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遁蹤禅關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呂布匆匆來見王允,方知李催、郭汜,已将長安困得水洩不通,聲聲要捉拿王允、呂布,與董卓報仇。
呂布大怒,帶了一千人馬,沖殺出去,無奈外面的人馬如潮水一般,洶湧而來,呂布雖勇,手下兵微将寡,陷入重圍,沖突不出,回看部下兵卒,已被殺盡,剩了單人獨騎,若不拼命逃出,必至被擒,便奮起畫戟,沖開一條血路,突出重圍,遙望長安,火光沖天,殺聲震地,知道城中有失,不敢回去,隻得抛了家小,單身一人逃走去了。
貂蟬自從呂布去後,知道賊兵已臨城下,未識外面情形如何,正在懸懸盼望,忽有家人前來報道:“溫侯開城出戰,陷入重圍,不見回來。長安城中,不戰自亂,已被賊兵攻破,王司徒為賊所殺。我們若不速走,必遭毒手。”
貂蟬聽得王允已死,不勝悲傷,暗暗想道:“我受義父之托,舍了身體,以圖報國,誰知董卓雖死,義父亦亡,眼見漢室江山不能保全,我這番心血可算冤枉。如今賊兵入城,必遭蹂躏,不如速尋一死,以免受辱。”
想罷,便将壁間的寶劍取下,意欲自刎。忽又轉念道:“且慢,義父為賊所殺,屍骨無人收葬,我受他撫育之恩,安可任其抛棄麼?我若就此死了,更無人為他收埋矣。隻是此刻到處都是賊兵,我若不行躲避,必為所獲,又不知避往何處方好。”左思右想,沒有良策,聽得外面喊殺之聲,漸漸相近,心中十分着急,忽然想起道:“有了,此處左近,有一福壽庵,内中尼僧妙靜,為人甚好,平日出入董卓府中,受我恩惠不小,我也到庵内去過數次,地方甚是幽僻,可以不為賊兵擾及,何不暫投此庵,然後收葬義父呢。”
想定主意,便将随身的金寶,收拾了一個包裹,趁着天黑之時,暗暗踅出門來,撲奔福壽庵去。
到了庵前,将門敲了幾下,尼僧妙靜開門一看,見是貂蟬,吃了一驚,忙讓她入内,把門關上,輕輕說道:“你獨自前來,沒被賊兵所見,真是僥幸。”貂蟬便将無處投奔,求她收留的話說了一遍。
這福壽庵,本是個清淨禅林,隻有妙靜一人在内修持,她為人心極慈悲,平素又受過貂蟬的恩惠,見她急難來投,便慨然應承,将貂蟬藏在禅室裡面。
果然因為地方冷僻,并無人來騷擾,十分安靜。貂蟬便拜托妙靜,暗暗搜尋王允的屍身,預備埋葬。妙靜答應他留心探聽。
過了數日,李雇、郭汜兩不相下,内讧起來,劫了獻帝車駕,離開長安,妙靜方敢出外四處打聽。方将王允的沒頭屍身尋覓到來。貂蟬得見屍身,大哭一場,取出金銀,請妙靜買了上好的棺木,又用沉香雕了王允的頭,裝在屍上,收殓起來,雇了工人,在福壽庵左近築個墳茔,入土安葬。
貂蟬志願既畢,塵心已淨,便拜妙靜為師,在福壽庵内,落發修行。
後來曹操打聽得貂蟬尚在人世,命人前來,請她到許都去,意欲将她置于銅雀台中,以圖歡樂。貂蟬抵死不允。曹操知其志決心堅,亦不相逼。後人因有曹操使人迎取貂蟬一件事情,便說她歸于曹操,又說曹操欲試驗關公,命貂蟬乘着月夜,前去戲弄關公,為公所殺的讕言。其實貂蟬自董卓死後,便遁迹禅關,一心修道,直活到八十餘歲,方才無疾而終。何嘗有董卓死後歸于呂布,呂布死後又歸曹燥,關公惡其淫賤,在月下斬貂蟬,這許多話說呢? 世人往往造作謠言,誣蔑古人,其實像貂蟬這樣舍身報國,也隻該欽敬也,不該誣蔑她了。這部演義是為此而作,世人看了此書,可知貂蟬的作為,都是為了國家,不得已而出此,并非真是淫賤之人了。
呂布大怒,帶了一千人馬,沖殺出去,無奈外面的人馬如潮水一般,洶湧而來,呂布雖勇,手下兵微将寡,陷入重圍,沖突不出,回看部下兵卒,已被殺盡,剩了單人獨騎,若不拼命逃出,必至被擒,便奮起畫戟,沖開一條血路,突出重圍,遙望長安,火光沖天,殺聲震地,知道城中有失,不敢回去,隻得抛了家小,單身一人逃走去了。
貂蟬自從呂布去後,知道賊兵已臨城下,未識外面情形如何,正在懸懸盼望,忽有家人前來報道:“溫侯開城出戰,陷入重圍,不見回來。長安城中,不戰自亂,已被賊兵攻破,王司徒為賊所殺。我們若不速走,必遭毒手。”
貂蟬聽得王允已死,不勝悲傷,暗暗想道:“我受義父之托,舍了身體,以圖報國,誰知董卓雖死,義父亦亡,眼見漢室江山不能保全,我這番心血可算冤枉。如今賊兵入城,必遭蹂躏,不如速尋一死,以免受辱。”
想罷,便将壁間的寶劍取下,意欲自刎。忽又轉念道:“且慢,義父為賊所殺,屍骨無人收葬,我受他撫育之恩,安可任其抛棄麼?我若就此死了,更無人為他收埋矣。隻是此刻到處都是賊兵,我若不行躲避,必為所獲,又不知避往何處方好。”左思右想,沒有良策,聽得外面喊殺之聲,漸漸相近,心中十分着急,忽然想起道:“有了,此處左近,有一福壽庵,内中尼僧妙靜,為人甚好,平日出入董卓府中,受我恩惠不小,我也到庵内去過數次,地方甚是幽僻,可以不為賊兵擾及,何不暫投此庵,然後收葬義父呢。”
想定主意,便将随身的金寶,收拾了一個包裹,趁着天黑之時,暗暗踅出門來,撲奔福壽庵去。
到了庵前,将門敲了幾下,尼僧妙靜開門一看,見是貂蟬,吃了一驚,忙讓她入内,把門關上,輕輕說道:“你獨自前來,沒被賊兵所見,真是僥幸。”貂蟬便将無處投奔,求她收留的話說了一遍。
這福壽庵,本是個清淨禅林,隻有妙靜一人在内修持,她為人心極慈悲,平素又受過貂蟬的恩惠,見她急難來投,便慨然應承,将貂蟬藏在禅室裡面。
果然因為地方冷僻,并無人來騷擾,十分安靜。貂蟬便拜托妙靜,暗暗搜尋王允的屍身,預備埋葬。妙靜答應他留心探聽。
過了數日,李雇、郭汜兩不相下,内讧起來,劫了獻帝車駕,離開長安,妙靜方敢出外四處打聽。方将王允的沒頭屍身尋覓到來。貂蟬得見屍身,大哭一場,取出金銀,請妙靜買了上好的棺木,又用沉香雕了王允的頭,裝在屍上,收殓起來,雇了工人,在福壽庵左近築個墳茔,入土安葬。
貂蟬志願既畢,塵心已淨,便拜妙靜為師,在福壽庵内,落發修行。
後來曹操打聽得貂蟬尚在人世,命人前來,請她到許都去,意欲将她置于銅雀台中,以圖歡樂。貂蟬抵死不允。曹操知其志決心堅,亦不相逼。後人因有曹操使人迎取貂蟬一件事情,便說她歸于曹操,又說曹操欲試驗關公,命貂蟬乘着月夜,前去戲弄關公,為公所殺的讕言。其實貂蟬自董卓死後,便遁迹禅關,一心修道,直活到八十餘歲,方才無疾而終。何嘗有董卓死後歸于呂布,呂布死後又歸曹燥,關公惡其淫賤,在月下斬貂蟬,這許多話說呢? 世人往往造作謠言,誣蔑古人,其實像貂蟬這樣舍身報國,也隻該欽敬也,不該誣蔑她了。這部演義是為此而作,世人看了此書,可知貂蟬的作為,都是為了國家,不得已而出此,并非真是淫賤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