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曹孟德相堂發令 夏侯惇許都出兵

關燈
半天,橫比豎比,把孔明越比越好,把自己比得不象一個人。

    聽到這裡,曹操知道他沒有中計,我倒又上了他的當。

    真是被他弄得哭笑不得。

    但是,曹操畢竟是英雄心,以為憑你徐庶說得孔明多麼好,我曹操從來沒有聽到過&ldquo諸葛亮&rdquo三字,因此丞相用蔑視的口氣回答徐庶說:&ldquo你道孔明如此地好,但老夫從來未聽到過他的聲譽。

    &rdquo 徐庶一聽,又見曹操放出一副老前輩的架子來。

    心裡想,諸葛亮三字你可以沒有聽到過,但是我隻要換一個稱号,保險你要緊張起來。

    便笑着回答曹操說:&ldquo丞相,你可曾聽見有一句說話嗎?&rdquo 曹操:&ldquo什麼說話?&rdquo 徐庶:&ldquo一龍一鳳,得一而定天下!&rdquo 曹操想,這句話我聽到了很久。

    外面傳說目前有兩個能人,号稱&ldquo龍&rdquo、&ldquo鳳&rdquo,兩者之中,隻要得其一個,天下便能平定。

    隻是龍鳳都是道号,不知其姓名叫什麼。

    現在徐庶問到我這句話,分明他一定知道。

    曹丞相要緊動問徐庶:&ldquo老夫久聞龍鳳二字,不知龍、鳳姓名,想必元直公定然明白!&rdquo 徐庶:&ldquo丞相聽了。

    先說鳳者,乃是襄陽人氏,山林名土龐德公之侄,姓龐名統,字士元。

    龍者,就是諸葛亮,其父叫諸葛圭,本是山東瑯琊人氏,後來遷居襄陽西門外離城二十裡,名謂卧龍崗,道号稱之&lsquo卧龍&rsquo,又稱他伏龍,所以諸葛亮便是龍也。

    &rdquo 曹操聽到諸葛亮就是當今一條龍,當然并不是真正的龍,意思是山林之中所有有才幹的隐士,把孔明的本領用龍字來代替,說明諸葛亮勝過一切,非尋常之輩可比!想到劉備,倒也确有本領,怎麼連這條龍都被他請了出來。

    為什麼有本領的人都會去助劉備,這倒也奇怪!想到徐庶并沒有孔明的威望,尚且可殺我三萬三千人馬。

    何況諸葛亮是一條龍,肯定還要厲害。

    但不知道孔明善用哪幾種兵法,料想徐庶對他完全熟悉,盡管孔明本領大,往往象武生一樣,善打哪幾路拳術,我摸清他的底細,今後與孔明交兵,我可以有所提防。

    在這點上,說明曹操不但不敢輕視孔明,相反站在防守的地位,因此曹孟德再一次動問徐庶:&ldquo元直公!&rdquo 徐庶:&ldquo丞相怎樣?&rdquo 曹操:&ldquo那你可知道諸葛亮善用哪幾路兵法麼?&rdquo 徐庶一聽,心裡想,孔明的用兵,在我們這一輩裡,确實才高學廣,遠遠在我之上。

    隻要條件許可,他是各種兵法都能運用。

    但是徐庶感到,上來同曹操談了很多的話,又看到曹孟德怒容滿面,說明他聽了我的說話是又驚又喜。

    常言道:言多必失。

    萬一被他捉住了錯處,對自己也不利。

    為此,我就把說話講得簡單一點,早一點收場退回原處吧。

    所以,元直便回答曹操說:&ldquo丞相,道及孔明的用兵,他是善用二字。

    &rdquo 善用二字,不等于隻會用二字。

    曹操誤以為諸葛亮隻會用兩字。

    心裡想,憑你二字再兇,畢竟有限,但不知怎樣二字?立即問道:&ldquo老夫不知孔明善用哪二字?&rdquo 徐庶;&ldquo諸葛亮地善用&lsquo水、火&rsquo二字。

    &rdquo 水、火二字,變化無窮。

    總以為曹操要大吃一驚。

    不料,曹孟德聽到這兩字,反而放聲大笑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lsquo水、火&rsquo二字,平常得很!&rdquo 徐庶倒感覺大失所望。

    這一定要問一個明白:&ldquo丞相,怎見得平常得很呢?&rdquo 曹操對徐庶看看,意思是徐庶啊,你不要把我曹操來看輕,我也不是等閑之輩,過去也出了很多的威風。

    你既然問到我,那不妨讓我來講點你聽聽。

    曹操便對徐庶大拇指頭一翹,說:&ldquo元直公,你且聽了。

    老夫當年宛城戰張繡,槍王用水,老夫水面脫身;鄱陽遇呂布,奉先用火,老夫火中逃生。

    水火兩字怕些什麼,豈不是平常得很嗎?&rdquo 徐庶聽了險些笑了出來。

    心想,事情确實這樣。

    但是你過去所謂遇到的水、火,是非常平凡的埋伏,說得清楚一點,你隻不過在煙霧中穿了一穿,一條船在水面上過了一過,這種算得什麼水、火呢?你要知道孔明的水,可以沖得一片汪洋,不留人影;他的火可以毀滅你千軍萬馬,燒得你的人馬象焦炭一樣,最起碼燒得你焦頭爛額,呼救都來不及。

    你曹操還沒有嘗到諸葛亮水火的滋味,因此說成平常。

    事到如今,我也不必和你再來争論,最好你對孔明的水、火更加看輕。

    另一方面讓諸葛亮在用兵上加緊一把