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呂子明走魔入陰司 曹孟德壽終歸天府
關燈
小
中
大
quo謝吳侯。
&rdquo呂蒙在孫權的右首坐下。
&ldquo權有子明,從此安坐江東,無複有北顧之憂,亦無關羽之患,可坐視天下也。
&rdquo 呂蒙亦笑道:&ldquo食君之祿,報君之恩,乃世之常情,理所當然,某雖有微功,皆賴吳侯之威,何足挂齒?&rdquo &ldquo子明助孤消除十餘年之遺仇夙願,功蓋三軍,特賜黃金萬兩,錦帛千匹,以彰其功。
&rdquo 呂蒙忙謝道:&ldquo區區寸功,受此厚祿,蒙愧領了。
&rdquo 呂蒙受過賞以後,以下各将士文官都有賞踢,武将中潘璋功迹卓著,得到了孫權的厚賞。
文官中要數呂範功勞最大,第一大功是去關羽營中送禮,威得了關羽的輕敵之心,第二大功是算定關公要從麥城北關突圍,擒獲了關羽,因此他的封賞僅次于呂蒙。
這些得到賞賜的人,都是主張奪回荊州的,所以都成了劉備的仇敵。
論功行賞畢,孫權傳令大堂設筵,慶賀一統長江南北的勝利。
中間一席,乃是孫權和呂蒙,有功人在前排桌面上,沒功的在後面,文左武右,擺下了幾十桌,濟濟一堂。
手下人敬酒的敬酒,上菜的上萊,忙亂不堪,不時會傳來相請之聲。
大堂上這樣熱鬧,四方英才志士聚集一堂,可仍然有兩位大人物沒有到場,一位是第一任大都督程普,抱病已久,不能赴宴相慶。
第二位是取荊州功勞最大的陸遜,孫權已命再三請過,可他不願來,托病不出,原因很簡單,詐死計取荊州是他的智慧結晶,他早已申明自己的意圖隻在取到荊州即止,數番勸慰孫權和呂蒙不能殺害雲長,把他趕到麥城就可以收兵了,為的是留一後退的餘地,以後還可以和劉備、孔明交涉。
可事情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想,本來可以做得功德圓滿的事,一下子全功盡棄,弄巧成拙,大難将降臨到東吳的身上。
更可悲的是孫權對大局仍然是這樣樂觀,毫無洞察。
因而這位智士拒絕出席這種宴會。
酒筵一開,大堂上馬上鼎沸起來,多數人十分羨慕呂蒙的所作所為,認為他的才幹完全超過了所有的前任都督,可也有人感到他用兵頗欠周全,還不能縱觀三國全局,缺乏戰略手段。
有人贊賞呂範很有用兵之才,在這次奪荊州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充當了一個很好的角色。
但也有對他不平的議論,說是天意如此。
議論最多的仍然是關羽這個已故的人物,不論是主戰的還是主和的人,一提到關羽這個人,無不肅穆敬佩,這種令人折服的氣度,不威而自威的儀表,令人驚絕。
呂蒙很少講話,濫美之詞,抑貶之語時有傳入他的耳中,特别是關羽臨刑前不屈的神态,總是萦繞在腦海之中,常常自感悚懼顫栗。
孫權見大家這等歡暢,滿面紅光,站起身來,篩下了滿滿的一杯酒。
向呂蒙敬酒。
呂蒙見孫權這樣擡舉他,勝過孫堅、孫策,勝過周瑜、魯肅,哈哈大笑。
衆人聞得這種笑聲十分驚駭,紛紛朝上看去,但聞笑聲,不見笑容,深覺怪異。
呂蒙謙遜一番說道:&ldquo謝吳侯錯愛!&rdquo一飲而盡。
孫權篩下第二杯,&ldquo昔年公瑾計取荊州,失郡主,受三氣而亡。
子明白衣渡江,立取九郡,不謂無智也。
權當敬賀第二杯。
&rdquo 一句話,将火燒百萬曹軍的周瑜貶得黯然失色。
呂蒙依然笑不露形,飲了第二杯。
&ldquo孤久欲一統長江南北,所恨劉備據而不還。
子明不負衆望,消我怨氣,從此江東國泰民安。
權敬賀第三杯。
&rdquo 呂蒙也不稱謝,木然地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孫權越講越有勁,&ldquo昔周郎雄略過人,破曹操于赤壁,不幸早夭;魯子敬代之,子敬初見孤時,便乃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東下,諸人皆勸孤降,子敬獨勸孤召公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惟勸吾借荊州與劉備,是其一短。
今子明設計定謀,囊取荊襄,勝子敬、周郎多矣!&rdquo說着,又親自酌酒,賜于呂蒙。
孫權在那一杯接一杯地敬酒,一句連一句地奉承,諸葛瑾這邊四個文宮的臉上并無悅色,他們不談取勝之樂,隻是在暗暗地為今後的江東擔憂。
他們想道:今日衆人這般花天酒地,隻怕樂極生悲的日子不會遠了。
呂蒙闖下了這樣的大禍,孫權竟還這樣糊塗。
諸葛瑾便與顧雍等人商議道:&ldquo諸位大夫,西蜀發兵,為時不遠,我等理當借此敬酒時機,說些利害,使吳候早作打算。
&rdquo 顧雍等人齊聲道:&ldquo此言甚善。
子瑜請。
&rdquo 諸葛瑾手提酒壺,滿面堆笑地走了過去:&ldquo子明将軍功蓋三軍,瑾敬賀一杯。
&rdquo 諸葛瑾敬酒,大大地出乎衆人意料,江東各位的政治主張誰都清楚,子瑜是一向反對奪取荊州的,為了要和顔悅色地解決荊州問題,不惜往返數千裡,挨罵受辱。
不久前還進麥城去勸說關公投降,結果被逐了出來。
今朝聚集大堂為呂蒙慶功,諸葛瑾站出來,衆文武都以為他也來湊趣了,大家心裡都在笑:老實人不老實啊,很會見風使舵,看他如何賀喜法。
諸葛瑾斟滿了一杯酒送上道:&ldquo大都督智勇雙全,輕取荊州,威名大振,使列任都督望塵莫及,此乃江東之幸,亦下官欽佩之一。
&rdquo說到這兒,略一停頓,見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看着自己。
孫權想,總算諸葛瑾也明白過來了,再也不固執己見。
不知這第二是什麼? &ldquo然擒城關羽,事亦非小。
久聞漢中王,張桓侯與雲長締結生死之盟,若消息傳入西川,劉備、張飛必不肯罷休。
兩川足有百萬餘衆,精兵強将,不可勝數。
呂大都督深知謀略,既取荊州,定有應付川軍之良策,必是胸有成竹。
此乃瑾所敬佩之二也。
&rdquo 孫權聽到下半段的話,頓有談虎色變之感,知道這全是反話。
進取荊州時,何嘗又不曾考慮到劉備會興兵而來,斬殺關羽時何曾沒想到劉備會報仇呢?可當時看到手下有呂蒙等英勇善戰的将帥,又觀察到了許多對江東有利的因素,顧了眼前,早把大局丢在腦後。
被子瑜這樣一揶揄,尤其是事定之後明顯地突出了這個焦點,孫權真的開始後怕了,也想到了單靠呂蒙之才尚不足以抵擋西川的劉備。
因而,目光落到了對面呂蒙的臉上。
呂蒙本來心虛,又常常想到不應該被處死的關羽,腦子裡一直渾渾沌沌,似清醒,又似糊塗。
再經諸葛瑾這樣一講,越發緊張,一言不發地接過了酒,仰頭便飲。
諸葛瑾提壺退了下去,被走來的顧雍接到了手中。
上前道:&ldquo關羽乃蜀中一虎上将,可稱天下無敵,尚且遭擒,何懼劉備興兵南下?&rdquo 孫權想,還是老大夫這幾句話中聽。
縱然劉備親自趕到,也不過厮殺一場,關羽遭到了這樣的下場,難道還有人敢出來與子明為敵?因而附和道:&ldquo言之有理。
&rdquo 顧雍接着說:&ldquo吾聞張翼德當年拒水斷橋,獨退百萬曹兵,趙子龍血戰長坂坡,槍挑五十餘員上将,馬孟起骁勇善戰,久有威名,老黃忠老當益壯,取東川立十大奇功。
如今皆是五虎上将。
若彼等合兵同來,恐江東有倒懸之危,萬望呂大都督再施奇謀,重建奇勳,老夫拭目以待。
特敬薄酒一杯。
&rdquo說罷,斟酒相敬,退了下去。
這幾句聽來好似勉勵之言,實際上字字千斤重,将奪荊州、殺關羽的嚴重後果闡明得清清楚楚,别說孫權、呂蒙聽了害怕,即使是主戰的人也感到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不敢再盲目恭維呂蒙的戰績。
呂蒙毫無反應,舉杯便飲。
張溫提壺而上,邊斟酒邊說道:&ldquo依下官之見,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皆一介武夫,無謀之輩,有何懼哉?隻是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察地理,老謀深算,用兵如神,無人可及。
當年助我江東,草船借箭,七星台祭風,如同兒戲;破曹操于赤壁,借荊州,略四郡,好比玩笑。
今春克阆中,平東川,成三分鼎足之勢。
若彼引軍到此,下官深慮東吳有滅頂之災。
大都督理當重振威風,江東萬民皆托賴都督以萬全之策破之。
下官以酒相敬。
&rdquo 三個文人的說話,一個比一個有份量,文武無不為之震栗,就像一把把利刃紮入腳膛。
孫權已經看出了他們的用意,不等嚴畯走來,便拍案怒道:&ldquo爾等實是枉空!膽敢長他人志氣,滅自己成風。
若不念多年之功,孤便要無情了!&rdquo 這一怒,把嚴畯吓了下去。
孫權忙對呂蒙道:&ldquo子明,休要聽信胡言亂語。
請用酒!&rdquo 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于地,作色道:&ldquo蒙之功績,汝将用何補報?&rdquo 孫權想,怪不得呂蒙老是不說也不笑,原來我賜了他黃金和布帛并沒有嘉封他相當的爵位,人家關羽有荊襄九郡,張飛有東川,他至今寸土全無。
既是這個緣故,那也容易。
&ldquo子明休惱,孤封汝荊襄侯,領九郡之地。
即刻喚人鑒印。
&rdquo 呂蒙瞪着眼珠道:&ldquo荊襄原是大漢疆土,何用汝來封賞?&rdquo 孫權看他的樣子全不似往常,竟然說出這般無理的話來,心裡思忖道:&ldquo莫非呂蒙醉了,故而說出這種沒有根底的話?&rdquo便也打趣道:&ldquo孤賜汝江東六郡?&rdquo 呂蒙大怒道:&ldquo莫說江東六郡,便是萬裡江山,盡是漢室之地。
&rdquo說着,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道:&
&rdquo呂蒙在孫權的右首坐下。
&ldquo權有子明,從此安坐江東,無複有北顧之憂,亦無關羽之患,可坐視天下也。
&rdquo 呂蒙亦笑道:&ldquo食君之祿,報君之恩,乃世之常情,理所當然,某雖有微功,皆賴吳侯之威,何足挂齒?&rdquo &ldquo子明助孤消除十餘年之遺仇夙願,功蓋三軍,特賜黃金萬兩,錦帛千匹,以彰其功。
&rdquo 呂蒙忙謝道:&ldquo區區寸功,受此厚祿,蒙愧領了。
&rdquo 呂蒙受過賞以後,以下各将士文官都有賞踢,武将中潘璋功迹卓著,得到了孫權的厚賞。
文官中要數呂範功勞最大,第一大功是去關羽營中送禮,威得了關羽的輕敵之心,第二大功是算定關公要從麥城北關突圍,擒獲了關羽,因此他的封賞僅次于呂蒙。
這些得到賞賜的人,都是主張奪回荊州的,所以都成了劉備的仇敵。
論功行賞畢,孫權傳令大堂設筵,慶賀一統長江南北的勝利。
中間一席,乃是孫權和呂蒙,有功人在前排桌面上,沒功的在後面,文左武右,擺下了幾十桌,濟濟一堂。
手下人敬酒的敬酒,上菜的上萊,忙亂不堪,不時會傳來相請之聲。
大堂上這樣熱鬧,四方英才志士聚集一堂,可仍然有兩位大人物沒有到場,一位是第一任大都督程普,抱病已久,不能赴宴相慶。
第二位是取荊州功勞最大的陸遜,孫權已命再三請過,可他不願來,托病不出,原因很簡單,詐死計取荊州是他的智慧結晶,他早已申明自己的意圖隻在取到荊州即止,數番勸慰孫權和呂蒙不能殺害雲長,把他趕到麥城就可以收兵了,為的是留一後退的餘地,以後還可以和劉備、孔明交涉。
可事情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想,本來可以做得功德圓滿的事,一下子全功盡棄,弄巧成拙,大難将降臨到東吳的身上。
更可悲的是孫權對大局仍然是這樣樂觀,毫無洞察。
因而這位智士拒絕出席這種宴會。
酒筵一開,大堂上馬上鼎沸起來,多數人十分羨慕呂蒙的所作所為,認為他的才幹完全超過了所有的前任都督,可也有人感到他用兵頗欠周全,還不能縱觀三國全局,缺乏戰略手段。
有人贊賞呂範很有用兵之才,在這次奪荊州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充當了一個很好的角色。
但也有對他不平的議論,說是天意如此。
議論最多的仍然是關羽這個已故的人物,不論是主戰的還是主和的人,一提到關羽這個人,無不肅穆敬佩,這種令人折服的氣度,不威而自威的儀表,令人驚絕。
呂蒙很少講話,濫美之詞,抑貶之語時有傳入他的耳中,特别是關羽臨刑前不屈的神态,總是萦繞在腦海之中,常常自感悚懼顫栗。
孫權見大家這等歡暢,滿面紅光,站起身來,篩下了滿滿的一杯酒。
向呂蒙敬酒。
呂蒙見孫權這樣擡舉他,勝過孫堅、孫策,勝過周瑜、魯肅,哈哈大笑。
衆人聞得這種笑聲十分驚駭,紛紛朝上看去,但聞笑聲,不見笑容,深覺怪異。
呂蒙謙遜一番說道:&ldquo謝吳侯錯愛!&rdquo一飲而盡。
孫權篩下第二杯,&ldquo昔年公瑾計取荊州,失郡主,受三氣而亡。
子明白衣渡江,立取九郡,不謂無智也。
權當敬賀第二杯。
&rdquo 一句話,将火燒百萬曹軍的周瑜貶得黯然失色。
呂蒙依然笑不露形,飲了第二杯。
&ldquo孤久欲一統長江南北,所恨劉備據而不還。
子明不負衆望,消我怨氣,從此江東國泰民安。
權敬賀第三杯。
&rdquo 呂蒙也不稱謝,木然地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孫權越講越有勁,&ldquo昔周郎雄略過人,破曹操于赤壁,不幸早夭;魯子敬代之,子敬初見孤時,便乃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東下,諸人皆勸孤降,子敬獨勸孤召公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惟勸吾借荊州與劉備,是其一短。
今子明設計定謀,囊取荊襄,勝子敬、周郎多矣!&rdquo說着,又親自酌酒,賜于呂蒙。
孫權在那一杯接一杯地敬酒,一句連一句地奉承,諸葛瑾這邊四個文宮的臉上并無悅色,他們不談取勝之樂,隻是在暗暗地為今後的江東擔憂。
他們想道:今日衆人這般花天酒地,隻怕樂極生悲的日子不會遠了。
呂蒙闖下了這樣的大禍,孫權竟還這樣糊塗。
諸葛瑾便與顧雍等人商議道:&ldquo諸位大夫,西蜀發兵,為時不遠,我等理當借此敬酒時機,說些利害,使吳候早作打算。
&rdquo 顧雍等人齊聲道:&ldquo此言甚善。
子瑜請。
&rdquo 諸葛瑾手提酒壺,滿面堆笑地走了過去:&ldquo子明将軍功蓋三軍,瑾敬賀一杯。
&rdquo 諸葛瑾敬酒,大大地出乎衆人意料,江東各位的政治主張誰都清楚,子瑜是一向反對奪取荊州的,為了要和顔悅色地解決荊州問題,不惜往返數千裡,挨罵受辱。
不久前還進麥城去勸說關公投降,結果被逐了出來。
今朝聚集大堂為呂蒙慶功,諸葛瑾站出來,衆文武都以為他也來湊趣了,大家心裡都在笑:老實人不老實啊,很會見風使舵,看他如何賀喜法。
諸葛瑾斟滿了一杯酒送上道:&ldquo大都督智勇雙全,輕取荊州,威名大振,使列任都督望塵莫及,此乃江東之幸,亦下官欽佩之一。
&rdquo說到這兒,略一停頓,見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看着自己。
孫權想,總算諸葛瑾也明白過來了,再也不固執己見。
不知這第二是什麼? &ldquo然擒城關羽,事亦非小。
久聞漢中王,張桓侯與雲長締結生死之盟,若消息傳入西川,劉備、張飛必不肯罷休。
兩川足有百萬餘衆,精兵強将,不可勝數。
呂大都督深知謀略,既取荊州,定有應付川軍之良策,必是胸有成竹。
此乃瑾所敬佩之二也。
&rdquo 孫權聽到下半段的話,頓有談虎色變之感,知道這全是反話。
進取荊州時,何嘗又不曾考慮到劉備會興兵而來,斬殺關羽時何曾沒想到劉備會報仇呢?可當時看到手下有呂蒙等英勇善戰的将帥,又觀察到了許多對江東有利的因素,顧了眼前,早把大局丢在腦後。
被子瑜這樣一揶揄,尤其是事定之後明顯地突出了這個焦點,孫權真的開始後怕了,也想到了單靠呂蒙之才尚不足以抵擋西川的劉備。
因而,目光落到了對面呂蒙的臉上。
呂蒙本來心虛,又常常想到不應該被處死的關羽,腦子裡一直渾渾沌沌,似清醒,又似糊塗。
再經諸葛瑾這樣一講,越發緊張,一言不發地接過了酒,仰頭便飲。
諸葛瑾提壺退了下去,被走來的顧雍接到了手中。
上前道:&ldquo關羽乃蜀中一虎上将,可稱天下無敵,尚且遭擒,何懼劉備興兵南下?&rdquo 孫權想,還是老大夫這幾句話中聽。
縱然劉備親自趕到,也不過厮殺一場,關羽遭到了這樣的下場,難道還有人敢出來與子明為敵?因而附和道:&ldquo言之有理。
&rdquo 顧雍接着說:&ldquo吾聞張翼德當年拒水斷橋,獨退百萬曹兵,趙子龍血戰長坂坡,槍挑五十餘員上将,馬孟起骁勇善戰,久有威名,老黃忠老當益壯,取東川立十大奇功。
如今皆是五虎上将。
若彼等合兵同來,恐江東有倒懸之危,萬望呂大都督再施奇謀,重建奇勳,老夫拭目以待。
特敬薄酒一杯。
&rdquo說罷,斟酒相敬,退了下去。
這幾句聽來好似勉勵之言,實際上字字千斤重,将奪荊州、殺關羽的嚴重後果闡明得清清楚楚,别說孫權、呂蒙聽了害怕,即使是主戰的人也感到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不敢再盲目恭維呂蒙的戰績。
呂蒙毫無反應,舉杯便飲。
張溫提壺而上,邊斟酒邊說道:&ldquo依下官之見,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皆一介武夫,無謀之輩,有何懼哉?隻是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察地理,老謀深算,用兵如神,無人可及。
當年助我江東,草船借箭,七星台祭風,如同兒戲;破曹操于赤壁,借荊州,略四郡,好比玩笑。
今春克阆中,平東川,成三分鼎足之勢。
若彼引軍到此,下官深慮東吳有滅頂之災。
大都督理當重振威風,江東萬民皆托賴都督以萬全之策破之。
下官以酒相敬。
&rdquo 三個文人的說話,一個比一個有份量,文武無不為之震栗,就像一把把利刃紮入腳膛。
孫權已經看出了他們的用意,不等嚴畯走來,便拍案怒道:&ldquo爾等實是枉空!膽敢長他人志氣,滅自己成風。
若不念多年之功,孤便要無情了!&rdquo 這一怒,把嚴畯吓了下去。
孫權忙對呂蒙道:&ldquo子明,休要聽信胡言亂語。
請用酒!&rdquo 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于地,作色道:&ldquo蒙之功績,汝将用何補報?&rdquo 孫權想,怪不得呂蒙老是不說也不笑,原來我賜了他黃金和布帛并沒有嘉封他相當的爵位,人家關羽有荊襄九郡,張飛有東川,他至今寸土全無。
既是這個緣故,那也容易。
&ldquo子明休惱,孤封汝荊襄侯,領九郡之地。
即刻喚人鑒印。
&rdquo 呂蒙瞪着眼珠道:&ldquo荊襄原是大漢疆土,何用汝來封賞?&rdquo 孫權看他的樣子全不似往常,竟然說出這般無理的話來,心裡思忖道:&ldquo莫非呂蒙醉了,故而說出這種沒有根底的話?&rdquo便也打趣道:&ldquo孤賜汝江東六郡?&rdquo 呂蒙大怒道:&ldquo莫說江東六郡,便是萬裡江山,盡是漢室之地。
&rdquo說着,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