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情
關燈
小
中
大
人挨着肩膀,覺得很平安。
街上有人撩起袍子對着牆撒尿──也不怕冷的!三輪車馳過郵政局,郵政局對過有一家人家,灰色的老式洋房,陽台上挂一隻大鹦哥,凄厲地呱呱叫着,每次經過,總使她想起那一個婆家。
本來她想指給米先生看的,剛趕着今天跟他小小地鬧别扭,就沒叫他看。
她擡頭望,年老的灰白色的鹦哥在架子上蹒跚來去,這次卻沒有叫喊;陽台闌幹上擱着兩盆紅癟的菊花,有個老媽子伛偻着在那裡關玻璃門。
從婆家到米先生這裡,中間是有無數的波折。
敦鳳是個有情有義,有情有節的女人,做一件衣服也會讓沒良心的裁縫給當掉,經過許多悲歡離合,何況是她的結婚?她把一袋栗子收到網袋裡去。
紙口袋是報紙糊的。
她想起前天不知從哪裡包了東西來的一張華北的報紙,上面有個電影廣告,影片名叫"一代婚潮",她看了立刻想到她自己。
她的結婚經過她告訴這人是這樣,告訴那人是那樣,現在她自己回想起來立時三刻也有點絞不清楚,隻微笑歎息,說:"說起來話長,嗳。
"就連後來事情已經定規了,她一個做了癟三的小叔子還來敲詐,要去告訴米先生,她丈夫是害梅毒死的。
當然是瞎說。
不過仔細查考起來,他家的少爺門,哪一個沒打過六零六。
後來還是她舅母出面調停,花錢買了個安靜。
她親戚極多,現在除了舅舅家,都很少來往了。
娘家兄弟們哪是老姨太太生的,米先生同他們一直也沒有會過親,因為他前頭的太太還在,不大好稱呼。
敦鳳呢,在他們面前擺闊罷,怕他們借錢;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呢,又不願對他們訴苦,怕他們見笑。
當初替她做媒很出力的幾個親戚,時刻在她面前居功,尤其是她表嫂楊太太,瘋瘋傻傻的,更使她不能忍耐。
楊太太的婆婆便是敦鳳的舅母,這些人裡,就隻這舅母這表兄還可以談談。
敦鳳也是悶得沒有奈何,不然也不會常到楊家去。
楊家住的是中上等的弄堂房子。
楊太太坐在飯廳裡打麻将,天黑得早,下午三點鐘已經開了電燈。
一張包鋼邊的皮面方桌,還是多年前的東西。
楊家一直是新派,在楊太太的公公手裡就作興念英文、進學堂。
楊太太的丈夫剛從外國回來的時候,那更是激烈。
太太剛生了孩子,他逼着她吃水果,開窗戶睡覺,為這個還得罪了丈母娘。
楊太太被鼓勵成了活潑的主婦,她的客室很有點沙龍的意味,也像法國太太似的有人送花送糖,捧得她嬌滴滴地。
也有許多老爺,得空便告訴她,他們的太太怎樣的不講理,米先生從前也是其中的一個,他在自己家裡得不到一點安慰,因此特别地喜歡同女太太們周旋,說說笑笑也是好的。
就因為這個,楊太太總認為米先生是她讓給敦鳳的。
燈光下的楊太太,一張長臉,兩塊長胭脂從眼皮子一直抹到下颏,春風滿面的,紅紅白白,笑得發花,眯細着媚眼,略有兩根前劉海飄到眼睛裡去;在家也披着一件假紫羔舊大衣,聳聳肩膀,一手當胸扯住大衣,防它滑下去,一手抓住敦鳳的手,笑道:"嗳,表妹──嗳,米先生──好久不見了,好哇?"招呼米先生,雙眼待看不看的,避着嫌疑;拉着敦鳳,卻又親親熱熱,把聲音低了一低,再重複了一句"好麼?"癡癡地用戀慕的眼光從頭看到腳,就像敦鳳這個人整個是她一手做成的。
敦鳳就恨她這一點。
敦鳳問道:"表哥在家麼?"楊太太細細歎了口氣道:"他有這樣早回來麼?表妹你不知道,現在我們這個家還像個家呀?"敦鳳笑道:"也隻有你們,這些年了,還像小兩口子似的,淨吵嘴。
"敦鳳與米先生第一次相見,就在楊家,男主人女主人那天也吵嘴來着,非常洋派地,如同一對愛人。
米先生在旁邊,吃了隔壁醋,有意地找着敦鳳說話,引着楊太太吃醋,末了又用他的汽車送了敦鳳回家,就是這樣開頭的……果真是為了這樣細小的事開頭的,那敦鳳也不能承認──太傷害了她的自尊心。
要說與楊太太完全無關罷,那也不對,敦鳳的妒忌向來不是沒有根據的,她相信。
她還記得那晚上,圍着這包鋼邊的皮面方桌打麻将,她是輸不起的,可是裝得很泰然。
現在她闊了,盡管可以啬刻些;做窮親戚,可得有一種小心翼翼的大方。
現在她闊了;楊家,像這艱難的時候,多數的家庭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楊太太牌還是要打的,打牌的人卻換了一批,不三不四的小夥子居多,敦鳳簡直看不入眼。
其中有一個黑西裝裡連件背心都沒有,坐在楊太太背後,說:"楊伯母我去打電話,買肥皂要不要帶你一個?"問了一遍,楊太太沒理會,她大衣從肩上溜下來了,他便伸出食指在她背上輕輕一劃。
她似乎不怕癢,覺也不覺得。
他扭過身去吐痰,她卻捏着一張牌,在他背上一路劃下去,說道:"哪,劃一道線──男女有别,啊!"大家都笑了。
楊太太一向伶牙俐齒,可是敦鳳認為,從前在老爺太太叢中,因為大家都是正派人,隻覺得她俏皮大;一樣的話,如今說給這班人聽,就顯著下流。
隔壁房間裡有人吹笛子。
敦鳳搭讪着走到門口張了一張,楊太太的女兒月娥,桌上攤了唱本,兩手掀着,低着頭小聲唱戲,旁邊有人伴奏。
敦鳳問楊太太:"月娥學的是昆曲嗎?"米先生也道:"聽着幽雅得很!"楊太太笑道:"不久我們兩個人要登台了,演'販馬記',她去生,我去旦。
"米先生笑道:"楊太太的興緻還是一樣的好!"楊太太道:"我不過夾在裡面起哄罷了,他們昆曲研究會裡一班小孩子們倒是很熱心的。
裡頭有王叔廷的小姐,還有顧寶生兩個少爺──人太雜的話,我也不會讓我們月娥參加的。
" 牌桌上有人問:"楊伯母,你幾個少爺小姐的名字都叫什麼華什麼華,怎麼大小姐一個人叫月娥?"楊太太笑道:"因為她是中秋節生的。
"親戚們的生日敦鳳記得最清楚,因為這些年來,越是沒有錢,越怕在人前應酬得不周到,給人議論。
當下便道:"咦!月娥的生日是四月底呀!"楊太太格吱一笑,把大衣兜上肩來,脖子往裡一縮。
然後湊到敦鳳跟前,蒙蒙地看住她,推心置腹地低聲道:"下地是四月裡,可是最起頭有她那個人的影兒,是八月十五晚上。
"衆人都聽見了,哄笑起來,搶着說:"楊伯母──""楊伯母──"敦鳳覺得羞慚,為了她娘家的體面,不願讓米先生再往下聽,忙道:"我上去看看老太太去,"點了個頭就走。
楊太太也點頭道:"你們先上去,我一會兒也就來了。
" 在樓梯上,敦鳳走在前面,回過頭來盯了米先生一眼,含笑把嘴一撇,想說:"虧你從前拿她當個活寶似的!"米先生始終帶着矜持的微笑。
楊太太幾個孩子出現在樓梯口,齊聲叫"表姑,"就混過去了。
楊老太太愛幹淨,孩子們不大敢進房來,因此都沒有跟進去。
房間裡有灰綠色的金屬品寫字台、金屬品圈椅、金屬品文件高櫃、冰箱、電話;因為楊家過去的開通的曆史,連老太太也喜歡各色新穎的外國東西,可是在那陰陰的,不開窗的空氣裡,依然覺得是個老太太的房間。
老太太的鴉片雖然戒掉了,還搭着個鋪。
老太太躺在小花褥單上看報,棉袍叉裡露出肉紫色的絨線子,在腳踝上用帶子一縛,成了紮腳。
她坐起來陪他們說話,自己把絨線腳扯一扯,先帶笑道歉道:"你看我弄成個什麼樣子!今年冷得早,想做條絲棉罷,一條子跟一件旗袍一個價錢!隻好對付着再說。
"米先生道:"我們那兒生一個炭盆子,到真冷的時候也還是不行。
"敦鳳道:"他勸我做件皮袍子。
我那兒倒有兩件男人的舊皮袍子,想拿出來改改。
"楊老太太道:"那再好也沒有了。
從前的料子隻有比現在的結實考究。
"敦鳳道:"就怕不夠。
"楊老太太道:"男人的袍子大,還不夠你改的麼?"敦鳳道:"我那兒的兩件,腰身特别地小。
"楊老太太笑道:"是你自己的麼?我還記得你從前扮了男裝,戴一頂鴨舌頭帽子,拖一條大辮子,像個唱戲的。
"敦鳳道:"不,不是我自己的衣裳。
"她腆着粉白的鼓蓬蓬的臉,夷然微笑着,理直氣壯地有許多過去。
她的亡夫是瘦小的年輕人
街上有人撩起袍子對着牆撒尿──也不怕冷的!三輪車馳過郵政局,郵政局對過有一家人家,灰色的老式洋房,陽台上挂一隻大鹦哥,凄厲地呱呱叫着,每次經過,總使她想起那一個婆家。
本來她想指給米先生看的,剛趕着今天跟他小小地鬧别扭,就沒叫他看。
她擡頭望,年老的灰白色的鹦哥在架子上蹒跚來去,這次卻沒有叫喊;陽台闌幹上擱着兩盆紅癟的菊花,有個老媽子伛偻着在那裡關玻璃門。
從婆家到米先生這裡,中間是有無數的波折。
敦鳳是個有情有義,有情有節的女人,做一件衣服也會讓沒良心的裁縫給當掉,經過許多悲歡離合,何況是她的結婚?她把一袋栗子收到網袋裡去。
紙口袋是報紙糊的。
她想起前天不知從哪裡包了東西來的一張華北的報紙,上面有個電影廣告,影片名叫"一代婚潮",她看了立刻想到她自己。
她的結婚經過她告訴這人是這樣,告訴那人是那樣,現在她自己回想起來立時三刻也有點絞不清楚,隻微笑歎息,說:"說起來話長,嗳。
"就連後來事情已經定規了,她一個做了癟三的小叔子還來敲詐,要去告訴米先生,她丈夫是害梅毒死的。
當然是瞎說。
不過仔細查考起來,他家的少爺門,哪一個沒打過六零六。
後來還是她舅母出面調停,花錢買了個安靜。
她親戚極多,現在除了舅舅家,都很少來往了。
娘家兄弟們哪是老姨太太生的,米先生同他們一直也沒有會過親,因為他前頭的太太還在,不大好稱呼。
敦鳳呢,在他們面前擺闊罷,怕他們借錢;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呢,又不願對他們訴苦,怕他們見笑。
當初替她做媒很出力的幾個親戚,時刻在她面前居功,尤其是她表嫂楊太太,瘋瘋傻傻的,更使她不能忍耐。
楊太太的婆婆便是敦鳳的舅母,這些人裡,就隻這舅母這表兄還可以談談。
敦鳳也是悶得沒有奈何,不然也不會常到楊家去。
楊家住的是中上等的弄堂房子。
楊太太坐在飯廳裡打麻将,天黑得早,下午三點鐘已經開了電燈。
一張包鋼邊的皮面方桌,還是多年前的東西。
楊家一直是新派,在楊太太的公公手裡就作興念英文、進學堂。
楊太太的丈夫剛從外國回來的時候,那更是激烈。
太太剛生了孩子,他逼着她吃水果,開窗戶睡覺,為這個還得罪了丈母娘。
楊太太被鼓勵成了活潑的主婦,她的客室很有點沙龍的意味,也像法國太太似的有人送花送糖,捧得她嬌滴滴地。
也有許多老爺,得空便告訴她,他們的太太怎樣的不講理,米先生從前也是其中的一個,他在自己家裡得不到一點安慰,因此特别地喜歡同女太太們周旋,說說笑笑也是好的。
就因為這個,楊太太總認為米先生是她讓給敦鳳的。
燈光下的楊太太,一張長臉,兩塊長胭脂從眼皮子一直抹到下颏,春風滿面的,紅紅白白,笑得發花,眯細着媚眼,略有兩根前劉海飄到眼睛裡去;在家也披着一件假紫羔舊大衣,聳聳肩膀,一手當胸扯住大衣,防它滑下去,一手抓住敦鳳的手,笑道:"嗳,表妹──嗳,米先生──好久不見了,好哇?"招呼米先生,雙眼待看不看的,避着嫌疑;拉着敦鳳,卻又親親熱熱,把聲音低了一低,再重複了一句"好麼?"癡癡地用戀慕的眼光從頭看到腳,就像敦鳳這個人整個是她一手做成的。
敦鳳就恨她這一點。
敦鳳問道:"表哥在家麼?"楊太太細細歎了口氣道:"他有這樣早回來麼?表妹你不知道,現在我們這個家還像個家呀?"敦鳳笑道:"也隻有你們,這些年了,還像小兩口子似的,淨吵嘴。
"敦鳳與米先生第一次相見,就在楊家,男主人女主人那天也吵嘴來着,非常洋派地,如同一對愛人。
米先生在旁邊,吃了隔壁醋,有意地找着敦鳳說話,引着楊太太吃醋,末了又用他的汽車送了敦鳳回家,就是這樣開頭的……果真是為了這樣細小的事開頭的,那敦鳳也不能承認──太傷害了她的自尊心。
要說與楊太太完全無關罷,那也不對,敦鳳的妒忌向來不是沒有根據的,她相信。
她還記得那晚上,圍着這包鋼邊的皮面方桌打麻将,她是輸不起的,可是裝得很泰然。
現在她闊了,盡管可以啬刻些;做窮親戚,可得有一種小心翼翼的大方。
現在她闊了;楊家,像這艱難的時候,多數的家庭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楊太太牌還是要打的,打牌的人卻換了一批,不三不四的小夥子居多,敦鳳簡直看不入眼。
其中有一個黑西裝裡連件背心都沒有,坐在楊太太背後,說:"楊伯母我去打電話,買肥皂要不要帶你一個?"問了一遍,楊太太沒理會,她大衣從肩上溜下來了,他便伸出食指在她背上輕輕一劃。
她似乎不怕癢,覺也不覺得。
他扭過身去吐痰,她卻捏着一張牌,在他背上一路劃下去,說道:"哪,劃一道線──男女有别,啊!"大家都笑了。
楊太太一向伶牙俐齒,可是敦鳳認為,從前在老爺太太叢中,因為大家都是正派人,隻覺得她俏皮大;一樣的話,如今說給這班人聽,就顯著下流。
隔壁房間裡有人吹笛子。
敦鳳搭讪着走到門口張了一張,楊太太的女兒月娥,桌上攤了唱本,兩手掀着,低着頭小聲唱戲,旁邊有人伴奏。
敦鳳問楊太太:"月娥學的是昆曲嗎?"米先生也道:"聽着幽雅得很!"楊太太笑道:"不久我們兩個人要登台了,演'販馬記',她去生,我去旦。
"米先生笑道:"楊太太的興緻還是一樣的好!"楊太太道:"我不過夾在裡面起哄罷了,他們昆曲研究會裡一班小孩子們倒是很熱心的。
裡頭有王叔廷的小姐,還有顧寶生兩個少爺──人太雜的話,我也不會讓我們月娥參加的。
" 牌桌上有人問:"楊伯母,你幾個少爺小姐的名字都叫什麼華什麼華,怎麼大小姐一個人叫月娥?"楊太太笑道:"因為她是中秋節生的。
"親戚們的生日敦鳳記得最清楚,因為這些年來,越是沒有錢,越怕在人前應酬得不周到,給人議論。
當下便道:"咦!月娥的生日是四月底呀!"楊太太格吱一笑,把大衣兜上肩來,脖子往裡一縮。
然後湊到敦鳳跟前,蒙蒙地看住她,推心置腹地低聲道:"下地是四月裡,可是最起頭有她那個人的影兒,是八月十五晚上。
"衆人都聽見了,哄笑起來,搶着說:"楊伯母──""楊伯母──"敦鳳覺得羞慚,為了她娘家的體面,不願讓米先生再往下聽,忙道:"我上去看看老太太去,"點了個頭就走。
楊太太也點頭道:"你們先上去,我一會兒也就來了。
" 在樓梯上,敦鳳走在前面,回過頭來盯了米先生一眼,含笑把嘴一撇,想說:"虧你從前拿她當個活寶似的!"米先生始終帶着矜持的微笑。
楊太太幾個孩子出現在樓梯口,齊聲叫"表姑,"就混過去了。
楊老太太愛幹淨,孩子們不大敢進房來,因此都沒有跟進去。
房間裡有灰綠色的金屬品寫字台、金屬品圈椅、金屬品文件高櫃、冰箱、電話;因為楊家過去的開通的曆史,連老太太也喜歡各色新穎的外國東西,可是在那陰陰的,不開窗的空氣裡,依然覺得是個老太太的房間。
老太太的鴉片雖然戒掉了,還搭着個鋪。
老太太躺在小花褥單上看報,棉袍叉裡露出肉紫色的絨線子,在腳踝上用帶子一縛,成了紮腳。
她坐起來陪他們說話,自己把絨線腳扯一扯,先帶笑道歉道:"你看我弄成個什麼樣子!今年冷得早,想做條絲棉罷,一條子跟一件旗袍一個價錢!隻好對付着再說。
"米先生道:"我們那兒生一個炭盆子,到真冷的時候也還是不行。
"敦鳳道:"他勸我做件皮袍子。
我那兒倒有兩件男人的舊皮袍子,想拿出來改改。
"楊老太太道:"那再好也沒有了。
從前的料子隻有比現在的結實考究。
"敦鳳道:"就怕不夠。
"楊老太太道:"男人的袍子大,還不夠你改的麼?"敦鳳道:"我那兒的兩件,腰身特别地小。
"楊老太太笑道:"是你自己的麼?我還記得你從前扮了男裝,戴一頂鴨舌頭帽子,拖一條大辮子,像個唱戲的。
"敦鳳道:"不,不是我自己的衣裳。
"她腆着粉白的鼓蓬蓬的臉,夷然微笑着,理直氣壯地有許多過去。
她的亡夫是瘦小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