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抗王旨罪将受酷刑 急兄仇桓王遭暗害
關燈
小
中
大
,因此一到這個時候,便自去休息。
範疆和張達一路上商量好,要是遇上盤問,托辭請示桓王,要不要将白旗和白帳一起營造,若是無人問訊,那就直闖喪帳。
二人一路無阻,來到帳内,離酒席三丈遠的黑暗處止步。
這個地方他們不常來,可路徑熟悉,見裡面高懸着幾盞白紗燈,一席殘肴,張飛面朝帳外,袒露着胸脯,歪戴着龍冠,兩手左右分開蕩在下面,環眼大睜,一動不動,怪相十分怕人。
張飛生相古怪,一入夢就雙眼瞪出。
範、張二人平時見到張飛的影子就怕,此時看見他這般模樣,早已噓出一身汗來。
雖說範疆、張達跟随張飛東讨西伐馳騁疆場八、九年,但張飛從不與他倆同榻而眠,隻有毛仁、苟璋和燕将侍奉左右,因而範、張二人盡管早已聞知三将軍睡着時的怪相,卻從來沒有見過。
此時看到桓王仰面靠在椅子中,隻當他雙眼望着外面,吓得他二人躲在暗處瑟瑟發抖。
躲了片刻,見張飛仍然這種姿态,一動不動,隻見他胸脯一起一伏,依然鼾聲大作。
二人這才知道張飛就是這般的睡相,而且已經熟睡。
範疆輕聲道:&ldquo張兄,這黑厮仰面大睡,形容好可怕,可要動手?&rdquo 張達再向四下觀察了一下,并未發現别的動靜,說道:&ldquo事不宜遲,速速上前。
&rdquo 二人鬼鬼祟祟地走了上去,離張飛約有三十來步,正想從靴統中去拔刺刀,不料喪帳中一聲大吼,猶如天崩地裂,&ldquo好大膽的奸賊!&rdquo 範、張二人隻當事發,掉轉身子,拚命逃出了喪帳。
裡面尚未睡定的當差聽得這一聲吼,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忙奔出來推醒張飛,&ldquo千歲,何故驚叫?&rdquo 張飛閉了一下眼睛,又重新睜了開來,對身旁一看,四五個手下,神色焦急,細細回想了一下,笑道:&ldquo爾等受驚了。
适才老張得一夢兆,與吳将潘璋、馬忠等人交戰,不覺失聲叫了出來。
&rdquo 原來是說的夢話。
手下又勸道:&ldquo幹歲可到裡面去,早早安息。
&rdquo &ldquo不妨事的,待我家兒子回來,再睡不遲。
&rdquo 張飛不去睡,侍衛也不敢再離開了。
無多時,張苞操完兵,回進了喪帳。
見燈光下面人影閃爍,近來一看,原來老子還在飲酒,手下仍在殷勤地伺候。
&ldquo父親,時交三更,身體千萬珍重。
&rdquo &ldquo好兒子啊,夜間操兵辛勞,速去安寝吧。
&rdquo &ldquo父親不睡,兒子也不睡。
&rdquo張苞說着生起氣來。
張飛這才命手下收拾殘肴,略微梳洗了一下,往内宮去歇息了。
手下這才放心去睡。
卻說範疆,張達受了這樣的驚吓,一口氣逃回素衣作場,回進後營這才舒了口氣,可心裡還是&ldquo嘭&hellip&hellip&rdquo亂跳個不停。
這一夜他們沒有合眼,老是豎着耳朵在聽外邊的聲音,唯恐張飛率人到此捉拿。
擔了一夜的心,好不容易捱到了天明,一打聽,昨夜張飛做了個夢,夢中與吳将交戰。
二人虛驚一場。
這一天,二人仍不免有些餘悸,在素衣作場中呆了一天,直至黃昏,回到後營。
用罷晚膳,二人又詭秘地湊在一起,商議着今晚的計謀。
昨夜這一吓,足令範疆、張達忐忑一陣,可事在緊急,二人實在不敢再拖,拚了命也要刺殺張飛。
耳聞得校場上的炮聲、鼓聲、号聲由輕到響,由疏到密,二人知道張苞又去操練了。
這是行刺的最好時間和機會。
又是昨晚的老時間,二人摸出後營,擡頭見天上烏雲密布,陰蠡的天氣,寒氣襲人,空氣濕漉漉的,二人不住地打着寒噤。
不料行至半道,天公不作美,雨點像小石子似地抖落下來,大雨伴随着雷鳴,夾帶着電閃。
範疆和張達心懷鬼胎,看到老天下起這般傾盆大雨,心裡好不緊張,隻覺得這雷聲就響在頭頂上,電光在追随着他們。
雨水早把他倆淋得頭腳都濕,二人不敢再往前行,跳下馬背,雙雙跪倒在泥濘的途中,叩頭祈禱:&ldquo蒼天在上,小人并非心存不良,實是出于無奈,若不殺死黑臉,我等性命休矣!&rdquo做城心虛,處處疑神疑鬼。
忽兒身後傳來馬蹄之聲,透過雨簾,隐約可見有一彪人馬向這兒趕來,看這模樣,二人料定是張苞回來了。
要緊從地上爬起,躍上馬背,正待逃跑。
後邊傳來了叫聲:&ldquo前邊是何人,與老張住馬!&rdquo 來人正是張苞,操兵操到一半,下起雨來,料着這雨不會馬上停下,校場上又無法躲身,所以下令軍士回營,自己穿上油卷鬥篷,帶着一班心腹,趕了回來。
至半途,雨中朦胧可見有兩個人影在閃動,好像要走的樣子,張苞眼快,便大聲喝住。
二人一聽聲音,果然是張苞來了,心想,既然已經看見,不能逃,一則逃不掉,二來逃不脫反而引起懷疑。
好在張苞呆頭呆腦,一準能騙他過去。
二人立即回馬迎了過去,&ldquo我道是誰,原是公子爺。
範疆有禮。
&rdquo&ldquo小将張達。
&rdquo 張苞聽說是範疆、張達,見他們渾身濕透,一副狼狽相,便問道:&ldquo二位将軍夜雨之中在此幹些什麼?&rdquo 範疆搶着答話道:&ldquo小将有要事案告桓王千歲。
&rdquo 張苞又問:&ldquo何事這等慌張,竟在半夜間禀知?&rdquo 範疆道:&ldquo小将軍有所不知,我等白間忙于趕制号衣,此時方得空閑,不料又下起雨來。
既在此處遇及小将軍,也省得我等再去禀告,便請小将軍轉察桓王:這白旗白篷帳可要一起趕造?&rdquo 張苞年紀輕,人又老實,絲毫沒懷疑他們的用意,隻當他們說的是實話,想了一想說:&ldquo不必了,号衣足夠了。
&rdquo實際上,張苞隻要稍微動一下腦筋,便可想出一些端倪來:二十萬套号衣尚且來不及,怎麼趕得出旗幡和篷帳?為什麼白天不報,三更半夜才來?為什麼見了我們來就要如此慌張,等等細節,都可退究。
二人騙過了張苞,便拱手作别,&ldquo小将軍,拜托了。
&rdquo 張苞亦拱手道:&ldquo不送。
&rdquo 範疆和張送回途中想,張苞一回到喪帳,今晚行刺又無法下手了。
他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營中,換淨衣服。
然後坐下來又商議道:己經一半時間過去,
範疆和張達一路上商量好,要是遇上盤問,托辭請示桓王,要不要将白旗和白帳一起營造,若是無人問訊,那就直闖喪帳。
二人一路無阻,來到帳内,離酒席三丈遠的黑暗處止步。
這個地方他們不常來,可路徑熟悉,見裡面高懸着幾盞白紗燈,一席殘肴,張飛面朝帳外,袒露着胸脯,歪戴着龍冠,兩手左右分開蕩在下面,環眼大睜,一動不動,怪相十分怕人。
張飛生相古怪,一入夢就雙眼瞪出。
範、張二人平時見到張飛的影子就怕,此時看見他這般模樣,早已噓出一身汗來。
雖說範疆、張達跟随張飛東讨西伐馳騁疆場八、九年,但張飛從不與他倆同榻而眠,隻有毛仁、苟璋和燕将侍奉左右,因而範、張二人盡管早已聞知三将軍睡着時的怪相,卻從來沒有見過。
此時看到桓王仰面靠在椅子中,隻當他雙眼望着外面,吓得他二人躲在暗處瑟瑟發抖。
躲了片刻,見張飛仍然這種姿态,一動不動,隻見他胸脯一起一伏,依然鼾聲大作。
二人這才知道張飛就是這般的睡相,而且已經熟睡。
範疆輕聲道:&ldquo張兄,這黑厮仰面大睡,形容好可怕,可要動手?&rdquo 張達再向四下觀察了一下,并未發現别的動靜,說道:&ldquo事不宜遲,速速上前。
&rdquo 二人鬼鬼祟祟地走了上去,離張飛約有三十來步,正想從靴統中去拔刺刀,不料喪帳中一聲大吼,猶如天崩地裂,&ldquo好大膽的奸賊!&rdquo 範、張二人隻當事發,掉轉身子,拚命逃出了喪帳。
裡面尚未睡定的當差聽得這一聲吼,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忙奔出來推醒張飛,&ldquo千歲,何故驚叫?&rdquo 張飛閉了一下眼睛,又重新睜了開來,對身旁一看,四五個手下,神色焦急,細細回想了一下,笑道:&ldquo爾等受驚了。
适才老張得一夢兆,與吳将潘璋、馬忠等人交戰,不覺失聲叫了出來。
&rdquo 原來是說的夢話。
手下又勸道:&ldquo幹歲可到裡面去,早早安息。
&rdquo &ldquo不妨事的,待我家兒子回來,再睡不遲。
&rdquo 張飛不去睡,侍衛也不敢再離開了。
無多時,張苞操完兵,回進了喪帳。
見燈光下面人影閃爍,近來一看,原來老子還在飲酒,手下仍在殷勤地伺候。
&ldquo父親,時交三更,身體千萬珍重。
&rdquo &ldquo好兒子啊,夜間操兵辛勞,速去安寝吧。
&rdquo &ldquo父親不睡,兒子也不睡。
&rdquo張苞說着生起氣來。
張飛這才命手下收拾殘肴,略微梳洗了一下,往内宮去歇息了。
手下這才放心去睡。
卻說範疆,張達受了這樣的驚吓,一口氣逃回素衣作場,回進後營這才舒了口氣,可心裡還是&ldquo嘭&hellip&hellip&rdquo亂跳個不停。
這一夜他們沒有合眼,老是豎着耳朵在聽外邊的聲音,唯恐張飛率人到此捉拿。
擔了一夜的心,好不容易捱到了天明,一打聽,昨夜張飛做了個夢,夢中與吳将交戰。
二人虛驚一場。
這一天,二人仍不免有些餘悸,在素衣作場中呆了一天,直至黃昏,回到後營。
用罷晚膳,二人又詭秘地湊在一起,商議着今晚的計謀。
昨夜這一吓,足令範疆、張達忐忑一陣,可事在緊急,二人實在不敢再拖,拚了命也要刺殺張飛。
耳聞得校場上的炮聲、鼓聲、号聲由輕到響,由疏到密,二人知道張苞又去操練了。
這是行刺的最好時間和機會。
又是昨晚的老時間,二人摸出後營,擡頭見天上烏雲密布,陰蠡的天氣,寒氣襲人,空氣濕漉漉的,二人不住地打着寒噤。
不料行至半道,天公不作美,雨點像小石子似地抖落下來,大雨伴随着雷鳴,夾帶着電閃。
範疆和張達心懷鬼胎,看到老天下起這般傾盆大雨,心裡好不緊張,隻覺得這雷聲就響在頭頂上,電光在追随着他們。
雨水早把他倆淋得頭腳都濕,二人不敢再往前行,跳下馬背,雙雙跪倒在泥濘的途中,叩頭祈禱:&ldquo蒼天在上,小人并非心存不良,實是出于無奈,若不殺死黑臉,我等性命休矣!&rdquo做城心虛,處處疑神疑鬼。
忽兒身後傳來馬蹄之聲,透過雨簾,隐約可見有一彪人馬向這兒趕來,看這模樣,二人料定是張苞回來了。
要緊從地上爬起,躍上馬背,正待逃跑。
後邊傳來了叫聲:&ldquo前邊是何人,與老張住馬!&rdquo 來人正是張苞,操兵操到一半,下起雨來,料着這雨不會馬上停下,校場上又無法躲身,所以下令軍士回營,自己穿上油卷鬥篷,帶着一班心腹,趕了回來。
至半途,雨中朦胧可見有兩個人影在閃動,好像要走的樣子,張苞眼快,便大聲喝住。
二人一聽聲音,果然是張苞來了,心想,既然已經看見,不能逃,一則逃不掉,二來逃不脫反而引起懷疑。
好在張苞呆頭呆腦,一準能騙他過去。
二人立即回馬迎了過去,&ldquo我道是誰,原是公子爺。
範疆有禮。
&rdquo&ldquo小将張達。
&rdquo 張苞聽說是範疆、張達,見他們渾身濕透,一副狼狽相,便問道:&ldquo二位将軍夜雨之中在此幹些什麼?&rdquo 範疆搶着答話道:&ldquo小将有要事案告桓王千歲。
&rdquo 張苞又問:&ldquo何事這等慌張,竟在半夜間禀知?&rdquo 範疆道:&ldquo小将軍有所不知,我等白間忙于趕制号衣,此時方得空閑,不料又下起雨來。
既在此處遇及小将軍,也省得我等再去禀告,便請小将軍轉察桓王:這白旗白篷帳可要一起趕造?&rdquo 張苞年紀輕,人又老實,絲毫沒懷疑他們的用意,隻當他們說的是實話,想了一想說:&ldquo不必了,号衣足夠了。
&rdquo實際上,張苞隻要稍微動一下腦筋,便可想出一些端倪來:二十萬套号衣尚且來不及,怎麼趕得出旗幡和篷帳?為什麼白天不報,三更半夜才來?為什麼見了我們來就要如此慌張,等等細節,都可退究。
二人騙過了張苞,便拱手作别,&ldquo小将軍,拜托了。
&rdquo 張苞亦拱手道:&ldquo不送。
&rdquo 範疆和張送回途中想,張苞一回到喪帳,今晚行刺又無法下手了。
他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營中,換淨衣服。
然後坐下來又商議道:己經一半時間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