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曹彰恃勇戰五虎 劉備晉位定三分
關燈
小
中
大
入了神的劉備被孔明一聲喚醒過來。
&ldquo決戰一天,黃須兒尚然穩坐馬背,可稱蓋世無雙也!&rdquo 劉備不無感慨地說:&ldquo是啊,操賊如此奸惡,反生出這等無敵之子,世道何其不公!此乃漢室之不幸矣!&rdquo孔明想,人家曹操教子有方,要文的有曹植,要武的有曹彰,都有絕世之才,劉禅和劉封怎麼及得上他們,卻還要怨天尤人,那是無濟于事的!便安慰道:&ldquo主公且不必憂慮。
&rdquo 劉備想,自去年進入東川以來,倒是節節取勝,誰知斜谷口遇到了這個小國賊,被他反敗為勝,這叫我怎麼能不焦急呢?&ldquo軍師,十虎将難勝曹彰一人,這便如何是好?&rdquo&ldquo主公莫急,取勝曹彰,非亮不行!&rdquo 劉備對他看看:我完全相信你,即使一百員虎将也抵不過你軍師一人。
但是,十虎将打不過他一人,你怎能打敗他呢?&ldquo這個,軍師有何良策?&rdquo 孔明微微地笑了一笑,比劃着羽扇在空中轉了幾轉,鎮定地說道:&ldquo主公,隻須亮羽扇一招,曹彰便不戰自退。
&rdquo 劉備想到無數戰争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隻要他的羽扇一搖,立即化險為夷,逢兇化吉,便急迫地催促道:&ldquo軍師,請招上這麼一招。
&rdquo 孔明見了劉備這種急于成事的樣子,暗自好笑,便說道:&ldquo主公,待亮一試。
&rdquo說着便将羽扇從後向前招了幾招,說道:&ldquo來也。
&rdquo 劉備凝神注目在陣中的曹彰,見他反而越戰越勇,舞動着雙戟,揮灑自如。
對面旗門也不見有收兵的迹象,隻是覺着飄來了幾陣涼風,稍縱即逝,仍是悶熱不堪。
便側首詢問:&ldquo軍師,操賊幾時收兵?&rdquo&ldquo啊,主公,待亮收兵回營,自有佳音傳來。
&rdquo 劉備想,我們一收兵,曹操自然也要收兵回營,這怎麼是你招扇之能呢?因為這一招扇不能馬上靈驗,所以劉備也不多問,将信将疑,以持靜變。
孔明吩咐鳴金收兵。
&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金鑼齊鳴,震撼着整個沙場。
十虎将聞得鑼聲,一齊掉馬回到旗門。
孔明收拾了人馬,帶着衆人回進大營,來到大帳,立即寫成一封錦囊,抽取一支将令呼道:&ldquo張苞聽令!&rdquo&ldquo老張在!&rdquo&ldquo亮付爾将令一支,錦囊一封,引兵五千,按此辦事,不得有誤!&rdquo&ldquo是。
&rdquo張苞接令退下。
奮戰了整整一天,出戰者已覺疲乏,觀戰的也很累了,孔明為十員大将一一登功。
這且不提。
黃須兒盡管打得渾身濕透,兩臂就象灌了鉛一樣沉重,骨骼也好似散了一般,倦怠已極,然而看到漢将一個個都被自己打了回去,再也掩飾不住狂喜的心情,雙手高舉起短戟,對着漢軍旗門揚聲大笑了起來:&ldquo哈哈,哈哈,啊哈&hellip&hellip&rdquo表現出了一副勝利者的姿态。
笑罷,又揚鞭策馬在沙場上連轉三圈,發瘋似地狂奔亂笑。
今日這一仗足可以消去曹操一年之氣,從入東川到今天一年多來所受的奇恥大辱,終于被他的兒子曹彰洗刷得一幹二淨。
望着暮霭中收兵的劉備,望着剛才還是打得不可開交,此刻靜得出奇的沙場,望着獨鬥十虎将立于不敗之地的兒子,曹操感到一生中今天最是得意,遂制不住喜悅心情,喜出望外地對兩旁誇道:&ldquo列公,吾兒力戰劉備十員虎将,勝于昔年拔山舉鼎之項羽。
列公以為然否?&rdquo 今日之戰有目共睹,這樣比喻一點也不過份。
因此,衆文武齊聲附和道:&ldquo小千歲武藝驚人,超凡絕塵,猶如神将。
皆是魏王之洪福!&rdquo曹操喜不自勝,下令鳴金,将曹彰呼回旗門:&ldquo少頃大帳設宴,為吾兒慶功!&rdquo說着,便帶了文武将士回進大營。
未幾,大帳上擺出酒肴,文左武右依次入席,中間是曹操與諸心腹,對面是留給兒子的,大家都在等侯曹彰進帳。
等了許久,不見曹彰,曹操有些不放心,令軍士再去相請一回。
卻說曹彰回到營前,丢下短戟,跳下馬背,迫不及待地卸去了戎裝。
前面已經說過,今天比較炎熱,又沒風,下了馬背,曹彰更覺得渾身象着了火一樣滾燙發熱。
軍士送上大碗大碗的水,曹彰一口氣喝了十來碗。
水一下肚,又馬上變成了汗從皮膚中滲出來,周身上下汗水象黃豆一樣往下直淌,軍士為他擦了一遍又一遍。
曹彰不耐煩喝水受擦,恨不得鑽入冷水中洗一個涼快的澡,便站定了身子,命軍士為他打扇。
四個小卒站成東南西北四個位置,各掌一把扇,拚命地扇着。
可曹彰仍不覺得怎麼涼快,隻感到襲來的是一陣陣暖風,汗流不止,仍然消不去他身上的熱。
便尋思要找一處陰涼有風的去處,帶着軍士信步往營前最近的山套中走去。
此時侍衛來傳曹操之話:&ldquo小千歲,魏王有請!&rdquo 曹彰心不在焉地答道:&ldquo爾去回複父王:黃須兒在此納涼,即刻進帳赴宴。
&rdquo 侍衛自去複命。
此時的曹彰最需要的是風,實際上孔明早已為他端正好了。
孔明根據曆古以來節氣的變化和自己對天體的觀察,數日前就知道這一日在傍晚時分,非但頓起狂風,而且溫度顯著下降。
俗諺雲:&ldquo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rdquo,意總是說冬至這一日往往會有東南風吹來,使寒冷了長久的氣候回暖幾天。
而在夏至前後也經常會有西北風,使正常的氣候忽然不正常起來。
這種冷熱交又的氣候在一年四季中時有發生,是不足為奇的。
雖說不奇,但也大有學問。
别人隻知道夏至前後或許會轉冷,但在什麼日子、什麼時辰,知者甚少,而孔明卻清楚地看到了氣候由熱轉寒是在夏至日的酉末時分,所以他在酉時收兵,留點時間讓曹彰&ldquo納涼&rdquo,作為對這位天下無敵的猛将是一種無私的饋贈。
曹彰來到山套正是酉末時分,無多時,西邊刮來一陣狂風繞過山巒,穿過樹林,卷土夾石,飛塵揚沙,往這兒山谷中灌了進來,風越吹越大,也越卷越急。
此刻已是日光接火光的時候,營頭上點上的标燈,被這一陣驟起的狂風一吹,非但燈火盡熄,而且馬營的帳篷被掀起,馬樁拔地而出,戰馬四處驚奔,怪叫亂撞。
軍士紛紛出營,找馬、安帳,一時騷亂。
曹彰終于等到了這陣好風,他盡情地收蓄着涼意,任憑飛沙走石借着風力抽打自己的肌膚,舒适到了極點,好象整個身子
&ldquo決戰一天,黃須兒尚然穩坐馬背,可稱蓋世無雙也!&rdquo 劉備不無感慨地說:&ldquo是啊,操賊如此奸惡,反生出這等無敵之子,世道何其不公!此乃漢室之不幸矣!&rdquo孔明想,人家曹操教子有方,要文的有曹植,要武的有曹彰,都有絕世之才,劉禅和劉封怎麼及得上他們,卻還要怨天尤人,那是無濟于事的!便安慰道:&ldquo主公且不必憂慮。
&rdquo 劉備想,自去年進入東川以來,倒是節節取勝,誰知斜谷口遇到了這個小國賊,被他反敗為勝,這叫我怎麼能不焦急呢?&ldquo軍師,十虎将難勝曹彰一人,這便如何是好?&rdquo&ldquo主公莫急,取勝曹彰,非亮不行!&rdquo 劉備對他看看:我完全相信你,即使一百員虎将也抵不過你軍師一人。
但是,十虎将打不過他一人,你怎能打敗他呢?&ldquo這個,軍師有何良策?&rdquo 孔明微微地笑了一笑,比劃着羽扇在空中轉了幾轉,鎮定地說道:&ldquo主公,隻須亮羽扇一招,曹彰便不戰自退。
&rdquo 劉備想到無數戰争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隻要他的羽扇一搖,立即化險為夷,逢兇化吉,便急迫地催促道:&ldquo軍師,請招上這麼一招。
&rdquo 孔明見了劉備這種急于成事的樣子,暗自好笑,便說道:&ldquo主公,待亮一試。
&rdquo說着便将羽扇從後向前招了幾招,說道:&ldquo來也。
&rdquo 劉備凝神注目在陣中的曹彰,見他反而越戰越勇,舞動着雙戟,揮灑自如。
對面旗門也不見有收兵的迹象,隻是覺着飄來了幾陣涼風,稍縱即逝,仍是悶熱不堪。
便側首詢問:&ldquo軍師,操賊幾時收兵?&rdquo&ldquo啊,主公,待亮收兵回營,自有佳音傳來。
&rdquo 劉備想,我們一收兵,曹操自然也要收兵回營,這怎麼是你招扇之能呢?因為這一招扇不能馬上靈驗,所以劉備也不多問,将信将疑,以持靜變。
孔明吩咐鳴金收兵。
&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金鑼齊鳴,震撼着整個沙場。
十虎将聞得鑼聲,一齊掉馬回到旗門。
孔明收拾了人馬,帶着衆人回進大營,來到大帳,立即寫成一封錦囊,抽取一支将令呼道:&ldquo張苞聽令!&rdquo&ldquo老張在!&rdquo&ldquo亮付爾将令一支,錦囊一封,引兵五千,按此辦事,不得有誤!&rdquo&ldquo是。
&rdquo張苞接令退下。
奮戰了整整一天,出戰者已覺疲乏,觀戰的也很累了,孔明為十員大将一一登功。
這且不提。
黃須兒盡管打得渾身濕透,兩臂就象灌了鉛一樣沉重,骨骼也好似散了一般,倦怠已極,然而看到漢将一個個都被自己打了回去,再也掩飾不住狂喜的心情,雙手高舉起短戟,對着漢軍旗門揚聲大笑了起來:&ldquo哈哈,哈哈,啊哈&hellip&hellip&rdquo表現出了一副勝利者的姿态。
笑罷,又揚鞭策馬在沙場上連轉三圈,發瘋似地狂奔亂笑。
今日這一仗足可以消去曹操一年之氣,從入東川到今天一年多來所受的奇恥大辱,終于被他的兒子曹彰洗刷得一幹二淨。
望着暮霭中收兵的劉備,望着剛才還是打得不可開交,此刻靜得出奇的沙場,望着獨鬥十虎将立于不敗之地的兒子,曹操感到一生中今天最是得意,遂制不住喜悅心情,喜出望外地對兩旁誇道:&ldquo列公,吾兒力戰劉備十員虎将,勝于昔年拔山舉鼎之項羽。
列公以為然否?&rdquo 今日之戰有目共睹,這樣比喻一點也不過份。
因此,衆文武齊聲附和道:&ldquo小千歲武藝驚人,超凡絕塵,猶如神将。
皆是魏王之洪福!&rdquo曹操喜不自勝,下令鳴金,将曹彰呼回旗門:&ldquo少頃大帳設宴,為吾兒慶功!&rdquo說着,便帶了文武将士回進大營。
未幾,大帳上擺出酒肴,文左武右依次入席,中間是曹操與諸心腹,對面是留給兒子的,大家都在等侯曹彰進帳。
等了許久,不見曹彰,曹操有些不放心,令軍士再去相請一回。
卻說曹彰回到營前,丢下短戟,跳下馬背,迫不及待地卸去了戎裝。
前面已經說過,今天比較炎熱,又沒風,下了馬背,曹彰更覺得渾身象着了火一樣滾燙發熱。
軍士送上大碗大碗的水,曹彰一口氣喝了十來碗。
水一下肚,又馬上變成了汗從皮膚中滲出來,周身上下汗水象黃豆一樣往下直淌,軍士為他擦了一遍又一遍。
曹彰不耐煩喝水受擦,恨不得鑽入冷水中洗一個涼快的澡,便站定了身子,命軍士為他打扇。
四個小卒站成東南西北四個位置,各掌一把扇,拚命地扇着。
可曹彰仍不覺得怎麼涼快,隻感到襲來的是一陣陣暖風,汗流不止,仍然消不去他身上的熱。
便尋思要找一處陰涼有風的去處,帶着軍士信步往營前最近的山套中走去。
此時侍衛來傳曹操之話:&ldquo小千歲,魏王有請!&rdquo 曹彰心不在焉地答道:&ldquo爾去回複父王:黃須兒在此納涼,即刻進帳赴宴。
&rdquo 侍衛自去複命。
此時的曹彰最需要的是風,實際上孔明早已為他端正好了。
孔明根據曆古以來節氣的變化和自己對天體的觀察,數日前就知道這一日在傍晚時分,非但頓起狂風,而且溫度顯著下降。
俗諺雲:&ldquo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rdquo,意總是說冬至這一日往往會有東南風吹來,使寒冷了長久的氣候回暖幾天。
而在夏至前後也經常會有西北風,使正常的氣候忽然不正常起來。
這種冷熱交又的氣候在一年四季中時有發生,是不足為奇的。
雖說不奇,但也大有學問。
别人隻知道夏至前後或許會轉冷,但在什麼日子、什麼時辰,知者甚少,而孔明卻清楚地看到了氣候由熱轉寒是在夏至日的酉末時分,所以他在酉時收兵,留點時間讓曹彰&ldquo納涼&rdquo,作為對這位天下無敵的猛将是一種無私的饋贈。
曹彰來到山套正是酉末時分,無多時,西邊刮來一陣狂風繞過山巒,穿過樹林,卷土夾石,飛塵揚沙,往這兒山谷中灌了進來,風越吹越大,也越卷越急。
此刻已是日光接火光的時候,營頭上點上的标燈,被這一陣驟起的狂風一吹,非但燈火盡熄,而且馬營的帳篷被掀起,馬樁拔地而出,戰馬四處驚奔,怪叫亂撞。
軍士紛紛出營,找馬、安帳,一時騷亂。
曹彰終于等到了這陣好風,他盡情地收蓄着涼意,任憑飛沙走石借着風力抽打自己的肌膚,舒适到了極點,好象整個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