,女肉,沒多少人氣。
她帶着四個小孩走出同春堂,背一個,抱一個,一手牽兩個,疲乏地向他家的人說道:“我走了。
跟你們下鄉的話,隻當我沒說。
可别賴我卷逃,我就走了個光身子。
事到如今,我就圖個爽快了。
” 她典了一隻镯子,賃下一間小房,權且和孩子們住下了。
她今年三十一,略有點顯老了,然而就因為長相變粗糙了些,反而增加了刺激性。
身上臉上添了些肉,流爍的精神極力地想擺脫那點多餘的肉,因而眼睛分外的活,嘴唇分外的紅。
家裡兒啼女哭,烏糟糟亂成一片,身上依舊穿紮光鮮,逐日串門子。
從前結拜的姊妹中有個在英國人家幫工的,住在山巅,霓喜揀了個晴天上山去看她,喬素梳妝,身穿玉色地白柳條夾襖,襟上扣一個茉莉花球,斯斯文文坐在外國人家廚房裡吃茶說話。
她那幹姊姊是立志不嫁人的,腦後垂一條大辮子,手裡結着絨繩。
兩個把别後情形細叙一番,說到熱鬧之際,主人回來了,在上房揿鈴,竟沒有聽見。
隔了一會,湯姆生先生推門進來叫阿媽,阿媽方才跳起身來答應不疊。
這工程師湯姆生年紀不過三十上下,高個子,臉面俊秀像個古典風的石像,隻是皮色紅剌剌的,是個吃牛肉的石像,霓喜把他睃在眼裡,他也看了霓喜一眼,向阿媽道:“晚上預備兩個人吃的飯,一湯兩菜,不要甜菜。
”說罷,又看了霓喜一眼,方始出去。
阿媽便告訴霓喜,想必待會兒他有女朋友到此過夜,就是常來的那個葡萄牙人。
霓喜詫異道:“你如何知道是哪一個?”阿媽笑向她解釋,原來她主人向來有這規矩,第一次上門的女朋友,款待起來,是一道湯,三道菜,一樣甜菜。
第二三次來時,依例遞減。
今天這一個必定是常來的。
因此享不到這初夜權。
霓喜啧啧道:“年輕輕的,看不出他這麼啬刻!” 阿媽道:“他倒也不是啬刻,他就是這個脾氣,什麼事都喜歡歸得清清楚楚,整整齊齊。
”霓喜道:“有了太太沒有?”阿媽道:“還沒呢。
人材差一點的我看他也犯不上,自由自在的,有多好?弄個太太,連我也過不慣——外國女人頂疙瘩,我伺候不了。
” 正說着,湯姆生又進來了,手執一杯威士忌,親自開冰箱取冰塊。
阿媽慌忙上前伺候,他道:“你坐下坐下,你有客在這兒,陪着客人說話罷。
”阿媽笑道:“倒的确是個稀客。
您還沒見過我這位幹妹子哪。
”湯姆生呵了呵腰道:“貴姓?”阿媽代答道:“這是窦太太,她家老闆有錢着呢,新近故世了,家私都讓人霸占了去,撇得我這妹子有上梢來沒下梢。
”湯姆生連聲歎咤,霓喜斂手低聲笑向阿媽道:“你少說幾句行不行? 人家急等着會女朋友呢,有這工夫跟你聊天!”阿媽又道: “她說的一口頂好聽的英文。
”湯姆生笑道:“可是她這雙眼睛說的是頂好聽的中國話,就可惜太難懂。
”霓喜不由得微微一笑,溜了他一眼,搭讪着取過阿媽織的大紅絨線緊身來代她做了幾針。
頭上的擱闆,邊沿釘着銅鈎,挂着白鐵漏鬥,漏鬥的影子正落在霓喜臉上,像細孔的淡墨障紗。
紗裡的眼睛暫時沉默下來了。
湯姆生延挨了一會,端着酒杯出去了。
不一會,又走進來,叫阿媽替他預備洗澡水去,又看看霓喜手中的絨線,道: “好鮮和的活計。
窦太太打得真好。
”阿媽忍笑道:“這是我的,我做了這些時了。
”湯姆生道:“我倒沒留心。
”他把一隻手托着頭,胳膊肘子撐着擱闆,立定身看看霓喜,向阿媽道:“我早就想煩你打一件絨線背心,又怕你忙不過來。
”阿媽笑道: “喲,您跟我這麼客氣!”’她頓了一頓,又道:“再不,請我們二妹給打一件罷?人家手巧,要不了兩天工夫。
”霓喜把一根毛竹針豎起來抵住嘴唇,扭了扭頭道:“我哪成哪?白糟蹋了好絨線!”湯姆生忙道:“窦太太,多多費神了,我就要這麼一件,外頭買的沒這個好。
阿媽你把絨線拿來。
”阿媽到後陽台上去轉了一轉,把拆洗的一卷舊絨線收了進來。
霓喜道: “也得有個盡寸。
”湯姆生道:“阿媽你把我的背心拿件來做樣子。
”阿媽拍手道:“也得我忙得過來呀!晚飯也得預備起來了,還得燒洗澡水。
我看這樣罷,二妹你打上一圈絨線,讓他套上身去試一試大小。
”她忙着燒水,霓喜低頭隻顧結絨線,一任湯姆生将言語來打動,她并不甚答理。
結上了五六排,她含笑幫他從頭上套下去,匆忙間,不知怎的,霓喜摔開手笑道:“湯姆生先生,我隻當你是個好人!”湯姆生把手扶着腰間圍繞的四根針,笑道:“怎麼?我不懂這些話。
”霓喜啐道: “你不懂!你要我教你英文麼?”她捏住毛竹針的一頭,紮了他一下。
他還要往下說,霓喜有意帶着三分矜持,收拾了絨線,約好三天後交貨,便告辭起身。
雖然約的是三天之後,她也自性急,當天做了一夜,次日便替他趕好了。
正把那件絨線衫繃在膝上看視,一隻腳晃着搖籃,誰知湯姆生和她一般性急,竟找到她家裡去。
他和樓下的房東房客言語不通,問不出一個究竟來,隻因他是個洋人,大家見了他有三分懼怕,竟讓他闖上樓來。
東廂房隔成兩間,外間住個走梳頭的,闆壁上挖了一扇小門,挂着花布門簾,他一掀簾子,把霓喜吓了一跳。
她坐在床上,一張高柱木床,并沒挂帳子,鋪一領草席,床欄杆上晾着尿布手帕。
桌上一隻破熱水瓶,瓶口罩着湖色洋瓷漱盂。
霓喜家常穿着藍竹布襖,敞着領子,一面扣紐扣一面道歉道:“湯姆生先生,虧你怎麼找了來了?這地方也不是你來得的。
真,我也沒想到會落到這麼個地方!”說着,眼圈兒便紅起來。
湯姆生也是相當的窘,兩手抄在褲袋裡,立在屋子正中央,連連安慰道:“窦太太,窦太太……你再跟我這麼見外,更叫我于心不安了。
”霓喜頂大的女孩瑟梨塔牽着弟弟的手,攀着門簾向裡張望。
闆桌底下有個小風爐,上面炖着一瓦缽子麥芽糖,糖裡豎着一把毛竹筷。
霓喜抽出一隻筷子來,絞上一股子糖,送到瑟梨塔嘴裡去,讓她吮去一半,剩下的交與她弟弟,說道:“乖乖出去玩去。
”孩子們走了,霓喜低着頭,把手伸到那件絨線衫裡面去,拉住一隻袖管,将它翻過來筒過去。
湯姆生笑道:“哎呀,已經打好了,真快!讓我試試。
”她送了過來,立在他跟前,他套了一半,頭悶在絨線衫裡面,來不及褪出來,便伸手來抱她,隔着絨線衫,他的呼吸熱烘烘噴在她腮上,她頸子上。
霓喜使勁甩開他,急道:“你真是個壞人,壞人!”湯姆生褪出頭來看時,她業已奔到搖籃那邊去,凜然立着,頗像個受欺侮的年青的母親。
然而禁不起他一看再看,她卻又忍笑偏過頭去,搖擺着身子,曲着一條腿,把膝蓋在搖籃上蹭來蹭去。
湯姆生道:“你知道麼?有種中國點心,一咬一口湯的,你就是那樣。
”霓喜啐道:“胡說!”她低頭看看自己身上,沾了許多絨線的毛衣子,便道:“你從哪兒來的這絨線,淨掉毛!” 湯姆生笑道:“是阿媽的,順手給撈了來。
”霓喜指着他道: “你哪裡要打什麼背心?誠心地……”說着,又一笑,垂着頭她把她衣服上的絨毛,一點一點揀幹淨了,撲了撲灰,又道: “瞧你,也弄了一身!”便走過來替他揀。
湯姆生這一次再擁抱她,她就依了他。
她家裡既不幹淨,又是耳目衆多,他二人來往,總是霓喜到他家去。
旅館裡是不便去的,隻因香港是個小地方,英國人統共隻有這幾個,就等于一個大俱樂部,撞來撞去都是熟人。
霓喜自窦家出來的時候便帶着一個月的身孕,漸漸害起喜來,卧床不起。
湯姆生隻得遮遮掩掩到她家來看她。
這回事,他思想起來也覺羞慚,如果她是個女戲子,足尖舞明星,或是馳名的蕩婦,那就不丢臉,公開也無妨,然而霓喜隻是一個貧困的中國寡婦,拖着四個孩子,肚裡又懷着胎。
她咬準這孩子是他的,要求他給她找房子搬家。
把他們的關系固定化,是危險的拖累,而且也不見得比零嫖上算,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還是天天來看她。
有一天他來,她蒙頭睡着,他探手摸她的額角,問道:“發燒麼?”她不做聲,輕輕咬他的手指頭。
湯姆生伏在她床沿上,臉偎着棉被,聽她在被窩裡趕趕咐咐哭了起來。
問她,問了又問,方道:“我知道我這一回一定要死了。
一定要死的。
你給我看了房子,搬進去和你住一天,便死了我也甘心,死了也是你的人,為你的孩子死的。
” 霓喜的世界一下子豐富了起來,跌跌絆絆滿是東西,紅木柚木的西式圓台,桌腿上生着爪子,爪子踏在圓球上;大餐台,整套的十二隻椅子,雕有洋式雲頭,玫瑰花和爬藤的卷須,椅背的紅皮心子上嵌着小銅釘;絲絨沙發,暗色絲絨上現出迷糊的玫瑰花和洋式雲頭;沙發扶手上搭着白累絲的小托子;織花窗簾裡再挂一層白累絲紗幕;梳妝台上滿是挖花的小托子不算,還系着一條绉褶粉紅裙,連台燈與電話也穿着荷葉邊的紅紗裙子。
五鬥櫥上有銀盤,盤裡是純粹擺樣的大号銀漱盂,銀粉缸,銀把鏡,大小三隻銀水罐。
地下是為外國人織造的北京地毯。
家裡甚至連古董也有——專賣給外國人的小古董。
屋犄角豎着芬芳馥郁的雕花檀木箱子。
後院子裡空酒瓶堆積如出,由着傭人成打地賣給收舊貨的。
東西是多得連霓喜自己也覺詫異,連湯姆生也覺詫異。
他當真為這粗俗的廣東女人租下了一所洋房,置了這許多物件。
她年紀已經過了三十,漸漸發胖了,在黑紗衫裡閃爍着老粗的金鍊條,嘴唇紅得悍然,渾身熟極而流的扭捏挑撥也帶點悍然之氣。
湯姆生十分驚訝地發現了,他自己的愛好竟與普通的水手沒有什麼兩樣。
霓喜的新屋裡什麼都齊全,甚至還有書,皮面燙金的旅行雜志彙刊,西洋食譜,五彩精印的兒童課本,神仙故事。
霓喜的孩子一律送入幼稚園,最大的女孩瑟梨塔被送入修道院附屬女學校,白制服,披散着一頭長發,烏黑卷曲的頭發,垂到股際,淡黑的臉與手,那小小的,結實的人,像白蘆葦裡吹出的一陣黑旋風。
這半印度種的女孩子跟着她媽很吃過一些苦,便在順心的時候也是被霓喜責打慣了的。
瑟梨塔很少說話,微生起來嘴抿得緊緊的。
她冷眼看着她母親和男人在一起。
因為鄙薄那一套,她傾向天主教,背熟了祈禱文,出入不離一本小聖經,裝在黑布套子裡,套上繡了小白十字。
有時她還向她母親傳教。
她說話清晰而肯定,漸漸能說合文法的英文了。
霓喜初結識湯姆生時,肚裡原有個孩子,跟了湯姆生不久便小産了。
湯姆生差不多天天在霓喜處過宿,惟有每年夏季,他自己到青島歇暑,卻把霓喜母子送到日本去。
在長崎,霓喜是神秘的賽姆生太太,避暑的西方人全都很注意她,猜她是大人物的下堂妾,冒險小說中的不可思議的中國女人,夜禮服上滿釘水鑽,像個細腰肥肚的玻璃瓶,裝了一瓶的螢火蟲。
有時霓喜也穿中裝,因為沒裹過腳,穿的是滿洲式的高底緞鞋。
平金的,織金的,另有最新的款式,挖空花樣,下襯淺色緞子,托出一行蟹行文,“早安”,或是“毋忘我”。
在香港,上街坐竹轎,把一雙腳擱得高高的,招搖過市。
清朝換了民國,霓喜着了慌,隻怕旗裝闖禍,把十幾雙鞋子亂紛紛四下裡送人,送了個幹淨。
民國成立是哪年,霓喜記得極其清楚,便因為有過這番驚恐。
民國也還是她的世界。
暢意的日子一個連着一個,饧化在一起像五顔六色的水果糖。
湯姆生問她可要把她那幹姐姐調到新屋裡去服侍她,她非但不要,而且怕那阿媽在她跟前居功,因而唆使湯姆生将那人辭歇了。
老屋裡,雖然她不是正式的女主人,輕易不露面的,她也還替那邊另換了一批仆人,買通了做她的心腹,專門刺探湯姆生的隐私,宴客的時候可有未結婚的英國女賓在座。
她鬧着入了英國籍,護照上的名字是賽姆生太太,可是她與湯姆生的關系并不十分瞞人。
修道院的尼姑又和她周旋起來。
她也曾冷言冷語損了梅臘妮師太幾句。
然而要報複,要在她們跟前擺闊,就得與她們繼續往來。
霓喜把往事從頭記起,樁樁件件,都要個恩怨分明。
她乘馬車到雅赫雅的綢緞店去挑選最新到的衣料,借故和夥計争吵起來,一定要請老闆出來說話。
湯姆生是政府裡供職的工程師,沾着點官氣,雅赫雅再強些也是個有色人種的商人,當下躲過了,隻不敢露面,霓喜吵鬧了一場,并無結果。
雅赫雅那表親發利斯,此時也成了個頗有地位的珠寶商人。
這一天,他經過一家花店,從玻璃窗裡望進去,隔着重重疊疊的花山,看見霓喜在裡面買花。
她脖子上垂下粉藍薄紗圍巾,她那十二歲的女兒瑟梨塔偎在她身後,将那圍巾牽過來兜在自己的頭上,是炎夏,花店把門大開着,瑟梨塔正立在過堂風裡,熱風裡的紗飄飄蒙住她的臉。
她生着印度人的臉,雖是年輕,雖是天真,那尖尖的鼻子與濃澤的大眼睛裡有一種過分刻劃的殘忍。
也許因為她頭上的紗,也許因為花店裡吹出來的芳香的大風,發利斯一下子想起他的表姊妹們,在印度,日光的庭院裡,滿開着花。
他在牆外走過,牆頭樹頭跳出一隻球來。
他撿了球,爬上樹,抛它進去,踢球的表姊妹們紛紛往裡飛跑,紅的藍的淡色披紗趕不上她們的人。
跑到裡面,方才敖聲笑起來,笑着,然而去告訴他舅父,使他舅父轉告他父親,使他挨打了。
因為發利斯永遠記得這回事,他對于女人的愛總帶有甘心為她挨打的感覺。
發利斯今年三十一了,還未曾娶親。
家鄉的表姊妹早嫁得一個都不剩,這裡的女人他不喜歡,臉面盡多白的白,紅的紅,頭發粘成一團像黑膏藥,而且随地吐痰。
香港的女人,如同香港的一切,全部不愉快,因為他自從十八歲背鄉離井到這裡來,于穢惡欺壓之中打出一條活路,也不知吃了多少苦。
現在他過得很好,其實在中國也住慣了,放他回去他也不想回去了,然而他常常記起小時的印度。
他本來就胖,錢一多,更胖了,滿臉黑油,銳利的眼睛與鼻子埋在臃腫的油肉裡,單露出一點尖,露出一點憂郁的芽。
他沒同霓喜打招呼,霓喜倒先看見了他,含笑點頭,從花店裡迎了出來,大聲問好,邀他到她家去坐坐。
霓喜對于發利斯本來有點恨,因為當初他沒讓她牢籠住。
現在又遇見了他,她倒願意叫他看看,她的日子過得多麼舒服,好讓他傳話與雅赫雅知聞。
他到她家去了幾次。
發利斯是個老實人,始終不過陪她聊天而已。
湯姆生知他是個殷實商人,也頗看得起他。
發利斯從來沒有空手上過門,總給孩子們帶來一些吃食玩具。
瑟梨塔小時候在綢緞店裡叫他叔叔,如今已是不認得了,見了他隻是淡淡的一笑,嘴角向一邊歪着點。
霓喜過了五六年安定的生活,體重增加,人漸漸地呆了,時常眼睛裡毫無表情像玻璃窗上塗上一層白漆。
惟有和發利斯談起她過去的磨難辛苦的時候,她的眼睛又活了過來。
每每當着湯姆生的面她就興高采烈說起前夫雅赫雅,他怎樣虐待她,她怎樣忍耐着,為了瑟梨塔和吉美,後來怎樣為了瑟梨塔和吉美她又跟了個中國人;為了瑟梨塔和吉美和那中國人的兩個孩子,她又跟了湯姆生。
湯姆生局促不安坐在一邊,左腳跷在右腳上,又換過來,右腳跷在左腳上;左肘撐在藤椅扶手上,又換了個右肘。
藤椅吱吱響了,分外使他發煩。
然而隻有這時候,霓喜的眼睛裡有着舊日的光輝,還有吵架的時候,霓喜自己也知道這個,因此越發的喜歡吵架。
她新添了個女孩,叫做屏妮,栗色的頭發,膚色白淨,像純粹的英國人,湯姆生以此百般疼愛。
霓喜自覺地位鞏固,對他防範略疏。
政府照例每隔三年有個例假,英國人可以回國去看看。
湯姆生上次因故未去,這一次,霓喜阻擋不住,隻得由他去了。
去了兩個月,霓喜要賣弄他們的轎式自備汽車,邀請衆尼姑過海到九龍去兜風,元朗鎮有個廟會,特去趕熱鬧。
小火輪把汽車載到九龍,不料天氣說變就變,下起牛毛雨來。
霓喜抱着屏妮,帶領孩子們和衆尼僧冒雨看廟會,泥漿濺到白絲襪白緞高跟鞋上,口裡連聲顧惜,心裡卻有一種奢侈的快感。
大樹上高高開着野火花,猩紅的點子密密點在魚肚白的天上。
地下擺滿了攤子,油紙傘底下,賣的是扁魚,直徑一尺的滾圓的大魚,切成段,白裡泛紅;涼帽,蔑籃,小罐的油漆,面筋,豆腐渣的白山,堆成山的淡紫的蝦醬,山上戳着筷子。
霓喜一群人兜了個圈子,在市場外面一棵樹下揀了塊幹燥的地方坐下歇腳,取出食物來野餐。
四周立即圍上了一圈鄉下人,眼睜睜看着。
霓喜用小錐子在一聽鳳尾魚的罐頭上錐眼兒,盡着他們在旁觀看,她喜歡這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尼姑中隻有年高的鐵烈絲師太,怕淋雨,又怕動彈,沒有跟到市場裡來,獨自坐在汽車裡讀報紙。
《南華日報》的社會新聞欄是鐵烈絲與人間唯一的接觸,裡面記載着本地上等人的生、死、婚嫁,一個淺灰色的世界,于淡薄扁平之中有一種利落的愉悅。
她今天弄錯了,讀的是昨天的報,然而也還一路讀到九龍,時時興奮地說:“你看見了沒有,梅臘妮師太,瑪利·愛石克勞甫德倒已經訂婚了。
你記得,她母親從前跟我學琴的,我不許她留指甲。
……古柏太太的腦充血,我說她過不了今年的!你看!……脾氣大。
古柏先生倒真是個數一數二的好人。
每年的時花展覽會裡他們家的玫瑰總得獎,逢時遇節請我們去玩,把我們做蛋糕的方子抄了去……” 梅臘妮師太在樹蔭下向兩個小尼姑道:“你們做兩塊三明治給鐵烈絲師太送去吧,不能少了她的。
”小尼做了三明治,從舊報紙裡抽出一張來包上,突然詫異道:“咦?這不是今天的報麼?”另一個小尼忙道:“該死了,鐵烈絲師太還沒看過呢,報就是她的命。
”這小尼把新報換了下來,拿在手中看了一看,那一個便道:“快給她送去罷,她頂恨人家看報看在她之前。
”這一個已是将新聞逐條念了出來,念到“桃樂賽,伯明罕的約翰·寶德先生與太太的令媛,和本地的威廉·湯姆生先生,”住了嘴,擡頭掠了霓喜一眼,兩個小尼彼此對看着,于惶恐之外,另帶着發現了什麼的歡喜。
梅臘妮師太丁丁敲着罐頭水果,并沒有聽見,霓喜耳朵裡先是嗡的一聲,發了昏,随即心裡一靜,聽得清清楚楚,她自己一下一下在鐵罐上鑿小洞,有本事齊齊整整一路鑿過去,鑿出半圓形的一列。
然而這時候鐵烈絲師太從汽車裡走過來了,大約發覺她讀着的報是昨天的,老遠的發起急來,一手揮着洋傘,一手揮着報紙,細雨霏霏,她輪流的把報紙與洋傘擋在頭上。
在她的社會新聞欄前面,霓喜自己覺得是欄杆外的鄉下人,紮煞着兩隻手,眼看着湯姆生和他的英國新娘,打不到他身上。
她把她自己歸到四周看他們吃東西的鄉下人堆裡去。
整個的雨天的鄉下蹦跳着撲上身來如同一群拖泥帶水的野狗,大,重,腥氣,鼻息咻咻,親熱得可怕,可憎。
霓喜一陣顫麻,抱着屏妮立将起來,在屏妮褲子上摸了一摸,假意要換尿布,自言自語道:“尿布還在車上。
”一徑向汽車走去,喚齊了幾個大些的孩子,帶他們上車,吩咐車夫速速開車,竟把幾個尼姑丢在元朗鎮,不管了。
回到香港,買了一份《南華日報》,央人替她看明白了,果然湯姆生業于本月六日在英國結了婚。
又過了些時,湯姆生方才帶着太太到中國來,中間隔的兩個多月,霓喜也不知是怎麼過的。
家裡還是充滿了東西,但是一切都成了過去。
就像站得遠遠的望見一座高樓,樓窗裡有間房間堆滿了老式的家具,代表某一個時代,繁麗,噜蘇,擁擠;窗戶緊對着後頭另一個窗戶,筆直地看穿過去,隔着床帳櫥櫃,看見屋子背後紅通通的天,太陽落下去了。
湯姆生回香港之前先打了電報給發利斯,叫他轉告霓喜,千萬不可以到碼頭上去迎接他,否則他就永遠不見她的面。
霓喜聽了此話,哭了一場,無計可施。
等他到了香港,她到他辦公處去找他,隔着寫字台,她探身到他跟前,柔聲痛哭道: “比爾!”湯姆生兩手按着桌子站立着,茫然看着她,就像是不記得她是誰。
霓喜忽然覺得她自己的大腿肥唧唧地抵着寫字台,覺得她自己一身肥肉,覺得她自己衣服穿得過于花哨,再打扮些也是個下等女人;湯姆生的世界是淺灰石的浮雕,在清平的圖案上她是突兀地凸出的一大塊,浮雕變了石像,高高突出雙乳與下身。
她嫌她自己整個地太大,太觸目。
湯姆生即刻意會到她這種感覺,她在他面前蓦地萎縮下去,失去了從前吸引過他的那種悍然的美。
他感到安全,簽了一張五千元的支票,說道:“這是你的,隻要你答應你從今以後不再看見我。
”霓喜對于這數目感到不滿,待要哭泣糾纏,湯姆生高聲叫道:“費德司東小姐!”湯姆生在這一點上染有中國人的習氣,叫女書記的時候從不揿鈴,單隻哇啦一喊。
女書記進來了,霓喜不願當着人和他破臉争吵,要留個餘地,隻得就此走了。
錢花光了,又去找他。
幾次三番有這麼一個戴着梅花楞黑面網的女人在傳達處,在大門口守着他,也哭過,也恐吓,也厮打過,也撒過賴,抱着屏妮給他看,當他的面掐得屏妮鬼哭神嚎,故意使湯姆生心疼。
湯姆生給了幾回的錢,不給了。
霓喜又磨着發利斯去傳話,發利斯于心不忍,時常自己掏腰包周濟她,也不加以說明。
霓喜隻當湯姆生給的,還道他舊情未斷,又去和他苦苦糾纏,湯姆生急得沒法,托病請假,帶了太太到青島休養去了。
發利斯三天兩天到她家去,忽然絕迹了一星期。
霓喜向來認識的有個印度老婦人,上門來看她,婉轉地說起發利斯,說他托她來做媒。
霓喜蹲在地下整鞋帶,一歪身坐下了,撲倒在沙發椅上,笑了起來道:“發利斯這孩子真孩子氣!”她伸直了兩條胳膊,無限制地伸下去,兩條肉黃色的滿溢的河,湯湯流進未來的年月裡。
她還是美麗的,男人靠不住,錢也靠不住,還是自己可靠。
窗子大開着,聽見海上輪船放氣。
湯姆生離開香港了。
走就走罷,去了一個又來一個。
清冷的汽笛聲沿着她的胳膊筆直流下去。
她笑道:“發利斯比我小呢!年紀上頭也不對。
”那印度婦人頓了一頓,微笑道:“年紀上是差得太遠一點。
他的意思是……瑟梨塔……瑟梨塔今年才十三,他已經三十一了,可是他情願等着,等她長大。
你要是肯呢,就讓他們訂了婚,一來好叫他放心,二來他可以出錢送她進學校,念得好好的不念下去,怪可惜的。
當然弟弟妹妹們也都得進學堂。
你們結了這頭親,遇到什麼事要他幫忙的,也有個名目,賽姆生太太你說是不是?”霓喜舉起頭來,正看見隔壁房裡,瑟梨塔坐在藤椅上乘涼,想是打了個哈欠,伸懶腰,房門半掩着,隻看見白漆門邊憑空現出一雙蒼黑的小手,骨節是較深的黑色——仿佛是蒼白的未來裡伸出一隻小手,在她心上摸了一摸。
霓喜知道她是老了。
她扶着沙發站起身來,僵硬的膝蓋骨克啦一響,她裡面仿佛有點什麼東西,就這樣破碎了。
(一九四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