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帝子遠辭丹鳳阙
關燈
小
中
大
白衣人一曲終了,輕輕歎息了一聲,收袖而立。
良久,那群官兵才驚醒過來,刷的拔出兵刃,在花樹前圍了個半圓。
卻沒有一個人敢貿然上前。
永樂公主似乎仍在夢中,喃喃道:“這是什麼曲子?” 她自命多才,平日對音律也頗有涉獵,但這一曲實在太過高遠出塵,一時腦海中一片空白,竟想不起來曆。
栖鸾低聲歎息:“此曲雍容古雅,似是《郁輪袍》” “《郁輪袍》……”永樂公主仔細咀嚼着這幾個字,似乎想到什麼,道:“莫非是……” 栖鸾道:“正是王維所奏《郁輪袍》。
” 傳說大唐開元九年,太原王氏子弟、大詩人王維到京師應試,求取功名。
他聽說狀元已經内定,卻不甘屈居人下,于是求見歧王。
歧王将他推薦到當時勢焰絕倫的九公主府上。
沐浴更衣,在公主駕前彈奏了一曲《郁輪袍》。
王維少年清俊,風儀美曼,九公主驚為天人,極力保舉,那一年,王維果然高中狀元。
此時,彈琴者為雅士,聽琴者何嘗不是公主? ——他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公主的? 永樂公主矍然一驚,目光透過那層層飛舞的桃花,落在那襲白衣上。
漫天紅粉中,那白衣竟出萬丈軟紅而不染,如此清絕。
莫非他便是九天垂下的神仙,特地來點化自己的麼? 自己與父皇舍棄皇家身份,苦心求仙,終于感動了天地清正麼? 永樂公主心中湧起一陣狂喜,忍不住滾鞍下馬,向那人走去。
一點淡淡的光華裹在桃雨紛飛中,輕輕将公主阻住。
那是一道無形的屏障,隔絕了滾滾紅塵,無盡繁華。
白衣人悠然歎息,那歎息也似乎出于塵外,不落言诠。
公主稽首,虔誠問訊道:“請先生教我。
” 白衣人不答,似在沉吟。
那落寞與漫天飛紅映襯着,如天地不言的大美,讓衆人心曠神怡,沉醉其中卻不敢有絲毫的打擾。
白衣人微微歎息:“山野散人,求公主一事。
” 永樂公主忙道:“先生請講。
” 白衣人擡頭遙望遠方的流雲,道:“《郁輪袍》傳說為木神句芒所作。
春日遲遲,草長莺飛,君子沐于春台,感花葉飄零,彩雲流散,鼓琴而作,乃有憐惜衆生,願其常保青春之意。
故聞奏《郁輪袍》者,不殺,不怒,不怨,仁愛忠厚,惠及草木,借春之勃勃,惜天下之生靈。
” “是故,某以落花為琴,才能不辜負這春日之德……而碧城元君修行之人,獨不解曲中雅意乎?” 永樂公主心中微感慚然,她修習道術,最喜歡聽這天地衆生之語,聞言道:“先生請明言。
” 白衣人悠悠道:“祭天地者,當以天地之心。
天地以仁心而教萬物,公主何不以仁心而祭天地?” 永樂公主望着楊逸之,眼中神色漸漸變化。
如果說,剛才他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林中仙人,如今卻是在高閣繡塌上執麈清談的溫文公子。
大唐開元年間,九公主當年助王維高中,留下一段千古風流,如今她呢? 她雖貴為公主,但面對一曲風流絕塵的《郁輪袍》,面對一個宛如王維般優雅從容的男子,又如何能抗拒,這段傳奇誕生在自己手中? 楊逸之也在望着公主。
他知道父親孤忠耿直,是萬萬不肯逃走的,所以才隻能用這唯一的法子,以琴音幹谒公主,讨來一封赦書。
他一生落落,所能奉者,也隻有一劍、一琴。
同時,他也希望公主能真正體會“道”之極詣,方才不枉了修仙之名,免從于皮毛,為禍社稷蒼生。
這,何嘗不是一段傳奇。
面罩掩映之下,永樂公主輕輕咬住了嘴唇。
面前這個溫文清談的公子,重又變成了世外高絕,不可企及的仙人。
帝胄皇貴,也許才會知道,最難施舍的,恰好是這點仁心。
但這一次,她要成全他。
她要成全這份風流,成全這段傳奇。
但她并不知道要做什麼,她此次前來,是要祭拜天地,祝禱聖泉,并未有仁心可施之處——不如,回去後讓父王大赦天下好了。
栖鸾見她猶豫,道:“兵部尚書楊繼盛遭無妄之災,似乎正應該赦之,以成仁心。
” 公主點頭,輕輕揮手,道:“放人。
” 衆人都是一怔,似乎還沒有明白過來。
歐天健慌忙跨上一步,攔在囚車前道:“楊繼盛乃是聖上親判的要犯,請将軍三思!” 永樂公主面色一沉:“聖上的裁奪算數,不知道我這如聖親臨的尚方寶劍,又算不算數?” 歐天健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楊逸之緩步向囚車走去。
漫天桃花并沒有被他的身形帶動,他走出這顆桃樹的籠罩,便如走進了萬丈紅塵。
得公主一諾,父親便不是違背朝廷。
那他便可以離去了。
不必再受這些折磨。
為此,他不惜走入紅塵。
良久,那群官兵才驚醒過來,刷的拔出兵刃,在花樹前圍了個半圓。
卻沒有一個人敢貿然上前。
永樂公主似乎仍在夢中,喃喃道:“這是什麼曲子?” 她自命多才,平日對音律也頗有涉獵,但這一曲實在太過高遠出塵,一時腦海中一片空白,竟想不起來曆。
栖鸾低聲歎息:“此曲雍容古雅,似是《郁輪袍》” “《郁輪袍》……”永樂公主仔細咀嚼着這幾個字,似乎想到什麼,道:“莫非是……” 栖鸾道:“正是王維所奏《郁輪袍》。
” 傳說大唐開元九年,太原王氏子弟、大詩人王維到京師應試,求取功名。
他聽說狀元已經内定,卻不甘屈居人下,于是求見歧王。
歧王将他推薦到當時勢焰絕倫的九公主府上。
沐浴更衣,在公主駕前彈奏了一曲《郁輪袍》。
王維少年清俊,風儀美曼,九公主驚為天人,極力保舉,那一年,王維果然高中狀元。
此時,彈琴者為雅士,聽琴者何嘗不是公主? ——他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公主的? 永樂公主矍然一驚,目光透過那層層飛舞的桃花,落在那襲白衣上。
漫天紅粉中,那白衣竟出萬丈軟紅而不染,如此清絕。
莫非他便是九天垂下的神仙,特地來點化自己的麼? 自己與父皇舍棄皇家身份,苦心求仙,終于感動了天地清正麼? 永樂公主心中湧起一陣狂喜,忍不住滾鞍下馬,向那人走去。
一點淡淡的光華裹在桃雨紛飛中,輕輕将公主阻住。
那是一道無形的屏障,隔絕了滾滾紅塵,無盡繁華。
白衣人悠然歎息,那歎息也似乎出于塵外,不落言诠。
公主稽首,虔誠問訊道:“請先生教我。
” 白衣人不答,似在沉吟。
那落寞與漫天飛紅映襯着,如天地不言的大美,讓衆人心曠神怡,沉醉其中卻不敢有絲毫的打擾。
白衣人微微歎息:“山野散人,求公主一事。
” 永樂公主忙道:“先生請講。
” 白衣人擡頭遙望遠方的流雲,道:“《郁輪袍》傳說為木神句芒所作。
春日遲遲,草長莺飛,君子沐于春台,感花葉飄零,彩雲流散,鼓琴而作,乃有憐惜衆生,願其常保青春之意。
故聞奏《郁輪袍》者,不殺,不怒,不怨,仁愛忠厚,惠及草木,借春之勃勃,惜天下之生靈。
” “是故,某以落花為琴,才能不辜負這春日之德……而碧城元君修行之人,獨不解曲中雅意乎?” 永樂公主心中微感慚然,她修習道術,最喜歡聽這天地衆生之語,聞言道:“先生請明言。
” 白衣人悠悠道:“祭天地者,當以天地之心。
天地以仁心而教萬物,公主何不以仁心而祭天地?” 永樂公主望着楊逸之,眼中神色漸漸變化。
如果說,剛才他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林中仙人,如今卻是在高閣繡塌上執麈清談的溫文公子。
大唐開元年間,九公主當年助王維高中,留下一段千古風流,如今她呢? 她雖貴為公主,但面對一曲風流絕塵的《郁輪袍》,面對一個宛如王維般優雅從容的男子,又如何能抗拒,這段傳奇誕生在自己手中? 楊逸之也在望着公主。
他知道父親孤忠耿直,是萬萬不肯逃走的,所以才隻能用這唯一的法子,以琴音幹谒公主,讨來一封赦書。
他一生落落,所能奉者,也隻有一劍、一琴。
同時,他也希望公主能真正體會“道”之極詣,方才不枉了修仙之名,免從于皮毛,為禍社稷蒼生。
這,何嘗不是一段傳奇。
面罩掩映之下,永樂公主輕輕咬住了嘴唇。
面前這個溫文清談的公子,重又變成了世外高絕,不可企及的仙人。
帝胄皇貴,也許才會知道,最難施舍的,恰好是這點仁心。
但這一次,她要成全他。
她要成全這份風流,成全這段傳奇。
但她并不知道要做什麼,她此次前來,是要祭拜天地,祝禱聖泉,并未有仁心可施之處——不如,回去後讓父王大赦天下好了。
栖鸾見她猶豫,道:“兵部尚書楊繼盛遭無妄之災,似乎正應該赦之,以成仁心。
” 公主點頭,輕輕揮手,道:“放人。
” 衆人都是一怔,似乎還沒有明白過來。
歐天健慌忙跨上一步,攔在囚車前道:“楊繼盛乃是聖上親判的要犯,請将軍三思!” 永樂公主面色一沉:“聖上的裁奪算數,不知道我這如聖親臨的尚方寶劍,又算不算數?” 歐天健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楊逸之緩步向囚車走去。
漫天桃花并沒有被他的身形帶動,他走出這顆桃樹的籠罩,便如走進了萬丈紅塵。
得公主一諾,父親便不是違背朝廷。
那他便可以離去了。
不必再受這些折磨。
為此,他不惜走入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