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斬張飛文武求情起保 追三弟兄長勸說知返

關燈
uo喜從何來啊?&rdquo 差人:&ldquo三将軍你今夜要升天了,到天上去做天将,可以統帶天兵,這不是一樁天大的喜事麼?&rdquo 張飛:&ldquo那好極了,我們一起去吧!&rdquo 差人:&ldquo這個&hellip&hellip是是是!三将軍你請先走一步。

    &rdquo 張飛對他看看,誰要你來拍這樣的馬屁,叫你一起去,吓得這家夥連連倒退。

     這時候,一定要孔明下令,便可動手把三将軍斬首。

    一個接令的軍政官上将台到軍師案前,單腿跪下請令:&ldquo禀軍師,一切齊備,請行刑令!&rdquo 孔明先生将羽扇放在虎案上,然後拔令在手,傳話下去:&ldquo把張飛立斬。

    将首級來見本軍師!&rdquo說罷,便将行别令丢了下去。

    軍政官接令轉身就跑。

    這是規矩,接了令箭一定要跑的,不可以慢騰騰地走的。

     外面三爺回頭看見上面已經下令,他相反把兩隻大眼睛張得更大。

    為什麼呢?三将軍想,我聽人家說過,一個人被殺頭之前,要是眼睛先閉,等到頭下來之後反而眼睛要睜開。

    倘然我死了後眼睛睜開,被人家要講我張飛死得口眼不閉。

    事實上,一死就算了,我隻怪自己。

    因此,死得一點不怨。

    那末,現在眼睛張大些,等到一刀下來,我還可以定定心心地雙眼閉攏來。

    他不知從哪裡聽來的,隻有張飛想得出來。

     這時,張飛在外面準備死了,事情并沒有這樣簡單。

    接令官剛奔下将台,坐在孔明右邊的劉皇叔立了起來。

    那他為什麼不早點立出來讨情說好話呢?所說皇叔對張飛的橫行不法所作所為的一舉一動也極不贊成,感到他的膽子太大了。

    因此,讓三爺在外面多跪些時間,警戒警戒他,好使他下次不再如此。

    現在,看軍政官拿了令已經下了将台去,這裡到張飛那裡并不遠,不可再返了!因此,皇叔高聲叫着:&ldquo喔&hellip&hellip嚯&hellip&hellip與我刀下留人哪!&rdquo 當時,将台上的所有文武都很緊張,殺掉張飛就象斷去劉備的一條手臂一樣。

    大家都想上前讨情,但又想不出有力的說話,不敢貿然上前。

    現在看到劉皇叔的出場,大家定心了,認為這裡的面子是他最大,看來軍師定要見情的。

    再說這接令官,聽到劉皇叔叫&ldquo刀下留人&rdquo,他馬上站住。

    這是漢高祖劉邦行出來的規矩。

    早已說過劉邦訪韓信登台拜将,遇到殷澗闖轅門,韓信傳令拿下便要殺掉。

    高祖想,一個有功之臣難免也有違法之時,應該把他功與過評一評,否則太不合理了。

    而且主帥在殺部下的時候,難免也有過火的地方!所以,他立出這樣一條規矩出來,逢到類似的事情要讓在場的旁人出來說說情,目的是講一講是否有這樣嚴重的罪責,以免錯殺。

    所以,現在接令官停止了腳步。

    要等到讨情不準,然後再傳令出去。

    目前,劉備雖然叫了刀下留人,但心中也有三分緊張。

    因為他已經知道,這位先生是不容易與他講話的。

    再一想,我畢竟是他的主人,諒來能聽從我的。

    所以,對諸葛先生彬彬一禮,開口說道:&ldquo啊,軍師!備有禮了!&rdquo 那末,讓我在這裡首先要講一講孔明是否真的要殺張飛?不可能的!諸葛亮出山目的就是要扶漢興劉,為皇叔的事業而來的,尤其現在劉備手下的大将少得可憐,張飛又是一個難得的上将,沙場上屈指可數的佼佼者,哪裡肯輕易殺掉他呢!他的目的是為了嚴明軍紀,使将士們都要受命。

    這樣,才能同仇敵忾齊心殺敵。

    但是,這些道理孔明是放在心裡的,表面上定要治三将軍之罪,然而不殺張飛也不能簡單收場。

    孔明料到會有好多的人出來為張飛讨情的。

    但其中有一個原則,他不賣面子,主要聽說話,倘然他的說話道理不通,我還是要殺的;說得有理的人,哪怕他是個小兵,我照樣同意不殺張飛。

    否則,軍規仍舊不嚴,軍紀不明。

    這是所謂要殺張飛的真正的動機。

    所以,現在看見主人劉備立起身來,知道他要讨情,孔明照樣十分嚴肅地問道:&ldquo主公怎樣了?&rdquo 劉備:&ldquo啊,軍師聽了!想我家三弟今夜三卯不到,闖轅門打去虎頭牌,撕去斬将令,打倒中軍門。

    如此大膽無禮實為可恨,理當斬首。

    然我家三弟多年來跟着劉備南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可能将他在劉備面前之功,來贖今夜軍師帳下之罪否?請軍師看在劉備的份上,就饒恕于他吧!&rdquo 孔明先生聽完劉備這一番說話感到情理不通。

    根據劉備的意思,要把張飛以往的功勞來抵過今天的罪責。

    孔明想,張飛在你面前的功勞豈能贖我面前之罪,這不是等于象做生意那樣把款子劃來劃去嗎?要是今天我同意這樣做了,那今後我怎樣來壓束部下!?因為,在場的文武,都是你劉備手下的老人馬。

    俗話說來,同過患難,吃過泡飯。

    除我諸葛亮以外,誰沒有尺寸之功勞呢?今天要是聽了你皇叔的說話,今後大家都可以依仗過去的功勞,目空一切地為所欲為,闖了大禍可以把過去的功勞來抵贖當前之罪,困在功勞簿上,誰都可以不服從。

    這樣,我不要說為興漢辦事,連發号施令也無能為力了。

    因此,這理由很不通!不通就是不聽。

    孔明回答劉皇叔說:&ldquo主公聽了,三将軍在你面前之功,豈能來抵贖本軍師當前之罪?因張飛在我帳下毫無寸功,隻有其過,請主公不必多言。

    請坐一旁。

    &rdquo 劉備:&ldquo是&hellip&hellip!&rdquo 劉皇叔心裡想,這下弄僵!漲得滿面通紅,連連拱手,坐了下去。

    他對下面接令官看看,意思是請他幫幫忙,我的說話軍師不聽,那末,讓我來另叫别人讨情。

    接令的軍政官對皇叔望望,意思我盡量不走,要是軍師再傳令,我是沒有辦法的。

    這時,皇叔坐在旁邊對孔明左邊坐着的關雲長看看,劉備有意咳了一聲嗽,意思是要雲長上前為三弟讨情。

     關羽完全懂得自己大哥的意思。

    他想,你皇叔的最大的面子,他尚且不賣情,那何況是我!再說我自己知道不擅長講話,而且非常要面子,要是在這種場合孔明先生同樣不聽,那我很難落場,不要一波未平,又起一波。

    然而看到自己大哥在不斷地暗示催促,雲長想,罷了!看在桃園弟兄的份上,即使不成功也要上前一試,真正失面子,那看在大哥、三弟的份上。

    關将車略為想了一想,在孔明準備再次下令斬張飛的時候,旁邊關君侯已經開口了:&ldquo刀下留人!&rdquo 事實上,接令官還在那裡等着。

    然而,這是規矩,一定要叫住之後再可說話,方始上前對孔明一躬到底,叫一聲:&ldquo軍師在上,關某有禮了!&rdquo 先生聽雲長站起來講話了,他想你家大哥枉空當今一家皇叔,說出話來一點不通,想二将軍雲長乃是《春秋》熟讀,定然通情達理。

    因此,先生倒對他抱有希望,所以把身子向他方面一側,問一聲:&ldquo君侯怎樣?&rdquo 關羽:&ldquo軍師聽了,想我等弟兄三人,桃園結義,誓以共死。

    今日軍師要是殺了我家三弟,那愚兄等願從于地下。

    望軍師格外寬恩了!&rdquo 諸葛亮聽完雲長這番話,對他看看,認為你的《春秋》是白讀的,講出來的話比劉備還要沒有道理。

    皇叔的意思還要将過去之功來抵償今日之罪。

    目前雲長的意思根本不講什麼功過評論。

    一句話就是不能殺張飛的。

    為什麼呢?道理是劉、關、張三弟兄在桃園結拜,早已講好三個人一起活、一起死,倘然你殺了張飛,我們兩個兄長馬上要同他一起死的。

    既然我們一起要死,你就不能殺張飛。

    孔明豈不要笑出來!他對紅面孔看看,幸得你們結拜弟兄隻有三個人,要是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