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遊月記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劍浦城邊一堆白骨,雲是馬士英、方國安父子。
阮大铖已堕馬死而僇屍,所惜者方書田耳。
比匪之修,悔何及乎!時延、順間以搜索龍杠,破家隕命者十室而九。
迨啟杠中,得五人連名「請駕出關」一疏,查在降後;恨其反複,故有此舉。
嗟乎!因緣賣國者,何所逃乎!夫一死而已,有履刀鋸而骨猶香、伏斧钺而血猶污,豈非處死者異哉!會舊道萬永康、邵李傳公子铎避迹山村,為仇口所中,檄令到道:四人相對咨嗟。
忽蜚語四起,首及萬公,謂禍且叵測。
既而得釋,相與谒于公館,則曰:『來何暮也!當亟薦内院』。
各陳病狀,則搖首不答;但雲……。
次月,領文出晤趙守秉樞,懇以病揭,婉緻當道。
手答有『隻候領文。
惹出事來,悔無及矣』!語甚激切。
次早,道役赍文來省,四人一例露封,以示無他;委弁馳送。
時已無可奈何,盍聚首一識三山乎!冒險赴省,寶剎名山,皆成溲渤;開元寺前太平風景,何處去矣!南渡老人追尋往事,則守關而死難于鄭兵者,黃侍卿也;傾赀守城、城潰自盡至孥其嗣而籍其家者,曹宗伯也。
此外,或入山、或入海、或溷迹缁流、或埋名屠販,莫得而詳焉。
訪吳友千圖書,四壁茗碗蕭然;聽門外輪蹄聲,則攘臂以取功名者何減長安道上!如殘疾之于華玉,盤散而之嶺北道矣;卿銜之毛職方,雷廉道矣;選館之舊汀李,高州守矣;顧閣部之長公,墨衰而赴嶺東道矣。
而餘四人者,行同舟、止同寓,死生禍福同;時雖萍水不謀,所遭之勢然也。
于是咨申内院,既偃蹇而得辭;驗送軍門,亦佯狂而獲免。
是時,佟軍門撫閩;既報谒入,則曰:『我十年前陳貢生也,受顧司成老師深恩,以有今日。
今顧師死難東瓯,仆已迎眷至省。
長公現在此間,諸君盍與商之』!至轅門,則顧長公且入幕;以桑誼,囑為委曲。
質明而出,則雲『補缺易,回籍難。
回籍,非給照不可;給照,非張總督不可』。
遷延數日,而歲雲暮矣,橐雲竭矣。
會撫軍出示:凡在省者,俱于次日齊赴洪塘。
諸大老則折柬相邀,莫揣所謂。
比至,則胡笳四起,毳幙參差,兔網彌天,雉羅遍野;聚立而嗫嚅者,幾及百人。
内院、撫軍席地而坐,執冊指名;首朱允岡、次黃跨千,又次餘大城;餘系中州流寓在閩,亦被羅織。
拊其背而徘徊,謂『此三人者,非尚書、閣老乎?可随我去』!每人一卒守之。
中有紫衣□服者,為鄭非黃;亦與焉。
彷徨有頃,名次及胡舊輔矣;軍門持冊,手麾謂餘:俱赴京聽用。
于是諸人薨然而退,不啻鳥出籠、魚入海也。
而歸途四、五輩,有口喃喃,若戀不能割者;我不知其于意雲何矣。
時貝勒即頃刻拔寨起,四公竟載與俱行。
先是十月中,敵兵至莆,鄭兵退守泉郡;城外皆海道,洛陽橋亘其上。
橋系蔡忠襄公所造,長四、五裡;上有瓦房百間,下臨絕壑千尺。
假令橋為門戶、海為宮府,亦足老師。
乃相距月餘,莠言絡繹,謂『閩廣封侯,虛席以待』;而溫陵士庶懼有一旦必遭林木,相與慫惥。
既豔鬥〔大〕之肘懸、又盧負嵎之難下,于是杯酒兵權,雪消冰釋;過洛陽橋,則鴛鴦已在籠中矣。
「述志令」有雲:『一旦釋兵解甲,勢不能有』;抑何見之不逮老瞞也! 我輩言旋,劍津分守,天各一方;而餘與渭陽同就上陽過歲,向之搜山者竟安在哉!亥春燈後,急理歸計。
至劍津,晤毛原儀談家鄉事,頗悉。
二月初,抵建州;向日危灘,了不經意。
忠憲所雲「險須用習」,信哉。
浦城遇婁東吳襄威攜家共事,馬頭倡和,消遣窮途。
忽□馬縱橫,行旅奔竄;我兩家無路可避;閩橋皆屋,會天雨,暫憩于橋。
一帶民居,皆被兵火;兩家肩輿約六、七十乘,因雨甚暫止破屋。
而悍卒亦解鞍坐地,嚄唶聲漸逼甚而排闼、甚而毀垣。
時已薄暮,勢甚岌岌。
吳君謂『事已至,此行亦危、止亦危耳!與共止,甯行。
止則我散彼聚,行則彼散我聚也』。
予深服其言,遂冒險偕行。
衆兵出不意,叫号莫絕,惟劫雨具、擄幹糇洩忿而已。
青湖接家信,且慰且憂。
月杪至西湖,遇鄭金吾,為假寓于興化李公祠。
時已垂橐,會劉臬長——舊理刑懷州相善,為措資斧而歸。
四月抵家,則知仲通兄于酉冬以他事請仙,得于忠肅公大書:『君家廷獻厄在旦夕,墓左有近日權厝者,宜速移去;否則,命不得活』!計其歲月,正在天車圍城之時。
公鑒我于二千裡之外,我何人而得此于公也,愧且懼矣!屈指兩年,以五奇而處四難,行囊則所存者數口、家計則所餘者數椽。
以視滇南天未碩果孤懸,烏知得滇未必非福、得閩未必非禍;而所求異所應、所應異所求,抑我相不當侯耶,豈固命也!雖然,獨一身一家之事乎哉! 遊子曰:曷為乎「月記」也?「月」者,微詞也;彰之不得,則微雲耳。
「月記」者,簡詞也;詳之不得,則簡雲耳。
遭逢鼎盛,司起居,則日記者之事也;月以佐日之不逮也,風雨蕩之、陰霾锢之,其亦有竊廣寒之藥以挽魯陽之戈、泛銀漢字槎以盼扶桑之影者乎!是安可無記。
阮大铖已堕馬死而僇屍,所惜者方書田耳。
比匪之修,悔何及乎!時延、順間以搜索龍杠,破家隕命者十室而九。
迨啟杠中,得五人連名「請駕出關」一疏,查在降後;恨其反複,故有此舉。
嗟乎!因緣賣國者,何所逃乎!夫一死而已,有履刀鋸而骨猶香、伏斧钺而血猶污,豈非處死者異哉!會舊道萬永康、邵李傳公子铎避迹山村,為仇口所中,檄令到道:四人相對咨嗟。
忽蜚語四起,首及萬公,謂禍且叵測。
既而得釋,相與谒于公館,則曰:『來何暮也!當亟薦内院』。
各陳病狀,則搖首不答;但雲……。
次月,領文出晤趙守秉樞,懇以病揭,婉緻當道。
手答有『隻候領文。
惹出事來,悔無及矣』!語甚激切。
次早,道役赍文來省,四人一例露封,以示無他;委弁馳送。
時已無可奈何,盍聚首一識三山乎!冒險赴省,寶剎名山,皆成溲渤;開元寺前太平風景,何處去矣!南渡老人追尋往事,則守關而死難于鄭兵者,黃侍卿也;傾赀守城、城潰自盡至孥其嗣而籍其家者,曹宗伯也。
此外,或入山、或入海、或溷迹缁流、或埋名屠販,莫得而詳焉。
訪吳友千圖書,四壁茗碗蕭然;聽門外輪蹄聲,則攘臂以取功名者何減長安道上!如殘疾之于華玉,盤散而之嶺北道矣;卿銜之毛職方,雷廉道矣;選館之舊汀李,高州守矣;顧閣部之長公,墨衰而赴嶺東道矣。
而餘四人者,行同舟、止同寓,死生禍福同;時雖萍水不謀,所遭之勢然也。
于是咨申内院,既偃蹇而得辭;驗送軍門,亦佯狂而獲免。
是時,佟軍門撫閩;既報谒入,則曰:『我十年前陳貢生也,受顧司成老師深恩,以有今日。
今顧師死難東瓯,仆已迎眷至省。
長公現在此間,諸君盍與商之』!至轅門,則顧長公且入幕;以桑誼,囑為委曲。
質明而出,則雲『補缺易,回籍難。
回籍,非給照不可;給照,非張總督不可』。
遷延數日,而歲雲暮矣,橐雲竭矣。
會撫軍出示:凡在省者,俱于次日齊赴洪塘。
諸大老則折柬相邀,莫揣所謂。
比至,則胡笳四起,毳幙參差,兔網彌天,雉羅遍野;聚立而嗫嚅者,幾及百人。
内院、撫軍席地而坐,執冊指名;首朱允岡、次黃跨千,又次餘大城;餘系中州流寓在閩,亦被羅織。
拊其背而徘徊,謂『此三人者,非尚書、閣老乎?可随我去』!每人一卒守之。
中有紫衣□服者,為鄭非黃;亦與焉。
彷徨有頃,名次及胡舊輔矣;軍門持冊,手麾謂餘:俱赴京聽用。
于是諸人薨然而退,不啻鳥出籠、魚入海也。
而歸途四、五輩,有口喃喃,若戀不能割者;我不知其于意雲何矣。
時貝勒即頃刻拔寨起,四公竟載與俱行。
先是十月中,敵兵至莆,鄭兵退守泉郡;城外皆海道,洛陽橋亘其上。
橋系蔡忠襄公所造,長四、五裡;上有瓦房百間,下臨絕壑千尺。
假令橋為門戶、海為宮府,亦足老師。
乃相距月餘,莠言絡繹,謂『閩廣封侯,虛席以待』;而溫陵士庶懼有一旦必遭林木,相與慫惥。
既豔鬥〔大〕之肘懸、又盧負嵎之難下,于是杯酒兵權,雪消冰釋;過洛陽橋,則鴛鴦已在籠中矣。
「述志令」有雲:『一旦釋兵解甲,勢不能有』;抑何見之不逮老瞞也! 我輩言旋,劍津分守,天各一方;而餘與渭陽同就上陽過歲,向之搜山者竟安在哉!亥春燈後,急理歸計。
至劍津,晤毛原儀談家鄉事,頗悉。
二月初,抵建州;向日危灘,了不經意。
忠憲所雲「險須用習」,信哉。
浦城遇婁東吳襄威攜家共事,馬頭倡和,消遣窮途。
忽□馬縱橫,行旅奔竄;我兩家無路可避;閩橋皆屋,會天雨,暫憩于橋。
一帶民居,皆被兵火;兩家肩輿約六、七十乘,因雨甚暫止破屋。
而悍卒亦解鞍坐地,嚄唶聲漸逼甚而排闼、甚而毀垣。
時已薄暮,勢甚岌岌。
吳君謂『事已至,此行亦危、止亦危耳!與共止,甯行。
止則我散彼聚,行則彼散我聚也』。
予深服其言,遂冒險偕行。
衆兵出不意,叫号莫絕,惟劫雨具、擄幹糇洩忿而已。
青湖接家信,且慰且憂。
月杪至西湖,遇鄭金吾,為假寓于興化李公祠。
時已垂橐,會劉臬長——舊理刑懷州相善,為措資斧而歸。
四月抵家,則知仲通兄于酉冬以他事請仙,得于忠肅公大書:『君家廷獻厄在旦夕,墓左有近日權厝者,宜速移去;否則,命不得活』!計其歲月,正在天車圍城之時。
公鑒我于二千裡之外,我何人而得此于公也,愧且懼矣!屈指兩年,以五奇而處四難,行囊則所存者數口、家計則所餘者數椽。
以視滇南天未碩果孤懸,烏知得滇未必非福、得閩未必非禍;而所求異所應、所應異所求,抑我相不當侯耶,豈固命也!雖然,獨一身一家之事乎哉! 遊子曰:曷為乎「月記」也?「月」者,微詞也;彰之不得,則微雲耳。
「月記」者,簡詞也;詳之不得,則簡雲耳。
遭逢鼎盛,司起居,則日記者之事也;月以佐日之不逮也,風雨蕩之、陰霾锢之,其亦有竊廣寒之藥以挽魯陽之戈、泛銀漢字槎以盼扶桑之影者乎!是安可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