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空茫

關燈
這似乎是一部厭世的書, 又或者是一部看透了人生的書? 《鹿鼎記》是一部奇特的武俠小說,或者可說是武俠小說中的異數。

     它的主人公完全不會武功,而且也不是什麼俠義的英雄,隻是一個亦正亦邪的頑童。

     在戲谑性的情節推演中,金庸要告訴讀者的是什麼? 以書名推測,這部小說的主題其實與家國興亡有關。

    “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中原的“鼎”,還有東北的鹿鼎山,埋藏着關于大清國運的龍脈。

     事實上正是如此,除了主人公韋小寶外,幾乎所有的人物都在拼命、厮殺,或為了皇權,或為了複興明室,或為了龍脈寶藏,或為了報仇雪恨,等等,等等。

     然而,天地會總舵手陳近南的結局是被奸人暗算緻死,一世英名,一身武藝,落得如此下場。

    大漢奸吳三桂處心積慮,經營多年,仍被康熙剿滅。

    神龍教教主洪安通最終衆叛親離,在瘋狂中死去。

    康熙雄才大略,似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過得似乎也并不怎麼痛快。

    還有九難、沐王府衆英雄、李自成、鄭成功後人等等的遭遇,都是哀多樂少。

     成功也罷,失敗也罷,到頭來隻是一場“空”。

     大家絞盡腦汁想得到的《四十二章經》,莫名其妙地,被不知所謂的韋小寶得到。

     真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是曆史的荒謬,也是人生的荒謬。

     曆史的神聖光澤,人世的莊嚴外表,在《鹿鼎記》中遭到了徹底的解構。

     《鹿鼎記》寫的基本上是史實,隻不過加了一個韋小寶,例如康熙謀殺鳌拜、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均為真人真事,隻有一個韋小寶是虛構的。

     虛構的韋小寶參與真實的曆史,反映了金庸觀察曆史的一種獨特角度。

    由于韋小寶的參與,積澱在曆史記述之下的“真相”一一顯現。

    究其實,曆史不過是一連串的鬧劇,支撐着情節發展的可能隻是一刹那的心理波動或某個人的一時沖動。

     韋小寶與蘇菲亞公主偷情,并助她成功篡權奪位,令人發笑,也令人深思。

    一切權力的鬥争,玩弄的難道不正是韋小寶的把戲?恰如小說中所言: 中國立國數千年,争奪帝皇權位,造反斫殺,經驗之豐,舉世無與倫比。

    韋小寶所知者隻是民間流傳的一些皮毛,卻已足以揚威異域,居然助人謀朝篡位、安邦定國。

    其實此事說來亦不稀奇,滿清開國将帥粗鄙無學,行軍打仗的種種謀略,主要從一部《三國演義》小說中得來。

    當年清太宗使反間計,騙得崇祯皇帝自毀長城,殺了大将袁崇煥,就是抄襲《三國演義》中周瑜使計,令曹操斬了自己水軍都督的故事。

     而韋小寶煽動俄國士兵造反的汁策,實際上也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那就是:讓群衆的欲望之河決堤。

     韋小寶心想:“滿清來中國搶江山,鞑子兵搞揚州十日,殺人放火,奸淫擄掠,老皇爺就此做成了皇帝。

    他媽的,我叫他們搞莫斯科十日,搞得天下大亂,越亂越好。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若不如此,怎搶得到皇帝做?” 于是,他對蘇菲亞說:“你叫大家進莫斯科城打仗,殺人放火,答應他們做将軍大官,有很多很多金子銀子,大家搶美女做老婆!” 接下來,蘇菲亞站在廣場上的演說,以及底下的群衆反應,實為人類曆史上許多“革命”的縮影。

    在冠冕堂皇的旗幟下,驅動力是金錢與美女,人成了欲望的奴隸和打手。

     蘇菲亞站在階石上,大聲說道:“火槍手們,你們都是羅刹國的勇士,為國家立過很大功勞。

    可是你們的饷銀大少了,你們沒有美麗的女人,沒有錢花,酒也喝不夠,住的屋子太小、太不舒服。

    莫斯科城裡有很多有錢人,他們有好大的屋子,有很多仆人,有很多美麗的女人,你們沒有。

    這公平不公平啊?” 衆火槍手一聽,齊聲叫道:“不公平!不公平!” 蘇菲亞道:“那些有錢人又肥又蠢,吃得好像一頭頭肥豬,如果跟你們比武,打得過你們麼?這些富翁的槍法難道勝過了你們?他們的刀法難道勝過了你們?他們為國家、為沙皇立過功勞麼?”她問一句,衆火槍手就大聲回答:“牟特!” 蘇菲亞又道:“你們應當做将軍,做富翁! 你們個個應當升官發财……” 就是這麼幾句平淡無奇的話,卻将群衆煽動得熱火朝天。

    為什麼?因為抓住了人内在的願望,那種強烈的被壓抑的願望。

    如果仔細去研究一切的群衆運動,則會發現,運動的領導者總是激發了此一類的潛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