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現代哲學和天文學中已經解決了的一種現象——勒皮他人在天文學上的極大進展——國王鎮壓動亂的手段。
我請求君王允許我參觀一下這座島上各樣稀奇古怪的事物,他十分寬宏并高興地答應了,并且命令我的老師陪我前往。
我主要想知道,這島是怎樣運行的,是由于人工原因,還是憑借了自然的力量。
現在我就要來向讀者作一個哲學上的解釋。
飛島,或者叫浮島,呈正圓形,直徑約有七千八百三十七碼,或者說四英裡半,所以面積有十萬英畝。
島的厚度是三百碼。
在下面的人看來,島的底部或者叫下表面,是一塊平滑、勻稱的金剛石,厚度約為兩百碼。
金剛石闆的上面,按照常規的序列埋藏着一層層的各種礦物。
最上面是一層十到十二英尺深的松軟肥沃的土壤。
上表面從邊緣到中心形成一個斜坡,所有降落到這個島上的雨露都因斜坡沿小河溝流向中心,之後全都流進四個周界約半英裡的大塘;這些大塘距島的中心約有兩百碼。
白天,因為太陽的照射,水塘裡的水不斷得到蒸發,所以不會滿得溢出來。
除此之外,君王有本事将島升到雲霧層以上的區域,因此他可以随意地不讓雨露降落到島上。
博物學家們一緻認為,雲層怎樣也不會升到兩英裡以上的高度;至少在這個國家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麼高的雲層。
島中心有一個直徑約為五十碼的窟窿,天文學家由此進入一個大的圓頂洞,叫“佛蘭多納·革格諾爾”,意思是“天文學家之洞”。
這個洞位于金剛石闆上表面以下一百碼的深處。
洞内有二十盞燈長明不熄,金剛石闆面的返照又将強烈的燈光投射到四面八方。
這地方收藏着五花八門的六分儀、四分儀、望遠鏡、星盤以及其他天文儀器。
決定該島命運的東西是一塊形狀像織布工用的梭子一樣的巨大的磁石。
磁石長六碼,最厚的地方至少有三碼。
磁石中間穿着一根極其堅硬的金剛石軸,依靠這軸,磁石即可轉動。
因為磁石在軸上絕對平衡,所以就算力氣最小的人也可以轉動它。
磁石的外面套着一個四英尺深四英尺厚直徑十二碼的金剛石圓筒。
圓筒平放在那兒,底部有八根六碼長的金剛石柱子支撐着。
圓筒内壁的中部,是一個深十二英寸的凹口,軸的兩端就裝在裡面,可根據所需随時轉動。
任何力量都沒有辦法将磁石從原來的地方搬開,因為圓筒。
支柱和構成島底面的那一部分金剛石闆都是連在一塊兒。
飛島就是借助于這塊磁石,或升或降,或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
在這位君王統治的這部分土地上,那磁石的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
如果把磁石豎直,讓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島就下降;如果讓有推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島就徑直往上升。
假如磁石的位置是傾斜的,島的動向也是傾斜的,因為這磁石所具有的力量總是在與其方向相平行的線上發生作用。
飛島憑借這種斜向的運行以便到君王領土的各個不同地區。
為了解釋島的運行方式,讓我們假設AB代表橫貫巴爾尼巴比領地的一條線,cd線代表磁石,d是有推力的一端,c是有吸力的一端,島正停在C地上空。
假如将磁石按位置擺好,讓有推力的一端向下,那麼,島就會斜着上升被推到D處。
到達D以後,讓磁石在軸上轉動,使有吸力的一端指向E,島就會斜着運行到E。
這時候如果再轉動磁石,它處于EF的位置,讓有推力的一端朝下,島就會斜向往上升起到F的位置。
到F後,隻要把有吸力的一端指向G,島就朝G處運行。
再轉動磁石,令有推力的一端直指向下,島就會從G運行到H。
這樣根據需要随時變動磁石的位置,島就可以按
我請求君王允許我參觀一下這座島上各樣稀奇古怪的事物,他十分寬宏并高興地答應了,并且命令我的老師陪我前往。
我主要想知道,這島是怎樣運行的,是由于人工原因,還是憑借了自然的力量。
現在我就要來向讀者作一個哲學上的解釋。
飛島,或者叫浮島,呈正圓形,直徑約有七千八百三十七碼,或者說四英裡半,所以面積有十萬英畝。
島的厚度是三百碼。
在下面的人看來,島的底部或者叫下表面,是一塊平滑、勻稱的金剛石,厚度約為兩百碼。
金剛石闆的上面,按照常規的序列埋藏着一層層的各種礦物。
最上面是一層十到十二英尺深的松軟肥沃的土壤。
上表面從邊緣到中心形成一個斜坡,所有降落到這個島上的雨露都因斜坡沿小河溝流向中心,之後全都流進四個周界約半英裡的大塘;這些大塘距島的中心約有兩百碼。
白天,因為太陽的照射,水塘裡的水不斷得到蒸發,所以不會滿得溢出來。
除此之外,君王有本事将島升到雲霧層以上的區域,因此他可以随意地不讓雨露降落到島上。
博物學家們一緻認為,雲層怎樣也不會升到兩英裡以上的高度;至少在這個國家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麼高的雲層。
島中心有一個直徑約為五十碼的窟窿,天文學家由此進入一個大的圓頂洞,叫“佛蘭多納·革格諾爾”,意思是“天文學家之洞”。
這個洞位于金剛石闆上表面以下一百碼的深處。
洞内有二十盞燈長明不熄,金剛石闆面的返照又将強烈的燈光投射到四面八方。
這地方收藏着五花八門的六分儀、四分儀、望遠鏡、星盤以及其他天文儀器。
決定該島命運的東西是一塊形狀像織布工用的梭子一樣的巨大的磁石。
磁石長六碼,最厚的地方至少有三碼。
磁石中間穿着一根極其堅硬的金剛石軸,依靠這軸,磁石即可轉動。
因為磁石在軸上絕對平衡,所以就算力氣最小的人也可以轉動它。
磁石的外面套着一個四英尺深四英尺厚直徑十二碼的金剛石圓筒。
圓筒平放在那兒,底部有八根六碼長的金剛石柱子支撐着。
圓筒内壁的中部,是一個深十二英寸的凹口,軸的兩端就裝在裡面,可根據所需随時轉動。
任何力量都沒有辦法将磁石從原來的地方搬開,因為圓筒。
支柱和構成島底面的那一部分金剛石闆都是連在一塊兒。
飛島就是借助于這塊磁石,或升或降,或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
在這位君王統治的這部分土地上,那磁石的一端具有吸力,另一端具有推力。
如果把磁石豎直,讓有吸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島就下降;如果讓有推力的一端指向地球,島就徑直往上升。
假如磁石的位置是傾斜的,島的動向也是傾斜的,因為這磁石所具有的力量總是在與其方向相平行的線上發生作用。
飛島憑借這種斜向的運行以便到君王領土的各個不同地區。
為了解釋島的運行方式,讓我們假設AB代表橫貫巴爾尼巴比領地的一條線,cd線代表磁石,d是有推力的一端,c是有吸力的一端,島正停在C地上空。
假如将磁石按位置擺好,讓有推力的一端向下,那麼,島就會斜着上升被推到D處。
到達D以後,讓磁石在軸上轉動,使有吸力的一端指向E,島就會斜着運行到E。
這時候如果再轉動磁石,它處于EF的位置,讓有推力的一端朝下,島就會斜向往上升起到F的位置。
到F後,隻要把有吸力的一端指向G,島就朝G處運行。
再轉動磁石,令有推力的一端直指向下,島就會從G運行到H。
這樣根據需要随時變動磁石的位置,島就可以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