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不管她怎麼樣,我收了車總有口熱飯熱水,衣裳老是幹幹淨淨的,人也顯得精神麻利她一走,我成天沒着沒落,心裡空蕩蕩的,不知幹什麼好,好像變得萎靡不振了。

    唉,記者同志,你知道咱們開長途車的過的生活麼?一年四季老在外面跑,住旅店的時候比在家的時候多。

    今天跟這夥人一屋睡,明天跟另一夥人睡一屋;旅店的被子又黑又粘,蓋哪一頭都有一股腳臭味。

    有家的司機都有個盼頭在外面遭點罪不算啥,收了車就回家啦!而我呢,回到家也是冷鍋冷竈,還要去下小館才能吃上熱飯。

    在路上,我經常看到有的司機停下車來,向路邊的農民買大蒜、辣椒、買雞蛋,心裡又羨慕、又嫉妒。

    瞧!這是個有家的人。

    我就是在路上買上好東西、買上新鮮疏菜也沒地方送。

     我懊悔麼?也說不上懊悔。

    有時收車回來,看到他們兩口子就在鍋爐房前面的空場上脫土坯。

    兩個人滿頭是汗,又滿臉是笑,朝着我的車子招手。

    我就感到又暖和,又辛酸,說不上啥滋味,不過不是懊悔。

     以後,日子長了,也就慢慢淡忘了,生活也漸漸習慣了。

    記者同志,咱們開車的有個好處:可以多見世面,同時,新疆又是個好地方。

    春天到了,駕着車沿着賽裡木湖跑,看着碧藍碧藍的湖水,看着剛飛來的大白天鵝,看着長滿吉爾吉斯針茅草和馬蔺山坡,還有山溝裡挺拔的塔松,心裡什麼憂傷的事也沒有了。

    到了夏天,第一次能打開窗子跑車的時候,讓天山上的風一吹,人馬上又充滿了希望,又有了勁頭了…… 哦,咱們上到山頂,該下山了。

    上山容易下山難……不過你别怕,這一條路線我跑得熟熟的…… 你還要聽我講?我第二次是怎樣結婚的?好吧,隻要你不打瞌睡就行。

    那說來也有點意思,那是在我根本沒想到要結婚的時候…… 兩年以後,有一次,我就在這趟線上跑車。

    那天,風很大,沙石打得玻璃刷刷地響,五米之外不見人。

    車過庫米什,進了榆樹溝,太陽已經在山背後了。

    榆樹溝兩邊是懸崖絕壁,中間一溜泉水,沿着泉水瀝瀝拉拉地長着許多榆樹。

    不知它們有多少年了,很大很大,樹幹彎彎曲曲,上面長滿疖疤,一棵棵都千奇百怪的。

    樹冠被風吹得搖來擺去,像喝醉了酒一樣。

    可是這裡風畢竟小得多,有水有樹,沒有飛砂,能見度很好。

     我順着風往前慢慢地滑。

    遠遠地,看見一個蒙着灰頭巾的婦女摟着孩子坐在路邊上。

    婦女穿着棉大衣,用衣襟包着孩子,顯得臃腫,看不出她多大歲數,身邊還有兩個提包。

    我以為她要搭車,把車速放慢了一點。

    可是,當我開到她旁邊的時候,她并沒有伸出手來招呼,隻向我的車窗裡瞥了一眼。

     我開了過去。

    但是,她的眼光像刺眼的閃光燈在我臉上閃了一下,使我的眼蒙子上老印着她那副表情。

    那是一種什麼眼光呢?又是懷疑、害怕,又是希望、要求。

    車子已經跑出去好幾十米,我心裡還不安甯,好像她是我車上掉下去的一包貨,不把她帶上就不能往前跑。

     我把車停了下來。

    打開門,好大的風!差點把車門掀掉。

    我捂着帽子,頂着風跑過去,問她“你要上哪兒去呀?” 她說她要去肖爾布拉克。

    我說:“哪你還等啥呀?上來吧。

    ” 她畏畏縮縮地打量着我。

    這時候,我才發現她是個上海“知青”。

    她穿的不是普通的棉大衣,而是那時候挺時興的鐵灰色風雪衣,蒙着大半拉臉的圍巾也是拉毛的。

    懷裡的孩子那時隻有四歲,白嫩的小臉蛋凍得青紫青紫的,埋在他媽的風雪衣裡,用驚惶的大眼睛怔怔地盯着我。

     這時,溝口外又來了一陣風,從溝底下穿過去,把老榆樹刮得呼呼叫。

    我沒穿大衣,冷得索索發抖,連聲催她上車。

    她還是猶猶豫豫的,反而把孩子摟得更緊了一點,好像我要搶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