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
關燈
小
中
大
羅,讓先喝酒等他。
等了一個多鐘頭也沒回來,我走了!後來聽見說出過情形——喝!”他搖搖頭,打了個擦汗的手勢。
荀太太抿着嘴笑。
伍太太一面笑,心中不免想道:“人又不是貓狗,放一男一女在一間房裡就真會怎樣。
”但是她也知道他雖然思想很新——除了從來不批評舊式婚姻;盲婚如果是買獎券,他中了頭獎還有什麼話說?——到底還是個舊式的人。
從前的筆記小說上都是男女單獨相對立即“成雙”——不過後來發現女的是鬼,不然也不會有這種機會。
他又在内地打光棍這些年,幹柴烈火,那次大概也還真僥幸。
她不過覺得她表姐委屈了一輩子,虧他還有德色,很對得住太太似的。
“你們有日曆沒有?我這裡有好幾個,店裡送的。
” 荀太太笑道:“嗳,說是日曆是要人送——白拿的,明年日子好過。
” “你們今年也不錯。
” 荀太太笑道:“我在想着,去年年三十晚上不該吃白魚,都‘白餘’了。
今年吃青魚。
” 她沒向紹甫看,但是伍太太知道她是說他把錢都借給人了,心裡不禁笑歎,難道到現在還不知道他不會聽出她話裡有話。
“苑梅,叫他們去拿日曆——都拿來。
在書房裡。
” 苑梅自己去拿了來,荀太太一一攤在沙發上,挑了個海景。
“太太電話。
”女傭來了。
“誰打來的?” “孟德蘭路胡太太。
” 伍太太出去了。
夫妻倆各據沙發一端,默然坐着。
“你找到湯沒有?我藏在抽屜裡,怕貓進來。
”荀太太似乎是找出話來講。
“嗯,我熱了湯,把剩下的肉絲炒了飯。
”他回答的時候聲音低沉,幾乎是溫柔的。
由于突然改變音調,有點沙啞,需要微咳一聲,打掃喉嚨。
他并沒有擡起眼睛來看她,而臉一紅,看上去更黑了些,仿佛房間裡燈光更暗了。
苑梅心目中蓦地看見那張棕繃雙人木床與小鐵床。
顯然他不滿足。
“飯夠不夠?” “夠了。
我把餃子都吃了。
” 伍太太聽了電話回來,以為紹甫盹着了,終于笑道:“紹甫困了。
” 他卻開口了。
“有一回晚上聽我們老太爺說話,站在那兒睡着了。
老太爺說得高興,還在說——還在說。
嗳呀,那好睡呀!” “幾點了?”荀太太說。
“還早呢,”伍太太說。
“我們那街上黑。
” “有紹甫,怕什麼。
” “一個人走是害怕,那天我去買東西,有人跟。
我心想真可笑——現在人家都叫我老太太了!” 伍太太震了一震,笑道:“叫你老太太?誰呀?”她們也還沒這麼老。
她自己倒是也不見老,冬天也還是一件菊葉青薄呢短袖夾袍,皮膚又白,無邊眼鏡,至少富泰清爽相,身段也看不出生過這些孩子,都快要做外婆了。
苑梅那天還在取笑她:“媽這一代這就是健美的了!”外國有這句話:“死亡使人平等。
”其實不等到死已經平等了。
當然在一個女人是已經太晚了,不得夫心已成定局。
“在菜場上,有人叫我老太太!”荀太太低聲說,沒帶笑容。
“這些人——也真是!”伍太太嘟囔着,有點不好意思。
“不知道算什麼。
算是客氣?” 荀太太倚在沙發上仰着頭,發髻枕在兩隻手上。
“我有一回有人跟。
吓死了!在北京。
那時候祖志生肺炎,我天天上醫院去。
婉小姐叫我跟她到公園去,她天天上公園去透空氣,她有肺病。
到公園去過了,她先回去,我一個人走到醫院去。
這人跟着我進城門,問我姓什麼,還說了好些話,噜裡噜蘇的。
大概是在公園裡看見我們了。
” 苑梅也見過她這小姑子,大家叫她婉小姐。
嬌小玲珑,長得不錯,大概因為一直身體不好,耽擱了,結婚很晚。
丈夫在上海找了個事做,雖然常鬧窮吵架,也還是捧着她,嬌滴滴的。
婚前家裡放心讓她一個人上街,總也有二十好幾了,她大嫂又比她大十幾歲。
那釘梢的不跟小姑子而跟嫂子,苑梅覺得這一點很有興趣。
荀太太是不好意思說這人選擇得奇怪。
當然這是她回北京以後的事了。
那時候想必跟這次來上海剛到的時候一樣,還沒發胖,頭發又留長了。
梳髻,紅紅的面頰,舊黑綢旗袍,身材微豐。
“那城門那哈兒——那城牆厚,門洞子深,進去有那麼一截子路黑赳赳的,挺寬的,又沒人,挺害怕。
”她已經坐直了身子,但是仍舊向半空中望着,不笑,聲音有點凄楚,仿佛話說多了有點啞嗓子,或是哭過。
“他說:‘你是不是姓王?”——他還不是找話說。
——吓死了。
我就光說‘你認錯人了’。
他說:‘那你不姓王姓什麼?’我說:‘你問我姓什麼幹什麼?’” 伍太太有點詫異,她表姐竟和一個釘梢的人搭話。
她不時發出一聲壓扁的吃吃笑聲,“咯”的一響,表示她還在聽着。
“一直跟到醫院。
那醫院外頭都是那鐵欄杆,上頭都是藤蘿花,都蓋滿了。
我回過頭去看,那人還扒在鐵欄杆上,在那藤蘿花縫裡往裡瞧呢!吓死了!”她突然嘴角濃濃地堆上了笑意。
沉默了一會之後,故事顯然是完了。
伍太太隻得打起精神,相當好奇地問了聲:“是個什麼樣的人?” “像個年生,”她小聲說,不笑了。
想了想又道:“穿着制服,像當兵的穿的。
大概是個兵。
” “哦,是個兵,”伍太太說,仿佛恍然大悟。
還是個和平軍! 一陣寂靜中,可以聽見紹甫均勻的鼻息,幾乎咻咻作聲。
天氣暖和了,火爐拆了。
黑鐵爐子本來與現代化裝修不調和,洋鐵皮煙囪管盤旋半空中,更寒伧相,去掉了眼前一清。
不知道怎麼,頭頂上出空了,客廳這一角落倒反而地方小了些,像居高臨下的取景。
燈下還是他們四個人各坐原處,全都抱着胳膊,久坐有點春寒。
伍太太晚飯後有個看護來打針。
近年來流行打維他命針代替補藥。
看護晚上出來賺外快,到附近幾家人家兜個圈子。
“剛才朱小姐說有人跟。
奇怪,這還是從前剛興女人出來在街上走,那時候常鬧釘梢,後來這些年都不聽見說了。
打仗的時候燈火管制,那麼黑,也沒什麼。
”伍太太說。
“我有回有人跟,”荀太太安靜地說。
“那是在北京。
那時候我天天上醫院去看祖志,他生肺炎。
那天婉小姐叫我陪她上公園去——” 苑梅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荀太太這樣精細的人,會不記得幾個月前講過她這故事? 伍太太已經忘了聽見過這話,但是仍舊很不耐煩,隻作例行公事的反應,每隔一段,吃吃地笑一聲,像給人叉住喉嚨似的,隻是“吭!”一聲響。
苑梅恨不得大叫一聲,又差點笑出聲來。
媽記性又不壞,怎麼會一個忘了說過,一個忘了聽見過?但是她知道等他們走了,她不會笑着告訴媽:“表姑忘了說過釘梢的事,又講了一遍。
”不是實在憎惡這故事,媽也不會這麼快就忘了——排斥在意識外——還又要去提它? 荀太太似乎也有點覺得伍太太不大感到興趣,雖然仍舊有條不紊徐徐道來,神志有點蕭索。
說到最後“他還趴在那還往裡看呢——吓死了!”也毫無笑容。
大家默然了一會,伍太太倒又好奇地笑道:“是個什麼樣的人?” 荀太太想了想。
“像學生似的。
”然後又想起來加上一句: “穿制服。
就像當兵的穿的那制服。
大概是個兵。
” 伍太太恍然道:“哦,是個兵!” 她們倆是無望了,苑梅寄一線希望在紹甫身上——也許他記得聽見過,又聽見她念念不忘再說一遍,作何感想?他在沙發另一端臉朝前坐着,在黃黯黯的燈光裡,面色有點不可測,有一種強烈的表情,而眼神不集中。
室内的沉默一直延長下去。
他憋着的一口氣終于放了出來,打了個深長的呵欠,因為剛才是他太太說話,沒關系。
(一九五○年)
等了一個多鐘頭也沒回來,我走了!後來聽見說出過情形——喝!”他搖搖頭,打了個擦汗的手勢。
荀太太抿着嘴笑。
伍太太一面笑,心中不免想道:“人又不是貓狗,放一男一女在一間房裡就真會怎樣。
”但是她也知道他雖然思想很新——除了從來不批評舊式婚姻;盲婚如果是買獎券,他中了頭獎還有什麼話說?——到底還是個舊式的人。
從前的筆記小說上都是男女單獨相對立即“成雙”——不過後來發現女的是鬼,不然也不會有這種機會。
他又在内地打光棍這些年,幹柴烈火,那次大概也還真僥幸。
她不過覺得她表姐委屈了一輩子,虧他還有德色,很對得住太太似的。
“你們有日曆沒有?我這裡有好幾個,店裡送的。
” 荀太太笑道:“嗳,說是日曆是要人送——白拿的,明年日子好過。
” “你們今年也不錯。
” 荀太太笑道:“我在想着,去年年三十晚上不該吃白魚,都‘白餘’了。
今年吃青魚。
” 她沒向紹甫看,但是伍太太知道她是說他把錢都借給人了,心裡不禁笑歎,難道到現在還不知道他不會聽出她話裡有話。
“苑梅,叫他們去拿日曆——都拿來。
在書房裡。
” 苑梅自己去拿了來,荀太太一一攤在沙發上,挑了個海景。
“太太電話。
”女傭來了。
“誰打來的?” “孟德蘭路胡太太。
” 伍太太出去了。
夫妻倆各據沙發一端,默然坐着。
“你找到湯沒有?我藏在抽屜裡,怕貓進來。
”荀太太似乎是找出話來講。
“嗯,我熱了湯,把剩下的肉絲炒了飯。
”他回答的時候聲音低沉,幾乎是溫柔的。
由于突然改變音調,有點沙啞,需要微咳一聲,打掃喉嚨。
他并沒有擡起眼睛來看她,而臉一紅,看上去更黑了些,仿佛房間裡燈光更暗了。
苑梅心目中蓦地看見那張棕繃雙人木床與小鐵床。
顯然他不滿足。
“飯夠不夠?” “夠了。
我把餃子都吃了。
” 伍太太聽了電話回來,以為紹甫盹着了,終于笑道:“紹甫困了。
” 他卻開口了。
“有一回晚上聽我們老太爺說話,站在那兒睡着了。
老太爺說得高興,還在說——還在說。
嗳呀,那好睡呀!” “幾點了?”荀太太說。
“還早呢,”伍太太說。
“我們那街上黑。
” “有紹甫,怕什麼。
” “一個人走是害怕,那天我去買東西,有人跟。
我心想真可笑——現在人家都叫我老太太了!” 伍太太震了一震,笑道:“叫你老太太?誰呀?”她們也還沒這麼老。
她自己倒是也不見老,冬天也還是一件菊葉青薄呢短袖夾袍,皮膚又白,無邊眼鏡,至少富泰清爽相,身段也看不出生過這些孩子,都快要做外婆了。
苑梅那天還在取笑她:“媽這一代這就是健美的了!”外國有這句話:“死亡使人平等。
”其實不等到死已經平等了。
當然在一個女人是已經太晚了,不得夫心已成定局。
“在菜場上,有人叫我老太太!”荀太太低聲說,沒帶笑容。
“這些人——也真是!”伍太太嘟囔着,有點不好意思。
“不知道算什麼。
算是客氣?” 荀太太倚在沙發上仰着頭,發髻枕在兩隻手上。
“我有一回有人跟。
吓死了!在北京。
那時候祖志生肺炎,我天天上醫院去。
婉小姐叫我跟她到公園去,她天天上公園去透空氣,她有肺病。
到公園去過了,她先回去,我一個人走到醫院去。
這人跟着我進城門,問我姓什麼,還說了好些話,噜裡噜蘇的。
大概是在公園裡看見我們了。
” 苑梅也見過她這小姑子,大家叫她婉小姐。
嬌小玲珑,長得不錯,大概因為一直身體不好,耽擱了,結婚很晚。
丈夫在上海找了個事做,雖然常鬧窮吵架,也還是捧着她,嬌滴滴的。
婚前家裡放心讓她一個人上街,總也有二十好幾了,她大嫂又比她大十幾歲。
那釘梢的不跟小姑子而跟嫂子,苑梅覺得這一點很有興趣。
荀太太是不好意思說這人選擇得奇怪。
當然這是她回北京以後的事了。
那時候想必跟這次來上海剛到的時候一樣,還沒發胖,頭發又留長了。
梳髻,紅紅的面頰,舊黑綢旗袍,身材微豐。
“那城門那哈兒——那城牆厚,門洞子深,進去有那麼一截子路黑赳赳的,挺寬的,又沒人,挺害怕。
”她已經坐直了身子,但是仍舊向半空中望着,不笑,聲音有點凄楚,仿佛話說多了有點啞嗓子,或是哭過。
“他說:‘你是不是姓王?”——他還不是找話說。
——吓死了。
我就光說‘你認錯人了’。
他說:‘那你不姓王姓什麼?’我說:‘你問我姓什麼幹什麼?’” 伍太太有點詫異,她表姐竟和一個釘梢的人搭話。
她不時發出一聲壓扁的吃吃笑聲,“咯”的一響,表示她還在聽着。
“一直跟到醫院。
那醫院外頭都是那鐵欄杆,上頭都是藤蘿花,都蓋滿了。
我回過頭去看,那人還扒在鐵欄杆上,在那藤蘿花縫裡往裡瞧呢!吓死了!”她突然嘴角濃濃地堆上了笑意。
沉默了一會之後,故事顯然是完了。
伍太太隻得打起精神,相當好奇地問了聲:“是個什麼樣的人?” “像個年生,”她小聲說,不笑了。
想了想又道:“穿着制服,像當兵的穿的。
大概是個兵。
” “哦,是個兵,”伍太太說,仿佛恍然大悟。
還是個和平軍! 一陣寂靜中,可以聽見紹甫均勻的鼻息,幾乎咻咻作聲。
天氣暖和了,火爐拆了。
黑鐵爐子本來與現代化裝修不調和,洋鐵皮煙囪管盤旋半空中,更寒伧相,去掉了眼前一清。
不知道怎麼,頭頂上出空了,客廳這一角落倒反而地方小了些,像居高臨下的取景。
燈下還是他們四個人各坐原處,全都抱着胳膊,久坐有點春寒。
伍太太晚飯後有個看護來打針。
近年來流行打維他命針代替補藥。
看護晚上出來賺外快,到附近幾家人家兜個圈子。
“剛才朱小姐說有人跟。
奇怪,這還是從前剛興女人出來在街上走,那時候常鬧釘梢,後來這些年都不聽見說了。
打仗的時候燈火管制,那麼黑,也沒什麼。
”伍太太說。
“我有回有人跟,”荀太太安靜地說。
“那是在北京。
那時候我天天上醫院去看祖志,他生肺炎。
那天婉小姐叫我陪她上公園去——” 苑梅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荀太太這樣精細的人,會不記得幾個月前講過她這故事? 伍太太已經忘了聽見過這話,但是仍舊很不耐煩,隻作例行公事的反應,每隔一段,吃吃地笑一聲,像給人叉住喉嚨似的,隻是“吭!”一聲響。
苑梅恨不得大叫一聲,又差點笑出聲來。
媽記性又不壞,怎麼會一個忘了說過,一個忘了聽見過?但是她知道等他們走了,她不會笑着告訴媽:“表姑忘了說過釘梢的事,又講了一遍。
”不是實在憎惡這故事,媽也不會這麼快就忘了——排斥在意識外——還又要去提它? 荀太太似乎也有點覺得伍太太不大感到興趣,雖然仍舊有條不紊徐徐道來,神志有點蕭索。
說到最後“他還趴在那還往裡看呢——吓死了!”也毫無笑容。
大家默然了一會,伍太太倒又好奇地笑道:“是個什麼樣的人?” 荀太太想了想。
“像學生似的。
”然後又想起來加上一句: “穿制服。
就像當兵的穿的那制服。
大概是個兵。
” 伍太太恍然道:“哦,是個兵!” 她們倆是無望了,苑梅寄一線希望在紹甫身上——也許他記得聽見過,又聽見她念念不忘再說一遍,作何感想?他在沙發另一端臉朝前坐着,在黃黯黯的燈光裡,面色有點不可測,有一種強烈的表情,而眼神不集中。
室内的沉默一直延長下去。
他憋着的一口氣終于放了出來,打了個深長的呵欠,因為剛才是他太太說話,沒關系。
(一九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