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抗王旨罪将受酷刑 急兄仇桓王遭暗害

關燈
第十九回抗王旨罪将受酷刑急兄仇桓王遭暗害 張飛得了出兵的日期,刻不容緩趕回阆中。

    回到南鄭自家府前,見原先府第已改換了門庭,變成了桓王府,差點以為是認錯了地方。

    幸得毛仁等人已在府前恭候,否則當真要換幾家門面。

    原來自你張飛心急火燎地趕去成都,府中這幾員大将便聚在一起商議道:曹丕轼君篡漢乃是逆天行事,漢中王是漢室親脈,稱帝登基名正言順。

    何況諸葛先生與衆文武在成都,必定隆重慶賀。

    假如三将軍不受萬歲之诏,乃是欺君大罪。

    三将軍去成都,定能将事情弄個一清二楚,到時仍得受封。

    我們與其在此閑等,不如按诏上所言,修改門楣,待三将軍回,教他好生樂一樂。

    衆人以為這個辦法很好,就在這幾天内将桓王府内外修葺一新,愈加氣概了。

    桓王府門大牆高,崗哨森嚴,安排得與昔日成都漢中王府一般無二。

    聽說張飛回來,毛仁、苟璋、張苞一起出接,一看臉色,回來時不似去時那樣惱怒,說明這一趟成都沒有白去,定然帶回驚人的消息。

    尤其看到張飛傻看着桓王府發楞,漸漸露出笑意的面容,大家更覺放心了。

    毛仁笑問道:&ldquo三将軍去怒歸喜,定有緣故?&rdquo 張飛也笑道:&ldquo毛兄、苟兄啊,獻帝遭弑,國家無主,大哥身登九五,封老張為桓王。

     苟璋道:&ldquo漢中王稱帝,三将軍理應在成部盤桓數日,慶賀一番,緣何這般性急回來?&rdquo 張飛大喜道:&ldquo萬歲禦駕親征,約期七月丙寅出師。

    為此老張趕回阗中,整頓軍馬糧晌。

    &rdquo 漢中王稱帝,張飛封王,這是兩件天大的喜事,軍民奔走相告,文武欣喜若狂,滿城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之中。

    毛仁、苟璋将張飛接到内殿,為他換上龍冠龍袍,旋即鐘鼓齊鳴,傳旨升殿。

     &ldquo此恨此仇定要報,先滅東吳後伐曹!&rdquo等到文武兩旁站定,張飛步上殿來。

     文武見煥然一新的張飛,頓覺眼目一亮,銀殿為之生輝。

    紛紛上前參拜。

     &ldquo罷了。

    殿上衆位,漢中王繼承漢統,登位稱帝,實是天下之萬幸。

    老張沐聖上隆恩,晉為桓王。

    &rdquo &ldquo恭喜三将軍。

    賀喜桓王千歲。

    &rdquo 張飛聽到大家都在向他賀喜,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道:&ldquo漢中王稱帝,雖是可喜,老張晉王,亦然可賀。

    可惜,我家二哥慘死吳兒之手,此恨此仇何日可報?聖上有旨。

    七月丙寅日出師。

    如今尚在五月之時,老張欲起兵往川口等候萬歲。

    老張今日升殿,便要發令興兵。

    &rdquo 大家擡頭一看,張飛雖然晉位桓王,但是臉上絲毫沒有喜色。

    仔細打量他,虎須已經全白了,臉上的皺紋就像蜘蛛織下的網,一根接一根,由于過度的哀傷和流淚,面目憔悴,灰暗無光,失去了昔日英武強悍的雄壯和灼灼逼人的威風。

    五十多歲的人,看上去竟像花甲之年。

    尤其是近來,老是叫着要報仇,淚水沖去了以前那種惹人喜愛的憨态和光彩。

    大家都為張飛歎惜。

     &ldquo毛仁、苟璋,聽令。

    &rdquo張飛呼道。

     &ldquo毛仁在!&rdquo &ldquo苟璋有!&rdquo &ldquo将令一支,各路催讨糧草,聚集校場。

    &rdquo &ldquo遵命。

    &rdquo二人接令退下。

     &ldquo範疆、張達,聽令。

    &rdquo 範、張二人閃出,&ldquo末将在。

    &rdquo &ldquo本王封汝二人為造備官,将令一支,領兵五千,三日内造就二十萬潔白号衣,不得誤期。

    &rdquo 二人聽了,心裡一跳:三日之内做成二十萬套号衣,誰有這個本事?你莫非在說胡話?二人對視一下,各有難色。

    範疆說:&ldquo千歲,三日恐是太少。

    &rdquo 張達亦附和道:&ldquo桓王,二十萬套怕是來不及。

    &rdquo 張飛愠道:&ldquo三日為期,少做一套便以軍法論處。

    &rdquo 二人搖頭道:&ldquo末将無能,千歲另遣良将。

    &rdquo 範疆和張達不識時務,這個當口張飛一刻也等不了,恨不能立時三刻就造好,他們不理解張飛的心情,一開口就說來不及,大掃其興。

    三天時間确實太少,可也不能這樣說話,到時,能辦多少就多少,或者還能寬延幾天。

    張飛對他倆本來就看不順眼,隻因到了東川也沒什麼事情,不與他們計較。

    今日因伐吳之事他倆的口氣竟然這樣生硬,不由得怒火中燒,大吼道:&ldquo放肆!兵未發,汝二人膽敢慢吾軍心,違我将令!來,拖去斬首!&rdquo 話音落,武士一擁而上。

    範疆、張達一看情況不妙,馬上叫道:&ldquo桓王千歲,我等來得及,來得及!&rdquo 張飛愈加怒不可遏:&ldquo好刁猾的匹夫,分明為難本王。

    我家二哥不殺糜、傅二賊,緻有非命之禍。

    如此小人,留之何用!斬訖報來!&rdquo &ldquo是!&rdquo武士拖倒範、張二人,綁着就拖向殿外。

     二人像殺豬般地叫喊道:&ldquo千歲饒命!桓王饒命!末将來得及,來得及!&rdquo 老大夫程畿馬上從旁閃出,對武士喝道:&ldquo且慢,老夫有話!&rdquo喝住了武士,老大夫走到張飛面前谏道:&ldquo千歲且息雷霆,老夫有禀:三将軍初晉桓王,理應大赦天下,收附軍心,吳犬未伐,先斬大将,于軍不利,既是三日可造,可令其戴罪立功,将功贖罪。

    千歲意下如何?&rdquo &ldquo唔&mdash&mdash&rdquo張飛應了一聲,覺得程畿言之有理。

    再者張、程結為親家,八九年來,朝夕相見,十分通融。

    本來也隻因為氣惱所緻,并非定要殺人,被程畿這麼一說,怒氣稍平。

    遂指着範,張二人道:&ldquo既是老大夫這般說話,本王便暫且饒汝等死罪,寄下這兩顆頭顱!&rdquo 範疆、張達連忙撲到張飛的腳前,叩頭不疊,&ldquo謝千歲不殺之恩。

    &rdquo &ldquo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軍士們,将此不法将拖去,各重責二十軍棍!&rdquo 武士重又擁将上來,将範、張二人拖至殿口,打得二人豬嚎狗叫。

    毛仁知道張飛這一陣心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