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受督印大興北伐師 複襄陽小戰中原将
關燈
小
中
大
能用兵,确是威名遠播,婦孺皆知。
關平隻是他的養子,卻無甚名望,想來仗着父親的威福,也不過是平庸之人而已。
因此,翟元将槍一抖,喝道:&ldquo小子住馬!&rdquo 關平跟了父親多年,習成一身好武藝,正要大顯一番身手,銀闆刀上斬去一員名将,樹立威名,不料被他擋住,怒火直冒,好不容易趕到這兒,被你這匹夫壞了大事,看來大刀之先要在你這無名将身上開戒。
便厲聲吼道:&ldquo賊将留名!&rdquo &ldquo本将軍乃樊城翟元是也!&rdquo 關平想,管你是方還是圓,打了再說。
起手便向他一刀砍去,&ldquo賊将看刀!&rdquo 翟元十分輕視,并不全力以赴,起長槍去招架,&ldquo小子關平休要逞能。
&rdquo &ldquo嚓啷&hellip&hellip&rdquo關平的大刀壓在他的槍上,一時間也各不相讓。
恰在此時,後面廖化趕到,邊跑邊喊道:&ldquo公子爺,廖化來也!&rdquo 關平馬上對廖化道:&ldquo廖将軍速去船上斬殺夏侯惇,關平對付此賊将。
&rdquo 船上的夏侯惇見又有漢将趕到,翟元又勝不了關平,暗自思忖道:一旦翟元招架不住,漢将擁上大船,非但救不了翟元,自己也逃不走了,事情就更麻煩了,還是先走為妙,也顧不上他了。
旋即吩咐手下掉頭開船。
軍士怎敢不從,立即向對江進發。
岸上許多軍士都未上船,見船離岸,紛紛攀援而上,其間落水者不計其數,隻有少量軍士逃上大船,其餘都在岸上和水中。
翟元見船已離岸,漢軍又添一員大将,自料抵敵不過,思量道:耳聞是虛,眼見為實,這小子不愧為關羽之子,原以為他沒多大能耐,卻原來這般了得。
如今打又打不過他,逃又逃不走,不如降了漢軍,也好保全一條性命,使收回長槍連聲喊叫:&ldquo小将願降!小将願降!&rdquo說着,竟自棄槍下馬。
翟元一降,魏軍散的散,降的降。
關平喝令将翟元綁縛了,将散亂的魏軍召了回來,一起押回襄陽去見關羽。
夏侯惇乘了大船逃回樊城來見守将曹仁,将襄陽失守,兒子遭戮的情景詳細說了一遍。
曹仁聽了大驚失色,預測關羽得了襄陽不日就要渡江,樊城将有傾覆之危。
急召文武大堂商議:&ldquo如今兵敗将亡,失卻襄陽,如之奈何?&rdquo 文武皆說:&ldquo雲長虎将,足智多謀,不可輕敵,隻宜堅守,不可迎敵。
&rdquo 曹仁道:&ldquo樊城将少兵微,如何抵擋得住漢軍?&rdquo &ldquo不如修書許都,告急求援,方可保住樊城。
&rdquo 曹仁覺得也隻有這樣了,便命太守蔣濟寫成一封告急信,派人星夜往皇城傳書。
卻說關平和廖化押了降将翟元進襄陽,到衙前扣馬,命人将戰俘看守,徑上大堂來見關羽。
此時關羽剛剛各處分撥停當坐定,聞報公子得勝歸來,急召上堂。
&ldquo父親,孩兒擒得樊城守将翟元在衙前,聽候發落。
&rdquo &ldquo主人,小人廖化有禮。
&rdquo 關羽令他們退過兩旁,吩咐傳魏将來見。
須臾,翟元上堂,拜伏在虎案之前叩首道:&ldquo君侯在上,罪将翟元願降,望君侯赦小将之罪,軍前收用,小将願效死力,以報君侯再造之恩!&rdquo 關羽令手下為其松綁,複名翟元起身,正色道:&ldquo汝從賊多年,罪孽已深,然某不殺無名之輩,暫免汝罪,放汝回去,傳言賊将曹仁洗頸伺候,某不日便要兵伐樊城。
汝若再助纣為虐,決不輕饒!&rdquo說罷,令軍士将槍與馬給他,将他亂棒打出。
翟元出了衙門,執槍上馬,抱頭而逃。
來到江邊,見那裡早已有一隻小船泊在岸邊,一問乃是君侯命人送他過江,翟元望襄陽拜了幾拜,深感君侯不斬之恩。
便下船直往對江而去。
&mdash&mdash這就是關羽一世的高尚品德,從不妄殺生靈,說到放他,就一放到底,決不為難别人。
這就叫送佛送到西天,擺渡擺到江邊。
這裡關平不懂了,明明是魏将,非但不殺,反而送他過江,不甘心地問:&ldquo父親,如此賊将,緣何反倒放他?&rdquo 關羽不介意地說:&ldquo兒啊,為父興師北伐,罪魁禍首乃是曹操、華歆之輩,區區賊将乃是鼠類蟻徒,斬之無益,留之何用!不如放他回去送個消息與曹仁,令他早作準備厮殺。
&rdquo 關羽曆來就是這種脾氣,莫說翟元自動屈膝投降,就是激戰時的馬下之将他都一律不殺。
關平深深佩服父親的英豪氣概,但仍是無法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默然退下。
關羽複取了襄陽,料魏軍再也不敢來取,一面命人守住關廂,一面帶着文武出城,令軍士就在江邊紮下營頭,等候胡班帶領水軍到來便要渡江,此話姑且不提。
翟元過了江上馬進樊城來見曹仁:&ldquo曹将軍,小将拜見!&rdquo 曹仁此刻正與夏侯惇等人坐談,一則等候許都的消息,二來觀察對江關羽的動靜,總以為翟元救了夏侯惇必定被關羽殺害。
現在見他一不受傷,二不丢盔,完好無損,與出征前一模一樣:心裡犯疑道:翟元置身于精兵強将之中,竟無絲毫損傷,這是何故呢?便問:&ldquo翟将軍如何得以安然歸來?&rdquo 翟元想,要是說被關羽放回來,曹仁必定要懷疑我投順漢軍,倒不如說個謊,搪塞了過去。
便裝出得意的樣子道:&ldquo夏侯将軍離岸登舟去後,小将被漢軍四面圍住,隻得沿江左沖右突,戮力厮殺。
恰在走投無路、精疲力竭之際,見江邊泊着一條漢軍的巡哨小船,小将逼着漢兵搖過江來,方始得脫。
聞得岸上喊道,不日便要渡江,教曹将軍早作準備,引頸受戮。
&rdquo一番話不但把自己說得英勇無比,而且還将矛頭指到了曹仁的身上,投降之事瞞得密不透風,竟然絲毫不露痕迹。
誰也沒看到,死無對證。
曹仁見他說得繪聲繪色,有情有理,便不加深究,隻要他能安全回來就可以了。
遂一心一意地等候曹操的消息。
有話則說,無話則表。
次日起更時分,忽有手下來報,襄江之中船艦無數,漢軍大隊開始渡江,曹仁急與夏侯惇等文武上馬來到南門城關,上至敵樓觀看,果然見江面上火把密密麻麻,繁若星辰,大小船隻排列着似無數長龍。
七月中旬,氣候炎熱,天上月明星稀,對岸燈球火炬照耀如同白晝,二十萬大軍充斥波濤之間,向這邊江岸緩緩湧了過來。
看得曹仁他們心驚肉跳,慌亂不已。
隻有夏侯惇傷了兒子而憤然不平,奮然道:&ldquo某乞兵數千,願擋漢軍于襄江之内。
&rdquo 曹仁疑慮道:&ldquo不可,隻宜堅守。
&rdquo 夏侯惇怒道:&ldquo據汝之言,隻宜堅守,何能退敵?豈不聞兵法雲:&lsquo軍半渡可擊。
&rsquo今雲長軍半渡襄江,何不擊之?若兵臨城下,将至城邊,則難抵擋矣。
&rdquo 太守蔣濟道:&ldquo以下官鄙意,倘雲長渡江而來,樊城如入水火之中,何以自拔?請将軍熟思之。
&rdquo 被他們這麼一講,曹仁也深覺有理,暗想,樊城雖小,卻是兵家曆來必争之地,倘然關羽過江而來,樊城就無法自救。
盡管我應以守為上,但在魏王派人增援以前,我必須想方設法先命人到江邊去抵擋一下,即使多擋一天也是好的。
當然,夏侯惇年歲已大,又傷了兒子,不能讓他親自去,但另遣一将倒也是可以的。
遂回頭對翟元道:&ldquo翟将軍。
&rdquo &ldquo小将在。
&rdquo &ldquo命爾領兵五千,往江邊埋伏,若漢軍過江,将其亂箭射住,不可使漢軍登岸。
&rdquo 翟元暗自懼怕,我是被擒之人,如何再能去抵擋關羽,若再遭擒獲,性命難保,然曹仁并不知吾底裡,此令是無法推托的,幸得是亂箭射住漢軍,并不短兵相接,這還好些。
翟元奉命下城樓,點兵五千完畢,便上馬執槍,見五千軍士人人身背箭羽袋,胸前背後插滿了箭,而且還有二十輛大車,車上也是滿載箭矢,好像是負箭填江似的。
翟元出樊城,過吊橋,直奔江邊。
遠望江面上火光連成一片,大小船隻已經過了江心。
翟元急忙催促軍士,一定要趕在船艦靠岸之前抵達江邊才能射住漢軍。
眼見得離江岸還有二裡路的光景,翟元也以為漢軍趕不過他,忽然一聲炮響,&ldquo當&rdquo,循聲望去,江邊左側的一大片樹林中火光通明,殺出一彪人馬,一員上将威風凜凜早已守在那兒,吓得他魂飛天外,不能自已。
正是: 性命得處是恩主,狹路相逢成冤家。
欲知來将何人,且看下回分解。
關平隻是他的養子,卻無甚名望,想來仗着父親的威福,也不過是平庸之人而已。
因此,翟元将槍一抖,喝道:&ldquo小子住馬!&rdquo 關平跟了父親多年,習成一身好武藝,正要大顯一番身手,銀闆刀上斬去一員名将,樹立威名,不料被他擋住,怒火直冒,好不容易趕到這兒,被你這匹夫壞了大事,看來大刀之先要在你這無名将身上開戒。
便厲聲吼道:&ldquo賊将留名!&rdquo &ldquo本将軍乃樊城翟元是也!&rdquo 關平想,管你是方還是圓,打了再說。
起手便向他一刀砍去,&ldquo賊将看刀!&rdquo 翟元十分輕視,并不全力以赴,起長槍去招架,&ldquo小子關平休要逞能。
&rdquo &ldquo嚓啷&hellip&hellip&rdquo關平的大刀壓在他的槍上,一時間也各不相讓。
恰在此時,後面廖化趕到,邊跑邊喊道:&ldquo公子爺,廖化來也!&rdquo 關平馬上對廖化道:&ldquo廖将軍速去船上斬殺夏侯惇,關平對付此賊将。
&rdquo 船上的夏侯惇見又有漢将趕到,翟元又勝不了關平,暗自思忖道:一旦翟元招架不住,漢将擁上大船,非但救不了翟元,自己也逃不走了,事情就更麻煩了,還是先走為妙,也顧不上他了。
旋即吩咐手下掉頭開船。
軍士怎敢不從,立即向對江進發。
岸上許多軍士都未上船,見船離岸,紛紛攀援而上,其間落水者不計其數,隻有少量軍士逃上大船,其餘都在岸上和水中。
翟元見船已離岸,漢軍又添一員大将,自料抵敵不過,思量道:耳聞是虛,眼見為實,這小子不愧為關羽之子,原以為他沒多大能耐,卻原來這般了得。
如今打又打不過他,逃又逃不走,不如降了漢軍,也好保全一條性命,使收回長槍連聲喊叫:&ldquo小将願降!小将願降!&rdquo說着,竟自棄槍下馬。
翟元一降,魏軍散的散,降的降。
關平喝令将翟元綁縛了,将散亂的魏軍召了回來,一起押回襄陽去見關羽。
夏侯惇乘了大船逃回樊城來見守将曹仁,将襄陽失守,兒子遭戮的情景詳細說了一遍。
曹仁聽了大驚失色,預測關羽得了襄陽不日就要渡江,樊城将有傾覆之危。
急召文武大堂商議:&ldquo如今兵敗将亡,失卻襄陽,如之奈何?&rdquo 文武皆說:&ldquo雲長虎将,足智多謀,不可輕敵,隻宜堅守,不可迎敵。
&rdquo 曹仁道:&ldquo樊城将少兵微,如何抵擋得住漢軍?&rdquo &ldquo不如修書許都,告急求援,方可保住樊城。
&rdquo 曹仁覺得也隻有這樣了,便命太守蔣濟寫成一封告急信,派人星夜往皇城傳書。
卻說關平和廖化押了降将翟元進襄陽,到衙前扣馬,命人将戰俘看守,徑上大堂來見關羽。
此時關羽剛剛各處分撥停當坐定,聞報公子得勝歸來,急召上堂。
&ldquo父親,孩兒擒得樊城守将翟元在衙前,聽候發落。
&rdquo &ldquo主人,小人廖化有禮。
&rdquo 關羽令他們退過兩旁,吩咐傳魏将來見。
須臾,翟元上堂,拜伏在虎案之前叩首道:&ldquo君侯在上,罪将翟元願降,望君侯赦小将之罪,軍前收用,小将願效死力,以報君侯再造之恩!&rdquo 關羽令手下為其松綁,複名翟元起身,正色道:&ldquo汝從賊多年,罪孽已深,然某不殺無名之輩,暫免汝罪,放汝回去,傳言賊将曹仁洗頸伺候,某不日便要兵伐樊城。
汝若再助纣為虐,決不輕饒!&rdquo說罷,令軍士将槍與馬給他,将他亂棒打出。
翟元出了衙門,執槍上馬,抱頭而逃。
來到江邊,見那裡早已有一隻小船泊在岸邊,一問乃是君侯命人送他過江,翟元望襄陽拜了幾拜,深感君侯不斬之恩。
便下船直往對江而去。
&mdash&mdash這就是關羽一世的高尚品德,從不妄殺生靈,說到放他,就一放到底,決不為難别人。
這就叫送佛送到西天,擺渡擺到江邊。
這裡關平不懂了,明明是魏将,非但不殺,反而送他過江,不甘心地問:&ldquo父親,如此賊将,緣何反倒放他?&rdquo 關羽不介意地說:&ldquo兒啊,為父興師北伐,罪魁禍首乃是曹操、華歆之輩,區區賊将乃是鼠類蟻徒,斬之無益,留之何用!不如放他回去送個消息與曹仁,令他早作準備厮殺。
&rdquo 關羽曆來就是這種脾氣,莫說翟元自動屈膝投降,就是激戰時的馬下之将他都一律不殺。
關平深深佩服父親的英豪氣概,但仍是無法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默然退下。
關羽複取了襄陽,料魏軍再也不敢來取,一面命人守住關廂,一面帶着文武出城,令軍士就在江邊紮下營頭,等候胡班帶領水軍到來便要渡江,此話姑且不提。
翟元過了江上馬進樊城來見曹仁:&ldquo曹将軍,小将拜見!&rdquo 曹仁此刻正與夏侯惇等人坐談,一則等候許都的消息,二來觀察對江關羽的動靜,總以為翟元救了夏侯惇必定被關羽殺害。
現在見他一不受傷,二不丢盔,完好無損,與出征前一模一樣:心裡犯疑道:翟元置身于精兵強将之中,竟無絲毫損傷,這是何故呢?便問:&ldquo翟将軍如何得以安然歸來?&rdquo 翟元想,要是說被關羽放回來,曹仁必定要懷疑我投順漢軍,倒不如說個謊,搪塞了過去。
便裝出得意的樣子道:&ldquo夏侯将軍離岸登舟去後,小将被漢軍四面圍住,隻得沿江左沖右突,戮力厮殺。
恰在走投無路、精疲力竭之際,見江邊泊着一條漢軍的巡哨小船,小将逼着漢兵搖過江來,方始得脫。
聞得岸上喊道,不日便要渡江,教曹将軍早作準備,引頸受戮。
&rdquo一番話不但把自己說得英勇無比,而且還将矛頭指到了曹仁的身上,投降之事瞞得密不透風,竟然絲毫不露痕迹。
誰也沒看到,死無對證。
曹仁見他說得繪聲繪色,有情有理,便不加深究,隻要他能安全回來就可以了。
遂一心一意地等候曹操的消息。
有話則說,無話則表。
次日起更時分,忽有手下來報,襄江之中船艦無數,漢軍大隊開始渡江,曹仁急與夏侯惇等文武上馬來到南門城關,上至敵樓觀看,果然見江面上火把密密麻麻,繁若星辰,大小船隻排列着似無數長龍。
七月中旬,氣候炎熱,天上月明星稀,對岸燈球火炬照耀如同白晝,二十萬大軍充斥波濤之間,向這邊江岸緩緩湧了過來。
看得曹仁他們心驚肉跳,慌亂不已。
隻有夏侯惇傷了兒子而憤然不平,奮然道:&ldquo某乞兵數千,願擋漢軍于襄江之内。
&rdquo 曹仁疑慮道:&ldquo不可,隻宜堅守。
&rdquo 夏侯惇怒道:&ldquo據汝之言,隻宜堅守,何能退敵?豈不聞兵法雲:&lsquo軍半渡可擊。
&rsquo今雲長軍半渡襄江,何不擊之?若兵臨城下,将至城邊,則難抵擋矣。
&rdquo 太守蔣濟道:&ldquo以下官鄙意,倘雲長渡江而來,樊城如入水火之中,何以自拔?請将軍熟思之。
&rdquo 被他們這麼一講,曹仁也深覺有理,暗想,樊城雖小,卻是兵家曆來必争之地,倘然關羽過江而來,樊城就無法自救。
盡管我應以守為上,但在魏王派人增援以前,我必須想方設法先命人到江邊去抵擋一下,即使多擋一天也是好的。
當然,夏侯惇年歲已大,又傷了兒子,不能讓他親自去,但另遣一将倒也是可以的。
遂回頭對翟元道:&ldquo翟将軍。
&rdquo &ldquo小将在。
&rdquo &ldquo命爾領兵五千,往江邊埋伏,若漢軍過江,将其亂箭射住,不可使漢軍登岸。
&rdquo 翟元暗自懼怕,我是被擒之人,如何再能去抵擋關羽,若再遭擒獲,性命難保,然曹仁并不知吾底裡,此令是無法推托的,幸得是亂箭射住漢軍,并不短兵相接,這還好些。
翟元奉命下城樓,點兵五千完畢,便上馬執槍,見五千軍士人人身背箭羽袋,胸前背後插滿了箭,而且還有二十輛大車,車上也是滿載箭矢,好像是負箭填江似的。
翟元出樊城,過吊橋,直奔江邊。
遠望江面上火光連成一片,大小船隻已經過了江心。
翟元急忙催促軍士,一定要趕在船艦靠岸之前抵達江邊才能射住漢軍。
眼見得離江岸還有二裡路的光景,翟元也以為漢軍趕不過他,忽然一聲炮響,&ldquo當&rdquo,循聲望去,江邊左側的一大片樹林中火光通明,殺出一彪人馬,一員上将威風凜凜早已守在那兒,吓得他魂飛天外,不能自已。
正是: 性命得處是恩主,狹路相逢成冤家。
欲知來将何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