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汝其勉之!” 向條 向條,字文豹,亦博學多識。

    [嗣父爵,景耀中為禦史中丞。

    ]入晉為江陽太守﹑南中軍司馬,(禦史中丞。

    朗兄子寵)。

     向寵 向寵,先主時為牙門将。

    秭歸之敗,寵營特全。

    後為中部督,典(審)[宿]衞兵。

     諸葛亮當北行,表曰:“将軍向寵,素行淑均,曉暢軍事。

    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

    是以衆論擧寵為督。

    愚以為,(軍)[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

    ” 弟充。

     向充 向充,曆射聲校尉﹑尚書。

     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

    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

    充時為中書郞,與(部)[步]兵校尉習隆[等]共上表曰:“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範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

    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

    況亮德範遐迩,勳蓋季世,(興)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

    而烝嘗止於私門,廟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

    今若盡順民心,則渎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聖懷所以惟疑也。

    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陽,(使所親屬)以時賜祭。

    凡其[親屬﹑](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王禮。

    ”於是始從之。

     魏鹹熙元年六月,鎭西将軍衞瓘至成都,得璧﹑玉印各一枚,[文]似“成信”字。

    魏人宣示百官,藏(之)於相[國]府。

    充聞之曰:“吾聞谯周之言:[昔]晉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

    [師服曰:]始兆亂矣,兄其替乎!後果如言。

    先帝諱‘備’,其訓具也;安樂公諱‘禅’,其訓授也。

    如言劉已具矣,當授與人也。

    今中撫軍名‘炎’,而漢年極於‘炎興’;瑞出成都,而藏之於相[國]府。

    此殆天意也。

    ”[是歲,拜充為梓潼太守。

    ]明年十二月,晉武卽尊位,“炎興”於是應焉。

    孫盛曰:昔公孫述自以起成都,号曰“成(氏)”,二玉之文,殆述所作(乎)[也]。

     廖化 廖化,本名淳,中盧人也。

    世為沔南冠族。

     為關羽前将軍主簿,敗沒於吳。

    思向(劉備)[先主],乃詐死,因将老母晝夜西奔(備)[先主]於秭歸。

    (備)[先主]大悅,以為宜都太守。

     後為[諸葛]亮參軍。

    稍遷至右車騎将軍﹑假節,領(前)幷州刺史,封中鄕侯。

    以果烈稱,官(德)[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鹹熙元年春,内徙洛,道病卒。

     董恢 董恢,字休緒,襄陽人。

    事先主,為宣信中郞。

     費禕使吳,恢副之。

    孫權嘗大醉問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

    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旣已任之,勢不得輕。

    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諸君愦愦,[曾]不知防慮[於此],豈所謂贻厥孫謀乎?”禕愕然四顧視,不能[卽]答。

    恢曰:“儀﹑延之不協,起於私忿耳,非有黥﹑韓難馭之心[也]。

    今方掃除強(寇)[賊],混一區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若]舍此不任,防其後患,是猶備[有]風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也。

    ”權大笑[樂]。

    諸葛亮聞之,以為知言。

    還,未滿三日,辟為丞相府屬,遷巴郡太守。

     [先是,]侍中董允等共期遊宴,[而董恢詣允修敬,]卽命解骖。

     張悌 張悌,字巨先,襄陽人。

    少有名理。

    孫休時,為屯騎校尉。

    孫晧時,為丞相,封山都侯。

     魏伐蜀,吳人問悌曰:“司馬氏得政以來,大難屢作,智力雖豐,而百姓未服也。

    今又竭其資力,遠征巴蜀,兵勞民疲,而不知恤,敗於不暇,何以能濟?昔夫差伐齊,非不克勝,所以危亡,不憂其本也。

    況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

    曹操雖功蓋華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

    丕﹑叡承之,系以慘虐,内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為日久矣。

    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之)[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朽)[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張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計立矣。

    今蜀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勞卒弊,竟於外利,不修守備。

    彼強弱不同,智算亦勝,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過無功,終無退北之憂﹑覆軍之慮也,何以不可哉?昔楚劍利而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