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香片

關燈
妹們因為年紀小得多,父母又放縱些,終于如願以償了。

    她們決定投考中西女塾,請了一個遠房親戚來補課。

    言子夜輩分比她們小,年紀卻比她們長,在大學裡已經讀了兩年書。

    碧落一面豔羨着表妹們的幸運,一面對于進學校的夢依舊不甘放棄,因此對于她們投考的一切仍然是非常的關心。

    在表妹那兒她遇見了言子夜幾次。

    他們始終沒有單獨地談過話。

     言家挽了人出來說親。

    碧落的母親還沒有開口回答,她祖父丢下的老姨娘坐在一旁吸水,先格吱一笑,插嘴道:"現在提這件事,可太早了一點!"那媒人陪笑道:"小姐年紀也不小了──"老姨娘笑道:"倒不是指她的年紀!常熟言家再強些也是個生意人家。

    他們少爺若是讀書發達,再傳個兩三代,再到我們這兒來提親,那還有個商量的餘地。

    現在……可太早了!"媒人見不是話,隻得去回掉了言家。

    言子夜輾轉聽到了馮家的答覆,這一氣非同小可,便将這事擱了下來。

     然而此後他們似乎還會面過一次。

    那絕對不能夠是偶然的機緣,因為既經提過親,雙方都要避嫌疑了。

    最後的短短的會晤,大約是碧落的主動。

    碧落暗示子夜重新再托人在她父母跟前疏通,因為她父母并沒有過斬釘截鐵的拒絕的表示。

    但是子夜年少氣盛,不願意再三地被斥為"高攀",使他的家庭蒙受更嚴重的侮辱。

    他告訴碧落,他不久就打算出國留學。

    她可以采取斷然的行動,他們兩個人一同走。

    可是碧落不能這樣做。

    傳慶回想到這一部份不能不恨他的母親,但是他也承認,她有她的不得已。

    二十年前是二十年前呵!她得顧全她的家聲,她得顧全子夜的前途。

     子夜單身出國去了。

    他回來的時候,馮家早把碧落嫁給了聶介臣,子夜先後也有幾段羅曼史。

    至于他怎樣娶了丹朱的母親,一個南國女郎,近年來怎樣移家到香港,傳慶卻沒有聽見說過。

     關于碧落的嫁後生涯,傳慶可不敢揣想。

    她不是籠子裡的鳥。

    籠子裡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

    她是鏽在屏風上的鳥──悒郁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裡的一隻白鳥。

    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黴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她死了,她完了,可是還有傳慶呢?憑什麼傳慶要受這個罪?碧落嫁到聶家來,至少是清醒的犧牲。

    傳慶生在聶家,可是一點選擇的權利也沒有。

    屏風上又添上了一隻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去。

    他跟着他父親二十年,已經給制造成了一個精神上的殘廢,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跑不了!跑不了!索性完全沒有避免的希望,倒也死心塌地了。

    但是他現在初次把所有的零星的傳聞與揣測,聚集在一起,拼湊成一段故事,他方才知道:二十多年前,他還沒有出世的時候,他有脫逃的希望。

    他的母親有嫁給言子夜的可能性,差一點,他就是言子夜的孩子,言丹朱的哥哥,也許他就是言丹朱。

    有了他,就沒有她。

     第二天,在學校裡,上到中國文學史那一課,傳慶心裡亂極了,他遠遠的看見言丹朱抱着厚沉沉的漆皮筆記夾子,悄悄的溜了進來,在前排的左偏,教授的眼光射不到的地方,揀了一個座位,大概是惟恐引起了她父親的注意,分了他的心,她掉過頭來,向傳慶微微一笑。

    她身邊還有一個空位,傳慶隔壁的一個男學生便推了傳慶一下,慫恿他去坐在她身旁。

    傳慶搖搖頭。

    那人笑道:"就有你這樣的傻子,你是怕折了你的福還是怎麼着?你不去,我去!"說罷,剛剛站起身來,另有幾個學生早已一擁而前,其中有一個捷足先登,占了那座位。

     那時雖然還是晚春天氣,業已暴熱,丹朱在旗袍上加了一件長袖子的白紗外套。

    她側過身來和旁邊的人有說有笑的,一手托着腮。

    她那活潑的赤金色的臉和胳膊,在輕紗掩映中,像玻璃杯裡滟滟的琥珀酒。

    然而她在傳慶眼中,并不僅僅引起一種單純的美感。

    他在那裡想:她長得并不像言子夜。

    那麼,她一定是像她的母親,言子夜所娶的那南國姑娘。

    言子夜是蒼白的,略微有點瘦削。

    大部份的男子的美,是要到三十歲以後方才更為顯著,言子夜就是一個例子。

    算起來他該過了四十五歲吧?可是看上去要年輕得多。

     言子夜進來了,走上了講台。

    傳慶仿佛覺得以前從來沒有見過他一般。

    傳慶這是第一次感覺到中國長袍的一種特殊的蕭條的美。

    傳慶自己為了經濟的緣故穿着袍褂,但是像一般的青年,他是喜歡西裝的。

    然而那寬大的灰色綢袍,那松垂的衣褶,在言子夜身上,更加顯出了身材的秀拔。

    傳慶不由地幻想着:如果他是言子夜的孩子,他長得像言子夜麼?十有八九是像的,因為他是男孩子,和丹朱不同。

     言子夜翻開了點名簿:"李銘光、董德荃、王麗芬、王宗維、王孝贻、聶傳慶……"傳慶答應了一聲,自己疑心自己的聲音有些異樣,先把臉急紅了。

    然而言子夜繼續叫了下去:"秦德芬、張師賢……"一隻手撐在桌面上,一隻手悠閑地擎着點名簿──一個經過世道艱難,然而生命中并不缺少一些小小的快樂的人。

     傳慶想着,在他的血管中,或許會流着這個人的血。

    呵,如果……如果該是什麼樣的果子呢?該是淡青色的晶瑩多汁的果子,像荔枝而沒有核,甜裡面帶着點辛酸。

    如果……如果他母親當初略微任性、自私一點,和言子夜訣别的最後一分鐘,在情感的支配下,她或者會改變了初衷,向他說:"從前我的一切:都是爹媽做的主。

    現在你……你替我做主罷!你說怎樣就怎樣。

    "如果她不是那麼瞻前顧後──顧後!她果真顧到了未來麼?她替她未來的子女設想過麼?她害了她的孩子!傳慶并不是不知道他對于他母親的譴責是不公平的。

    她那時候到底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有那麼堅強的道德觀念,已經是難得的了。

    任何人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隻能夠"行其心之所安"罷了。

    他能怪他的母親麼? 言教授背過身去在黑闆上寫字,學生都沙沙地抄寫着,可是傳慶的心不在書上。

     吃了一個"如果",再剝一個"如果":譬如說,他母親和言子夜結了婚,他們的同居生活也許并不是悠久的無瑕的快樂。

    傳慶從劉媽那裡知道碧落是一個心細如發的善感的女人,丹朱也曾經告訴他:言子夜的脾氣相當的"梗",而且也喜歡多心,相愛着的人又是往往的愛鬧意見,反而是漠不相幹的人能夠互相容忍。

    同時,碧落這樣的和家庭決裂了,也是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許的,子夜的婚姻,不免為他的前途上的牽累。

    近十年來,一般人的觀念固然改變了,然而子夜早已幾經蹉跎,減了銳氣。

    一個男子,事業上不得意,家裡的種種小誤會與口舌更是免不了的。

    那麼,這一切對于他們的孩子有不良的影響麼? 不,隻有好!小小的憂愁與困難可以養成嚴肅的人生觀。

    傳慶相信,如果他是子夜和碧落的孩子,他比起現在的丹朱,一定較為深沉,有思想。

    同時,一個有愛情的家庭裡面的孩子,不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舊是富于自信心與同情──積極、進取、勇敢。

    丹朱的優點他想必都有,丹朱沒有的他也有。

     他的眼光又射到前排坐着的丹朱身上。

    丹朱凝神聽着言教授講書,偏着臉,嘴微微張着一點,用一支鉛筆輕輕叩着小而白的門牙。

    她的臉龐側影有極流麗的線條,尤其是那孩子氣的短短的鼻子。

    鼻子上亮瑩瑩地略微有點油汗,使她更加像一個噴水池裡濕濡的銅像。

     她在華南大學專攻科學,可是也勻出一部份的時間來讀點文學史什麼的。

    她對于任何事物都感到廣泛的興趣,對于任何人也感到廣泛的興趣。

    她對于同學們的一視同仁,傳慶突然想出了兩個字的評語:濫交。

    她跟誰都搭讪,然而别人有了比友誼更進一步的要求的時候,她又躲開了,理由是他們都在求學時代,沒有資格談戀愛。

    那算什麼?畢了業,她又能做什麼事?歸根究底還不是嫁人!傳慶越想越覺得她淺薄無聊。

    如果他有了她這麼良好的家庭背景,他一定能夠利用機會,做一個完美的人。

    總之,他不喜歡丹朱。

     他對于丹朱的憎恨,正像他對于言子夜的畸形的傾慕,與日俱增。

    在這種心理狀态下,當然他不能夠讀書。

    學期終了的時候,他的考試結果,樣樣都糟,惟有文學史更為凄慘,距離及格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