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胡風

關燈
我一本書,我們談了幾句,我問他:為什麼别人對你有意見?他短短地回答:“因為我替知識分子說了幾句話。

    ”這大概是在一九四八年,他後來就到香港轉赴解放區了。

    我讀到他在香港寫的文章,想起一件往事:一九四一年春天我從成都回重慶,那是在“皖南事變”之後,不少文化人都去了香港。

    老舍還留在重慶主持抗戰文協的工作,他囑咐我:“你出去,要告訴我啊。

    胡風走的時候來找我長談過。

    ”胡風還在重慶《新蜀報》上發表過五言律詩,是從香港寄來的,前四句我今天還不曾忘記:“破曉橫江渡,山城霧正濃,不彈遊子淚,猶抱逐臣忠。

    ”寫他大清早過江到南岸海棠溪出發時的情景和心情,我想起當時在重慶的生活。

    一九四二年秋天我也到海棠溪搭汽車,不過我是去桂林。

    不到兩年我又回到重慶,仍然經過海棠溪,以後就在重慶住下來。

    胡風早己回到重慶了,他是在日軍攻占香港以後出來的,住在重慶鄉下,每逢文藝界抗敵協會開理事會,我總會在張家花園看見他。

    有時我參加别的會或者社會活動,他也在場。

    有一天下午我出席中蘇文化協會主辦的魯迅先生逝世八周年紀念會。

    會場在民國路文化生活社附近,宋慶齡到會,中蘇文協的負責人張西曼也來了,雪峰、胡風都在。

    會議照預定的議程順利進行,開了一半宋慶齡因事早退,她一走會場秩序就亂了,國民黨特色開始圍攻胡風,還有人诽謗在上海的許廣平,雪峰出來未許先生辯護,準備搗亂的人就吵起來,張西曼講話,特務不聽,反而訓他。

    會場給那夥人霸占了,會議隻好草草結束,我們幾個人先後出來,都到了雪峰那裡,雪峰住在作家書屋,就在文化生活社的斜對面。

    我們發了一些牢騷,雪峰很生氣,胡風好象在嚴肅地想些什麼。

    我勸他小心,看樣子特務可能有什麼陰謀。

    像這樣的事還有好些,但是當初不曾記錄下來,在我的記憶裡它們正在逐漸淡去,我想追記我們交往中的一些談話已經不可能了。

     二 解放初期我和胡風經常見面。

    出席首次全國文代會,我們不是在一個團,他先到北平,給編在南方第一團。

    會後他和我,和第二團的同志們同車回上海。

    九月參加首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我們同車赴北平,住在華文學校,每人一個房間,我就在他的隔壁,每天總要到他屋裡坐十多分鐘。

    不開會的時候,我經常出去看朋友,他卻留在招待所接待客人,或者寫文章。

    會議閉幕,我便登記車票回上海。

    他說有人要找他談話,他得留下來。

    他還托我帶了信給梅志。

    這一“留”好象就是幾個月。

    我聽見一個朋友說胡風在華文學校很寂寞。

    最近我找出一封亡友蔡楚生“一九五○年一月廿三晨”寫給我的信,楚生同我一起參加會議,當時也住在華文學校,信中有這樣一段話:“你走後,胡老就更寂寞了,他雖‘寄情詩文’,嘴裡卻總是念念有詞,……因此他常在醉鄉中找尋解脫。

    我從遷寓華文後,己久不見他了,想必早己回到阿毛和阿毛娘的身邊,而不再做古城的孤客了。

    ”但是胡風并沒有浪費時光,就在這期間,他那些歌頌新中國誕生的熱情的詩篇接連地發表了。

    ——這以後在上海、在北京,我們常在一起開會,卻很少有機會作過長談。

    一九五三年七月我第二次去朝鮮,他早己移居北京,他說好要和我同行,後來因為修改為《人民文學》寫的一篇文章,給留了下來。

    記得文章叫《身殘志不殘》,是寫志願軍傷員的報告文學。

    胡風同幾位作家到東北那所醫院去生活過。

    我動身前兩天還到他家去問他,是不是決定不去了。

    我到了那裡,他們在吃晚飯,家裡有客人,我不認識,他也沒有介紹。

    我把動身日期告訴他,就告辭走了。

    我已經吃過飯,提了一大捆書,雇的三輪車還在外面等我。

     不久第二次全國文代會在北京召開,我剛到朝鮮,不便回國參加,就請了假。

    五個月後才回國。

    五四年秋天我和胡風一起出席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兩個都是四川省選出的代表,常在一處開會,見面時覺得親切,但始終交談不多。

    我雖然學習過一些文件,報刊上有不少關于文藝的文章,我也經常聽到有關文藝方針、政策的報告,但我還是一竅不通。

    我很想認真學習,改造自己,丢掉舊的,裝進新的,讓自己的機器盡快開動起來,寫出一點東西。

    我怕開會,卻不敢不開會,但又動腦筋躲開一些會,結果常常是心不焉地參加許多會,不斷地檢讨或者準備檢讨,白白地消耗了二、三十年的好時光。

    我越是用功,就越是寫不出作品,而且戴上了作家帽子就更缺乏寫作的時間。

    最近這段日子由于難治的病,準備擱筆,又給自己的寫作生活算一個總賬,我想起了下面的三大運動,不由得渾身戰栗,我沒有在“胡風集團”、“反右鬥争”或者“文化大革命”中掉進深淵,這是幸運。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