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風範
關燈
小
中
大
承擔生命的缺憾,
以愛對待發生的一切。
石破天遇到的幾個較有暖色的人物是石清、闵柔夫婦,阿繡和史婆婆等,尤以石清、闵柔最具人性中亮麗的色彩,是金庸小說中,也是一般的武俠小說中難得的父母形象。
金庸在《俠客行》的後記中特别提到:“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1975年冬天,在《明報月刊》十周年的紀念稿《明月十年此時》中,我曾引過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一段話。
此番重校舊稿,眼淚又滴濕了這段文字。
” 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話是這樣的: 這孩兒雖然不肖,胡作非為,其實我愛他勝過自己性命。
若有人要傷害于他,我甯可性命不要,也要保護他周全。
今日咱們父子團聚,老天菩薩,待我石清實是恩重。
闵柔也有一段相似的祝告: 如來佛保佑,但願我兒癡病早愈。
他小時無知,幹下的罪孽,都由為娘的一身抵擋,一切責罰,都由為娘的來承受。
千刀萬剮,甘受不辭,隻求我兒今後重新做人,一生無災無難,平安喜樂。
這幾句表白已勾勒出一對洋溢着聖潔愛心的偉大父母,對于自己的孩子,隻有施予,沒有回報的要求,沒有埋怨,隻有自我承擔。
父母之于子女,子女之于父母,全是因緣際會,無可選擇。
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後代,可能恰恰得到的是另外一種;而任何一個人,也無法想讓誰成為自己的父母誰就能成為自己的父母。
這是宿命。
假如子女殘疾,或者子女不能夠成才,那麼,父母會感到一種永遠無法彌補的殘缺。
愛心、憐惜、自責,或者是嫌棄,都可能産生。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愛,正是在這樣的殘缺中體現出來;又正是在這樣的殘缺中,我們更珍惜易逝的生命。
闵柔、石清兩人遇到的是兒子的慘死和堕落。
他們本來有兩個兒子,但長子被梅芳姑擄走殺死,剩下的石中玉自然寵愛有加。
石清正是想讓兒子成才,才狠心将他送上淩霄城拜封萬裡為師。
不料三年後,石中玉企圖強奸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的孫女阿繡,未遂逃走,卻緻使阿繡跳崖,白自在發瘋,阿繡的奶奶史小翠也離家出走,雪山派幾乎分崩瓦解。
阿繡的父親白萬劍親自帶了大批人馬去捉拿石中玉,又派人放火燒了石、闵夫婦的山莊。
聽到這個消息,石清、闵柔又是慚愧,又是難過。
石清想的是“甯可像堅兒這樣,一刀給人家殺了,倒也爽快。
”闵柔卻淚水涔涔而下,幾乎泣不成聲。
慈母嚴父,判然有别,卻都系于一個“愛”字。
土地廟中,
石破天遇到的幾個較有暖色的人物是石清、闵柔夫婦,阿繡和史婆婆等,尤以石清、闵柔最具人性中亮麗的色彩,是金庸小說中,也是一般的武俠小說中難得的父母形象。
金庸在《俠客行》的後記中特别提到:“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1975年冬天,在《明報月刊》十周年的紀念稿《明月十年此時》中,我曾引過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一段話。
此番重校舊稿,眼淚又滴濕了這段文字。
” 石清在廟中向佛像禱祝的話是這樣的: 這孩兒雖然不肖,胡作非為,其實我愛他勝過自己性命。
若有人要傷害于他,我甯可性命不要,也要保護他周全。
今日咱們父子團聚,老天菩薩,待我石清實是恩重。
闵柔也有一段相似的祝告: 如來佛保佑,但願我兒癡病早愈。
他小時無知,幹下的罪孽,都由為娘的一身抵擋,一切責罰,都由為娘的來承受。
千刀萬剮,甘受不辭,隻求我兒今後重新做人,一生無災無難,平安喜樂。
這幾句表白已勾勒出一對洋溢着聖潔愛心的偉大父母,對于自己的孩子,隻有施予,沒有回報的要求,沒有埋怨,隻有自我承擔。
父母之于子女,子女之于父母,全是因緣際會,無可選擇。
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後代,可能恰恰得到的是另外一種;而任何一個人,也無法想讓誰成為自己的父母誰就能成為自己的父母。
這是宿命。
假如子女殘疾,或者子女不能夠成才,那麼,父母會感到一種永遠無法彌補的殘缺。
愛心、憐惜、自責,或者是嫌棄,都可能産生。
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愛,正是在這樣的殘缺中體現出來;又正是在這樣的殘缺中,我們更珍惜易逝的生命。
闵柔、石清兩人遇到的是兒子的慘死和堕落。
他們本來有兩個兒子,但長子被梅芳姑擄走殺死,剩下的石中玉自然寵愛有加。
石清正是想讓兒子成才,才狠心将他送上淩霄城拜封萬裡為師。
不料三年後,石中玉企圖強奸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的孫女阿繡,未遂逃走,卻緻使阿繡跳崖,白自在發瘋,阿繡的奶奶史小翠也離家出走,雪山派幾乎分崩瓦解。
阿繡的父親白萬劍親自帶了大批人馬去捉拿石中玉,又派人放火燒了石、闵夫婦的山莊。
聽到這個消息,石清、闵柔又是慚愧,又是難過。
石清想的是“甯可像堅兒這樣,一刀給人家殺了,倒也爽快。
”闵柔卻淚水涔涔而下,幾乎泣不成聲。
慈母嚴父,判然有别,卻都系于一個“愛”字。
土地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